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司法考试法制史历真题解析.doc
《2002司法考试法制史历真题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2司法考试法制史历真题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单项选择题(2010年)13.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曰: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亲亲得相首匿正式成为中国封建法律原则和制度。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0年卷一单选第13题)A.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一般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B.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所有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C.亲亲得相首匿的本意在于尊崇伦理亲情D.亲亲得相首匿的法旨在于宽宥缘自亲情发生的隐匿犯罪亲属的行为 答案B 考点亲亲得相首匿 解析本题考核亲亲得相首匿。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汉宣帝时期确立的,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
2、 14.中国法制近代化经历了曲折的渐进过程,贯穿着西方法律精神与中国法律传统的交汇与碰撞。关于中国法制近代化在修律中的特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2010年卷一单选第14题) A.1910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修律大臣俞廉三上陈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认为民律修订仍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 B.1911年大清新刑律作为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在吸纳近代资产阶级罪刑法定等原则的同时,仍然保留了部分不必科刑的民事条款 C.1910年颁行的法院编制法规定,国家司法审判实行四级三审制 D.1947年颁行的中华民国宪法,所列各项民主自由权利比以往任何宪法性文件都充分 答案B
3、考点清末主要修律内容 解析大清新刑律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罚等专属刑法范畴的条文作为法典的唯一内容。 15.关于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0年卷一单选第15题) A.八议制度自曹魏魏律正式入律,其思想渊源为周礼。秋官的八辟丽邦法之说 B.秋冬行刑制度自唐代始,其理论渊源为礼记。月令关于秋冬季节戮有罪,严断刑之述 C.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其法律形式源自尚书。大诰周公对臣民之训诫 D.明刑弼教作为明清推行重典治国政策的思想基础,其理论依据源自尚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之语 答案B 考点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律、司法制度、大诰、明刑弼教的立
4、法思想 解析 选项A正确。魏明帝在制定魏律时,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选项B错误。汉代对死刑的执行,实行秋冬行刑制度。 选项C正确。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大诰之名来自儒家经典尚书。大诰,原为周公东征殷遗民时对臣民的训诫。 选项D正确。明刑弼教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明刑弼教思想,完全是借弼教之口实,为推行重典治国政策提供思想理论依据。 16.关于中外法律制度中的习惯法,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2010年卷一单选第16题) A.中国西周时期的礼是对社会生活起着调整作用的习惯法 B.英国法的源头是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习惯法 C.法国公元九世纪至十三世纪是以习惯法为
5、主的时期 D.德国学者萨维尼认为法律是分阶段发展的,最初是自然法或学术法阶段,接下来便形成了习惯法阶段 答案D 考点中外法律制度中的习惯法 解析 德国学者萨维尼认为法律是分阶段发展的,最初习惯法阶段,接下来是自然法或学术法阶段,选项D颠倒了二者的顺序。(2009年)13.杜甫有诗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对诗歌涉及的典当制度,下列哪一选项可以成立?()A.唐代的典当形成了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B.唐代的典当契约称为“质剂”C.唐代的典当称为“活卖”D.唐代法律规定开典当行者构成“坐赃”答案:A解析:本题考核西周、唐宋时期的法制。选项A正确。唐末开始用“
6、典”或“典当”一词。宋承唐制,规定了更加具体的制度。选项B错误。西周的买卖契约成为“质剂”。选项C错误。宋代典卖又称“活卖”。选项D错误。唐律中的“坐赃”,指官吏或常人非因职权之便非法收受财物的行为。14.关于宋代法律和法制,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宋刑统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B.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C.宋仁宗朝敕、例地位提高,“凡律所不载者,一断于敕、例”D.宋建隆四年颁行“折杖法”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宋代的法律。选项A正确。宋刑统由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修订,成为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全称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选项B正确。宋代法律因袭唐
7、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借指使用借贷,而贷则指消费借贷。当时把不付息的使用借贷称为负债,把付息的消费借贷称为出举。选项C错误。宋神宗朝敕地位提高,“凡律所不载者,一断于敕”,敕已到足以破律、代律的地步。选项D正确。宋建隆四年颁行“折杖法”,意在笼络人心,改变五代以来刑罚严苛的弊端。15.1903年5月1日,在上海英租界发行的苏报刊载邹容的革命军自序和章炳麟的客帝篇,公开倡导革命,排斥满人。5月14日,苏报又指出:革命军宗旨专在驱除满族,光复中国。清廷谕令两江总督照会租界当局严加查办,于6月底逮捕章炳麟,不久,邹容自动投案。由谳员孙建臣、上海知县汪瑶庭、英国副领事三人组成的审判庭对邹容等人进行审理
8、,最后判处章炳麟徒刑三年,邹容徒刑两年。对这一案件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这表明清廷实行公开审判原则B.这表明外国人在租界内对中国司法裁判权的直接干涉C.这表明外国人在租界内的领事裁判权受到了限制D.这表明清廷变法修律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领事裁判权。选项A错误。与本题题干无关,是干扰项。选项B正确,选项D错误。领事裁判权体现的是外国侵略者在强迫中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中所规定的司法特权,是对我国司法裁判权的直接干涉。选项C错误。限制的是我国的司法审判权。16.关于德国法律制度,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A.德国统一前普鲁士曾制定过禁止组织新党法B.德国1877年
9、民事诉讼法确认了司法独立原则C.德国1900年民法典被誉为19世纪“德国法律科学之大成”D.希特勒统治时期颁布了以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为指导的加洛林纳法典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德国的法律制度。选项A错误。禁止组织新党法是希特勒统治时期颁布的。选项B错误。德意志帝国建立后,于1877年1月27日颁布法院组织法,确认了司法独立原则。选项C正确。英国法学家梅特兰评价说:“从未有过如此丰富的一流智慧被投放到一次立法行为当中。”选项D错误。加洛林纳法典是封建时代后期出现的一部以帝国名义颁布的刑法典。(2008年)8.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倗生三十田。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
10、方各执一半。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下列哪一种?A.傅别B.质剂C.券书D.书券答案:B解析: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份。实际上“质”和“剂”是有区别的,“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适用的较短的契券。“质”“剂”由官府制作,并由“质人”专门管理。所以本题B为正确选项。9.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几部法典的结构体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法经中相当于近代刑法典总则部分的“具法”被置于六篇中的最后一篇B.魏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如将“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置于律首C.晋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并将法
11、典篇章数定为二十篇D.永徽律疏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分为十二篇三十卷答案:C解析:法经共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具法”是放在最后一篇,故A正确。魏律共18篇,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B项正确。晋律,又称泰始律,共20篇620条。与魏律相比,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而北齐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故C错误。选D。10.郑国执政子产于公元前536年“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对此,晋国大夫叔向曾写信痛斥子产:“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关于“不为刑辟”的
12、含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不制定法律B.不规定刑罚种类C.不需要判例法D.不公布成文法答案:D解析:所谓“刑辟”就是刑法、刑律,“不为刑辟”就是不公布成文刑法。所以本题应选D.11.关于罗马法的法律分类,下列哪一类是以法律的适用范围为根据划分的?A.公法和私法B.人法、物法和诉讼法C.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D.市民法与长官法答案:C解析:罗马法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法律所调整的不同对象可划分为公法与私法。依照法律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根据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可划分为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根据立法方式不同可划分为市民法与长官法。按照权利主体、客体和私权保护为内容可划分
13、为人法、物法、诉讼法。所以本题选C是正确的。13.下列哪一个法律文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A.重大信条十九条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答案:B解析:清廷宪政编查馆于1908年8月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2008年四川)8.关于大清新刑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刑法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法典B.大清新刑律规定刑罚分主刑、从刑C.大清新刑律的内容完全属于资本主义刑法性质的内容D.大清新刑律于1911年公布,但没有实施答案:C解析:大清新刑律是清廷与1911年1月25日公布的
1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但仍然保持着旧律维护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的传统,可见大清新刑律并不是完全属于资本主义刑法性质的内容。该刑律公布后并没有真正施行。大清新刑律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罚等专属刑罚范畴的条文作为法典的唯一内容。在体例上抛弃了旧律的结构,将法典分为总则和分则。确立了新的刑罚制度,规定刑罚分为主刑、从刑。采用了一些诸如罪刑法定原则和缓刑制度等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刑法原则和刑罚制度。所以ABD三项是正确的,C项的说法是错误的。9.南宋时,富人甲去世,妻已亡,家中有继子乙及在室女丙。关于甲的遗产继承,依当时法律,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乙享有全部财产继承
15、权,丙没有继承权B.丙享有全部财产继承权,乙没有继承权C.乙享有1/4财产的继承权,丙享有3/4财产的继承权D.乙、丙都没有继承权,财产收为官府所有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南宋法律对绝户财产继承的规定。根据南宋法律的规定,对于无男子承继的家庭,确立继承人有两种方式:一是“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称为“立继”;凡“夫妻俱亡”,立继从其尊长亲属,称为“命继”。继子与绝户之女均享有继承权,但只有在室女的,在室女享有3/4的财产继承权,继子享有1/4的财产继承权;只有出嫁女的,出嫁女享有1/3的财产继承权,继子享有1/3的财产继承权,另外1/3收为官府所有。所以在有继子和在室女的情况下,作为继子的乙
16、有1/4的财产继承权,而作为在室女的丙有3/4的财产继承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10.关于罗马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在公元前450年以前,成文法律是罗马法的一个主要渊源B.关于法定继承人的顺序以及遗嘱继承的方式,罗马法的规定不完备C.罗马法上的人格仅由自由权和市民权构成D.评论法学派在复兴罗马法的运动中起了开创作用,为人们运用罗马法奠定了基础答案:D解析:在公元前450年以前,罗马国家法律的基本渊源是习惯法,而不是成文法。到公元前451年,十二表法中的前“十表”才颁布,那时才正式出现了成文法,所以不能认为成文法是主要渊源。因此,A项说法错误。在罗马法中,继承分为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
17、,遗嘱继承由于法定继承。早期采用的是“概括继承”的原则,后来逐步确立了“限定继承”的原则。关于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及遗嘱继承的方式等问题,罗马法上均有比较完备的规定。因此,B项说法错误。罗马法上的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因此,C项说法错误。14世纪,在意大利形成了评论法学派,该学派的宗旨是致力于罗马法与中世纪西欧社会司法实践的结合,以改造落后的封建地方习惯法,使罗马法的研究与适用有了新的发展。罗马法在意大利复兴以后,很快扩展到西欧各主要国家。这就是评论法学派与罗马法研究、适用的新发展。因此,D项说法正确。11.美国佐
18、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公民安娜认为,其州议会颁布的关于禁止黑人进入白人学校学习的法律违反宪法的“平等保护”条款。根据美国法律,安娜应该向下列哪一法院起诉?A.联邦最高法院B.位于亚特兰大的联邦地区法院C.佐治亚州地区法院D.联邦权利申诉法院答案:B解析:美国有两套法院组织系统:联邦法院组织系统和州法院组织系统。联邦法院系统包括联邦最高法院、联邦上诉法院和联邦地区法院。联邦法院负责审查和裁决立法和行政是否违宪。因为安娜认为佐治亚州颁布的法律违反宪法,因此她应该到联邦法院起诉,而针对州议会的法律的诉讼,要到联邦地方法院起诉。所以本题应该选B项。(2007年)8.关于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变法,下列哪一
19、选项是正确的?A.商鞅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B.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C.商鞅推行“连坐”制度,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D.商鞅提出“轻罪重刑”,反对赦免罪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答案:D解析:商鞅变法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二是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国强兵”的措施;三是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四是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的主张,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强调“以法治国”。要求全体臣民特别是国家官吏学法、“明法”,百姓学习者,“以吏为师”;其二,“轻罪重刑”。加大量刑幅度,对轻罪也施以重刑;其三,不赦不宥
20、,反对赦宥,主张凡有罪者皆应受罚;其四,鼓励告奸。其五,实行连坐。A项,商鞅建立了郡县制,而在西汉时取消了郡县制,实行分封制。B项,商鞅改法为律,扩充了法律的内容。强调法律规范的普遍性,具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是在法律观念上的又进一步。强调法律规范的论理基础是西周的法制思想。C项,在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实行”了连坐制度而不是“推行”了连坐制度,要注意“实行”与“推行”的区别。9.关于唐律中五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笞刑、羞辱刑、流放刑、经济刑、死刑B.笞刑、徒刑、流放刑、株连刑、死刑C.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D.杖刑、徒刑、流刑、肉刑、死刑答案:C解析:唐律中的五刑包括:笞
21、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因此正确答案是C.10.关于中国古代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西周时期“七出”、“三不去”的婚姻解除制度为宗法制度下夫权专制的典型反映,然而“三不去”制度更着眼于保护妻子权益B.西周的身份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财产继承则实行诸子平分制C.宋承唐律,但也有变通,如宋刑统规定,夫外出3年不归、6年不通问,准妻改嫁或离婚D.宋代法律规定遗产除由兄弟均分外,允许在室女享有部分的财产继承权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的“三不去”规定的是:女子若有“三不去”的理由,夫家即不能离异休弃。“三不去”是对妻子权利的保护。所以A项正确。西周时期,在宗法制下形成嫡长子
22、继承制。这种继承主要是王、贵族政治身份的继承,土地、财产的继承是其次。在本题B项中,“财产的继承是诸子平分制”是错误的,西周时期的财产继承仍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只不过这是次要的。在离婚方面,宋仍然实行唐制“七出”与“三不去”制度,但是也有少许变通。例如宋刑统规定:夫外出3年不归,6年不通问,准妻改嫁或离婚。所以C项正确。宋代法律在继承关系上,有较大的灵活性。除沿袭以往遗产兄弟均分制外,允许在室女享有部分继承财产权。所以D项正确。11.关于清末“预备立宪”,下列哪一选项可以成立?A.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B.十九信条取消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2 司法考试 法制史 题解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82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