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难点分析.doc
《【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难点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难点分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量关系难点分析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中,数量关系往往使多数考生感到头疼,也向来是得分率最低的一部分。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尽管多数考生在考前的备考阶段把最多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在数学部分的演练上,可一旦走进考场之后,最先放弃的也是数学部分。这绝对算不上明智的选择。毫不夸张的说,放弃数量关系,几乎等同于放弃公务员考试。原因很简单,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整套试卷中,数量关系的平均分值是最高的,每道题的平均分可以达到一分左右。也就是说,要想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这一科目上取得较高的成绩,数量关系是一定要在考场上攻克的“难关”。但一个问题随之而来,面对几乎成为广大考生梦魇的这一“难关”,如何攻破?首
2、先最需要澄清的是一个误区,那就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数量关系部分难度究竟如何,到底有多难?关于难度,请先看这样一道选择题: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中的数量关系模块,你认为其难度是( )A。小学水平 B。初中水平 C。高中水平 D。大学水平很多人会选择高中水平甚至于大学水平,但实际上,数量关系部分真正的难度只有初中水平。当然,这里我们所说的初中水平指的是解题中所实际应用到的基本知识点,而非题型设置。纵观历年以来的数量关系真题,考查的基本知识点99%均来自于初二上册数学大纲,“超纲”知识点实际上只有两个。第一个超纲知识点是“数列”的概念,这是高中数学才开始正式接触的内容,但在公务员考试中只是
3、简单用到这个概念而已,因为数字推理目前最主要的题型就是数列推理,而关于数列的一些性质方面应用,几乎不在公务员考试中涉及。第二个超纲知识点是“排列组合”,在2009年之前的考试中,只需要应用初中学习过的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两个很简单的原理就可以解决公务员考试中与排列组合相关的问题,2009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则将这一要求小小向前迈进了一步,要求考生能够掌握最最基本的组合数即可。因此,对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解题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是完全具备的。有人可能产生了新的疑问,你说公务员考试的数量关系是初中水平,那为什么我觉得特别的难,怎么做也做不出来呢?其实很简单,尽管考查的基本知识点是初中水平,但公务员
4、考试中的题目有其本身独特的特点,对于知识点的考查方式与初中阶段截然不同。纵观2000年以来的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部分呈现出如下特点:(一)题目类型多种多样数量关系这一模块中本身就包含两个子模块,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每一个子模块中的题目都包含多种类型。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数字推理的最主要考查方式是数列推理,而数列的类型就包括了差级数列、幂次数列、运算递推数列、分组数列和非整数数列五大类。在这五类数列中,考生应格外注意当中的两种,差级数列和运算递推数列。差级数列虽然是最基本的一类数列,即将前后两项两两做差得到具有某种规律的新数列,但考查热度可以说丝毫不减,在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5道数列推理中
5、,前三道题目都可以利用差级数列的方法进行求解,最难的第五题也是差级数列的变形。提醒广大考生,对于差级数列的解题方法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这种方法也是很多考生在考场上唯一能够顺利使用的方法。运算递推数列则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形,目前为止在公务员考试中所出现过的运算递推规律达十数种之多,大大增加了题目的灵活性和难度。除数列推理外,在2008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还曾经出现过一道数图推理,这是此类题型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现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提醒广大考生,数图推理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不属于重点内容,再考查可能性较小,考生对其有简单了解即可。最重要在于明白,数图推理考查的并不是图形之间数字的变化规律,
6、而是每个图形内部数字的运算规律。在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中对图形推理考查比较多,有兴趣的考生可以适当涉猎。数学运算是整个数量关系部分变化最多的一个子模块,也令最多数考生感到头疼。根据统计,目前数学运算出现过的题目类型可分为计算题、整数与整除问题、工程问题、几何问题、行程问题、时间问题、价钱问题、集合问题、应用题以及智力型题目等十大类。对于每一种类型的题目,都有其独特的命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比如在工程问题中经常利用设总工程量为“1”的方法,在计算题中需要应用各种各样的速算技巧,应用题中利用设而不求的方法解多远方程组等等。(二)解题方法技巧性强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数量关系是技巧性最强的一个模块,这其中尤
7、以数学运算为甚。数字推理中尽管也有若干技巧性比较强的题目,但由于题目本身信息量非常小,多数仍然只能利用常规解法求解。技巧性突出体现在每年的15道数学运算题之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命题的成熟,对技巧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这里简单举一些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出现过的技巧性题目:200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A类11题(1.1)2+(1.2)2+(1.3)2+(1.4)2的值是( )A.5.04 B.5.49 C.6.06 D.6.30本题应用“尾数原则”,将各分项的尾数1,4,9,6相加,判断和的尾数应为0,直接选择正确答案D选项。200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B类14题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32米,长是宽的3倍
8、,问这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 )A.64平方米 B.56平方米 C.52平方米 D.48平方米既然长是宽的3倍,面积一定是3的倍数,只有D项48平方米符合。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二卷41题100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乒乓球单打淘汰赛,要产生男、女冠军各一名,则要安排单打赛( )A.100场 B.95场 C.98场 D.99场既然单打淘汰赛,则每场比赛淘汰一人,最后产生两名冠军,共淘汰98人,因此需要安排98场比赛,无须考虑比赛的具体流程到底怎样。以上列举的仅仅是极小一部分技巧性题目,可谓冰山一角。面对这类题目,考生可能会觉得比较难以把握,甚至有人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对技巧的研究上。建议广大考生不要刻
9、意追求题目的技巧性,因为任何技巧都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上,在基础尚不牢靠的情况下,盲目追求技巧性无疑是舍本逐末的行为。在平素的练习中,仍然要以常规解法为练习重点,在掌握基本解法的基础之上,再探寻比较快捷的其他途径。(三)总体难度稳中有升近年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部分的难度较早年有明显提高。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计算题的出现频率大大降低,因为这类题目往往比较简单,没办法进行更多的变化。而近年来应用题的考查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同时对多元方程组的解法有了较高的要求,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112题、117题就是其典型代表。在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还出现了之前从未在国家考试中出现过的新题型,比如1
10、13题的浓度问题、119题的“牛吃草”问题,这也增大了题目的难度。提醒考生,对于新出现的类型题目,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新出现的题型往往会在两三年内作为重点重复出现。这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112题,是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60题的原题重现,因为对于利用“换元”的方法求解的应用题此前从未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出现过。在新题型之外,题目平均难度的变化也比较明显。在早年的公务员考试中,题目之间的难度往往相差较大,比较容易的题目可能不需要动笔计算就能得到正确答案,而比较难的题目可能多数考生根本无从下手。但在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这一情况有所改变,题目的难度趋于平均,既没有可以一
11、眼看出答案的简单题目,也没有不知从何入手的难题,每一道题都需要考生进行一定量的计算,计算量却又并不特别大。这也可以说是公务员考试命题日趋成熟的一种表现。这种难度趋于平均的题目设置,在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以及解题的耐心上,都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从总体上看,呈现出以上的种种特点,使其具有了独特的难度。但要将其攻克,所需要的武器却没有太多,只要掌握三大武器,便可以从容应对。1。“ 六大基本运算。”这六种基本运算是解决一切数量关系习题的基础,也是考生所最应该扎实具备的基本功。在公务员考试中,这六种运算并不是漫无边际,而有一定的限定范围。对于前四种运算,重点考查范围在万以内,
12、即五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于乘方运算,考生需要着重掌握125的平方以及111的立方,而开方运算则需要掌握某些特殊的无理数值,如。对于比较简单的题目,应用这六种基本运算就可以解决。2。“X”。这里的X实际上指代着方程的思想和解法,这种方法解决的题目已经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其中,多远方程组的解法在近年成了试题命制的新宠,需要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3。“数”“图”结合。使用数图结合的方法化繁为简,集中表现在行程问题、集合问题等几类题目的解决方法中。将繁琐的文字叙述转化为直观的图形之后,往往能给解题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通常需要用到数图结合的,是比较有难度的题目。这三大武器,只要能够运用得手,便是攻克数量关
13、系的神兵利器。当然,应用到具体的题目中,各自有不同的用法,难以简单概述。 工程问题解法工程问题是数量关系中一个既基础又重要的题型,这类问题的基本公式为:总量=效率时间。在解题时,经常需要对某个变量进行假设,而假设的方法并不唯一,究竟哪个方法更合适,更有利于快速解题,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对总量的假设有三种常见方法:一是直接假设为x,二是假设为1,三是根据情况假设为公倍数。其中公倍数假设法在解题时可以有效的简化计算,提高解题速度。【例】有一水池,单开A管10小时可注满,单开B管12小时可注满,开了两管5小时后,A管坏了,只有B管继续工作,则注满一池水共用了多少小时?( )A. 8 B. 9 C
14、. 6 D. 10【解】本题若直接假设“注满一池水共用了x小时”并不方便,一般应该对水池总容量进行假设。解法一:设水池总容量为X,则A、B管的效率分别为X/10,X/12;5小时内已注水:(X/10+X/12)5;水池尚余容量为:X(X/10+X/12)5;B管注满余量须时:X(X/10+X/12)5 X/12=1;注满水池一共用时:5+1=6小时。解法二:可以发现,本题中水池的总量并不能得到最终的确定,也就是说,本题的答案与水池总量究竟有多少并无关系,因此,可以将水池总量假设为任意一个合适的数字。因此,不妨假设水池总容量为1,则A、B管的效率分别为1/10,1/12;5小时内已注水:(1/1
15、0+1/12)5;水池尚余容量为:1(1/10+1/12)5;B管注满余量须时:1(1/10+1/12)5 1/12=1;注满水池一共用时:5+1=6小时。解法三:为了最大程度地简化计算,可以将水池总量假设为10和12的公倍数(注意,并不一定要假设为最小公倍数)。本题中,不妨假设水池总容量为120,则A、B管的效率分别为12和10;5小时内已注水:(12+10)5=225=110;水池尚余容量为:120110=10 ;B管注满余量须时: 1010=1;注满水池一共用时:5+1=6小时。通过比较以上三种解法可以发现,使用公倍数假设法在计算时省去了分数运算之苦,事实上,我们是把通分的工作提前进行了
16、,这样,在接下来的计算中,就可以大幅提高运算速度,节省时间。回忆一下路程问题的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很容易发现,路程问题与工程问题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这个方法在路程问题中也可以使用。希望大家能够好好体会这种方法,灵活运用!数字推理(1)熟练掌握五大基础数列及其变式,全面了解各类复合数列以及题型。等差数列及其变式难度较低,形式也比较多变。因此,在没有找到思路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作差,从而找到规律。【例题1】2009年陕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5,12,21,34,53,80,( )A.115 B.117C.119 D.121【答案】B。解析:三级等差数列。5 12 21 34 53 80 (1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 考试 数量 关系 难点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77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