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调脂策略培训ppt课件.ppt
《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调脂策略培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调脂策略培训ppt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干预策略及监测,2,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特点,1,结合老年人特点的调脂药物治疗,3,CONTENTS,目录,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干预策略及监测,2,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特点,1,结合老年人特点的调脂药物治疗,3,CONTENTS,ASCVD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1-2,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组.中国内科杂志.2015;54(5):467-77Yang G,et al.Lancet.2013;381(9882):1987-2015,2010年,心血管和循环系统疾病对中国60岁以上人群的寿命损失年影响最大,其中,缺血性心脏病的影响比重居前2,研究
2、数据来自于GBD 2010:由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主持开展的一项关于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的多中心合作研究项目。利用其中有关中国和G20国家中其他18个国家在1990年和2010年的数据,评估了这些国家在死亡率、死亡原因,寿命损失年(YLLs),伤残损失年(YLDs),伤残标化寿命年(DALYs)及预期健康寿命(HALE)等方面的变化趋势。作者对231种疾病和伤害以及67种和中国相关的风险因素或其组合给出了结果。并评估中国相对于G20其他国家的表现(采用年龄标准化率和95CI),而血脂异常是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TC(HR=1.558)、LDL-C(HR
3、=2.247)和TG(HR=1.603),均为I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张淑萍,任圣洁.当代医学.2014;20(33):4-6,一项前瞻性研究,入选2007年5月2007年8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1798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基线数据如TC、TG、LDL-C和HDL-C水平,基线年龄65岁,并随访5年。对ICVD发生情况进行观察,采用2检验对各ICVD发生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ICVD发生的各项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旨在探讨老年人ICVD与血脂、血糖水平的关系,ICVD发生的Cox回归分析,注:ICVD:缺血性心血管病,生理特点使老年人更易患
4、血脂异常,刘梅林.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5):1-3,老年人肝细胞表面LDL受体数量逐渐减少,致使LDL-C分解代谢率降低,血中LDL-C 水平升高;同时,老年人肠道吸收胆固醇增加,胆汁中胆固醇排泄减少,使肝脏的胆固醇增加,后者通过反馈调节抑制LDL受体表达,进一步使血中LDL-C增加,老年人脂肪组织增加、胰岛素抵抗等促进体内脂解作用,使游离脂肪酸增加,促进肝脏合成更多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此外,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使餐后乳糜微粒和VLDL的清除速率减慢,造成餐后血清TG水平升高,老年人常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减低、高甘油三酯血症、HDL-C以及非HDL-C升高等
5、异常改变,随着年龄增加,TC、LDL-C水平的变化趋势,总体而言,男性、女性LDL-C水平均随年龄的增加持续升高,Yang W,et al.Circulation.2012;125(18):2212-21,年龄(岁),年龄(岁),TC水平*,LDL-C水平*,*男性、女性不同年龄组水平分别比较,线性趋势P值0.0001,不同年龄段对象血清TC水平(mmol/L),不同年龄段对象血清LDL-C水平(mmol/L),与西方人群比,我国老年人平均血脂水平较低1,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组.中国内科杂志.2015;54(5):467-77He J,et al.Circulation.2
6、004,110(4)405-11Ford ES,et al.Circulation.2003 May 6;107(17):2185-9,目录,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干预策略及监测,2,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特点,1,结合老年人特点的调脂药物治疗,3,CONTENTS,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2,治疗性的生活方式改变(TLC)1,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组.中国内科杂志.2015;54(5):467-77Stone NJ,et al.J Am Coll Cardiol.2014 Jul 1;63(25 Pt B):2889-934,TLC是老年人控制血脂异常的
7、基本治疗措施,戒烟、限盐、限酒、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食物中蔬菜、水果、鱼类、坚果、粗粮、全谷类及富含植物甾醇、纤维食物的摄入,适当减轻体重,增加规律有氧运动等,近期新指南均强调他汀类药物是唯一大规模RCT证据支持改善ASCVD预后终点的药物,推荐年龄 75 岁的ASCVD 老年患者使用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而非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对于使用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不能达标的老年患者,可与依折麦布联用,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多数老年患者使用中、小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血脂即可达标,注:TLC(therapeutic life-style chang)治疗性的生活方式改变,其他血脂成分异常的治疗原则,
8、高TG血症,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组.中国内科杂志.2015;54(5):467-77,2,1,老年人在进行生活方式调整的同时,如果需要应用药物治疗,应首选他汀类药物。可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选择不同的他汀类药物并根据疗效调整剂量,高TC血症,消除诱因、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可有效降低TG,3,在进行TLC的基础上,首先应强调LDL-C达标,通常首选他汀类药物,混合型血脂异常,低HDL-C血症,4,戒烟、减轻体重、增加n-3不饱和脂肪酸摄人、进行规律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升高HDL-C。应首先鼓励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烟酸、贝特或他汀类药物均可不同程度地升高HDL-C
9、,中国专家共识推荐老年人群LDL-C目标值,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建议: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之前,应认真评估老年人ASCVD危险因素,应充分权衡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获益/风险,根据个体特点确定老年人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目标、种类和剂量推荐调脂治疗目标如下表,注:非HDL-C=TC-HDL-C;a其它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HDL-C1.04 mmol/L(40 mg/dl),BMI28 kg/m2、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组.中国内科杂志.2015;54(5):467-77,使用他汀治疗显著降低65岁以上老年人LDL-
10、C水平、全因死亡,Mehta JL,et al.Am J Cardiol.2006;98(7):923-8,该研究纳入了来自美国政府退伍军人综合服务网站16(VISN 16)的横断面数据,包括美国南部10家医院150万退伍军人(平均年龄为65岁)。旨在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全因死亡的影响,以及他汀治疗带来的获益,与未使用他汀的退伍军人比,使用他汀者的LDL-C水平、全因死亡风险明显降低,死亡率(%),RR=0.53,P0.0001,LDL-C水平(mg/dl),P0.0001,注:结果显示,死亡的预测因素包括癌症、糖尿病、使用心脏药物和年龄,而使用他汀则与死亡呈显著负相关(OR:0.54,95CI:
11、0.42-0.69,P0.0001),他汀用于ASCVD的一级预防显著降低老年患者心梗和卒中风险,荟萃分析显示,与安慰剂相比,他汀类药物治疗分别降低老年患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风险达39.4%和23.8%,Savarese G,et al.J Am Coll Cardiol.2013 Dec 3;62(22):2090-9,卒中发生率(%),P=0.003,心梗发生率(%),2013年纳入8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24,674例65岁受试者(平均年龄73.1岁)的ASCVD一级预防的荟萃分析。比较他汀类药物与安慰剂对于全因死亡,心梗,卒中和新发癌症的影响,9项荟萃分析:他汀显著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全因死
12、亡、非致死性心梗发生风险,Afilalo J,et al.J Am Coll Cardiol.2008Jan 1;51(1):37-45,该荟萃分析纳入了9项研究,包含19569例年龄在65到82岁之间的患者,探讨他汀类药物是否能降低冠心病老年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与安慰剂组相比,他汀类药物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22%,非致死性心梗发生风险下降26%,老年人血脂异常治疗的监测,生活方式干预,首先进行生活方式治疗的患者,应于68周复查血脂水平,已达标或有明显改善者应继续坚持生活方式治疗,36个月复查,如持续达标,以后612个月复查,调脂药物治疗,36个月未达标者,应调整他汀剂量或种类
13、,达标后每612个月复查:血ALT、AST超过正常上限3倍或肌酸激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5倍应停用他汀类药物并复查,直至恢复正常;若肝酶、肌酶未恢复正常,应排除其他原因对于上述发生肝酶、肌酶异常的患者,应再次评估他汀的获益/风险,决定是否继续应用;若需继续使用他汀,可更换种类或减少剂量后密切观察,在服药前、后4周复查血脂、肝酶、肌酶及肾功能,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组.中国内科杂志.2015;54(5):467-77,目录,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干预策略及监测,2,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特点,1,结合老年人特点的调脂药物治疗,3,CONTENTS,药物吸收,老年人的药物吸收、代谢功能都
14、较弱于年轻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生理变化a使老年人对口服药物的吸收量减少,疗效降低,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药物分布,亲脂性药物在脂肪组织内蓄积,长期服用可能产生毒性反应b175岁以上老年人血浆蛋白比青年人低,游离药物浓度增高,毒性增大b2,药物代谢c,老年人药物的t1/2延长;老年人功能性肝细胞减少,会导致更多的副作用,药物排泄d,老年人肾脏排泄药物的能力低于青年人,使血药浓度升高,易出现蓄积中毒故老年人用药剂量应小于青年人,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A,B,C,D,老年人药效学改变的特点是对大多数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对少数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药物耐受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15、A,吴晓华.中国疗养医学.2011;20(9):818-20.,注:a生理变化包括:老年人胃酸分泌约比年轻人减少25-35,使弱酸性药物血药浓度降低;老年人消化液随增龄而减少;老年人胃蠕动减弱,使药物在小肠中吸收减慢;65岁以上的老人胃肠道血流量约减少40,影响药物的吸收;b1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体内的水分和肌肉组织,脂肪的比例,从而引起药物分布的变化;b2药物进入血循环后,均能不同程度地与血浆蛋白可逆性的结合,而老年人血浆白蛋白随增龄而降低;c许多药物在肝脏经微粒体CYP450酶代谢,老年人的CYP450酶活性降低;d多数药物以原型及代谢物的形式由肾脏排出体外;65岁老年人肾血流量仅为年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年 血脂 异常 患者 策略 培训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84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