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气象讲义课件.ppt
《航海气象讲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海气象讲义课件.ppt(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总 目 录,1 大气概况2 气温3 气压4 大气湿度5 空气的水平运动风6 大气环流7 空气的垂直 运动和大气稳定度8 云和降水9 雾和能见度10 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要素观测,2,1 大气概况,3,大气概况,1.1 大气的组成 1.2 大气的垂直结构,4,1.1 大气的组成,一、干洁空气(Dry Air)1、主要成分:氮气(N2)占78.09%、氧气(O2)占20.95%,氩气占0.93%,三者占空气总容积的99.97。2、次要成分:二氧化碳(CO2)占0.03%、其他气体如臭氧(O3)、氢气、惰性气体总共约占0.01%,3、对气温有影响的成分:二氧化碳(CO2)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产生温室
2、效应;臭氧(O3)吸收紫外线;4、干洁空气的分子量:28.966。密度1.293 103 g/m3,5,二、水汽(Vapour)1、来源:地表的蒸发。2、湿空气(Wet Air):含有水汽的空气。在湿空气里面水汽含量的大小有个限度:刚好达到饱和湿空气;未 达 到未饱和湿空气;超过限度过饱和湿空气;水平分布:海洋多于陆地,热带海面最多,极地和沙漠最少。时空分布:夏季多于冬季,白天多于夜间。低纬度洋面和森林地区多于高纬度寒冷干燥的陆面 垂直分布:低空多于高空,随高度升高水汽含量迅速减少。3、特点:1)在自然条件下,水汽是大气中唯一能发生相态变化而引起各种天气变化的气体,是天气演变的主角。2)具有吸
3、收和放射长波辐射的性能,加上在水相变化中伴有潜热的吸收或释放,对气温产生影响。4、水汽密度比干空气小,水汽的存在使实际的大气密度变得小些。同一气压条件下,暖湿空气最轻,干冷的空气最重。,6,三、微尘1、杂质:悬浮于大气中的固体、液体粒子,称为微尘,也称为杂 质或者大气气溶胶粒子。来源:海洋上主要是浪花飞溅在空中蒸发留下 的微小盐 粒;陆地上主要是灰尘和烟粒等。2、对大气的影响:作为水汽凝结的凝结核;影响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使能 见度降低;3、有害于人类和各类生物的变化过程称为大气污染:粉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硫化氢、碳氢化 合物等,7,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使局部甚至全球
4、大气成分发生变化而危害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的事件。二氧化碳的逐年增多将导致地球变暖并引起全球天气和气候的异常变化。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硫化氢等,严重污染大气,对人类造成极大危害。二氧化硫在臭氧的作用下引起有害的酸雨;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下产生有毒的光化学烟雾。,8,9,1.2 大气的垂直结构,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成分、气流状况和电离现象等有显著差异,根据不同高度气流的特点,特别是气温的垂直分布,可从地面到大气上界分为5层:1、对流层2、平流层3、中间层4、热层5、散逸层,10,二、对流层(Troposphere)的主要特征1、对流层的厚度:
5、平均10-12km;下界为地面,上界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在赤道最厚,向两 极减小;夏季厚,冬季薄。通常高纬度为6-8km,低纬度 16-17km;云、雨、雾、雪等主要天气现象发生在该层,是气象学研究的重点层次。2、三个主要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平均气温(垂)直(递)减率 0.65/100m。2)有强烈的对流和湍流运动。对流和湍流运动的强度主要 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一般低纬较强,高纬较 弱,夏季较强,冬季较弱 3)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等)在水平方向上分布 不均匀。由于地表面有海陆差异、地形起伏等,因此在 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等的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一般 来说,低纬比中高纬温暖、
6、潮湿、海上比内陆潮湿。,11,3、对流层的垂直分层:根据对流层中大气运动状态、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和天 气现象的变化特征,分为:下层、中层、上层。1)下层又称为摩擦层:下界为地面,上界距地面1-1.5km 高度,其厚度夏季高于冬季,白天高于夜晚,大风和 扰动强烈的天气高于平稳天气。2)中层:从摩擦层顶到距离地面约6km处,大气的天气 现象如云和降水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3)上层:从6km处到对流层顶。在中低纬度地区,常出 现风速大于30m/s的强风带,称为急流 4)中层和上层又合称为自由大气:下界距地面1km(摩 擦层顶),上界对流层顶,摩擦作用小,可忽略 不计。大气运动规律显得比较简单和清楚。自由
7、大气 的基本运动形式是层流,气流多波状系统。500hPa等 压面最能代表对流层大气的一般运动状况。,12,三、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向上到大约距地面55km的高度范围内,称为平流层。平流层的下层为同温层,温度随高度变化很或者几乎不变。距地面20km以上出现逆温层,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由于臭氧层的存在而造成的。平流层中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13,四、中间层,距离地面5585km的高度范围内,称为中间层。中间层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迅速下降,再次出现明显的空气对流和湍流现象,故又称为高空对流层。大约60km的高度上存在一个只有在白天出现的电离层,称为D层。,14,五、热层,距地面
8、大约85800km的高度范围内,称为热层,又称暖层。热层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升高,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各高度被电离的程度不同,其中以距地面大约100120km的E层和200400km的F层最为显著。它们都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对实现远距离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的意义。罗兰C等无线电导航仪就是靠电离层的反射作用来实现定位目的的。,15,六、散逸层,距地面大约800km以上的大气层,称为散逸层,又称外层。散逸层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空气相当稀薄,一些高速运动的大气质点可以挣脱地球的引力束缚,客服周围其他大气质点的阻碍,逃逸到宇宙空间去,散逸层因此而得名。,16,气象要素(meteorol
9、ogical element),1、表明一定地点和特定时刻天气状况的大气变量或现象,如温、压、湿、风、降水等。2、表明大气物理状态、物理现象以及某些对大气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有显著影响的物理量。主要有:气温、气压、风、湿度、云、降水、蒸发、能见度、辐射、日照以及各种天气现象。1)气压:大气的压力,它是在任何表面的单位面积上,空气分子运动所产的压力。2)气温:大气的温度,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量。它是空气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3)大气湿度(简称湿度):它是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或潮湿的程度,可以由比湿(g)、绝对湿度(pv)、水气压(e)、露点、相对湿度等物理量表示。4)风:空气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气象上常指
10、空气的水平运动,并用风向、风速来表示。,17,5)云:悬浮在空气中的大量水滴和冰晶组成的可见聚合体。在常规气象观测中要测定云状、云高和云量。6)降水:指从云中降落的液态水和固态水,如雨、雪、冰雹等。7)蒸发: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气象上指水由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8)辐射:能量或物质微粒从辐射体向空间各方向发送过程。气象上通常称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球表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9)日照:表示太阳照射时间的量。气象上通常提供的是观测到的实照时数。10)能见度:人的正常视力所能看到的目标物的最大距离,18,习题,1、在自然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能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三者之间相互转化(即发生相变的
11、唯一大气成分)。A、氮气 B、氧气 C、水汽 D、二氧化碳2、对天气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的大气成分包括()A、二氧化碳、臭氧和惰性气体B、氮气、二氧化碳和惰性气体C、二氧化碳、臭氧和水汽D、氧气、臭氧和惰性气体,19,3、在水汽相变的过程中,大气中的固体杂质可以充当()A、凝结核,不利于相变过程发生、B、催化剂,不利于水汽凝结C、凝结核,有利于相变过程发生D、催化剂,有利于水汽凝结4、一些大气污染成分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有害物质,最常见的有()A、酸雨和粉尘、氮氧化物和粉C、氮氧化物和光化学烟雾D、酸雨和光化学烟雾,20,5、对流层的高度随纬度有较大的变化,最低出现在()A、赤道低纬地区
12、 B、中纬度地区C、高纬度地区 D、极地地区6、地球大气最低层称为对流层,其平均厚度约为()A、12km B、1012kmC、68km D、1718km7、大气的垂直分层自下而上依次为()A、对流层、等温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B、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C、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散逸层、热层D、散逸层、热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21,8、下列是属于气象要素的是()A、风、云、雾、霜、沙尘暴B、气压、高气压、台风C、风、云、雨、冷锋、暖锋D、气温、气压、冷锋、暖锋9、气候是指某一特定区域()A、在较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B、气像要素的多年平均特征(其中包括极值)C、气
13、象要素的一年平均特征(其中包括极值)D、天气形势,22,10、天气是指某一特定区域()A、在较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B、在较长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C、气象要素的多年平均特征(其中包括极值)D、气象要素的一年平均特征(其中包括极值),23,2 气 温,24,气 温,2.1 气温的定义和温标 2.2 太阳、地面和大气辐射2.3 空气增热和冷却方式2.4 气温随时间的变化2.5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25,2.1 气温的定义和温标,一、气温的定义和单位1、气温(Air Temperature):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三种常用温标之间的换算关系:1)三种温标对纯水冰点和沸点的定义:
14、冰点 沸点 等分摄氏温标()0 100 100华氏温标()32 212 180绝对温标(K)273 373 100,26,2)三种温标的换算关系 已知C,则对应的 华氏温标F9C/532 绝对温标K273C 若已知F,则对应的 摄氏温标C5(F32)/9 绝对温标K2735(F32)/9 例1:5F,5分别为:A.-15,41F B.15,41F C.-15,-41F D.15,-41F答案:A例2:223K相当于:A.58F B.-58F C.85F D.-85F答案:B,27,2.2 太阳、地面和大气辐射,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温度的物体,都在时刻不停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同时
15、也接受着周围射来的电磁波,这种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电磁波的波段从波长短的一侧开始,依次叫做伽马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研究表明:物体的温度越高,放射能力越强,辐射出的波段越短;温度越低,放射能力越弱,辐射出的波段越长。,28,任何物体一方面因放射辐射消耗内能而使本身的温度降低,另一方面又因吸收其他物体放射的辐射能力并转变为内能而使本身的温度增高。1、太阳、地面和大气辐射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火球,表面温度约6000K。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和大气唯一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的主要能量集中在波长0.154um(微米)范围内,气象上称为短波辐射。地面和定期的温度约为300K,比太阳表面温度
16、低得多,辐射能量弱,主要是红外辐射。地球大气辐射能量的95%集中在4120um的范围内,最大辐射所在的波长约为10um,气象上称为长波辐射,29,大气辐射:波长与地面辐 射波长,几乎相等的长波辐射。不同性质的物体对不同波长的辐射具有不同的吸收、反射和透射特性。例如,雪对短波辐射的反射率很大,但对长波辐射则几乎全部吸收;干空气对红外线几乎是透明的,而水汽却能强烈的吸收红外线。气象几乎所有的重要天气现象都与辐射的传递过程有关。,30,2、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 物体收入辐射能与支出辐射能的差值称为 净辐射或者辐射差额。辐射差额=收入辐射-支出辐射 无论南、北半球,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在纬度35以下的低纬
17、赤道地区辐射差额是正值,35以上的高纬极地地区是负值。多年的观察表明,高纬及低纬地区的平均温度变化是很微小,基本保持恒定。(这说明必定有另外一些过程进行高低纬地区之间的热量交换,这种热量的交换正是由大气的经向输送和海水的冷暖流交换来完成的。)结论: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和大气唯一的能量来源,但大气受热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31,空气的增热和冷却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称为绝热变化;另外一种和外界有热量交换,成为非绝热变化。研究表明,空气增热和冷却的主要过程是非绝热的。1、气温的绝热变化 绝热过程空气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纯粹由于外界压力的改变使空气压缩或膨胀引起温度
18、变化(即做功改变温度)。,2.3空气增热和冷却方式,32,1)干绝热变化 气温绝热变化过程中,如果不发生水相变化,称为干绝热变化。在干绝热变化过程中,气温的垂直递减率,称为干绝热直减率,通常用d 来表示。d值约为1/100m,也就是在干绝热变化过程中,空气块每上升100m,温度反而下降1;相反,空气块每下降100m,温度约升高1。干空气块或未饱和湿空气块每绝热上升100米,气温下降1,每绝热下降100米,气温上升1。(没有水相变化),33,2)湿绝热变化 在气温绝热变化过程中,如果发生水相变化,称为湿绝热变化。在湿绝热变化过程中,气温的垂直递减率,称为湿绝热直减率,通常用m表示。可以证明,对于
19、湿绝热过程而言,恒有:md,即m1/100m 这是因为在湿绝热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放出潜热使冷却作用变得缓慢;反之,在湿绝热下降过程中,水滴蒸发吸收的蒸发热量使增温作用减弱。m 不是常数,而是随着气压和温度改变的,通常取:m为0.5/100m 或者0.6/100m,34,2、气温的非绝热变化 气温的非绝热变化,是指空气与外界有热量交换的情况下所引起的温度变化。大气热量的初始来源是太阳辐射,下垫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1)热传导 空气和地面之间,空气团与空气团之间,当有温度差异的时,就会以分子热传导方式方式交换热量。但是地面和大气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通过这种方式交换的热量很少。只有在贴近
20、地面几厘米以内,空气密度大,单位距离内的温度差异也较大,热量交换更为明显。2)辐射 大气主要依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热,同时,地面也吸收大气放出的长波辐射,这样它们之间就通过,35,长波辐射的方式不停的交换着热量,如白天辐射增温,夜间辐射冷却。3)对流、平流和湍流 空气微团的垂直运动称为对流,水平运动称为平流,无规则运动称为湍流,又叫乱流。A、对流 对流又分热力对流和动力对流。由于空气受热不均引起有规则的热湿空气上升干冷空气下沉,称为热力对流。由于动力作用造成空气的升降运动称为动力对流,如空气遇山爬升等。通过对流,上下层空气相互混合,热量得以交换,使低层的热量传递到较高的层次。一般情况下,对
21、流运动占据的面积通常只有单个云块的尺度,但是进行得相当剧烈和迅速。它伴随着热量的向上输送,将低层热量传输到对流层中上层,直到对流层顶。,36,B、平流 平流的含义是指某种物理量的水平输送。如温度平流、湿度平流等。平流是大气中异地之间热量传输最重要的方式,对局部温度变化影响很大。如南风送暖,北风送寒,属于温度平流;东风送湿,西风送干,属于湿度平流。C、湍流 湍流是在空气层相互之间发生摩擦或空气流过粗糙不平的地面时产生的。有湍流时,相邻空气团之间发生混合,热量也就得到了交换。湍流是摩擦层中热能、动量和水汽交换的主要方式。,37,D、水相变化 在大气常温下,水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之间的变化,当水在蒸发
22、(或冰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相反,水汽在凝结(或凝华)是,又会放出潜热。因此通过蒸发(升华)和凝结(或凝华),促使地面和大气之间,空气团与空气团之间发生了潜热交换。由于大气中的水汽主要集中在5km以下的大气层中,所以这种热量交换抓哟发生在对流层的中下层。,38,在地气系统热量收支平衡过程中,太阳辐射处于主导地位,因此随着日夜、冬夏的交替,地面的温度也会相应地出现日变化和年变化,且变化的幅度与纬度、天气及地表性质等因素有关。1、气温的日变化 气温日变化的特点是:一天内有一个最低值和一个最高值。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1h。陆地上最高值冬季出现在1314时,夏季出现在1415时。海洋上气温日变化很小,最
23、高值滞后陆地12h。,2.4气温随时间的变化,39,气温日较差:TmaxTmin 影响日较差的因素:纬度:低纬日较差高纬;季节:夏季日较差冬季;下垫面性质:陆地日较差海洋,沙漠最大;海拔高度:低处日较差高处。天空状况:晴天日较差阴天;,40,2、年变化1)年变化特点:一年中月平均最高气温(Tmax):北半球,陆地在7月,海洋在8月;南半球,陆地在1月,海洋在2月。最低气温(Tmin):北半球,陆地在1月,海洋在2月;南半球,陆地在7月,海洋在8月。2)气温年较差:月平均Tmax月平均Tmin3)影响年较差的因素:海拔高度:低处年较差高处 纬度:高纬年较差低纬,赤道最小下垫面性质:陆地年较差海洋
24、,沙漠最大 但赤道上气温有两高,在春分、秋分;有两低,在冬至、夏至。,41,习题:1、形成海雾的主要冷却过程是_。A绝热上升 B辐射冷却C平流冷却 D接触冷却2、当只考虑纬度对气温日变化的影响时,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地区是_ _。A极地附近 B热带地区C温带地区 D副极地地区3、当纬度相同时气温日较差最大的地方为_。A大洋 B沿岸 C内陆 D沙漠4、通过不同温标关系换算14、10分别为_。A10、283K B-10、283KC-10、-263K D10、263K,42,5、当只考虑地表性质对气温日变化的影响时,最小的气温日较差出现在_。A沙漠 B草地 C海洋 D裸地6、气温的日变化与天气状况有密切
25、关系,在不同天气状况下,日较差_。A晴天大于阴天 B阴天大于晴天C阴天等于晴天 D多云大于晴天7、空气增热和冷却的主要方式有_。热传导;辐射;水相变化;对流;平流;乱流。AB,CD,43,8、气温年较差与纬度有关,最大年较差出现在_。A赤道地区 B中纬地区C高纬地区 D极地地区9、气温年较差的大小主要受_因素影响。A地表性质和季节 B纬度和天气状况C纬度和季节 D地表性质和纬度10、气温年较差的大小与_有关。纬度;经度;下垫面性质;季节;海拔高度;天气状况。AB,C,D,,44,3 气 压,45,气 压,3.1 气压的定义与单位3.2 气压随温度的变化3.3 水平气压梯度3.4 气压随时间的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航海 气象 讲义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84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