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判断削弱加强简述.doc
《逻辑判断削弱加强简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判断削弱加强简述.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行测逻辑中分数比例较大,而难度也比较高的是削弱加强类题目。之所以这类题比较难,是因为它们并不像演绎逻辑那样有一个明确的推理关系。由于推理关系不明确,对它进行削弱的突破口就不好找,而且更关键的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推理关系,这类题中的论证有很大一部分是不能证伪的,只能通过一些方法让结论的可信度降低,所以题干很少让你去推翻,而是让你去削弱。但是这类题也有一定的规律,把解题方法和大家分享如下。一、解题步骤无论多简单的削弱加强题,都要严格按照三个步骤来做:1确定论点论据;2梳理论证思路;3选择恰当选项。如果跳过了其中的一步或者两步,就容易造成失误。(一)确定论点论据【例1】公共机关应该不允许工作人员利用私
2、人交通工具上下班,而是采取公交车或班车等工具上下班。这样的话,家用汽车的销售就会下降,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断?A 公共机关的工作人员只占私家车用户很小的一部分。B 乘坐公交车或班车会导致公共机关办事效率更加低下,无法满足社会管理需要。C 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排放。D 即便上下班不能开私家车,公共机关工作人员依然会购置私家车在八小时以外使用。E 私家车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燃油品质、发动机工艺、排量等因素,单纯控制销售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经验分享部分看过的人不用看了)。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
3、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
4、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得了的。论坛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而且,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总结,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当然,有经济条件的同学,千万不要吝啬,花点小钱在自己的未来上是最值得的,多少年来耗了大量时
5、间和精力,现在既然势在必得,就不要在乎这一刻。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到这里用这个软件训练速读,大概30个小时就能练出比较厉害的快速阅读的能力,这是给我帮助非常大的一个网站,极力的推荐给大家(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另外,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工具,一款公务员考试软件,对于我成功它绝对是功不可没的,超猛的一款软件,集成最新题库、大纲资料、模拟、分析、动态等等各种超赞的功能,性价比超高,是绝不可缺的一款必备工具,结合上速读的能力,如虎添翼,让整个备考过程效率倍增。到我推荐的这里搜索“公务员”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目(也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
6、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最后,记得好好学习,只有自己帮助自己。祝愿每一位有梦想的同学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大家祈福!加油!很多加强削弱题都与此类似,看上去每个选项都能削弱。对于这道题来讲,我们首先要明确,论点是第一句“公共机关应该不允许工作人员利用私人交通工具上下班,而是采取公交车或班车等工具上下班”,后面减少空气污染是论据,题干的论证思路是“因为有后面那样的好处,所以应该采取前面的方法”。所以本题最强削弱是B,指出这一方法不可行。对汽车和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削弱都是围绕论据的,力度不够强。(二)梳理论证思路下面看看如何梳理论证思路。这个比较难,没法给出一个明确的规则,需要通过练习来掌握。【例2】
7、假言推理、溯因论证和寻果论证假言推理:近年来,我国南海地区争端日益频繁。如果没有美国的暗中支持,这种局面不会产生。我们只要加强海军建设,就可以扭转这一状况。溯因论证:近年来,我国南海地区争端日益频繁。这主要是部分国家得到了美国的暗中支持。寻果论证:近年来,东南亚部分国家得到了美国的暗中支持,这种支持将导致我国南海地区争端更加频繁。假言推理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它包括这么两个推理:争端美国支持;强军平息争端。这个最好削弱,属于可以推翻的,就选前真后假的选项就可以了。但是更多情况下,我们会遇到后面两种情况。先看溯因论证。为什么叫溯因论证,他先阐述一个事实,然后给这个事实找了一个原因,论点在原因上,所
8、以我们把它叫做溯因论证。寻果论证呢?它是阐述一个情况,然后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这时候论点是论据的结果,所以我们叫寻果论证。为什么要把这两种论证区分开来呢?我们说“A是B的原因”和“B是A的结果”两种说法虽然含义一样,但是在做论证的时候,我们不能把这两个等同对待。比如上面给的那个溯因论证,多数情况下,削弱它的时候我们要否定论点,也就是用“无因有果”的方法。比如我们说,从明朝以来,南海地区类似争端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明朝大家都知道,那时候还没有美国呢对吧?你说主要是得到美国的支持,没有美国的时候怎么也有争端啊?但是注意我说的是“多数”啊,不是所有情况下都能用有因无果,最终用什么要由题干的论证思路决
9、定。好我们再看寻果论证,这时候论点在结果上,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去否定论点,多数情况下削弱方法应该是有因无果(注意还是多数啊)。比如说,世界不是美国说了算,周边国家也不会因为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就恣意妄为。这是不是就说明了,就算美国暗中支持,南海地区争端也未必就加剧?这两个换过来可不可以啊?比如我用下面这个去削弱上面行不行?大家一读就感觉出来了啊,肯定不行。(三)选择恰当选项第三步选择恰当选项其实没啥好说的,有了前两步,第三步自然就出来了。只强调一点:加强削弱题一定要把所有选项都看完,然后再去选。不管你在前面看到了力度多强的选项,也一定不要不看后面。因为在加强削弱里,没有最强,只有更强。【例3】针对当
10、时建筑施工中工伤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建筑业安全生产实施细则。但是,在细则颁布实施两年间,覆盖全国的统计显示,在建筑施工中伤亡职工的数量每年仍有增加。这说明,细则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A.细则颁布后的两年中,施工中的建筑项目的数量有了大的增长。B.严格实施细则,将不可避免地提高建筑业的生产成本。C.在题干所提及的统计结果中,在事故中死亡职工的数量较细则颁布前有所下降。D.细则实施后,对工伤职工的补偿金和抚恤金的标准较前有所提高。E.细则颁布后的两年中,在建筑业施工的职工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我们用刚才的思路分析一下。首先,题干论点是“细则并没有
11、得到有效的实施”,论据是前面所列举的事实。所以题干的论证思路是这样的:这个细则颁布两年了,但是伤亡职工数量每年还是在增加,并且这个细则就是针对工伤事故制定的。所以细则没得到有效实施。其实这么一分析答案基本上都出来了。伤亡人数增加原因可能有很多对吧?比如说从业人数多了、工程危险性大了,甚至如果这个细则本身就不科学,是不是都能削弱它?细则不科学的话,实施得再彻底也没用对吧?然后我们看选项。A是不是正和我们心意?建筑项目多了,干活的人就多,伤亡概率数量就会变大对吧?但是我之前告诉过大家什么啊?一定把选项都看完了再下结论啊,就跟找对象一样对吧?别看上一个就结婚了,多处几个比较比较对吧。B是在解释为什么
12、没得到有效实施,这加强了论证啊。C的意思,伤亡总数虽然大了,但是死的数量少了。这怎么说呢,也能削弱对吧?我们有些ZF部门最喜欢干这种事,明明一件坏事,他就愣能给说成好事。就是这逻辑,不幸之中找万幸。力度很有限啊。D是个无关项对吧?补偿金标准提高了,谁知道是不是有效实施了对吧?没准细则规定抚恤金标准要提高10倍,结果是提高了两倍,那还是没得到有效实施对吧?这时候E选项出场了,一比较是不是很明显比A好?基数大了,伤亡的人数当然就更高对吧?建筑项目多还不一定人就多对吧?E直接说了人多,比A更好。所以这题正确答案是E啊。二、强弱比较的规律刚才讲的很多都是基础,其实大多数童鞋可能已经掌握了。最大的问题是
13、:当很多选项放在一起,而且他们都很强的时候我们怎么办。首先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对于一个论证来讲,我们可以削弱的地方很多,大体分为:削弱论点、削弱论证方式和削弱论据。但其中最痛彻心扉的削弱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在接受论据的前提下反驳论点。所以在三种削弱方式之中,削弱论点力度最强,因为它直接指出论点不成立。削弱论证方式次之,它指出即便论据为真,由于推理过程不正确,论点的可信度也不高。最次的是削弱论据,它仅仅指出论据存在瑕疵,不能必然推出论点就不正确。所以我们判断力度的时候顺序如下:1.把削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第一级、第二级和第三级(嫑打我)。第一级:因果倒置、误置因果、否定必要假设和共因削弱。直接削弱
14、论点,是最强削弱没有之一,有则必选。第二级:有因无果、无因有果、措施不可行、另有他因和反例削弱。也是削弱论点,但是它的削弱力度和题干的论证思路有关。如果契合度高则非常强,但是契合度低的话,力度不是差一点,而是直接降为0。第三级:过程不符合逻辑规则、样本不具代表性、不具相似性和比例相等这属于削弱论证方式,虽然不能给论证判死刑,但基本上是死缓或者无期。在第二级力度不够的情况下,第三级是可以选的。第四级:诉诸他人(参加调查的人说、砖家说、获胜者说、报纸说、广播说)、反例削弱注意,这第四级不是削弱力度排名第四的,而是千万不能选的。看到这样的选项,直接pass掉,它不会是正确选项的。但是“反例削弱”同时
15、出现在第二级和第四级里,其中的原因留待后述。2.各类削弱方式举例【因果倒置】在某次重点高中调查中发现,耀华中学在班级里成绩排在前十名的同学每人都有一部Iphone6 plus。所以,Iphone6 plus有助于高中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上述结论构成质疑?A.Iphone6 plus强大的娱乐功能占用了高中生很多学习时间。B.南开中学班级前十名的学生都没有Iphone6 plus。C.这项调查是苹果中国资助的。D.耀华中学上次统考前颁布一项政策:只要考试成绩在班里排到前十名,就奖励一部Iphone6 plus。E.部分接受采访的尖子生表示:如果没有Iphone6 plu
16、s,他们有可能考出更好的成绩。这里面的D项就是因果倒置。【误置因果】随着光纤网络带来的网速大幅度提高,高速下载电影、在线看大片等都不再是困扰我们的问题。即使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人们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得最快的信息、最贴心的服务和最佳体验。有专家指出:光纤网络将大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该专家的观点?A网络上所获得的贴心服务和美妙体验有时是虚幻的。B即使没有光纤网络,同样可以创造高品质的生活。C随着高速网络的普及,相关上网费用也随之增加。D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仅决定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E快捷的网络服务可能使人们将大量时间消耗在娱乐上。误置因果和因果倒置类
17、似,它指出题干认定的原因和结果之间其实并不存在联系,就好像“正月理发”和“死舅舅”一样,只是同时发生而已。【否定必要假设】某些种类的海豚利用回声定位来发现猎物:它们发射出滴答的声音,然后接收水域中远处物体反射的回音。海洋生物学家推测这些滴答声可能有另一个作用:海豚用异常高频的滴答声使猎物的感官超负荷,从而击晕近距离的猎物。以下哪项如果是真的,最能对上述推测构成质疑?A海豚用回声定位不仅能发现远距离的猎物,而且能发现中距离的猎物B作为一种发现猎物的讯号,海豚发出的滴答声,是它的猎物的感官所不能感知的,只有海豚能够感知从而定位C海豚发出的高频讯号即使能击晕它们的猎物,这种效果也是很短暂的D蝙蝠发出
18、的声波不仅能使它发现猎物,而且这种声波能对猎物形成特殊刺激,从而有助于蝙蝠捕获它的猎物E海豚想捕获的猎物离自己越近,它发出的滴答声就越高。我们说你让猎物的感官超负荷的话,最起码你的声音得能让人家感受到对吧?这就叫必要性假设,都感受不到还怎么可能超负荷啊?这种必要性假设不需要我们在读题干的时候就找到,你只要看到选项的时候能认出来就行。就像这个题,读题干的时候想破脑袋你也想不出能这么削弱,但是一看到B,你是不是立刻知道这力度很强?做到这点就足够了。再多说一句E啊,对于E这种选项你要想理解这个选项跟题干是什么关系的话,会费很长时间和脑力。这种选项不要去管它,不是每个选项都要看懂的,一看跟题干结论没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逻辑 判断 削弱 加强 简述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81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