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自评报告.doc
《申报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自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报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自评报告.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申报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自评报告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河源理工学校2012年4月河源理工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申报重点建设专业自评报告一、学校基本情况河源理工学校是我市唯一一所理工类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08年,市委市政府大手笔、大投入投资4.5亿元迁建市工业学校,更名为河源理工学校,由市教育局主管。 河源理工学校位于河源市东环路东江教育城,学校占地面积40万M2,建筑总面积13.02万M2,教学办公设施设备总投入7000多万元,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安装广播、电视、投影仪等教学辅助设施,每个教师均配备电脑。实训设备投入3114万元,建有多媒体实训室、电子基础实训室、数控中心实训室等
2、66个教学实训室,实训室布局合理,实训设备齐全先进,利用率高,实验实训(实习)项目设置科学合理,开出率达96.1%。学校投入500万元建设独立的校园网站,建成了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的高速以太网,校园网络覆盖各部门、计算机房、相关实验室及师生宿舍,学校依托独立的校园网站,推动实施无纸化办公,现已建成集教学、管理、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信息化校园。学校开设有加工制造、交通运输、信息技术、财经商贸、旅游服务、文化艺术、教育、公共管理与服务等8大类24个专业,共有 144个教学班,在校生6075人,学校教职工共367人,其中专任教师319人,专业教师226人, “双师型”教师182人,占专
3、业教师总数的80.5%;实习指导教师45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坚持质量立校,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着力加强内涵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近两年,我校组织学生代表河源市参加广东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共获4个二等奖和15个三等奖;参加河源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团体项目共获7个一等奖,个人项目共获10个一等奖、15个二等奖和22个三等奖。2009-2011年,学生德育考核合格率达98%以上,毕业生双证率达95.1%,连续三届毕业生提前被企业聘用,就业率达到100%,专业对口就业率达达81.2%。学校先后被国家科技部、省教育厅列为国家科技星火计划第一批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骨干示范性技术学校
4、”创建单位,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近两年学校先后被评为源城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河源市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文明单位,学校团委连续两年被评为“河源市五四红旗团委”。二、专业建设情况(一)依托行业发展,调整专业建设思路十一五期间,河源市委市政府做出“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决策。北京汉能太阳能薄膜电池、深圳中兴通讯生产研发基地等大项目纷纷落户河源,技术含量高的企业迅速崛起,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建设依托和支撑。调查数据显示,承担数控机床具体操作的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最大,在企业数控岗位中占82%,其次是能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
5、员。从事数控加工的产业人员,61.2%为中职学历,企业现有数控技术人才中,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培养提高的占34.3%,而直接从学校招收的学生占47.1%,从社会招聘占16.7%。2004年,我校立足于服务广东“双转移”战略部署和河源“一区六园”的发展战略,开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经过几年发展,该专业已成为我校骨干专业,近三年,每年开设班数34个,近两年在校专业生人数在400人以上。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该专业,学校制定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按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以校企合作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以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平台,努力将本专业
6、建设成为设备先进、管理规范、面向社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品牌专业。2010年11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在“办学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的思想指导下,根据河源地区及珠三角产业结构以及市场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明确提出“依托校企合作,强化技能训练,突出职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创建专业支撑平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并根据市场调查将专业拓展为“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等多专业方向的综合学科。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机械、电子、电器、汽车、模具等制造业企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与技能过硬、了解数控产品加
7、工,数控设备销售、维修等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组织方式,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中等应用性技能人才。(二)推进校企合作,深化培养模式改革1.推进集团化办学进程,推行“126”社会实践模式河源理工学校办学集团自2010年成立以来,本着“平等自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原则,努力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目标。通过定期召开会议为各成员单位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各自的工作成效,实现了集团内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行业企业与学校之间搭建了人才使用与培养的供需平台,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集团办学的模式下,学校推行“126”社会实践模式。即第一学年学生下企业见
8、习一周,第二学年到企业生产实习两个月,第三学年顶岗实习六个月。近两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先后安排了1000多名学生下企业实习实践。学生实习回来精神面貌明显改善,职业道德得以加强,专业技能得以提高,对自己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处理问题更显成熟。2成立专班,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按企业岗位要求量身定做。企业参与相关课程的设置开发,并在师资建设、实训条件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学生在学习期间安排到对应企业见习、实习,使他们尽快适应岗位,实现毕业即就业的目的。2011年12月,在集团化办学第三次研讨会上,我校分别与西可有限公司、中山喜来登酒店等7家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数控技术
9、应用、模具制造技术等方向拟在2012年秋季开设“西可企业专班”和“昌红企业专班”。为了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学校将专门抽调精干力量,负责“订单式”校企合作专班的招生、教学、管理、就业等工作,重点探索如何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生产引进并融入到日常教学与管理之中,并将出台倾斜政策,扶持这块试验田的经营。3引入企业文化精髓,建设特色校园文化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围绕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构建自己的文化特色。我教学部围绕着“职业”这一本质特征,将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因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先后
10、组织700多名学生到相应企业见习,让学生提前了解、熟悉和适应工作环境;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开展调研和考察,提炼企业文化精髓,为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内涵。目前,本专业的教室布置、班牌更换、廊道宣传初步完成。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的体现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让学生感受到行业的日新月异,增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感和学习的动力。同时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尝试对不同文化和多元化价值观的认识、理解和认同,逐步培养学生作为未来“职业人”竞争求生存、质量谋发展的职业意识、团队协作、科学高效的职业能力,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为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需要,更好地服务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三)加强队
11、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结构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开设于2004年。至今,本专业在校生由最初的100多人扩大到400多人,教师队伍也随之壮大。因此,本专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师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保障教育教学质量:1.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专业带头人刘冠军老师,本科学历,高级教师,专业对口,主授数控车工操作与训练、机床电气控制等多门专业课程。有全局观,对本专业的教学、教研管理、新教师培养有独到的工作方法。专业建设理念先进、思路清晰,对国家和省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的精神领会深刻。先后主编铣工模块式实训教程等教材,主持金工实训中模块式教学研究、高职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
12、建设研究与实践等项教研课题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果。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大深圆桶注射模试模分析、可控硅编程器(PLC)在数控加工中心刀具控制中的应用分获一等奖和三等奖。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12人,其中有7人次参加国家级或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蔡木荣等骨干教师教学水平较高,有的在企业工作多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他们以老带新,让新教师尽快成长;他们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组织和指导公开课教学和评比、集体备课、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为教师展示才华搭建舞台,促进交流,取长补短,在教学第一线发挥着“骨干”和“带头”作用,取得良好效果。2.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学
13、校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采取“培养”和“引进”双管齐下的办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根据河源理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的要求,本专业制定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培养规划,每年安排教师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和广东省技能竞赛指导教师技能培训,提高现任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教学水平;二是积极参与行业实践与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专业教师到相应企业的第一线去蹲点锻炼(每次2个月),在实践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三是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办公软件、课件制作、教师基本功、专业技能培训等学习班,参加由各级行政部门举办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普通话的培训。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报考各种职业资格证
14、书,申报各级专业技术职称,成为“双师型”教师,不断优化师资结构。鼓励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社团活动,鼓励教师多与各校同行进行教学、实训交流。教师公开发表论文,学校给予相应补助。四是从外校和企业中聘请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较强的专业理论水平的2位专家担任校外兼职专业教师,进一步充实了专业教师队伍。五是注重教师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校先后邀请了省督学、广东教育学院教授熊焰,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良华,广东省技术师范学院教授朱宏伟,香港上维国际教育集团高级培训师金永丽等专家教授前来讲学。本专业还组织教师到广州交通运输职业学校、珠海理工学校、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湛
15、江市高级技工学校4所学校参观学习。 目前,本专业在校生466人,专业教师19人,主干专业课程均由本校在职专业教师任教,专业教师与在校生之比为 1:24.1;专业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19人,学历达标率为100%;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9人,中级以上职称人数占专业教师总数63%;双师型教师19人,占专业教师总数100%;专职实习指导教师2人,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中、高级职业技能资格证或专业技术职称,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这支爱岗敬业、专业素质优良的教师团队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能够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四)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管理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我校数控实训基地严格按
16、照教育部重点专业设置标准的要求进行投入和配置,专业实训室按任务驱动和一体化教学的要求进行布局,创建“仿真型”、“项目型”、“生产型”的校内专业实训室,布局规划力求创造与企业相近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了解和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生产流程,满足专业教学和社会培训的要求。本专业建有数控铣加工中心实训室、普通机加工实训室、数控车床实训室、钳工实训室、CAD/CAM实训室、机械专业教室及信息资料实训室、室内照明实训室、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电力拖动实训室、车工实训室、机械测绘16个专业实训室(其中一体化教学课室多个,CAD/CAM实训室2个),实训室总面积6154 M2,专业教学设备有
17、多媒体、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电动机、电力拖动实验台、数控加工中心、普通车、铣、刨、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实训及多套数控多媒体教学光盘、挂图等设备和工量具,设备总值达1138万多元,生均设备值24400多元,可同时安排600名学生开展实训。实训场室建筑面积和实训设备设施符合教育部重点建设专业设置标准,实训条件达到省内同类专业先进水平。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与西可公司等3家单位建立了协作关系,这些企业可向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提供参观学习、“工学交替”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受到行业实际环境的熏陶并对行业的发展前景有所了解,同时,这些公司
18、的领导和实践专家也作为我校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和客座教师,参与我校的专业改革工作和实践课程教学活动,并帮助我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们也通过这些校外实训基地,及时了解行业中的新趋势、新方法、新技术,使专业改革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 3.实训教学管理学校高度重视实训教学工作,设立实训中心,建立了“主管副校长实训中心主任教学部实训主管各专业学科组长各场室负责人”的层级管理机构。有健全的实验实训设备管理制度,设备帐、卡较齐全,有使用记录。实践教学场地主要按照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建设,在实训室中能完成一体化教学。每个实训模块制订了相应的实训教学大纲,实训、实习严格按照大纲和教学计划组织开展,强化
19、实践环节。实训、实习开出率达100%。实践教学时数占总教学时数50 %以上。在管理模式上本专业参照企业的6S 管理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实训管理制度、巡堂制度、实训室安全检查、资产管理制度,实训室的管理落实到责任人,做到实践教学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管理严格。教务科和实训中心对教学计划安排、考核标准和教学检查均有完整记录。近两年,95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4. 开展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工作学校内有河源市第七职业技能鉴定所,本专业有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等职业工种,数控技术中心设施先进,功能完备,具有较好的技能鉴定条件,是全国数控工艺员、三维CA
20、D认证培训点,具有CAD/CAM软件认证资格。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社会人员,来数控中心参加鉴定。中心有专人负责技能鉴定工作,每次鉴定都精心组织,从学生思想动员、报名安排、技能训练、考核鉴定、安全保证以至最后总结、发证等各个环节都认真落实,保证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顺利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五)教学改革1.引入课改理念,构建全新课程体系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已经进入了模式探索和转换的关键时期,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引进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也就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我校主管教学副校长带队,教研室两位领导参加了在贵阳举办的为期一周的“全国中职学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实务”培训,十月,教研
21、室举办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专题讲座,用大量的案例,面向全体教职工,全面系统的介绍了这个课程体系概念、意义、特点和开发途径、过程与注意事项,成功地引进和推广了这个全新的课程建设理念,认真贯彻“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改革精神,积极推进课改教改活动。在新理念指导下,学校制定了课程改革计划。在广泛开展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标准,以“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力争实现课程自身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设计的工作过程系统化”为目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申报 广东省 中等职业学校 重点建设 专业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80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