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心理学辅导讲义(贺银成版) .doc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心理学辅导讲义(贺银成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心理学辅导讲义(贺银成版) .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篇 医学心理学第1章 绪论与医学心理学基础考纲要求 医学心理学的概述:医学心理学的概念与性质,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意义。医学心理学的任务与观点:医学心理学的任务,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概念,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实质的内容。认知过程:感觉与知觉的概念,记忆的概念,思维的概念与特征。情绪过程:情绪与情感的概念,情绪与情感的分类,情绪的作用。意志过程:意志的概念与特征,意志品质。需要与动机:需要层次论,动机定义与分类,动机冲突的类型。人格:人格的定义,气质的概念、类型与意义,性格的概念与类型,人格形成的标志。行为:行为的定义
2、,A型行为、C型行为与疾病。复习要点 一、绪论1医学心理学的概述 (1)医学心理学的概念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2)医学心理学的性质 医学心理学是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临床应用学科。(3)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意义 促进医学观念的转变 医学心理学的发展促使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医学观念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促进疾病防治方法的改变 医学心理学的
3、发展,促使以身躯疾病防治为主,转向心身疾病的全面防治。促进心理社会因素在医疗实践中的地位改变 使心理社会因素在医疗实践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医学心理学的任务与观点 (1)医学心理学的任务 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和机制。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的防治。(2)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行为主义理论(巴甫洛夫、华生);心理生理学派(坎农);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认知学派理论(贝克、瑞米)。 【例1】2003
4、A心理障碍患者躯体症状的产生是由于心理必须通过生理的中介才能产生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是A罗杰斯B坎农C巴甫洛夫D华生E弗洛伊德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心理活动并受社会因素制约的人,除了可观察到的外显行为,还涉及内隐行为。 (2)研究方法 分为观察法、调查法、心理测量法、个案法、实验法和相关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测量法定义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探讨心理行为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是通过晤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是指采用心理测验或评定量表,进行医学心理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方法常用方法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晤谈法、问卷法人格测验、智
5、力测验、症状量表适用证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中广泛使用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病因学研究中广泛使用作为定量手段在医学心理学工作中普遍使用优点可以取得被试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够报告的行为数据简单易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需要复杂设备,在短期内可获得大量自我资料是一种有效的定量研究手段缺点观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观察者的能力,观察活动本身也能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受被调查者影响大,不合作态度会降低研究效度种类繁多,必须严格按照心理测量规范实施,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个案法实验法相关研究法定义是对单一案例的研究是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的研究方法是考察两个变量
6、间是否有联系的一种研究方法与统计技术适用证了解和帮助有心理问题或障碍的病人,用于诊断、治疗、疗效评价临床实验研究模式在医学心理学具重要意义,用于因果研究探讨变量间的关系,在医学心理学研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优点研究对象少,便于全面、系统及深入的研究是科学研究中因果研究的 最主要 的方法无需控制操作自变量也无需控制环境缺点缺乏代表性;结果粗糙;主观偏见降低研究的效度;结论错用实验研究中易受无关变量的影响,因此要尽量排除这种影响不能明确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不能直接得到因果关系的推论【例2】 2003A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A心理活动的规律的学科B人类行为的科学发展C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D影响健康的有关心
7、理问题和行为E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原则二、医学心理学基础1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机体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和个体行为。(2)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活动心理过程人 格认识过程感知觉、学习、记忆、思维、想象、注意、语言等认识事物的过程情绪过程情绪、情感等对事物态度的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有目的的行动人格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先天遗传的心理特征人格倾向世界观、人生观、理想、需要、动机等后天形成的心理特征(3)心理实质的内容 心理是脑的功能,任何心理活动都产生于脑,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功能的表现。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
8、动反映。 【例3】 2006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心理是脑的功能B脑是心理的器官C心理是对事物的主观反映D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E心理能客观地反映事物【例4】 2003A对心理实质正确全面的理解是A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B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C心理是主观想象的反映D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E心理是想什么就反映什么【例5】 2006A关于心身关系,你认为最正确的是A心身二元论B心身统一论C神灵支配论D心身还原论E心身平行论2认知过程 (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个体最简单最初级的心理活动,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其特征包括:
9、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觉后像、感觉的适应、感觉对比、联觉。(2)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人们通过感觉可以认识事物的个别部分或个别属性,而通过知觉能够把由各种感觉通道所获得的感觉信息进行整合以获得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的特征包括:相对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3)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4)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5)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和概括
10、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思维的间接性 是指它借助其他事物为媒介来反映。例如,医生通过脑电图可间接了解脑的活动。正因为思维具有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和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的概括性 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反映。 【例6】 2004A“如芝兰之室,久闻而不知其香”,说明的是A感觉过敏B感觉适应C感觉相互作用D感觉减退E感受性补偿【例7】 2004A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A个别属性的反映B整体属性的反映C本质属性的反映D特殊属性的反映E发展属性的反映【例8】 2006A结合自己的经验,并用概念的形式反映事物的特征为A知觉的多维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
11、觉的恒常性D知觉的理解性E知觉的选择性【例9】 2000A识记的内容遗忘最快发生在识记后的(超纲题)A第1天B第2天C第3天D第4天E第5天【例10】 2004A短时记忆存储的信息量为(超纲题)A32B52 C72D92E112【例11】 2008A思维是属于心理活动的A意志过程 B认知过程C情感过程D人格倾向E人格特征【例12】 2005A人类心理过程的认知过程不包括A感觉B信念C记忆D思维E想象3情绪过程 (1)情绪与情感的概念、分类 情绪情感概念人和动物受到情景刺激时,经过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判断后产生的行为、生理变化和对事物态度的主观体验人的高级心理,是人对精神性和社会性需要的态度性体验
12、分类心境是指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人们遇到某种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道德感是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时产生的情感理智感是在认识和评价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 美 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2)情绪的作用 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情绪是进化的产物。在低等动物,几乎无情绪可言,只有一些具有适应性的行为反应模式。当动物的神经系统发展到皮质阶段时,才会出现最原始的情绪。人类情绪的适应功能在于改善和完善人的生存条件。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情绪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能驱动有机体发生反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心理学辅导讲义贺银成版 临床 执业 医师 考试 医学心理学 辅导 讲义 贺银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81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