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课件.ppt
《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课件.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商 业 银 行,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组织制度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第四节 商业银行管理,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二、商业银行的形成途径,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涵义:专门从事货币存、贷和办理汇兑、结算业务的金融机构。起源:银行业最早的发源地是意大利。但最早的现代商业银行产生于英格兰。,商业银行的产生与货币的兑换、保管、汇兑是分不开的。14-15世纪的欧洲,商业交往频繁,金属货币的成色、重量存在差异,要进行贸易,必须兑换成当地的货币。人们需要一个安全的处所来存放自己的货币,出现货币的保管;为了避免长途携带货币所产生的风险,需要汇兑。
2、货币的兑换、保管、汇兑给钱币业主带来了服务费收入。,当集中了大量货币资金,钱币业主开始发放贷款,获取利息收入。货币保管业务逐渐演变为存款业务。货币兑换商:从原先被动的接受客户委托保管货币积极主动的揽存货币保管业务,并降低保管费不收保管费,给客户一定的好处(相当于利息)。此时,货币保管业务存款业务。,1587年,威尼斯银行成立;1593年,米兰银行成立;1609年,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1619年,汉堡银行成立;1621年,纽伦堡银行成立;1635年,鹿特丹银行成立。这些银行只接受商人存款并办理转帐结算,后来才办理贷款,但主要对政府,且利率过高(大约20%-30%)。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贷
3、款利率大大降低(大约5%-6%),现代银行制度产生的标志。,二、商业银行的形成途径,从旧的高利贷银行转变而来;一些高利贷银行选择了降低利率,转变为商业银行;这是早期商业银行产生的主要途径。组建新的现代商业银行。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新的商业银行,大多数商业银行是按这一方式建立的。如:英格兰银行。中国: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商办,受控于官僚);1904年:户部银行(官商合办);1907年:交通银行(官商合办)。,商业银行发展的模式: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分业经营 全能型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 英联邦国家、日本、韩国、美国等国上世纪完成了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
4、转变银行资本的集中化 国际银行业购并浪潮,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一、商业银行的性质二、商业银行的职能与作用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一、商业银行的性质,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 如:拥有一定的自有资本;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利润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等。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经营的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货币资金;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 与央行比较:与其他的金融机构比较:,二、商业银行的职能,1.信用中介,信用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将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又通过资产业务,将所集中的资金运用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去。商业银行通过充当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的中介,实现了资金的顺利融通,同时也
5、形成了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通过执行信用中介职能,把短期货币资本转化为长期资本,在盈利性原则的支配下,还可以使资本从效益低的部门向效益高的部门转移,从而优化经济结构。,支付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在执行支付中介职能时,商业银行是以企业、团体或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或支付代理人的资格出现的。商业银行支付中介职能形成了以它为中心、经济过程中无始无终的支付链条和债权债务关系。,2.支付中介,信用创造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的存款,从而扩大货币供应量。整个信用创造过程
6、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创造完成的。商业银行通过创造流通工具和支付手段,可节约现金使用,节约流通费用,同时又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需要。,3.信用创造,商业银行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商业银行具备了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的物质条件。社会化大生产和货币流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又使企业将一些原本属于自己的货币业务转交给商业银行代为办理,如发工资、代理支付费用等。解释:逆向选择、道德风险。,4.金融服务,单元制:不设立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如:美国1927年实行McFadden法案,不允许银行跨州设立分支机构。单元制优点:防止垄断;有利于协调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7、银行自主性强、灵活;管理层次少,央行调控传导快,有利于实现央行的目标。单元制缺点:限制了竞争;限制了发展;与经济横向开放性发展相矛盾。,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美国:1920年,30000家银行;1985年,15000家银行;1995年,11000家银行,和世界其他各国银行数目的综合一样多。美国银行数量多,规模小,一直到1995年底,全球十大银行中无美国银行。,美国McFadden法案受到了冲击:通过银行间兼并;通过法案中的特例;McFadden法案规定:如果一个州的法律明确允许其他州的银行可以到本州设立分支机构,则有效。通过非银行金融业务。McFadden法案只约束银行业务,非银行金融业务不
8、受约束。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瑞格-尼尔跨州银行与分支机构有效性法,允许商业银行跨州建立分支机构。该法案规定,从1997年6月始,银行可以全方位跨州经营,使得美国银行从单元制向总分行制转变。,分支银行制(总分行制)指一家银行能够在总行之下不同区域(包括国外)设立分支机构的组织模式。目前,世界上包括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大多数国家都实行总分行制的组织模式,中国也是如此。优点:规模经济,有利于筹集、调剂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抵御风险、增强竞争能力。缺点:管理层次多,信息传递慢;可能导致过分集中和垄断。,控股公司制 由一家大银行或大企业组建持股公司,再由该公司兼并收购两家以上银行的
9、组织模式。控股公司通常有两种模式:银行控股:一家大银行成为控股公司,控制一家或多家其他银行股份。如: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就是银行性控股公司,控制着300多家银行。非银行企业控股:由非银行企业组建持股公司拥有银行股份。,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一、负债业务二、资产业务三、中间业务,负债业务:形成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一)银行资本:属于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的稳定取决于公众的信任程度商业银行的资产净值。银行资本的作用:保护存款人利益;满足银行经营;满足银行管理。,存款业务 1.支票存款(交易账户)即:活期存款(Demand Deposits)支票存款更多的
10、是用于转帐,而不是用于提现。对此类存款,商业银行一般不付息,提供免费 服务,如代发工资等。,2.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是投资者进行金融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商业银行获得稳定资金来源的重要手段。3.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不能签发支票;存折不具有流动性,即不能转让和贴现,银行必须向存款人付息。在美国,居民个人、政府和企业都可以持有储蓄存款,但主要是居民个人。在中国,储蓄存款专指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存款,机关、企业的存款不能称之为储蓄存款,公款私存被视为违法。,自动转账制度(ATS)客户开立两个账户:活期存款账户(不付息,可开支票)、储蓄帐户(付息、不可开支票)。客户的存款平时放在储蓄账户计收利息,银行收到存
11、户所开出的支票需要付款时,可随即将支付款项从储蓄帐户上转到活期存款帐户上,自动转帐,即时支付支票上的款项。优点:ATS账户使客户兼得活期账户和储蓄账户的双重优点,既可以利用活期账户开出支票对外支付,又可以利用储蓄账户获取利息收入。,金融创新,可转让的支付命令存款账户(NOW帐户)(NOW:negotiable order of withdraw account)目的:避开“不准储蓄帐户使用支票”的规定。NOW帐户也称为付息的活期存款,是既可用于转账结算,又可支付利息,年利率略低于储蓄存款,是一种不使用支票的支票帐户,以支付命令书取代了支票。优点:存户可随时开出支付命令书,进行转帐结算或提现,其
12、存款余额可取得利息收入,这种帐户具有储蓄帐户的意义。商业银行吸引客户,扩大存款。可转让支付命令帐户的对象一般限于个人和非营利性团体开立。,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MMF)(MMMF:Money Market Mutual Fund)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于1971年由美国的投资银行与证券公司创设。目的:避开“对定期存款支付的最高利率有限制”的规定。MMMF:出售自己的股份来获取客户的资金,用其在货币市场上投资。认购股份者可以分得利润,同时持股者还能对其股份签发支票。它的股份事实上就是有利息的支票帐户。但在法律上,这并非存款,利润也非利息,所以不受利率上限的限制。,(非存款性)借款 1.同业拆借 2.回购
13、协议 3.再贷款和再贴现 4.欧洲货币市场借款注: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非存款性)借款逐渐成为较重要的银行资金来源。20世纪60年代,非存款性借款占银行负债的2%;20世纪90年代,该比例已超过20%。,资产业务: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业务。(一)现金资产:流动性最高,收益性低;包括:库存现金:非盈利资产,所需保管费用高;在央行的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或一般存款;存放同业存款:便于同业间结算收付和代理业务,可随时支用,视同现金;在途资金(托收中现金):应收款项。注:多数国家的央行(如美国)对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 不支付利息,中国除外。,二、资产业务,(二)贷款: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1)工商业
14、贷款、不动产贷款、消费者贷款、同业贷款、其他贷款。(2)短期贷款、中期贷款、长期贷款;(3)信用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贷款;(4)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贷款风险度),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贷款损失的概率为0,贷款风险分类的标准: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贷款损失的概率不超过5%,正常贷款关注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正常贷款关
15、注贷款次级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贷款损失的概率在50%-75%之间。,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贷款损失的概率在75%-100%。,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一般情
16、况下,不良贷款率应5%,证券投资:商业银行买卖有价证券。优点:保持资产的流动性(随时出售证券,满足流动性);增加收益,分散风险(资产多元化,证券投资组合)。注: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国家实行全能银行制;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商业银行可买卖股票,但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对象仍以各类债券为主。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不允许银行买卖股票。,三、中间业务,1.中间业务的涵义,银行不运用自己的资金,接收客户委托为其提供服务,据以收取费用的一种业务。中间业务不占用或很少占用银行资产,但能为银行增加收益。,银行的盈利方式主要是:利差收入和非利差收入。利差收入:指的就是贷款利息收入与
17、存款利息支出的差额。非利差收入:是通过中间业务来实现的,比如说银行收取的年费、办理承兑等业务收取的手续费等。,规避资本管制,增加盈利来源。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转移和分散风险。适应客户对银行服务多样化的要求。商业银行自身的有利条件促使其发展中间业务。科技进步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结算业务。银行代客户清偿债权债务、收付款项。通过企业在银行开里的支票存款账户进行资金划拨。信托业务。银行为委托人管理所托管的财产,为受益人谋利。代理业务。如:代发工资、代收费用等。信用卡业务。租赁业务。收取现金,出让财产使用权。,传统中间业务:,融资租赁:又称金融租赁或财务租赁,是指
18、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供货人和租赁标的物的选择,由出租人向供货人购买租赁标的物,然后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赁期内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拥有租赁物件的使用权。从实质上讲,融资租赁相当于分期付款购买。在融资租赁交易中,承租人对租赁物几乎都要留购。在留购之前,租赁物的所有权暂时是出租人的。通过留购,出租人才能把租赁物的所有权转给承租人。,第四节 商业银行管理,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三、巴塞尔协议,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流动性原则: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和满足客户贷款的能力。商业银行保持适度流动性的重要性:过高的资产流动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货币 银行学 商业银行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84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