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系统 讲义集.doc
《会计信息系统 讲义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信息系统 讲义集.doc(1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会计信息系统讲义集第一章 会计信息系统概述内容简介:会计信息系统将会计看作一个信息系统,它为信息需求者生成并提供会计信息,信息使用者则利用会计信息做出决策、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本章首先介绍信息系统中的基本概念及内容:数据与信息,系统与信息系统。然后将这些概念应用于会计,即用信息论、系统论、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会计系统,明确了会计数据、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内容,特别分析了信息技术引入会计信息系统之后,会计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最后详细说明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内容:它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与交易循环、会计循环的关系,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其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关联方式。教学时数:3学时。教
2、学目的:了解AIS基本概念与理论,掌握AIS的基本内容。具体来说包括:1、掌握数据与信息的基本概念、它们的区别与联系;2、了解系统、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及特性,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3、将信息与系统的理论运用于会计中。了解会计数据、会计信息的概念及分类,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目标、特点。了解计算机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历程和因此而形成的应用层次。知道会计信息系统不仅仅是提供会计信息,更重要的是对会计信息的进一步综合应用。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本章第三节,即教学目的第三点。教学难点:介绍完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之后,关键是学会将这些理论与概念应用于会计学中,使之形成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
3、如系统是有目标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什么?信息系统的功能,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中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系统是分层次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结构如何?系统各部分之间是有联系的,会计信息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联系如何?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如何?因此,教学难点在于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应对企业(组织)这样的系统有所了解;第二,运用本章第一、二节中的理论来分析会计信息系统,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一章 会计信息系统概述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会计运用本身特有的一些方法,将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传输,向单位内部和政府
4、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各个方面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据以分析单位过去的经济活动,并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旨在向与单位利益相关的各个方面传递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会计的各项活动体现了对信息某种加工或反应。填制和审核凭证是收集和分类并初步确认信息;设置账户是为了取得某种信息而预先设置好的信息处理模型或框架;复式记账是信息的处理和验证;登记账簿是按预先设定的模型对信息进行加工;成本计算是按照成本的分类方法,把成本信息按相关性进行分类;会计管理是会计信息的使用。所有这些会计活动都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环环紧扣,是一个有序的数据处理和信息生成
5、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信息处理任务,但所有部分又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服从于一个统一的目标,形成一个会计活动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就称为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简称AIS)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陆续被一些发达国家应用于会计领域,从而引发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重大变革。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虽然并没有改变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的本质,但却给会计学科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表现在会计数据处理工具和会计信息载体的变革上,而且还表现在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以及会计行为等方面上。到目前为止,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已经不仅仅是
6、替代传统的手工作业,完成有关的会计核算,更重要的是,计算机的应用使传统的核算型信息系统向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转变,使会计信息系统逐步与管理信息系统连结、融合。会计信息系统集企业业务处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于一体,能够充分利用企业内部业务处理及核算信息和企业外部经济信息,准确分析企业现状和预测未来,为企业提供管理、分析和决策服务。我们把这样的系统称为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或称会计电算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第一节 信息系统为了使学生了解信息系统的概念,我们首先介绍涉及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和内容。一、数据和信息(一)数据数据是对事实,即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结构和特征等的一种表达形式,它可以用人工或自动化
7、装置进行通讯、翻译和处理。数据不仅指数字,还可以是文字、图形,甚至还可以是声音、颜色等。现代计算机可以接收几乎所有种类的数据。我们可以把数据理解为记载下来的事实,即客观实体属性的值。例如,“现金余额485.34元”,所描述的客体是现金,所指的属性是余额,其属性值为485.34元,这就是一个数据。数据作为客体属性的记录,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它是个体属性的反映。客体的属性名可以联系着多个属性值,数据离开属性名就失去了它所反映的客体属性,那么属性值也就失去了意义,也就不能表明客体的具体特征,因而也就失去了其作为数据的内容。所以数据是客体属性名和属性值的统一体。例如,“现金余额485.34元”,如
8、果只有数据客体属性名,就是“现金余额”,不知道现金余额是多少,该数据没有意义。其次,数据具有载体的表现形式。数据作为客体属性的记录,必须有一定的物理载体。它可以以纸作为载体,记录在纸上,也可以采用其他载体,如记录在纸带、磁盘或光盘上。从逻辑上看,数据主要可分为数值、文字和图形三种类型,而且也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数据的表现形式与内容有一定的联系。通常我们习惯于将定量的属性值用数字符号来表示,如上面的485.34等;对于定性的属性值则采用文字符号,如男、女,甲产品等。但这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定性的属性也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它的值,例如,我们可以约定用数0表示男,用数字1表示女。即使是数字数据
9、,也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发票上的金额就要用汉字表示,甚至定量的属性值有时也可以采用文字符号来描述,例如用优、良、中、差来表示考试成绩。(二)信息信息是对人有用的、能够影响人们行为的数据。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表征,也是客观事物状态经过传递后在人脑中的再现,从而可以对人产生指导。信息作为客观事物特征和变化的反映,总是在不断地产生着和传递着。银河系的星群,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天空中的风雨雷电,市场中各种商品供求的动态变化,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变化等,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反映出来的。信息的范围极其广泛,语言文字是社会信息,湖光山色是自然信
10、息,遗传密码是生物信息。信息的概念太大了,不论怎样描述和概括,总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任何信息只有经过传递才能被人接收和利用。数据是反映客观现实情况的,其中蕴含着现实情况的信息。管理者想得到的是信息,即数据的含义。例如,当我们得到生产产量的数据,就可以了解生产情况,也即获得了有关生产情况的信息;当我们得到库存数据,就可以了解库存情况,也即获得了有关库存情况的信息。数据是为信息传递服务的,它是信息得以传递的载体。但是信息在数据中的蕴含方式却是不同的,有些信息从数据的表面就可以得到,而有些信息却不是直截了当的。例如,当你看到某车间“本月产量1 500台”这样一个数据,马上可以得到一个信息该车间本月产量
11、1 500台,但究竟是否完成了人均生产计划指标,这个信息就无法获得,只有和另外两个数据“车间人数”和“生产计划指标”相联系,经过计算和比较,才能得到是否完成人均生产计划指标的信息。所以,数据所载的信息分两类:一类可以使接收者直接得到信息,另一类只有经解释加工之后才能成为信息。因此我们说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是加工了的数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据经过加工便产生的信息,它仍然以数据的形式出现。因此,信息构成一定含义的一组数据。在不严格的场合,数据与信息的界限也模糊了。在一个企业管理工作中,一般来说,管理者所处的地位越高,他们所要求的数据内容就越需要加工和处理。例如,一个工段的管理者要了解各班组的生产
12、情况,只需把各班组的生产记录拿来一看,便可基本达到目的。而工区的领导者并不太关心班组的具体数字,而是关心各工段的情况,这就需要在班组数据的基础上加以归纳合并,送上一张供工区领导使用的报表。类似地讲,公司也需要他们所属的各层管理人员,在原有的数据基础上加工整理,产生出适合自己获取信息需要的数据内容,诸如报表、总结、分析、意见等等。如上所述,一个企业内部的信息就这样从最下层的数据,逐步加工提炼,一直达到各层管理人员和需要获得该信息的部门。每个信息管理部门的职责就是把蕴含信息不很直接的那些数据,加工成可以直接向上级管理者或其他有关部门反映他们所关心的情况的信息。直观地看,数据加工处理之后产生的东西仍
13、然是数据,充其量是“高一级水平”的数据,只有它被有关的人得到,并与他们关心的问题联系起来,产生某种新的认识的时候,才能转化为信息。这也就是许多有关数据处理的书上所常说的“数据处理的任务就是把数据加工成信息”中“信息”一词的含义。(三)信息的性质信息是一种新的社会资源。信息的性质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来描述,一般说来,它包括:准确性、描述形式、频度、宽度、来源、时间趋势、针对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经济性。准确性是指信息的真实程度。显然,只有准确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搜集数据、处理数据、传递数据都有可能把不准确的内容掺杂到信息中去。因此,在管理工作中摒弃或减少各种不准确因素,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是各
14、级管理人员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信息的描述形式是指描述信息的方式和传递信息的媒介。例如,财务报告可以用表格形式,也可以用文字形式,上报决算可以用纸张作媒介,也可以用磁盘或磁带作媒介。各种信息用什么样的形式和媒介表达与传递,应根据保证信息的正确和用户使用的方便来确定。信息的频度是指使用该信息或变动该信息的经常程度如何。有些信息属于固定的或半固定的,例如人事档案、设备档案等;而另一些信息是变化较频繁的,例如设备的运转记录、财务的收支账目等。研究信息的变化和使用频率,有益于考虑它们的组织形式和存取方式。信息的宽度是信息所反映的事件有多大范围。一般来说,信息所适用的范围越宽,搜集处理起来就越困难。当然信息
15、宽度大,更适合于标准化和统一管理,这其中有一个折衷和平衡的问题。信息的来源可以是组织内部,也可以是组织外部,一般说来,内部信息的获取和处理都较为容易。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部信息将对本地区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如何适当地获取和利用外部信息,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计算机网络为迅速和准确地获得外部信息提供了有力工具,但这牵涉到成本、通讯、组织和控制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必须予以通盘考虑。信息的时间趋势有三种:着眼于过去,着眼于当前和着眼于未来。针对性是信息的重要特征。只有针对性的数据才能转化为信息。例如,你把轮船设计图纸中的数据告诉冰箱生产厂家,就决不会对它产生任
16、何信息。负责材料核算的会计关心是有关材料的品种、单价、库存量、材料资金占用等数据,而有关固定资产的数据对他来说就是无用的信息。完整性是指信息应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完整性和针对性有时会发生矛盾。过于追求完整性往往会使信息量非常庞大,针对性不强;过于强调针对性有时会使一些不甚重要或不经常被使用的内容被忽略掉,失去完整性。及时性有两个含义:一是求信息能够随用随有;二是要求信息永远是最新的。在手工处理中及时性不易保证,在这方面计算机却显示了极大优势。最后,信息的经济性是指获得信息所花费的代价。要衡量代价,首先要了解信息本身的价值。信息的价值不是经济学中所指的那种使用价值,而是以信息对人进行决策的有用程度
17、来度量其价值的大小,有用程度高则价值大,反之则小,也就是说,信息的价值与其有用程度成正比。以上我们简单地介绍了信息的各种性质。研究信息性质的目的在于合理予以考虑,达到各方面的优化安排。应该看到,不同性质的管理任务对信息的各方面性质侧重不同。有些侧重于准确性,有些则侧重于及时性,有些也许侧重外部信息,另一些则主要是处理内部信息。因此,必须针对自己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来决定侧重点,以便最佳地满足对信息的各方面要求。二、系统和信息系统(一)系统的定义系统的概念渗透在许多学科、各个领域中,如国民经济中的能源系统、交通系统、邮电系统、教育系统,人体中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由于各自的着眼点不同,所
18、以,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系统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整体,它由若干个具有独立功能的元素组成。这些元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完成系统的总目标。一个大的系统,往往很复杂,常常可以分解成一系列小的系统。这些小系统称为包含它们的大系统的子系统,也就是说,这些子系统有机地组成了大系统。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各部分可以构成计算机系统。根据用户提出的在决策中要达到的目标和用户提供的业务处理目标,按照完成业务管理应遵循的顺序,建立起来的实现有关目标的应用软件,叫做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它是为实现系统目标而编制的各种程序的有机整体。系统可以是抽象的或者物理的。抽象的系统是相关的思想或观念的有序结合。物理系统是为达到一
19、个目标而共同工作的一组元素。(二)系统的特性系统具有许多特性。主要有:1.目的性任何系统都有其要达到的目的和应完成的任务或功能,即为某一目标服务。系统的目的决定着系统的基本作用和功能,为达到既定目标,各部分(各自也有分目标)才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当然,各部分的分目标常常会互相有矛盾,因此系统应在分目标之间寻求平衡与折衷,以求系统的总目标最优。开发一个新系统的第一步就是确定系统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切合实际的和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评价一个子系统时,不能只从系统的某个部分,而要从整个系统出发。如果组织得好,各部门充分协调,那么系统的功能可望发挥各子系统功能之和的几倍,甚至更多,
20、这就是系统概念的“全局”观点。2.系统要素性每个系统都是由各种可以互相区别的具有不同属性的元素组成的,称之为系统要素。例如一个企业是由职工、资金、设备、材料、产品、信息等组成的,所以研究系统必须考虑各要素的状况。3.相关性系统组成要素是相互依存、作用与联系而又相互制约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具有明确边界,这就是系统的相关性。所以划分子系统时就要充分考虑相互之间的作用与约束,使之有适当的相对独立性,以降低相关性,但也不能分得太细。4.层次性任何系统都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系统,这种分解实质上是系统目标的分解与系统任务与功能的分解。而各子系统又可以分解为更低一层的子系统。因此,系统的结构是具有
21、层次性的树形结构。这种结构也体现了子系统目标的逐级的具体化和各自在结构中的位置及隶属关系,有利于对信息系统的理解、实现和维护。5.环境适应性每个系统总置身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系统要存在、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达到预期目标,本身一定要适应环境的要求。当然,环境也是变化的。所以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系统就要及时作出调整,使之能适应与完善,这样的系统才是有生命力的。自然系统如此,信息系统亦如此。(三)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高度综合且各部分密切相关的系统;是能够接受输入数据和指令,按照指令的要求对数据进行处理产生有用信息,并输出这些信息的独立完整的系统。由基本的输入、处理和输出部分可组成最简单的信息系
22、统模型。如图11所示:数据指令处 理信 息图11 基本信息系统模型信息系统处理过程往往要求预先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并要用到先前的数据,因而要在信息系统模型上增加一个数据存储器,这样处理活动便可使用当前的数据和先前收集和存储了的数据,其模型如图12所示。数据存储器输入处理过程输出图12 带有数据存储器的信息系统基本模型在具有数据存储器的情况下,信息系统不仅把数据转换为信息,而且还把数据(信息)存储起来,供以后使用或为别的系统提供数据。(四)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信息系统的基本功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输入功能输入功能即对数据的收集和录入。反映客观情况的数据分布在各处,不会自动地集中起来。因此信息系
23、统首先要做的,是用各种方式记录下这些数据,集中起来,整理并转换成系统所需要的统一格式并送入系统。这部分工作是整个信息系统的基础。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首先将各式各样的原始凭证或经过收集整理、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编制成记账凭证,再按凭证的格式及已设计好的屏幕输入画面,通过键盘录入各项数据,经过校核确认正确无误后写入指定的文件或数据库中。这个过程是将纸上的数据或其他信息系统的电子数据,通过输入功能传递到计算机外存磁介质上保存起来。2处理功能把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之后,不仅仅是把它们原封不动地取出来,而是要用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为我们提供有用的、新的信息。为了满足用户的各种需要,进入信息系统的数据在
24、程序的控制下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以取得反映全面情况的综合指标(信息),选择各种方案和模型,进行分析预测,从而提供给决策人员参考。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加工处理包括:自动登记账薄、结算余额与发生额、费用结转与分析、自动生成会计报表等会计工作。数据处理范围很广,从简单的计算、查询、排序、分类、归并一直到复杂的模型调式。特别是面向高层管理的系统,涉及许多专门知识,如经济计量学、运筹学、管理科学等知识。3存储功能数据不论是进入信息系统的,还是经过加工处理而得到的有用信息,都要进行存储和保管,以便以后使用,这就是信息系统存储功能所应完成的任务。一个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量往往非常庞大,因此存储也是个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信息系统 讲义集 会计信息 系统 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73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