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概论总论笔记整理.doc
《司法鉴定概论总论笔记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鉴定概论总论笔记整理.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识记 领会 运用第一章 司法鉴定概述第一节:司法鉴定的概念与性质 司法鉴定的概念广义的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行政执法、仲裁等司法和准司法活动中,对案件中的专门问题,由当事人申请,司法或准司法机关决定,或由司法机关和准司法机关主动决定,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运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专门问题进行科学判断的活动。狭义的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的专门性问题,由当事人申请,司法机关决定,或司法机关主动决定,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运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专门问题进行科学判断的活动。司法鉴定的性质:(一)、司法鉴定的必要性;根据常识和普遍经验即可作出判断的证据问题和案件事实问题无需鉴定,法律问题
2、不能成为司法鉴定的事项。(二)司法鉴定程序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司法鉴定的合法性包括:主体合法、程序合法、形式合法;1、司法鉴定的主体是法定主体;A.司法鉴定的决定主体必须是法定主体;B.司法鉴定的实施主体是具有鉴定资格的鉴定人;首先司法鉴定实施主体首先是鉴定人,不是鉴定机构;其次司法鉴定的实施主体必须具有鉴定资格,在其执业范围内执业。2、司法鉴定程序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我国三大诉讼法对司法鉴定的申请、决定、委托、受理、实施以及补充鉴定、重新鉴定和共同鉴定均作了原则性规定,此外相关法规还做了具体规定。3、司法鉴定文书的形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三)司法鉴定是审查核实其他证据的手段; 司法鉴定是审查
3、判断有关证据真实性、关联程度的重要辅助手段。(四)鉴定结论是一种意见证据。鉴定结论属于言词证据。 司法鉴定的决定主体:又称司法鉴定的委托主体,是指有权决定是否进行司法鉴定,由谁进行司法鉴定,何时进行什么项目的司法鉴定的主体。侦查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国家安全机关);审判机关鉴定人的回避制度: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有其他利害关系的,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5、接受当事人的请客送礼,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司法鉴定人应当经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按照
4、登记的司法鉴定执业类别从事司法鉴定业务。全国实行统一的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审核登记、名册编制和名册公告制度;刑事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以及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均没有初次鉴定的启动权; 刑事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拥有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的申请权;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拥有初次鉴定的申请权。 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请,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当事人申请鉴定经人民法院同意后,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有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员,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审判人员对
5、鉴定人出具的鉴定书,应当进行审查的内容?委托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委托鉴定的内容;委托鉴定的材料;鉴定的依据及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对鉴定过程的说明;明确的鉴定结论;对鉴定人资格的说明;鉴定人及鉴定机构签名盖章;第二节:司法鉴定的特征与作用司法鉴定的特征司法鉴定的性质决定了司法鉴定具有合法性、科学性、中立性; 合法性要求:1、鉴定启动主体是法庭主体;2、鉴定实施的主体是法定主体,即具有鉴定资格的人;3、鉴定机构必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授权或司法机关临时指聘的、具有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4、诉讼法对鉴定程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5、鉴定的客体(检材和样本)是依法取得,具有合法性和真实性的供鉴定客体;6、鉴定结
6、论是法定的证据种类之一。司法鉴定的中立性:是指司法鉴定人的中立性,在司法鉴定过程中独立的进行观察、检验、分析,提出自己的鉴定意见,不受外界干预。司法鉴定的作用1、在刑事案件中司法鉴定为确定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提供重要的依据,在民事、行政案件中为调查活动提供线索;2、司法鉴定可以为审查核实其他证据提供依据;3、司法鉴定结论可以为审判活动提供证据;第三节:司法鉴定的种类根据司法鉴定的目的不同,对司法鉴定分类?司法鉴定的种类:2003.07(一)根据司法鉴定技术方法的科学基础进行的分类:1、物证技术学鉴定(痕迹鉴定;文书物证鉴定;2、化学物证鉴定;生物物证鉴定;音像物证鉴定);3、法医学鉴定;(法
7、医尸体鉴定;法医活体鉴定;法医物证鉴定)4、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刑事责任能力、民事责任能力、服刑能力、作证能力)5、司法会计鉴定;6、司法工程学鉴定等。 (二)根据鉴定结论确定的事实与案件的关系进行的分类:认定同一的鉴定;认定种属的鉴定;认定事实真伪的鉴定;确定事实有无的鉴定;确定事实程度的鉴定;确定事实因果关系的鉴定。同一认定依据客体特征判断两次以上出现的客体是否为同一客体的认识活动。种属认定依据客体特征在与案件有关的客体的种类所属或先后出现的客体的种类是否相同的问题作出的判断。(三)根据司法鉴定程序要求进行的分类初次鉴定、补充鉴定、重新鉴定。初次鉴定是指就一个具体的鉴定对象和鉴定要求而言,
8、司法机关委托鉴定人进行的第一次鉴定;补充鉴定是在初次鉴定的基础上,对初次鉴定中的不完善之处进行修改补充的鉴定。2003.7重新鉴定是指委托机关对初次鉴定或补充鉴定的鉴定结论存在疑虑,委托鉴定人以外的鉴定人再次进行的鉴定。2003.7重新鉴定与补充鉴定的区别?2003.07补充鉴定的情况1、初次鉴定委托机关提出的鉴定要求有遗漏;2、委托机关又获得新的可能影响原鉴定结果的鉴定资料;3、鉴定书中对鉴定要求答复不完全;4、鉴定结论表述不明确;重新鉴定的情况:1、发现鉴定人不具备鉴定资格;2、原鉴定未按操作规程进行;3、原鉴定结论与案件其他证据之间存在矛盾之处,且无法作出合理解释;4、初次鉴定或补充鉴定
9、的几个鉴定人提出的鉴定结论存在分歧;5、被告人或当事人依法提出申请要求委托其他鉴定人鉴定。第二章 两大法系司法鉴定制度概括第一节司法鉴定制度的概念司法鉴定制度 一个国家的法律所规定规范活动的各项规则、规章和体质的总称。2010.4 2004.4鉴定制度的合理性是保证鉴定结论正确的一个重要条件司法鉴定制度包括:司法鉴定机构制度、司法鉴定人制度,司法鉴定程序制度、司法鉴定管理制度我国司法鉴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 2005.041、鉴定机构重复设置,权限不够明确,缺乏统一的严格的管理体制;2、鉴定人员缺乏统一、严格的培训、考核和管理;3、缺乏统一、科学的鉴定标准和鉴定程序规则;4、缺乏有效
10、的监督和制约机制;5、鉴定人出庭作证率低,鉴定结论主要以书面方式提交法庭,鉴定结论无法接受质询,鉴定结论的公信力受到怀疑;6、法官对鉴定结论证明能力和证明力的审查判断缺乏证据规则的指导,实践中存在以行政等级人为划分鉴定结论证明能力和证据力的问题,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第二节 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置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置是司法鉴定制度的重要内容。西方国家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置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集中型;另一种是分散型。集中型司法鉴定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隶属于一个组织系统,具有统一的管理体制。集中型司法鉴定体制的代表是法国。分散性司法鉴定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分属于不同的组织
11、系统,没有统一的管理体制,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美国堪称为分散型司法鉴定体制的代表。集中型与分散型司法鉴定体制的优缺点?集中型:1、有利于加强对司法鉴定活动的统一管理、统一领导和统一监督;2、有利于集中司法鉴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发挥鉴定资源优势;3、有利于减少重复鉴定和鉴定纠纷提高司法鉴定结论的公信力;4、有利于统筹解决司法鉴定实践中反映出来的立法和司法问题。分散型:1、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因地制宜和因事制宜地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系统的需要;2、但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第三节:司法鉴定主体的诉讼地位与权利义务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国家对鉴定主体的诉讼地位的认识上的差异2007
12、.04英美法系国家将鉴定人称为专家证人,将鉴定结论称为专家证言,专家证人被作为广义上的证人来看待。许多大陆法系国家将鉴定人视为法官的助手或辅助机关。法国:鉴定人被视为法院的组成人员;意大利:鉴定人被视为法官助手。两大法系国家如何确定鉴定主体的资格:在确定鉴定主体资格的问题上有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鉴定人主义原则,一个是鉴定权主义原则。按照鉴定人主义原则,有关法律或权力机关并不明确规定哪些人具有鉴定资格,并不将鉴定权固定地授予特定的人或机构。又可以称为“无固定资格原则”。美国法律辞典和布莱克法律词典对专家证人作了专门解释 英美法系按照鉴定权主义原则,有关法律或权力机关明确规定了哪些人具有鉴定主体资
13、格,或者将鉴定权固定地授予特定的人或者机构。又可以称为“有固定资格原则”。2009.07第一种:将鉴定权授予个人;法国第二种:将鉴定权授予某些机构;俄罗斯第三种:前两种结合,比较灵活的鉴定权方式。 德国两大法系国家对鉴定主体资格的审查2010.07鉴定主体资格的审查方式和程序因实行当事人的诉讼制度和实行职权主义诉讼制度而有所不同。英美法系国家:实行的是当事人主义的诉讼制度,属于事后审查。鉴定人又是广义的证人,因此由当事人或律师对鉴定人的资格进行审查。对鉴定人资格的审查包括己方审查和对方审查。己方审查是指在法庭调查的直接询问阶段,聘请该鉴定人的当事人或者律师对本方聘请的鉴定人资格的审查;对方审查
14、是指在法庭调查的交叉询问阶段,对方当事人或者律师对本方聘请的鉴定人资格的审查;大陆法系国家:对鉴定人资格的审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属于事前审查一是由有鉴定权的机构自行审查;俄罗斯二是由授予鉴定权或确定鉴定人资格名单的机关负责审查;法国三是由法官或其他负责办案的司法官员负责审查。德国大陆法系国家鉴定人的权利和义务?鉴定主体的权利1、 拒绝鉴定的权利;2、为顺利、准确的完成鉴定任务,鉴定人必要时得到法官和当事人的支持和配合的权利;2、 鉴定人获得报酬的权利鉴定主体的义务1、鉴定人应当依据自己的荣誉和良心认真、客观、不持偏见地完成鉴定任务2、接受法官委托的鉴定人须亲自完成任务,不得违反法官的命令,不
15、得侵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权利;3、鉴定人对鉴定材料妥善交接与保管的义务;4、鉴定人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完成鉴定任务;5、出具鉴定报告的义务;6、鉴定人的保密义务。两大法系国家鉴定主体的法律责任鉴定主体的法律责任是指鉴定主体因职业行为不当而依法程度的不利法律后果。没有责任制度的规定,司法鉴定人的权利形式和义务程度就会成为毫无限制的规定。根据司法鉴定人承担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司法鉴定人的责任可以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无论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伪证罪、藐视法庭罪。民事责任:大陆法系承担违约责任及侵权责任;英美法系“专家证人证言豁免权行政责任:罚款和取消资格 大陆法系国家可以取消
16、鉴定人资格和被从司法鉴定人名册中除名;英美法系国家处应承担侵权责任外,还可以由专业协会对其惩罚第四节 鉴定的启动权和决定权鉴定的启动权和决定权是指谁有权决定是否进行鉴定、进行何种鉴定,由谁进行鉴定,是司法鉴定制度的核心内容。司法鉴定的启动权和决定权的归属与诉讼模式密不可分。与抗辩式和审问式的诉讼模式相对应。司法鉴定制度主要有两种:一是当事人委托鉴定制度,另一种是司法官授权鉴定制度。当事人委托鉴定制度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制度具有当事人主义的特征,因此这些国家一般都采取当事人委托鉴定制度。2004.07根据当事人委托鉴定制度,诉讼中应否进行鉴定、进行何种鉴定、由谁进行鉴定等事项都由诉讼当事人自行决定
17、。鉴定人由当事人决定聘请或选任并由当事人支付酬金,因此鉴定人是被当事人雇佣为当事人提供服务的。由于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的直接利害关系,双方当事人分别聘请或选任的鉴定人对同一事项进行鉴定时往往持相互对立的态度,所以这种委托鉴定制度本身又可以称为对立鉴定制度。当事人委托鉴定制度的利与弊2009.04优点:一是这种鉴定制度的设置可以通过诉讼过程中双方相互之间的竞争提高鉴定工作的效率;二是可以通过对立面的制约机制全面揭示案件事实;三是能够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审判人员兼听则明防止偏听则信。缺点:由于鉴定人受雇于当事人,并且其鉴定结论的内容和结果与受雇佣的报酬直接挂钩,鉴定人在选取有关鉴定材料和提
18、出有关鉴定结论的时候,通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呈现一定的倾向性司法官授权鉴定制度又称为中立鉴定制度,按照这种制度鉴定与否和鉴定事项都是由司法关决定的(当事人可以提出请求或建议但无权作出决定),鉴定人员是由司法官选任或聘请的,因而也是为司法机关服务的。司法官有时也会选任或聘请两名以上的鉴定人员对同一事项进行鉴定,但这些鉴定人在进行鉴定时都应该保持中立的态度。大陆法系国家实行司法官授权鉴定制度。司法官授权鉴定制度的利与弊优点:一是鉴定人的中立性鉴定人员不受案件中利害关系的影响而客观地进行鉴定;二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鉴定,节省鉴定的人力和物力以及在审判中多名鉴定人分别陈述和相互质证的时间。缺点:但是由于缺乏
19、对立面的制约机制审判人员容易偏听偏信造成错判。第五节鉴定结论的审查认定两大法系国家对鉴定人的法庭询问?英美法系国家对专家证人的法庭询问:专家证人都通过问答方式提供专家证言。律师与专家证人的问答包括直接询问和交叉询问。美国著名证据法学家威格莫尔:交叉询问毫无疑问是发现真实而发明的最伟大的法律引擎。英美法系专家证人询问的通常顺序:直接询问,交叉询问、再直接询问,再交叉询问、通常对专家证人的直接询问包括以下内容:1、展示专家证人的资格;2、展示专家证人的动机;3、展示专家意见及其推理过程;4、展示专家意见依据的资料。通常对专家证人的交叉询问包括以下内容:1、质疑对方专家证人的资格;2、质疑专家证人的
20、中立性;3、指出对方专家意见依据的基础信息存在的漏洞;4、挑战专家证人在形成专家意见中应用的理论、方法和推理过程。大陆法系国家对鉴定人的法庭询问在大陆法系国家,鉴定人的意见一般以书面作出,但为了程序公正的需要,以及使当事人享有对鉴定揭露予以质疑的机会,大陆法系国家一般允许当事人和律师要求鉴定人出庭作证,以便让鉴定人对其提出的鉴定结论进行解释,对鉴定结论提出的一句、实验过程予以说明。不分主询问和交叉询问鉴定人不到庭的例外情形:1、鉴定人已经死亡,患有精神病或者居所不明的;2、因患病、虚弱或者其他不能排除的障碍,鉴定人在较长时间或者不特定时间内不能参加法庭审判的;3、因路途十分遥远、考虑到其证词意
21、义,认为不能要求鉴定人到庭的;4、检察官、辩护人和被告人同意宣读的。日本在保持大陆职权主义模式的同时借鉴了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的因素,采用了审判长主持下的交叉询问方式。两大法系对鉴定结论的采纳证据的采纳又称为证据的可采性,是指证据符合了法律规定的资格和条件,英美法系的证据可采性在大陆法系又称为证据资格。证据的证明价值是指证据对于证明某案件事实具有何等实质的价值。证据的证明价值由法官自由心证加以判断,法律并不加以限制。(一)英美法系国家对专家证言的采纳标准1、专家证言的相关性2、专家证言的必要性3、专家证人的资格4、专家证言的排除性规则5、专家证言依据的原理和方法的可靠性有些英美法系国家还将专家证
22、言依据的原理和方法的可靠性作为专家证言可采性的标准之一。增加了三个可采性标准:充分性、可靠性、实用性。(1)证言基于充足的事实或依据;(2)证言是可靠的原理或方法的产物;(3)证人将这些原理和方法可靠的适应于案件的事实。(二)大陆法系国家对鉴定结论的认定大陆法系国家的鉴定制度减少了专家报告被排除的机会,鉴定启动的程序、专家的资格、鉴定的任务等都有法官根据法律的规定在正式鉴定前得到确认,并赋予了当事人提出异议的全力,从而提高了诉讼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费用。两大法系对鉴定结论的采信英美:专家证人证言对法官或陪审团并不能产生当然的约束力,法官或陪审团在认定案件实施时可以根据具体案情自由决定是否采信专
23、家证人的意见大陆:1、鉴定结论对法官具有拘束力。2、鉴定结论对法官无拘束力。德意3、鉴定结论对法官没有绝对的约束力,法院判决不采信鉴定结论的要在判决中说明理由。 第三章 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第一节 鉴定人司法鉴定实施过程中的参与者包括鉴定人和鉴定机构鉴定人取得鉴定资格而被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解决案件中专门性问题的人。2005.04 2007.07我国现行制度下鉴定人的诉讼地位鉴定人是独立的诉讼参与人鉴定人与证人的区别2008.071、证人是以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作证;鉴定人不是以其所见所闻的事实作证,而是以对专门性问题的分析判断作证。2、证人因为他了解案件有关事实而与待证的事实发生联系,因此不能代替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法鉴定 概论 总论 笔记 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82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