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理中考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一 地球形状及大小1. 形状:不规则的球体(实际上地球是一个两极植扁赤道略鼓的槌球体、例題:哪些证据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站得高看得远,远处驶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月、食能反映地球形状,J日食不能反映地球的形状)卫星照片(最能直接反映地球形状)2. 大小:A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B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C最大纬线圈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8万里)。“的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赤道周长。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形状圆(除极点外)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如.20160E)长度1.赤道(纬度0 )纬线
2、最长,极点(纬度90。)纬线最 短,长度为5纬线度数越大,纬线越短;2同纬度纬线等长(以赤道为对称轴纬线两两)3 各纬线圈相互平行等长(约为2万千米)方向同一条纬线指示的是-一东西方向同一条经线指示的是一粛北方向0度线赤道(0。纬线)小子午线(通过英国伦较格林尼治天文台),所以其他 经线也叫子午线度数Ifi0。90(南、北纬),0180(东、函经)度数分布规律北纬(N):赤道以北纬线,向北纬度越来越大 南纬(S):赤道以南纬线,向南纬度越来越大 判定:纬度向北越大的是北纬N,向粛变大的是南纬S东经(E) : O0经线向东经线度数越来越大函经(W) : O0经线向西经线度数越来越大判定:0经度往
3、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是两经W特殊线赤道(0 )、南北回归线(23.50 N23.5 S)南北极圈(66.5 N 66.5 S)本初子午线(0)、20 W、160 E180o划分界线赤道分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0。一一30 N(S)为低纬度3060 N(S)为中纬度6090 N(S)为高纬度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面向20” W (上为北做提)东侧为东半球西伺为西半球:面向160 E (上为北前提),东側为西半球西侧为东半球:如何描述一个地区的经线纬线口诀: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横纬纵经
4、; 而向0。纬线(赤遭人上为北纬下为南纬; 面向0。经践(本初子午纹)左为西经右为东经;(面向180经践则反之)-东西经划分依据 0。纬线(赤道)划分为南北半球北纬的纬践属于北半球南纬的纬践属于南半球; 面向20 W经线左为西半球右为东半球.(面向160。E经线则反之一一划分东西半球的依据二地球自转: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族转1. 自转中心:地轴2. 周期:一天(或24小时)3. 方向:自西向东I正视或侧视图北逆南顺I南北极点俯视图、。4. 地球自转形成的地理现象(意义):昼夜交替现象其次地球自转还可以理解的现象有:太阳的东升 西落,各地的时间差异)三地球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进行自西向东旋转太阳高
5、度危是指太线和地面形成的夹鬼(W90。)太阳高度角的几个变化如下:太阳高度角在冬李低于夏李:太阳高度角低纬高于奇纬:太阳高度倉正午高于清晨及黄 事太阳高度熾大则地面受热大:1. 公转中心:太阳 2 周期:一年3方向:自西向东(正视或侧视图),北逆南顺(南北极的俯视图)。4. 地球公转形成的地理现象(意义):四李的变化(还能庾映地球公转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3月21日宜射:赤道(0。) 春分日北半球各妙 北半球各地:昼短昼在变长北半球各地: 北半6月22日 ( 1 /Z1沁月22日直射:23.5。f : 葛射:23.5。S夏至日吴至日:昼长夜短北半球各地:北半球各地: 北在变短阳高度的变
6、化和五带的形成、不同纬度气温的差异等)。923日直射:赤道(Oe ) 秋分日以北半球为例地球公转图(南北半球季节相反)5. (北半球的春分日)春分日:3月20或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南、北极 地区无极昼极夜现象;此时哪里离直射点(0。纬线)越近影子越短(赤道影子最短,随若纬度升高,影 子越来越长)。 夏至日:6月21或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则反之);北极圈以北 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提示: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此时全球围往北,白昼越长】北回扫线以北各地达到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正午物依影子最短的一天;此时哪里离直射点
7、(23.5 N) 越近,影子就越短。 秋分日:9月22或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南、北极地区无极昼极夜现象。 此时哪里离直射点(0。)越近,影子越短。 冬至日:12月22或23 0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 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提示: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夜最长昼最短,此时全球围越往北,夜越长】 北半球各地达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正午物体影子最长的一天;此时哪里离直射点(23.5。S)越近, 彩子就越短。 从冬至、春分到夏至这半年,兀半球各地昼从最短、渐长、等长至最长,北冋归线以兀各地正午太阳 高度从最低、渐高至最高,正午物体影子从最
8、长、渐短至最短。从夏至、秋分到冬至这半年正好相反。 从春分、夏至到秋分这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移动,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从秋分、冬至到春分 这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移动,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6. 五带的围:北极南极直射情况: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能受到两次太阳的直射,回归线.上一年只能直射一次;南(北)寒带:南(北) 极圈以,有极昼、极夜现象,无直射现象;南(北)温带: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间,既没有太阳直 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低纬度:30 N30。S;中纬度:30 N60 N, 30o S60 S;高纬度:60o N90。N, 60 S90 S 四.地图运用1. 地图的基本要
9、素:图例P18页和七上后面彩图、方向和比例尺(比例尺越大,实际围反而小,容却详细; 比例尺越小实际围反而大,容却略)。2. 确立方向的三种情况:找指向标(指向标一般指向北);看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线则上北下南,左西右东”。3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在等高线上能计算出等高距,会计算相对高度,以及山顶的 高度围)4相对高度:某点海拔高出另外地点海拔的垂直距离。5. 在地图上,把陆地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 坡度越缓(习题中常以爬山或者河流的流速来判断坡陡与坡缓)。6. 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图: 等高线
10、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等高线上的数据代表海拔高度。 等髙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就是等高距(相邻的5条等高线,如果等高距为50米,则相 对高度就是200米),不位于等高线上任何一点,其海拔高度是一个围值,介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据。 山顶是闭合等高线,等高线表现为外低高(山顶的等高线数值除非已经给出,否则就是一个围值),而 盆地的等高线正好相反(若有盆地的山区。且有河流可以在盆地修建水库,而大坝就要建在两个山脊的狭 窄处)。 山谷的等高线是向海拔高处突出的地方,山谷地段容易发育成河流,还可以用来判断河流的流向。(因 而在山上迷路可以沿着河流走,就会走出困
11、境,而河流一般在山谷的位置)。在山区哪个山体部位易发生泥石流?发生泥石流如何逃生?(山谷,一般来说当泥石流发生时,应向垂直 于泥石流流动的方向徳山坡跑去) 山脊的等高线是向海拔低处突出的部分,一般两个山脊的狭窄处用来建大坝,大坝建成后,坝的村庄要 迁走。 鞍部:处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一般山上宿营地应该安放在鞍部。) 陡崖:是等高线重合的部分,且有锯齿状。(生活中用来華岩的事例),且有河流的陡崖会形成瀑布。7. 五种陆地地形: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和山地。在地形图上通常用绿色代表平原,用蓝色代表海洋;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高度500米以上500米以上500米以下不限高度200米以下地面起伏起伏
12、小,比较平起伏大,中高周低起伏较大,地面四周高中问低地面平坦坦,边缘稍陡不平坦&地形剖面图能更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课本28页) 剖面图是沿等高线地图某个直线下切而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第二章和大洋一七.四大洋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洋海洋的中心部分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 面积较小,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1. 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相对于南北半球来说,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長一片海洋;相对于东西半球来说,陆 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
13、围却長一片陆地。无论如何划分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大北极北Z业人汗洲W a W天争I洲/ l;巴拿马运河洲 erfit南极2. 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海峡(其他的分界线如上图,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非分界线: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属于大西洋)和红海(属于印度洋);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3、地跨两的国家国家所跨属于俄罗斯亚洲、欧洲欧洲土耳其亚洲、欧洲亚洲哈萨克斯坦亚洲、欧洲亚洲埃及亚洲、非洲非洲巴拿马南、北美洲北美洲美国北美洲、大洋洲北美洲印度
14、尼西亚亚洲.大洋洲亚洲4. 七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北美洲,欧洲;被赤道穿过的: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5. 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周围环绕的数分别是:5、5、4、3;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北冰洋。6. 亚洲环绕: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绕:北冰洋、大西洋;大洋洲环绕:太平洋、印度洋;非 洲环绕印度洋、大西洋;北美洲环绕: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学会看世界地图找到)7世界之最: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面积最大的陆国-哈萨克斯坦、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最大的岛 屿-格陵兰岛、最大的半
15、岛-阿拉伯半岛、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二、海陆变迁1,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自然因素(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人为因素(填海造陆)例子:(1)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道以及水井等人类活动-一说明了海平面的升降,将陆地变成海洋。(2)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因此形成了围海大坝-一人类活动填海造陆将海变成陆地。(3)有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脉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一一说明地壳变动将海洋变成了陆地2、徳国的科学家格纳提出大陆涙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南美洲和非洲的轮廓相似性,可以拼合(依据,提出假设,也可算证据); 南美洲和非洲大陆拼合后两个陆地几种古老地层非常相似,甚至可以拼合(证据一);南
16、美洲和非洲虽 然隔着大西洋,但是仍然有相同的物种(证据二)。三. 板块构造学说(课本42页)火山地嚴帯 板块边界 板块运动方向1、板块学说的容:有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六大板 块和若干小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2、板块学说的应用一般来说:板块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帶地壳活跃(习题中一般应用于山脈的隆起,海洋的大小变化,火山地震等等)(1)板块之间的拉伸裂运动,地表会产生裂谷或者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红海(还在扩大),由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裂运动形成;(2)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运动,地表会形成巨大的山脉、岛弧和海底的海沟。地中海将会不断的缩小,有可
17、能从陆地上消失,原因是:地中海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帯,导致地売不断抬升,海水排出,面积不断缩小。世界两大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和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山系: 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之处,形成了世界最高大山。 落基山脉: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世界最长的山脉; 阿尔卑斯山脈: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岛弧:如日本群岛、岛、菲律宾群岛等;马里亚纳海沟: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世界最深的海沟,也是地球最薄之处,地球最深点。世界两大火山地宸带:环太平洋火山地蔑带(占世界80%以上的火山
18、地蔑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蔑带。其中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五大板块有关,只与非洲板块无关。中国地处两震带之间,是多地震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地处两宸带交汇处,地震频繁发生。习题:汶川地震原因?答:地处地中海一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活跃,易发生火山、地震。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易发生火山、地震。拓展: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学说的区别学说名称学说容主要证据大陆漂移学说 2亿年前,地球上各是相互 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 汪洋。 后来,大陆分裂并缓慢漂移 分离,形成今天
19、七、四大洋的 分布状况。 大陆轮廓的吻合性 拼合大陆几种古地层的相 似性 拼合大陆几种生物的相近 性板块构造学说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 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 而成。 各大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 之中。 板块部比较稳定,边缘交界 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 脉的形成。 东非大裂谷,红海的形成与 变化。 大西洋的扩。第三章天气和气候一、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气候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区别1短时间2、经常变化L长时间2、变化不大联系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例子:天气:夜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上册 地理 知识点 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85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