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范文[2】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论文范文[2】 .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会计论文范文:浅析银行会计信息失真摘要目前,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非常的普遍性。银行会计信息失真会误导决策,造成金融风险产生,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形式,探讨了其根源,并提出一系列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对策。关键词 商业银行 会计信息失真 金融风险 治理对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即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程度,直接关系着银行会计信息价值的大小。真实的会计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无用,反而还会误导决策,造成金融风险产生,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这从国内外产生的金融风险和金融事件看,都足以说明这一点。如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近
2、期发生的中国银行纽约分行的违规事件等,都与会计制假、造假相关。这些金融事件令世人惊恐不已,至今人们仍谈虎色变,心有余悸。在金融事件的背后,固然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们认为金融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风险是引起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反映银行经营活动的会计信息,对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快速健康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述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形式的基础上,试图分析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提出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对策,以期对我国的金融监管有所帮助。一、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形式当前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信贷资产质量
3、信息反映不实有的银行为了掩盖自身信贷资产质量低、风险大的问题,不按人民银行贷款通则和信贷管理制度有关贷款四级或五级分类标准的规定来准确划分信贷资产,不能够真实反映贷款占用形态和风险状况,乱调乱用贷款科目,甚至以借新还旧、收旧贷新为借口,对借款单位采取以贷还本,以贷收息的方式,将不良贷款转为正常贷款,以降低贷款逾期率和不良贷款占用比例,提高收息率,达到完成上级行下达的目标任务的目的。(二)负债业务信息反映不实有的银行为了工作需要,公款私存,私款公存,特别是月末、季末、年末乱调存款科目,乱转存款数据,乱改存款报表,虚报瞒报存款等,导致存款信息反映不实;有的银行将高息揽入的储蓄存款,通过“发行债券”
4、科目核算,以逃避利率检查;还有的银行将“活期存款”通过财政性存款科目核算,或转系统内核算,以达到逃避存款准确金制度管理的目的。(三)固定资产信息反映不实除过去违规经营时期账外基建、“小金库”基建、无计划超计划基建等形成大量银行账外固定资产未完全消化处理外,现阶段银行固定资产信息反映不实主要是收回抵债资产管理处置使用不合规,抵债资产自用未按规定在账内核算反映;或钻“电子设备租赁费”、“固定资产融资租赁”等科目的空子,采取以租代购、以租代建的方式,随意扩大自用固定资产在账外核算,致使固定资产信息反映不实。(四)损益信息反映不实有的银行为了完成上级银行下达的利润指标,不认真执行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和账
5、务处理手续,不按规定正确计提应收应付息,采取多提应收利息、少提应付利息或当年支出不入当年账的办法,虚增利润;还有的银行采取利息及中间业务收入不入账、乱列乱挤乱摊乱挂成本费用、私设“小金库”等方法截留收入、虚列支出,虚亏实盈,以达到偷税逃税和满足单位个人利益的目的。二、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 影响当前我国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经济环境等客观因素制约,也有少数领导人业务经营思想上的急功近利和个人行为上的偏向,既有银行管理考核体制上的弊端,也有现时局部利益驱动及会计内部监管不力的影响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领导经营思想和个人行为偏向、导致会计信息反映不实这主要表
6、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部门银行领导在业务经营指导思想和个人行为上产生错误。他们为了追求个人政绩,急功近利,谋取单位或个人私利,搞短期行为,盲目粗放经营;或授意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进行粉饰,以突出其经营业绩;或利用失真的会计信息掩盖其违章违纪行为截留收入,逃避税收,虚列支出,据公为私。不能正确认识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忽视放松会计核算管理,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是少数领导对银行会计信息工作在银行经营管理决策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着“三重三轻”的问题。即重统计信息,轻会计信息。受我国银行长期行使宏观反映职能的影响,其信息的反映重点放在统计信息上、放在银行执行信贷计划等宏观需要上,面对全
7、面的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则不闻不问;重前台操作会计信息,轻后台核算管理会计信息。现阶段银行综合应用系统推广后,银行管理层对前台会计操作人员监管力度加大,要求也比较严格,会计数据录入也比较准确规范。但对后台会计核算和管理却有所忽视,不少调账调表行为都是在后台核算管理层完成的,以致出现了会计制假造假操作层少了、管理层多了、处理层少了、核算层多了的怪现象;重表内业务会计信息,轻表外业务会计信息。现阶段银行会计在信息的提供上,往往只注重提供表内业务的会计信息,对表外业务的会计信息只注重提供业务量的信息,而对其风险管理信息提供不够,不利于分析银行表外业务的状况,识别表外业务风险。(二)银行管理
8、考核体制不科学,导致会计信息反映不实实行企业化管理、商业化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主要目标。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是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专业银行转型而来的,因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在现时经营管理中仍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业务经营计划仍由上级行下达,而且层层加码,工资费用仍由上级行分配,而且层层截留,基层行不能根据本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及实际经营情况来自主确定业务经营计划和工资费用标准,没有经营自主权,不能按照商业银行经营原则和经营规则办事,致使上级行下达的高指标无法完成,匹配的低费用不能满足业务经营需要。这从某种程度上逼迫基层行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如在不良贷款的反
9、映上,每年不良贷款控制余额和下降比例都是由上级行确定后下达,是指令性计划,年末基层行必须在限额内反映,不得突破。但目前基层行不良贷款因受多种因素影响,清收盘活难度很大,不良贷款下降比例大都是靠贷款展期或新放贷款稀释来完成的。如果基层行通过贷款展期或新放贷款稀释仍完不成计划,不良贷款也只能反映在正常贷款科目中,这样年年隐瞒积累,到了一定时期就形成了大量的隐形不良贷款。据统计,1999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次性剥离出不良资产1.4亿元,但仍有的行还没有剥离完。这客观上导致了不良资产信息反映不实。(三)外部经济环境因素影响,导致会计信息反映不实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外金融竞争更加激烈,各大银行为提高竞
10、争力,抢占市场,扩大市场份额,都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拓展新业务、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作为竞争发展的重要手段这是对的,但是片面强调发展,忽视监督管理,单纯追求发展速度、经营业绩和局部利益,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和经营风险的产生。如现阶段在加快发展的呼声中,银行各类中间业务、代理业务、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对外保函及信用卡等新业务发展很快,但各种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和办法未跟上,一味追求发展速度和效益,使银行经营风险增加,特别是银行内外勾结弄虚作假、制假造假、金融诈骗等经济案件经常发生。据某行统计,仅2000到2002年三年间全国分支机构就发生利用虚假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及信用卡等进行诈骗案件500多
11、起,涉及金额10亿多元,给国家造成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达4亿多元。(四)会计内控管理制度薄弱,导致会计信息反映不实目前基层银行会计内控管理制度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事前控制悬空。主要是控制功能不完善,综合应用系统中部分业务控制环节随意屏闭,导致部分业务不能正确反映;制度建设滞后,特别是国际业务、信用卡、住房和汽车信贷、计算机等业务制度不健全,形成内部控制上的“真空”和“盲点”;控制环节缺乏制约性,有的岗位、部门之间不能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出现控制上的“空档”。二是事中控制不全。主要是控制制度不落实。会计控制制度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会计人员违规越权操作、有章不循、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12、。从近几年银行内控评价结果看,会计方面失控的问题就多一些。会计制度不落实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引发会计风险增加、发案率增高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三是事后控制乏力。会计管理部门自律监管意识不强,不仅不能及时对所属单位会计业务进行监督,反而自身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和单位领导要求,制假造假、弄虚作假,这在客观上助长了银行会计造假行为的猖孤,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五)会计法规不完善,执法不严,导致会计信息反映不实作为约束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会计法、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及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等,对惩治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处罚标准不够统一规范
13、,以致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很少追究责任,或根本无法追究责任。既使在实际执行中想查处,但常常因难以找到责任人的证据或受各种因素干扰,往往严查轻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助长了会计信息的虚假行为。三、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对策银行会计信息是银行一切经营活动的综合反映,是银行经营活动的“晴雨表”,是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的“报警器”。真实性和准确性是银行会计信息的生命。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呢?从当前情况看,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深化对银行会计信息工作的认识,增强会计信息质量意识首先,各级行领导要高度重视支持银行会计信息工作,充分认识银行会计信息工作重要性和信
14、息失真的危害性,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社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加强信用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作为整顿金融秩序、纠正违规经营、加强内控管理的系统工程来抓,要站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度,真正把这项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正确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要树立强烈的会计信息意识和风险管理观念,要深刻认识会计信息在风险防范中的基础性作用,做到不指使、不支持会计人员造假,并对会计人员的造假行为进行抑制批评教育,自觉维护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为发挥会计职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创造良好的外
15、部环境。其次,要加强银行会计人员的学习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一是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知识的学习培训,增强法律法规意识,使会计人员不仅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而且也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自觉抑制各种违法行为,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二是加强会计基础理论、新业务知识和岗位操作规程及计算机技术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培训,使会计人员不断提高会计基础理论等基本知识和会计电算化、信息化的需要;三是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使他们一心一意地做好银行会计工作。(二)改革银行管理考核体制,健全科学的经营目标考核机制一是真正要按照商业银行的经
16、营原则和要求来改革银行管理考核体制。要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基础上,建立自下而上的银行管理考核体制,扩大基层行的经营自主权力,允许下级行在上级行的授权或转授权范围内依法合规地开展业务经营,计划的规定、利益的分配应由下级行根据本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和经营管理状况来确定,上级行不应过多地指使干预,以利下级行能独立自主的创造性的开拓业务。二是要建立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目标考核机制。各级行在制定经营目标计划时,指标要精减,要以利润为中心,由下到上层层综合制定,而不能从上到下层层加码,硬性下达。上级行要站在科学管理的高度,站在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上,尽量把经营目标计划制定的科学合理点,
17、全面长远点,切忌只顾眼前短期利益,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过头”赶超计划,给下级行业务经营行为产生不正当的刺激作用和发出错误的诱导信号。三是要按照一级法人管理的要求,逐步建立以总行为中心的管理考核机制。现阶段可先建立以地市二级分行为主体的管理考核制度,实行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资金清算、会计监督及档案管理的大集中。在以二级分行为主体的管理考核制度试行成功的基础上,再按照一级法人管理的要求,逐步过渡到实现一级分行或总行的统一管理考核,及时反映银行会计信息,准确把握化解银行经营风险。(三)加强会计内控制度建设 近几年来,随着风险意识的增强,各大银行已初步建立起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行
18、之有效地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方法。特别是人民银行新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颁布和各行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推广应用后,会计内部控制重点由事后转向事前、事中,出单一结果控制转向业务经营全方位,全过程控制,由全面控制转向重要岗位、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的控制。便我们不可忽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济环境和人的行为观念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一些不利因素又会对银行会计内控机制建设以致银行业务发展起着阻碍甚至破坏作用。因此不断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银行会计的重要任务。一是完善会计授权管理制度。从行长到一线经办人员,都要规定业务范围、限额和行使权限,并利用综合应用系统,将业务授权落实到业务操作的各个环节,严禁越权;二是根
19、据风险防范的重点、要点和难点,制定工作纪律,明令业务操作中的“禁区”,给员工一条“警戒线”,对越线者按规定严格进行查处;三是落实各岗位相互制约监督制度,实行业务处理与会计处理相分离,防止和杜绝银行“三假”现象的产生;四是对会计业务实行集中式的事后监管,建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面监管的完整体系。层层设立事后监管中心,开发完善事后监管程序,选用业务熟悉,品德优良的事后监管人员,实现监管主体和监管客体的分离,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防范风险,重塑银行会计“三铁”形象。(四)推行银行内部会计委派制度和社会审计鉴证制度为了加强银行内部管理,有效治理“三乱”、“三假”,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
20、们建议在银行内部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度和社会审计鉴证制度。一是在银行内部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度。即由上级行对下级行层层委派会计人员,对下级行的业务经营活动和财务核算情况进行直接监督管理。委派会计人员在行政和待遇上都隶属于上级行管理,不与派驻行发生直接经济利益关系,以增强其独立性和超脱性。推行银行会计委派制度,是依法规范银行会计工作秩序,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有效工具,也是建立银行间公平竞争、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不少银行的实践证明,会计委派制是一种反腐倡廉、提高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好方法,也是我国银行会计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二是实行银行会计信息社会审计鉴证制度。每个年度终了,银行
21、会计信息在正式向社会披露之前,要聘请有鉴证资格的社会审计中介组织进行审计鉴证后,方可向社会公众予以公布,以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五)加强金融立法,加大银行内外执法监督力度真实、准确是银行会计信息的灵魂。要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必须加强金融立法,加大银行内外执法监督力度。一是国家要尽快修订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进一步完善会计法、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等各项会计法律法规,增加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惩治会计制假造假行为责任的补充条款,增强银行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二是要加大银行内部的审计、监察执法力度。各级银行内部审计、监察部门对业务一线的操
22、作环节和对各业务部门的自律监管情况要定期进行处罚和纠正,切实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纠,违规必罚,以罚促纠,防患于未然。同时,银行内部审计、监察部门还必须适应银行业务改革发展的需要,加快审计、监察体制改革步伐,逐步上收管理职能,实行下审下查一级。要努力转变审计、监察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审计、监察管理机制,加大非现场审计、监察力度,有效堵塞管理漏洞,防范经营风险,以此提高银行内部审计、监督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预防性;三是要完善加大中央银行及银监会对各金融机构的监管机制和金融执法查处力度。一方面中央银行及银监会要加强对各金融机构的资金营运管理。要根据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有关规定,密切监测各大银行信贷资产流动
23、性、贷款结构、存贷款比例、资金头寸、备付金等指标,督促其审慎经营。要监督各大银行依法合规经营,确保资金安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各金融机构的金融执法和查处力度,各级人行及银监会要严格按照现有的各项金融法律法规要求,加大检查次数的频率,突出重点和薄弱点,定期或不定期的加强对各大银行的监管和审计,对违反各项会计法律法规、弄虚作假的行为,一经发现,要严厉查处,并要从严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会计信息是银行科学管理、决策的依据,也是国家金融宏观决策、调控和监管的信息来源。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削弱银行的竞争力,而且会造成国家经济秩序的混乱,加剧社会分配的不公,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失真一定会有好转。 参考文献 1 马玉青, 周琦. 严防银行会计统计信息失真, 中国统计1998 - 7总第198 期2 韦戴高. 银行会计统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98 - 7总第215期3 董伯坤. 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思考,金融会计1999 104 于科.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的思考,北京金融2000 6 5 吴刚. 盯住企业财务报表、预警贷款风险,现代商业银行2002 26 武红卫.试论建立我国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2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74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