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两免一补“政策执行的分析与展望.doc
《对国家“两免一补“政策执行的分析与展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国家“两免一补“政策执行的分析与展望.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国家“两免一补“政策执行的分析与展望作者:游梦佳 字数:2761来源: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8期 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农村教育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国家出台了“两免一补”政策支持农村教育。本文将基于Thomas B.Smith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以下四方面对“两免一补”政策的执行情况展开分析和展望。一、“两免一补”政策的主要内容“两免一补”的主要内容是指国家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一项资助政策,简称“两免一补”。这项政策从2001年开始实施,其中中央财政负责提供免费教科书,地方财政负责免杂费和补助
2、寄宿生生活费。2006年又从西部地区开始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享受免学杂费政策的学生达到4880万人。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享受到了“两免一补”政策。二、基于Thomas B.Smith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分析政策执行Thomas B.Smith在1973年发表的政策执行过程(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文中提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有四个因素至关重要,即(1)理想化的政策,即合法,合理,可行的政策方案。(2)目标群体,即政策对象,指的是有关一项政策所可能影响的团体及个人。(3)执行机关,通常指政府中具体负责政策执行
3、的机构。(4)环境因素,即与政策生存空间相关联的因素,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历史环境等。整个过程中,强调对于外在紧张关系的处理及反馈(张芳全,1999,页273)。(一)“两免一补”政策的理想化政策分析Thomas B.Smith(1973)认为理想化的政策主要考虑以下四个相关变量:首先,政策的形式,即政府正努力实施的政策所采取的形式(法律或命令);第二,政策的类型;第三,政策规划;第四、政策的社会形象。“两免一补“政策于2001年开始实施,到2006年,“两免一补”写进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两免一补”由一项政策上升为法律,为“两免一补“的政策执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该政策的执
4、行很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国家责任,在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保障方面无疑具有标本性意义(尹力,2009)。(二)“两免一补”政策的目标群体分析目标群体即政策对象,指的是有关一项政策所可能影响的团体及个人。Thomas B.Smith(1973)认为包括他们组织化或制度化的程度、接受领导的传统、先前的政策经验。“两免一补”政策所涉及的群体主要包括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和农村广大农民。对于他们来说,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能够反映他们的利益和诉求。(三)“两免一补”政策的执行机构分析Thomas B.Smith(1973)认为需主要考虑执行机构的结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 两免一补 政策 执行 分析 展望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79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