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声现象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声现象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认识声现象,第三章 声,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点击喇叭播放,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 播速度不同.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扬声器发声、水和沙土传声等 实验让学生充分体验通过观察实验建立理论的科学 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 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勇于实践;注意在 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一、声音是怎么产生的,1、将手指按住自己的喉头两侧后说话,2、把音叉的振动放大:,我们用转换法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间接表现出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
2、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实验结论,说一说,说出以下物体如何发出声音的,苍蝇飞舞起来,由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笛管里面的空气振动而产声音,由琴弦振动产生声音,点击喇叭播放,“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振动而发声,这句话中的声源分别是_,_和_.,空气,水,声带,说明:,真空罩中的闹钟,声音大小有变化吗?声音的大小变了,说明了什么问题?,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点击画面播放,1、声音在气体中传播.(填“能”或“不能”)2、声音在真空中 传播.(填“能”或“不能”),能,不能,二、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太空中宇航员即使靠近说话也听不见,这是
3、为什么?那么宇航员在太空中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交流呢?,液体和固体是否也能传播声音?你有相关的生活体验来解答这个问题吗?,固体和液体都能传播声音,实验结论,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在介质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点击画面播放,用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石头”说明声波能使物体振动,具有能量.,当核潜艇在水下行驶的过程中,利用声纳和雷达系统对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其中声纳是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对目标进行定位的,这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声音是一种波,在下列的实例中,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A下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B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总是在看到白烟的同
4、 时按下计时器 C巨大的雷声响过,我们发现活动的窗户玻璃 也跟着振动起来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必须通过无线电来通话,C,声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三、声速,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击这根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 C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 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D,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
5、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A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C岸空气鱼 D岸水鱼,D,人走路产生的声音可以在空气-水中传播,也可以在岸-水中传播;在水中的鱼可以通过以上不同的途径接收到声波,由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传播快,所以其接收途径主要是岸-水-鱼所以选项A、B、C都不是主要途径故选D,科学探密,昆虫飞行时翅膀都振动,蝴蝶每秒振动五六次,蜜蜂每秒振动三四百次当蝴蝶和蜜蜂同时从你身边飞过时,凭听觉你发现了谁?为什么?,人耳能听到20Hz 20000Hz的声音,超声和次声人耳都听不见.,归纳总结:人耳的听力能力,频率:物体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赫兹 简称赫 符号Hz,10Hz表示:,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为10次,人耳能听到的声音:20Hz20000Hz声音,次声:低于20Hz的声音,超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根据下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B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小 C人不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C,四、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点击画面播放,四、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点击画面播放,发声体振动发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引起鼓膜振动听觉神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83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