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自然科学常识.doc
《当代自然科学常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自然科学常识.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当代自然科学常识 主讲教师 李辉 智 当代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三大前沿是基本粒子、天体演化、生命起源。 自然科学的几个重大问题:物质的微观结构、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智能的本质和脑的工作原理。第一讲 绪 论一 、科学技术及其关系二、科学研究三、科学的分类和体系结构四、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 、科学技术及其关系 科学和技术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统一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一) 科学 science源于拉丁文scientia,本意为“学问”、“知识”。 日本译为“科学” 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1、 概念: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
2、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 科学是一项事业,是一种社会建制 . 科学是一种专门的社会职业,具有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的社会建制。 2、 自然科学的特征和属性: 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性 科学认识形式的抽象性 科学内容的无阶级性 科学活动的探索性 科学理论的解释性和预见性 (二)技术 技术的原意即“熟练”,熟能生巧,巧就是技术。 1、概念:“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 规则的体系”狄德罗 技术具有五个要点: 目的性 社会协作性 工具、硬件 规则生产使用的工艺、方法、制度等,即软件 成套的知识体系2、技术特征: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能动关系通过技术的中介作用来实现 3、属性: 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三)科学与
3、技术的关系1、区别 职能不同 领域不同 成果的表现形式不同 社会功能不同 管理方法不同2、联系 科学中有技术, 技术中有科学; 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 科学技术趋于一体化二、科学研究(一)科学研究的概念 科学研究是指创造知识和整理、修改知识,以及开拓知识新用途的探索工作。(二)科学研究的类型按过程不同,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1、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指以探索知识为目标的研究2、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是指利用基础研究的成果和有关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等技术基础所进行的定向研究。3、开发研究开发研究是指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成果和有关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
4、技术、新材料,以及为生产产品或完成工程任务而进行的技术研究活动。三、科学的分类和体系结构(一)横向的部类结构1、自然科学: 2、社会科学3、思维科学4、数 学5、系统科学6、人体科学 (二)纵向的层次结构1、门类结构 : 分基础科学 技术科学 应用科学(工程科学)三类 2、学科结构(一级学科) 3、分支学科结构(二级学科) (1)基础科学基础科学是以自然界各种物质形态及其基本运动形式作为研究对象的,是整个自然科学大厦的奠基石。 (2)技术科学技术科学是在基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其应用,并解决某些专门领域内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中带有普遍性问题的科学。 (3)工程科学工程科学,是应用技术科学的研究
5、成果,解决各种专业生产中的技术、工艺等问题,为生产实践提供方法和手段。(三)体系结构 除横向部类结构、纵向层次结构外,还有各学科各层次的横断学科、边缘学科、综合学科等交织而成的系统。四、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一)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可归结为:求实的态度和创新的意识。 (二) 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指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1、按适用范围可分为 一般科学方法 特殊科学方法 2、按照应用领域不同分为: 自然科学方法、社会科学方法以及管理科学方法。 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科学技术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作用 19世纪中叶前: 生产技术科学 19世纪中叶后: 科学技术生产2
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各要素中的主导要素 生产力的乘法效应公式: 生产力 = 科学技术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3、科学技术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1)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2)产业结构高层次化(3)产品科技含量高密化 (4)新科技应用周期缩短4、现代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变革作用是直接由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思考题1. 什么是科学?如何理解科学的涵义?2. 什么是技术?技术具有哪几个要点?3. 科学与技术有何区别和联系?4. 什么是科学研究?它可分为哪几类?5. 简述科学的分类和体系结构。6. 什么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7. 自然科学的基础理
7、论研究的三大前沿是什么?8. 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地球科学概论一、地球科学及其分支学科 地球科学是系统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运动、时空演化、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机制的学问。 地学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寻找和利用资源;二是研究和改造环境,防治自然灾害。 地球科学-理论性与应用性都很强。地球科学分支-目前主要包括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水文学、海洋、土壤学、环境地学等学科。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固体圈层的学科。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的学科。 气象学气象学研究地球周围100千米以下,主要是50千米以下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过程。 海洋学海洋学研究海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及其相
8、互关系。 二、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1)野外调查 (2)仪器观测 (3)大地测量 (4)航空、航天和遥感技术 (5)实验室分析、测试与科学实验 (6)历史比较法 (7)综合分析 (8)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三、地球的基本状况 地球的起源和年龄 地球的形状及其物理性质 地球的结构和组成(一) 地球的起源和年龄 20世纪40年代兴起了新的星云说,对太阳系的起源作了系统的说明。 根据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地球的年龄不会超过50亿年。 (二) 地球的形状及其物理性质地球经过长期演化形成了现在的形状。它是一个不规则的扁球体。 地球和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都存在着磁场。 地球内部储存着巨大的热能,这就是地
9、热。 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和地球引力的合力为地球的重力。(三) 地球的结构和组成地球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圈层结构,分为内部圈层结构和外部圈层结构。利用地震波可探测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地震波纵波 (P波) 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横波(S波) 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垂直的波。面波 (M波) 只在地球表面传播,对固体地球表面的破坏作用最强。1、内部圈层结构 地壳是指地表到莫霍面的岩石 圈的那部分,其厚度变化在5-70 km之间。 地幔是指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上的部分,深度为352900千米的圈层。 岩石圈是近40年形成的新概念,指地球表面的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 地核以古登堡面
10、与地幔分界,位于地球的中心部分,厚度约为3473千米。 2、外部圈层结构 地球除了三个内部圈层以外,还形成了外部三个圈层,即水圈、生物圈(包括人类圈)、大气圈。大气圈 大气圈很厚,自地表垂直向上延伸到数千公里的高空。根据大气的密度、物理性质和运动状态的不同,在垂直方向上可将大气圈分为五层: (1)对流层。 (2)平流层。 (3)中层。 (4)热层。 (5)外逸层。 水圈 水圈是指地球表层由水体构成的连续圈层。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活动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人类人类在第四纪初(2500万年前)出现,以其特有的智慧和劳动,通过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地球表面施加影响,创造新世界,并
11、发展成一个新的圈层人类圈。 3,全球构造理论 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一) 大陆漂移学说德国韦格纳(1880-1930)地质学家、气象学家大陆漂移学说韦格纳注意到南美和非洲之间的海岸线凹凸互相对应能拼合起来,又了解到巴西与非洲有许多生物种属相似,因此开始思索大陆是不是会有长距离的水平移动。 1912年发表了论文大陆水平移动。(二) 海底扩张学说全球裂谷系、洋底热流异常和洋底磁条带这三大发现,产生了海底扩张学说。这是由美国地质学家赫斯(HHHess,19061969)和迪茨(R.S.Dietz,1914一)在1961年提出的。他们认为,地幔对流的上升处位于大洋中脊,地幔向两侧
12、分流时把地壳拉开,由此而产生了中央裂谷,地下的岩浆在中央裂谷处溢出,凝固形成新的洋底地壳,洋底地壳不断生成并且受到地幔流的拖曳,持续地向两侧扩张。洋脊两侧对称的岩石磁化条带 地质学证据 剑桥大学的爱德华.布拉德、J.E埃弗列特和A.G.史密斯用计算机做过大陆拟合的最佳化与误差检验。拟合的边缘部分不吻合平均值不超过一度。拟合处是沿大陆坡(浅灰区域)500浔的等深线。白色是缝隙处,黑色是重叠处。 (三)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是:在固体地球的上层,存在比较刚性的岩石圈及其下伏的较塑性的软流圈; 地表附近较刚性的岩石圈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可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进行大规模的运
13、移; 海洋板块不断新生(增生),又不断俯冲、消减到大陆板块之下四、地球的资源 自然资源的类型 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1、土地资源 土地的概念:岩石圈上的陆地表面。 包括了土壤、岩石、地貌、气候、水文、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等多方面的内涵。 地球上仍有一半以上的土地处于原始的天然状态。保护耕地,任重道远 开拓新的耕地,常以毁坏原有的森林为代价,近年来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最为明显。 土地及整个资源问题的最终解决,关键还在人口的控制。2、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指岩石圈内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利用价值的这部分物质(元素、矿物、岩石)。 矿产是在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对于人
14、类而言,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矿产资源类型 按照所含可利用成分并参照其用途,常分为以下种类: 金属类:黑色金属类、有色金属类、贵金属类、稀有金属类等; 非金属类:建材类、宝玉石类等; 能源类:煤、石油、天然气、泥炭和油页岩等。中国矿产资源 我国的矿产资源总量占世界第3位;人均拥有量仅及世界的58%,排名第53位。 但是,铬、铂、钴、钾盐、天然碱、金刚石等矿种严重短缺。3、水资源 一般指地球上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面及埋藏在地下不太深处的淡水。 其中地面上的淡水按质量计,不及地球水圈总质量的0.01%,浅层地下水的量比较多一些,二者共计0.3% ,如把冰川和深层地下水算进去,则可占2.6%。 全都来自
15、大气圈中降水。世界水资源紧缺 随着人口的增长,生活用水随之增加; 目前世界上有4.5亿人处于缺水状态。因水国家之间常常发生纠纷,21世纪国家为水而战的可能性在增加。中国的水资源中国水资源拥有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量仅及世界平均的1/4左右,属于贫水国家。水力资源地球上水力可以推动的装机容量约有22.6亿千瓦,已开发约30%,一年生产的电力可达23亿度,约占全球年发电量的1/5。4、大气资源 是指大气圈中可以被人利用的物质及其产生的能量和占有的空间。 人不能离开大气生存。 气候资源:光资源、热量资源和水份资源,气候资源是能够转化为财富的。 大气中电离层的存在,是我们传送无线电短波所必需的物质
16、环境。5、生物资源 动物资源:陆栖野生动物资源、内陆渔业资源、海洋动物资源。 植物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陆地野生植物资源。6、海洋资源 指从海水到构成海底的岩石,从海滨到大洋,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质,包括海洋生物、海底矿产、海水、海洋能源、港口等资源。 开发海洋的能力提高,海洋作为资源的价值也日益显著,其远景大大超过陆地。 国际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相当于我国领土面积的1/3。海底矿产资源 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 海底石油的储量估计约占全球石油可能储量的1/3。 1996年我国海洋石油产量已达1300万吨,天然气的产量为28.6亿立方米。虽属起步阶段,但前景宏伟。海水资源 海盐:
17、满足了全国近半数人口和80%的工业用盐的需求。 从海水中可提取氯化镁、溴化钾、硫酸镁、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钾,以及核能的重水。 海水转化成淡水。海洋能源 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和温度、含盐度差异而引起海水运动所产生的能量。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技术上有可能利用的海洋能源为64亿千瓦,约为目前世界发电装机总容量的1倍。港口资源 海洋作为一种运输通道,比陆路运输和航空运输更便宜。 港口是一个国家对外交往的窗口,也常成为霸权国家对外扩张的基地。7、资源的未来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多种资源日见匮乏,会不会坐吃山空?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不是正在走向终结?悲观论点 1972年发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
18、 列举了人口、工业化的资金、粮食、不可再生资源和环境污染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结论是在一定的技术经济和自然条件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开发都是有极限的。 悲观论:由于这个报告是根据大量实际材料作出的论证,因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学术界权威人士评价为是“一个里程碑”。乐观论点 西蒙(C. L. Simon)为代表的乐观论者。1981年发表的研究成果资源一书。 内容和结论: 可供人类利用的资源是没有穷尽的,资源的相对劳动成本及价格均在不断降低,人类的生态环境必将好转, 恶化只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暂时现象,粮食在未来将不成问题,人口在未来将自然地达到平衡。思考题1.地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地学的主要分
19、支学科有哪些?它们分别研究的内容是什么?3.地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4.试述地球的结构。5.全球构造理论包括哪几个理论?6.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的证据有哪些?7.简述板块构造学理论。8.地球的资源包括哪些?9.试述海洋资源的主要内容。纳米技术及应用一、纳米与纳米技术1纳米 w 纳米(nanometer)长度单位 nano是十亿分之一的意思 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记作nm 2.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w 纳米结构: 是指尺寸在100纳米以下的微小结构。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的范围内,通过直接操纵和安排原子、分子来创造新物质材料的技术。 3. 纳米技术的提出提出纳米技术概念的科学
20、家费曼(1918 1988)R.P.Feynman 4. 纳米技术的实现与发展w 直到放大倍率达千万倍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发明后,纳米技术才真正成为一门科技技术。w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纳米科技得到迅速发展,新名词、新概念不断涌现,像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生物学等等。5扫描隧道显微镜(STM)1981年,美国IBM公司设在瑞士苏黎世的实验室里,物理学家葛宾尼(G.Binnig)和罗海雷尔(H.Rohrer)发明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式显微镜,他们称其为“扫描隧道显微镜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简称STM 。w 宾尼希博士于 19
21、78 年加入了 IBM 公司苏黎士研究实验室的一个物理研究小组。w 1987 年时,宾尼希博士被提名为 IBM 公司的杰出研究人员 (IBM Fellow)。w 罗雷尔博士(Heinrich Rohrer) 罗雷尔博士于 1960 年完成博士后研究之后,随即加入 IBM 新成立的苏黎士研究实验室,从事 Kondo 材料、反铁磁体(antiferromagnets)以及其它方面的研究工作,接着便把研究重心转向扫瞄式穿隧显微镜。w 1986 年时,罗雷尔博士被提名为 IBM 公司的杰出研究人员(IBM Fellow),并且在 19861988 年间担任 IBM 公司苏黎士研究实验室的物理科学部门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代 自然科学 常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79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