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言语行为理论研究评析.doc
《浅析言语行为理论研究评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言语行为理论研究评析.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言语行为理论研究评析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分类 论文摘要:言语行为理论由Austin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后由Searle继承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一套更加完整的言语行为理论。此理论已成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尤其是现代语用学的核心课题之一。本文对两位学者就言语行为理论所作的研究进行了评析,并指出了其作用与不足。 一、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 (一)Austin言语行为理论的产生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索绪尔就把人类语言分为“语言”和“言语”。到上世纪s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又进一步把人类语言分为“语言能力”(compr(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p
2、erformance)。但真正对语言使用进行认真研究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提出言语行为理论的是牛津大学哲学家Austin。他于19ss年在哈佛大学进行讲座时提出了关于言语理论的观点,此后于19s7年发表了著名的论作论言有所为。书中不仅探讨了语言的使用问题,而且对“为何说话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这一观点进行了系统、具体的论述。他提出:“语言不仅是描述客观世界的工具,而且是一种行为,即言语行为。” (二)Austin言语行为理论研究成果 在(论言有所为书中,Austin明确地把话语分成叙事句(performatives)和指陈性的语句,即施为句(consta-lives)。前者描述所做的事情,而后者是
3、说事同时也在做事。他指出叙事句的功能在于断言或陈述、报道事实,是有真假之分的句子,如:1 am an English teacher.说此话时,此人只是陈述了自己是教师这一事实。施为句则不具有报道,描述或表述的功能,而是在说话的同时实施了某种行为。Austin认为对施为句不能用“真假”衡量,而是用“适宜性条件”或“得适宜性条件”“诚实”或“不诚实”“真实”(authentic)或“不真实”(inauthentic)“使用得当”(i n-yoked)或“使用不得当”(misinvoked)来衡量(张莉,2005) 如:I declare the ceremony open.此外,两者的句法特征也
4、有所不同。前者可以用副词hereby来修饰,而后者则不可(张春隆,1994)。 Austin把言语行为分为五类:裁决类(verdictive),如“描述”、“预估”;施权类(exercitive ),如“命令”;承诺类(commissitives),如“应允”;阐述类(expositive ),如“否定”;表态类(behabitive ),如“埋怨”。Austin后来还根据施为动词的有无,把施为句进一步划分为显性施为句和隐性施为句(explicit/implicit performatives)。显性施为句即直接实施某个行为的语句,它们包含有施为动词。隐性施为句间接实施某个行为的语句,它们不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言语 行为 理论研究 评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80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