语文很重要见语文索道课件.ppt
《语文很重要见语文索道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很重要见语文索道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导语,一.语文很重要:见“语文索道”网。二.怎样学语文:天天看新闻,时时看时文,处处看美文。三.学语文要达到的目的:听说读写。,1,感谢你的欣赏,2019-8-11,关于“第三单元”,9.咬文嚼字 朱光潜5810孟浩然闻一多6311*说“木叶”林庚6812*谈中国诗钱钟书73 怎样学议论文议论文?1.理清“论点、论据、论证”。2.论点放在文章何处?,2,感谢你的欣赏,2019-8-11,咬文嚼字(随笔、议论散文),引言: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朱光潜先生的这篇随笔,围绕“文学(阅读或写作)必须咬文嚼字”这个主题,以漫谈的方式,似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字字句句沁入
2、读者心田。作者不以深奥的理论吓人,举例子,做阐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作者所举例子都十分典型,十分精辟,很有说服力。,3,感谢你的欣赏,2019-8-11,朱光潜照片、书法,4,感谢你的欣赏,2019-8-11,朱光潜简介,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被选为全国政协二、三、四、五届委员、六届政协常务委员,民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5,感谢你的欣赏,2019-8-11,
3、朱光潜著作,我所认识的沈从文 朱光潜选集我与文学及其他 美学和中国美术史悲剧心理学:各种悲剧快感理论的批判研究 悲剧心理学:中英文合本朱光潜美学文集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变态心理学派别 文艺心理学谈文学谈美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读书,6,感谢你的欣赏,2019-8-11,朱光潜诗论,美学拾穗集 美学美学批判论文集 美学原理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艺文杂谈 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 朱光潜批评文集 朱光潜自传朱光潜学术文化随笔 谈美书简 谈美书简二诗论谈修养孟实文钞Wit in the essay on criticism谈美: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 新文学作家信札无言之美,7,感谢你的欣赏,2019-8-1
4、1,速读原文,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以为“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附带语省略去了。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参见文学创作第四期郭沫若札记四则)。,8,感谢你的欣赏,2019-8-11,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那位演
5、员把“是”改为“这”,确是改得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语法。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流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9,感谢你的欣赏,2019-8-11,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
6、讥刺的意味,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从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来得更有力。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一、“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疾,在赞美时便不适宜。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copula)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话。,10,感谢你的欣赏,2019-8-11,这番话不免啰唆,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
7、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李广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游,视之,石也。因更复射,终不能人石矣。”,11,感谢你的欣赏,2019-8-11,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镟,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游视之,石也。”在表面上改的似乎简洁些,却实
8、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人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12,感谢你的欣赏,2019-8-11,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乌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
9、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13,感谢你的欣赏,2019-8-11,“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如果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很重要 索道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88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