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测验实习报告.doc
《水文测验实习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测验实习报告.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文测验实习报告一、 实习目的1、 通过本次实习,对流速仪法和浮标法两种测流速的方法加以学习,了解两种方法所用到的仪器,及其使用特点、使用条件。2、 通过所测得的数据,针对不同方法,学会对相关水文要素如流量的计算。3、 通过实习,学会对水文要素的资料收集,并加以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 通过该次实习,把理论性的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二、 实验原理1、 流速仪法测流原理流速仪测速原理是利用水流冲动流速仪的旋桨,同时带动转轴转动,在装有信号的电路上发出信号,便可知在一定时间内的旋转次数,流速愈大,转轴转得愈快。流速与转速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这种关系是厂家在仪器出厂之前
2、,把流速仪放在特定的检定水槽里,通过实验方法来确定流速与转速间的函数关系。关系式如下:其转速n与流速v有如下线性函数关系: v=a+bn式中v-某点流速 n-流速仪旋浆的转速(每秒的转数) a流速仪常数 b旋浆水力螺距 a、b是通过水槽实验事先率定的,为定值。对于流速仪旋浆的转速n (转/秒) nR/T式中 R时段T内旋浆总转数 T测速历时(秒)因为天然水流为紊流,为消除水流脉动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按水文测验规范规定,测速历时T一般不短于100秒,本次测验测速历时T为100秒。而旋浆每20转一个信号,设总信号数Z,则总转数R:R=Z*20。欲要测整个断面上的流量,需在该断面上布置若干条测速垂线,
3、测速垂线的数目视水面宽度、水深和测量精度而定。又因每条垂线上的流速随水深不同而变化,为求各垂线平均流速,需在每条测速垂线上选定若干个测点。垂线上流速测点的数目和位置,要根据水深大小、水流情况来定。本次测验选用测杆悬吊,当水深大于1米时可用五点法测流速,即在相对水深分别为0.0、0.2、0.6、0.8、1.0处施测。本次测流在测流断面上布设了四条垂线,中间采用了三点法(0.2,0.6,0.8),两边2条采用了两点法(0.2、0.8)。以求精确。之后便可进行相应的垂线平均流速V m的计算,其公式为:一点法:vm =v0.6 或 vm =(0.900.95)v0.5二点法:vm = ( v0.2+
4、v0.8)/2三点法:vm = ( v0.2+ v0.6+ v0.8)/3五点法:vm = (v0.0+3v0.2+3v0.6+2v0.8+ v1.0)/10 各式中 vm 为垂线平均流速 v0.0、v0.2v1.0 为各相对水深处的测点流速。此次实习中流量测验方法为面积流速法(流速仪法测流)需把整个过水断面划分成若干小面积;求出每个小面积上的部分流量;然后求各部分流量之和,即得总流量。故需先求出各部分的面积的平均流速。对于中间部分面积的平均流速,即相邻两垂线间平均流速的平均值 vi = ( vm( i-1)+ vmi)/2对于岸边部分面积的平均流速 v1=vm1 vn+1=vmn 式中 v1
5、 、vmn 距岸边最近的垂线平均流速 岸边系数,斜坡岸边取0.670.75;陡岸为0.80.9;死水边为0.50.67在计算划分出的各部分面积时,岸边部分按三角形、矩形计算,中间部分按梯形计算。据此便可算出各部分的流量qi=AiVi其中Ai为各部分的面积,Vi为各部分面积的平均流速。则总流量Q=qi。流速仪法测流速的优势有:测量精度高,量程宽,可测弱流,也可测强流;无机械转动部件,不存在泥沙堵塞或水草、杂物缠绕等问题,最适用于泥沙悬浮物含量高,水草等漂浮物多的河流中测量。 2、浮标法测流速原理浮标法测流速的原理是采用一块木头或装有少量水的瓶,在木头上或瓶口上插小旗作为浮标,利用手表测定浮标通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文测验 实习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80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