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与工程实践教程讲座(11)主讲内容无线网络要点课件.ppt
《计算机网络与工程实践教程讲座(11)主讲内容无线网络要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与工程实践教程讲座(11)主讲内容无线网络要点课件.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计算机网络与工程实践教程讲座(11)黎连业,计算机网络与工程实践教程讲座教材 计算机网络与工程实践教程 第 1 版 科学出版社(2007.12),第 11章 无 线 网 络,本章重点讨论以下内容:无线网络的概述;无线网络标准与协议;无线应用协议(WAP);无线网卡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宽带无线技术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LMDS;微波扩频通信技术;无线网络典型连接方式;无线联网方案。,11.1 无线网络的概述,近年来,由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移动上网,无线Internet。而11Mbit/s、54Mbit/s无线局域网的推出,使无线网络出现了新的生机,而且势头较猛。无线网络采用与有线网络同样的工作
2、方法,它们按PC、服务器、工作站、无线适配器和访问点通过电缆连接建立网络。应该说,计算机无线联网方式是有线联网方式的一种补充,它是在有线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网上的计算机具有可移动性。能快速、方便地解决有线联网方式不易实现的网络信道的连通问题。无线联网要解决以下两个主要问题。(1)通信信道的实现与性能。(2)提供像有线网络系统那样的网络服务功能。对于第一点的基本要求是:工作稳定、数据传输率高(大于1Mbit/s)、抗干扰、误码率低、频道利用率高、具有保密性,收发的单一性、可以进行有效的数据提取。对于第二点的基本要求是:现有的网络系统应能在其中运行,即要兼容有线网络的软件,使用户能透明地操作而
3、无须考虑网络环境。,无线联网的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频率为工业自由辐射频率,不用专门申请;(2)该网络支持现有各种计算机需要的网络软件;(3)建立透明式网络链路;(4)能够完成局域网互联的高速率传输;(5)采用扩展频谱通信技术;(6)用无线电波通信、不用电缆;(7)施工快速、简便、维修方便;(8)采用宽带数据通信,抗干扰性能好;(9)低功耗,0.1W可实现30km通信;(10)无须改变原网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无线网络适用范围有:(1)适用工矿、企业、广域远距离联网;(2)适合银行、保险、工商、税务、证券系统网络;。(3)用于水利、电力、铁路、油田远程网络;(4)用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网络
4、;(5)用于海关、港口、机场联网;(6)用于高速公路、城市联网;(7)适用于公安、消防、环境监测、军事移动通信网络;(8)用于江、河、湖、海、海峡、山谷等复杂地形环境联网;(9)适用于难以铺设电缆的各种地区和环境联网。无线网络室内天线覆盖范围请参见科学出版社计算机网络与工程实践(2007.12)第1版的表11-1。无线网络室外天线传输距离请参见科学出版社计算机网络与工程实践(2007.12)第1版的表11-2。,11.1.1 无线局域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网络通信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希望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与任何人进行包括数据、语音和图像等任何内容的通信,并希望主机在网络环境中移动和
5、漫游。无线局域网是实现移动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IEEE等国际机构对于无线局域网标准的制定,市场上无线局域网产品的兼容性大大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无线局域网产品和市场的发展。众多低价位无线局域网产品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考虑使用无线局域网产品来满足应用上的需求。,总的来说,无线局域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在不能使用传统布线或者是使用传统布线困难很大的地方。租用专线耗资高的地方。重复的临时建立和安排的网络环境,使用有线不方便、成本高、耗时长的地方。局域网用户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移动通信的环境。但是,目前无线局域网在数据传输速率、传输范围、安全性等方面都还不如有线局域网,所以无线局域网
6、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与有线局域网共存。对于智能建筑应用环境,特别是众多的公共场所或专业场所,如机场、车站、会议大厅、会展中心、图书馆以及大开间的办公室等地方,会越来越多地使用无线局域网,满足用户无线终端入网的需求。,无线局域网技术有:(1)无线个人网(WPAN,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主要用于个人信息化设备的无线网络连接,目前发展的主流技术是蓝牙。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a/b/g。主要用于一个局域物理区域内信息设备的无线网络连接。(2)无线广域网(WWAN,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GSM/GPRS/CDMA/UM
7、TS。主要用于广域范围内信息设备的无线网络连接。,11.1.2 无线网络的发展过程 无线局域网是1990年出现的,但是,无线局域网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主要的领导者是AT&T的贝尔实验室,早期的产品为频分多址(FDNA)模拟蜂窝系统技术。20世纪70年代后期瑞士IBM Ruschlikon实验室的Gfeller第一次提出了无线局域网的概念,并且在北欧部署了第一个移动电话系统。语音的无线网络历史从此展开,直到1998年开始3G标准化。面向语音的历史进展请参见科学出版社计算机网络与工程实践(2007.12)第1版的表11-3。语音无线网络的出现,推动数据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并获得了很
8、大的成功,其历史进展请参见科学出版社计算机网络与工程实践(2007.12)第1版的表11-4。,11.1.3 无线网络分代1.第一代 蜂窝网络在北欧出现后,便掀起了移动通信的研究,并以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le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为导向,人们习惯地把这一阶段研究称之为第一代(1G)系统。第一代系统是面向语音的模拟蜂窝和无绳电话。第一代系统在下行链路(从基站到移动台)和上行链路(从移动台到基站)中使用了两分开的频段。这种系统采用的是频分双工(FDD Frequency Duplexing)模拟。典型的在每个方向上都分配整个频段。例如AMP
9、S、TACS和NTM-900在每个方向上的频段都是25MHz。这些系统的主要工作频率是800 MHz和900 MHz频段。理想情况下,频段和使用地区请参见科学出版社计算机网络与工程实践(2007.12)第1版的表11-5。,第一代系统通常也称为模拟蜂窝系统,在这一阶段中还提供了移动数据业务,但只能提供单向的短信息数据,在这基础上人们就把研究的注意力放到面向语音和面向数据的研究上来,这一过程被称为第二代(2G)系统。,2.第二代 第二代系统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它们是:数字蜂窝移动系统、PCS、移动数据和无线局域网标准。无线局域网标准的详细内容将放在下一节讲述。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数字蜂窝移动通
10、信系统有4个主要标准,它们是GSM、IS-54、JDC、IS-95。GSM是欧洲数字移动通信标准,后来扩展到亚洲,也称为泛欧数字移动通信标准;IS-54是北美地区的数字移动通信标准;JDC是日本的数字移动通信标准;IS-95是美国和亚洲的数字移动建设标准。GSM、IS-54、JDC系统使用的是JDMA技术、IS-95系统使用的是CDMA技术。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标准的主要情况请参见科学出版社计算机网络与工程实践(2007.12)第1版的表11-6。,2G的PCS 个人通信业务(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s)是从1G的模拟无绳电话技术发展而来,它与蜂
11、窝移动通信在技术特性上有所差别。其比较结果请参见科学出版社计算机网络与工程实践(2007.12)第1版的表11-7。对于PCS的标准规范有4个,它们是:CT-2和CT-2+,是欧洲和加拿大的标准,也是第一个无绳电话标准;DECT,是欧洲的标准;PHS,日本的标准;PACS,美国的标准。它们的主要情况请参见科学出版社计算机网络与工程实践(2007.12)第1版的表11-8。,移动数据业务 移动数据业务能够为用户接入分组交换数据网络提供合适的数据速率和广泛的覆盖范围。移动数据网络出现在寻呼业务取得成功之后,提供一种大信息量的双向连接,并先后出现了ARKIS、Mobitex、CDPD、TETRA、G
12、PRS、Metricom。它们在移动数据业务上的差别,请参见科学出版社计算机网络与工程实践(2007.12)第1版的表11-9。,3第三代第三代系统(3G)无线网络把蜂窝电话和PCS语音业务和各种分组交换数据综合在一个统一的网络中,3G的主要技术是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最基本的要求是可支持不同速率的应用(从384kbit/s的电路交换连接到带宽为2Mbit/s的连接)和不同的运行环境。3GSM(WCDMA)和EDGE是被国际电信联盟(ITU)认可的国际移动通信(IMT-2000)的3G标准,要求将语音和数据结合
13、在一起。许多运营商、开发商都认可这项技术,并选择3GSM作为过渡到3G的升级途径,在2003年9月8日10日的北京无线网络会议中,许多厂商的技术资料都证实了这一点。,11.1.4 几种无线局域网标准 1990年,IEEE执行委员会成立了802.11工作组,其目标是创建无线局域网(WLAN)标准,规定为“所提议的无线LAN标准的作用范围是为局域网固定的、便携式和可移动站点的无线连接开发的规范”。最终的标准,即正式称为IEEE无线LAN介质访问控制(MAC)和物理层(PHY)规范,并像802的IEEE标准一样(如802.3、802.5),规定了一些至关重要的技术机制。,历经十几年的发展,802.1
14、1已经从最初的802.11a、802.11b发展到了目前的802.11i等8种标准。802.11a:5GHz波段上的物理层规范。802.11b:2.4GHz波段上的物理层规范。802.11d:当前802.11标准中规定的操作仅在几个国家中是合法的,该标准旨在扩充802.11无线局域网在其他国家的应用。802.11e:改进和管理WLAN的服务质量,保证能在802.11无线网络上进行话音、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业务的传输。802.11f:实现不同厂商无线局域网之间的互操作,保证网络内访问点之间信息的互换。802.11g:是802.11的扩充,通过提高数据率,来增强802.11b兼容网络的性能和应用。8
15、02.11h:增强5GHz波段的802.11MAC规范及802.11b高速物理层规范。802.11i:增强WLAN的安全和鉴别机制。,802.11a在使用频率的选择和数据传输速率上都优于802.11b,但不兼容802.11b。无线局域网最常用的标准是IEEE 802.11、IEEE 802.11a、IEEE 802.11b、IEEE 802.11g等几种。目前市场上的产品绝大部分均遵循IEEE 802.11b标准,即数据传输速率可达511Mbit/s,IEEE 802.11b标准的发布,使得无线局域网的应用和普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准使无线局域网的用户能够自由、灵活地选择不同厂家的产品。无
16、线局域网的主流厂商组成了一个称做无线以太网兼容性联盟(WECA)的国际性组织。WECA的任务是负责认证无线局域网产品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并推动无线局域网在企业和家庭中的应用。继IEEE 802.11b后,具有54Mbit/s传输速率的符合IEEE 802.11a和IEEE 802.11g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及其产品在市场已流行了几年。此外,家居无线网络HomeRF2等无线局域网技术也在广泛应用。几种无线局域网标准的性能比较请参见科学出版社计算机网络与工程实践(2007.12)第1版的表11-10。,11.1.5 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 目前,计算机无线通信传输手段有两种。(1)无线电波,即短波或超
17、短波、微波。(2)光波,即激光、红外线。短波,超短波类似电台或电视台广播。采用调幅、调频或调相的载波,通信距离可达数十千米。这种通信方式早已用于计算机通信,但其速率慢、保密性差、没有通信的单一性、易受其他电台或电气设备的干扰,可靠性差。另外频道、频度都要专门申请,因此一般不用作无线联网。微波是以微波收发机作为计算机网络的通信信道。因为微波的频率很高,所以能够实现数据传输高速率,受气候条件环境影响很小。它的频率范围为300MHz300GHz内。微波波段又可分为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还有用字母命名更细分微波各波段的。微波各波段请参见科学出版社计算机网络与工程实践(2007.12)第1版的表11-
18、11。,微波的波长很短,具有如下特性:(1)直线传播。(2)频谱宽,携带信息容量大。(3)微波器件受尺寸大小的影响。(4)微波受金属物体屏蔽,虽能穿越非金属物体,但耗损大。(5)可穿透大气层,向外空传播。,由于激光和红外线易受天气影响、也不具备穿透能力,因此在无线网络中一般不用。根据前面叙述,可以看到无线网络传输媒介性能最好的是微波。以微波频段为媒介,采用直序扩展频谱或跳频方式发射的传输技术,并以此技术制作了发射机、接收机、遵照 IEEE 802.3以太网协议,许多公司开发了整套的计算机无线网络产品。其通信方面的主要技术特点是:用900MHz或2.45GHz微波作传输媒介,以先进的直序扩展频谱
19、(DSSS)或跳频(FH)方式发射信号,其扩展编码(Spreading Code)位长为216,射频带宽为26MHz。与传统的无线电窄带调制发射方式不同,这是宽带调制发射。故它具有传输速率高(达2Mbit/s),发射功率小(只有100200mW),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很强,不与其他无线电设备及用户互相干扰的特点。更方便的是易于多点通信,这是因为它和一般无线电通信采用的频分式或时分式不同,扩频调制是码分方式。很多用户可以使用相同的通信频率,只要设置不同的标识码ID,就可以产生不同的伪随机码来控制扩频调制,即能做到互不干扰的同时通信。其通信距离和覆盖范围视所选用的天线不同而异;定向传送距离为540
20、km;室外的全向天线可覆盖1.510km的半径范围;室内全向可覆盖最大半径为250m的5000m2范围。电波能穿透几层墙或两层楼的混凝土楼板。由此可见,微波扩频通信技术为计算机无线网提供了良好的通信信道。,11.1.6 无线局域网物理层 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共有3种接口方式。(1)跳频扩频(FHSS)物理层接口。FHSS规范定义了物理层帧的格式,通过跳频功能和频移键控调制技术,即PMD利用它们将二进制数据帧转换为适合无线电波传播的信号,通过PMD使用FHSS发送数据帧。,(2)直接序列扩频(DSSS)物理层接口。DSSS PLCP规范定义了物理层帧的格式。DSSS PMD解释工作站如何利用DSS
21、S发送帧。通过PMD将二进制数据帧转换成适合无线电波传播的信号。,(3)红外线(IR)物理层接口。通过对PMD工作站利用红外线物理层发送帧以及PMD利用调制技术将二进制数据帧转换成适合红外线光传播的信号。为了能够说明无线局域网物理层物理接口,还需要介绍物理层物理接口特性。,1.跳频扩频的特性 FHSS有以下特性:成本低;能量耗废量低;最强的抗干扰能力;单物理层数据传输率具有最小的电压;多物理层具有最大的集成能力;发送范围小于DSSS,但大于IR。,2.直接序列扩频的特性 直接序列扩频(DSSS)与跳频扩频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成本最高;能量消耗最大;接收口的数据率最高;和跳频扩频相比,它的多物理
22、层集成能力低;其可支持的不同地理位置无线电小区的个数最少,所以限制了可提供的信道数;其发送距离比跳频扩频和红外线物理层都大。它的通信方式采用的是不覆盖脉冲,数据码速率是11Mbit/s。占用的带宽大概为26MHz,ISM的2.4GHz频段分成11个相互覆盖的频道。每两个信道之间的中心频带间隔是5 MHz。,3.红外线的特性 红外线接口具有以下特性:成本低;对RF(Radio Frequency,无线频率)干扰的容忍度最高;相对扩频无线电系统,红外线的传播距离最短;抗窃听能力最强;多工作在有顶蓬的地方(主要是在户内),顶蓬作为红外线信号的反射点;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频率限制。IEEE 802.11
23、标准推荐技术,使用时它的光波长规定在850950mm之间。,11.2无线网络标准与协议,IEEE原计划1993年推出的关于无线网络标准802.11技术规范,由于各种原因,直到1997年7月才正式出台,但现在已成为无线联网技术循序渐进发展和市场不断开拓的基础。这个技术规范旨在解决不同厂商1bit/s、2Mbit/s和10Mbit/s无线局域网产品的兼容问题,同时也对网络产品的价格下调问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市场的发展。,IEEE 802.11标准为无线局域网定义了物理层(PHY)和介质访问控制层(MAC)的结构。对于物理层定义了3种不同的传输方式:采用红外线传输方式或两种不同的射频信号传输方
24、式;直序扩频技术(DSSS);跳频扩频技术(FHSS)。同时还定义了直序扩频技术(DSSS),如采用DBPSK(差分二相移相键控)编码方式,其传输峰值速率可达到1Mbit/s,而采用DQPSK(差分正交移相键控)编码方式则传输速率可达2Mbit/s。同时FHSS PHY还可以利用GFSK二级或四级调制方式允许2Mbit/s工作速率,以便满足市场对不同性能价格比产品的需求。,IEEE 802.11标准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单元使得无线网络可通过其桥接器与标准的有线网络(LAN)一起工作,以保证有线网与无线网节点逻辑上的无差别性及互操作性。但无线网的MAC与有线网的MAC有所不同,但此不同均被转
25、接处的存取点遮掩掉了。无线网络标准采用CSMA/CA(带有回避冲突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的MAC方式,同时IEEE 802.11标准还提供漫游功能等多方面优势,它允许一台客户机在多个无线子网中漫游,同时还可以工作在同一或不同的信道中。但标准并不保证客户机在多个子网中由不同的产品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之间漫游。,美国朗讯科技、Aironet、数字海洋(Digital Ocean)等无线网络产品的主要公司已联手开发了“接入点互联协议(IAPP,Inter Access Point Protocol)”规范。IAPP规范将推广到更多厂家,使它们产品具有互通性,对于“接入点”则应考虑以下几点:原始投资低,操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网络 工程 实践 教程 讲座 11 主讲 内容 无线网络 要点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84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