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重点内容(全).doc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重点内容(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重点内容(全).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重点内容(全)第一章第一节知识要求: 人力资源规划(二级)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 第一单元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组织结构是组织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知识要求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1 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2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规模、产品和市场都发生了变化,这时,企业应采用适合的组织发展战略,对组织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主要战略有:(1) 增大数量战略(2) 扩大地区战略(3) 纵向整合战略(4) 多种经营战略能力要求一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一)组织结构诊断1组织结构调查2组织结构分析3组织决策分析4组织关系分析(二)实施结构变革1企业组织
2、结构变革的征兆2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3排除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三)企业组织结构评价二企业组织结构的整合组织结构整合是企业最常用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式,是一种计划式变革(一) 企业结构整合的依据(二) 新建企业的结构整合(三) 现有企业的结构整合(四) 企业结构整合的过程1 拟订目标阶段2 规划阶段3 互动阶段4 控制阶段第二节一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泛指各种类型人力资源规划,而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特指企业人员规划。从时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还可以区分为中长期计划以及按照年度编制的短期计划。(一) 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有:1 人员配备计划2 人员补充计划3 人员晋升计划(二)
3、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1 人员培训开发计划2 员工薪酬激励计划3 员工绩效管理计划4 其他计划二、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一)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三)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四)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五)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环境(一)外部环境1经济环境(1)经济形势(2)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2人口环境3科技环境4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二)内部环境1企业的行业特征2企业的发展战略3企业文化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四、制定企业人员规划的基本原则(一)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二)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原则(三)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
4、四)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能力要求一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部分包括: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及供需综合平衡三项工作。企业各类人员规划的基本程序是:1 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2 根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翔实的资料。3 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4 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措施。5
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二企业各类人员计划的编制(一)人员配置计划(二)人员需求计划(三)人员供给计划(四)人员培训计划(五)人力资源费用计划(六)人力资源政策调整计划(七)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 第三节一 人力资源预测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基本程序SWOT分析法中,S代表优势(strength),W代表劣势(weakness),O代表机会(opportunity),T代表威胁(threat)2 竞争五要素分析法(三) 岗位分类(四) 资料采集与初步处理二预测阶段三编制人员需求计划计划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技术路线和方法能力要求:二对象指标与依据指标(一)对象指标是指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对象,可以是
6、总量需求预测指标,也可以是结构需求预测指标。(二)依据指标依据指标也就是影响需求预测的变量因素。三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方法其中定性预测主要有经验预测法、描述法和德尔菲法。(一) 经验预测法经验预测法就是利用现有的情报和资料,根据有关人员的经验,结合本公司的特点,对公司的人员需求加以预测。(二) 描述法描述法是指人力资源计划人员可以通过对本企业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有关因素的变化进行描述或假设。(三) 德尔菲法德尔菲法又叫专家评估法,一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量的分析评估,并通过多次重复,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四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一)转换比率法计划期末需要的员工数量=(
7、目前的业务量+计划期业务的增长量)目前人均业务量(1+生产率的增长率)(二)人员比率法(三)趋势外推法(四)回归分析法(五)经济计量模型法(六)灰色预测模型法(七)生产模型法(八)马尔可夫分析法(九)定员定额分析法1工作定额分析法2岗位定员法3设备看管定额定员法4劳动效率定员法5比例定员法 (十)计算机模拟法 第三单元 企业人力资源的总量预测能力要求一 A企业人员总量需求预测(一) 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是利用惯性的原理,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总量进行预测。1 定性分析2 函数拟合3 模型筛选(二) 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是依据相关性原理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总量进行预测。(三) 运用灰色预测理论进行预测(
8、四) 利用模型进行预测二企业专门技能人员总量预测(一)企业劳动定员定额分析1定性分析2按劳动效率定员(二)回归分析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总量预测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预测 第四单元 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预测一 企业专门技能人员结构预测1 相关分析2 回归分析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结构预测 第四节知识要求企业人员供给包括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平衡企业人力资源供求达到平衡(包括数量和质量)是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关系有三种情况:人力资源供求平衡;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结果是导致组织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分析第二章第一节 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 招聘与配置一、 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一) 个体差异原则(
9、二) 工作差异原理(三) 人岗匹配原理所谓人岗匹配就是按照人适其事、事宜其人的原则,根据个体间不同的素质和要求,将其安排在各自最合尽其才,物尽其用。人岗匹适的岗位上,保持个体素质与工作岗位要求的同构性,即保持个体需要与工作报酬的同构性,从而做到人配包括: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匹配;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二、 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一) 选拔性测评:选拔性测评是指以选拔优秀员工为目的的测评。(二) 开发性测评:开发性测评是指以开发员工素质为目的的测评。(三) 诊断性测评:诊断性测评是以了解现状或查找根源为目的的测评。(四) 考核性测评:考核性测评又称鉴
10、定性测评,是指以鉴定或检验某种素质是否具备以及具备的程度为目的的测评。三、 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一) 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应具体体现在测评目标体系制定、手段方法的选择以及评判与解释结果的全过程。(二) 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定性测评,就是采取经验判断与观察的方法,侧重从行为的性质方面对素质进行测评;定量测评,就是采取量化的方法,侧重从行为的数量特点方面对素质进行测评。(三) 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静态测评是指对被测评者已形成的素质水平的分析评判,是以相对统一的测评方式在特定的时空下进行测评,不考虑素质前后的变化。动态测评则是根据素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结
11、果进行的素质测评,是从前后的变化情况而不是当前所达到的标准进行的素质测评。(四) 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五) 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四、 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一) 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二) 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三) 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四) 当量量化五、 素质测评标准体系(一) 素质测评标志体系的要素它一般由标准、标度和标记三个要素组成。1. 标准所谓标准,就是指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常常表现为各种素质规范化行为特征或表征的描述与规定。标准的形式有客观形式,主观评价,半客观半主观三种。2. 标度所谓标度,即对标准的外在形式划分,常常表现为对素质行为特征或表现的范围、
12、强度和频率的规定。测评指标的标度大致有量词式、等级式、数量式、定义式、综合式等。3标记所谓标记,即对应不同标度(范围、强度和频率)的符号表示。(二) 测评标志体系的构成测评标准体系设计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两个方面。1. 测评标志体系的横向结构(1) 结构性要素(2) 行为环境要素(3) 工作绩效要素2. 测评标准体系的纵向结构(1) 测评内容(2) 测评目标(3) 测评指标(三) 测评标准体系的类型1. 效标参照性标志体系2. 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六、 品德测评法(一) FRC品德测评法(二) 问卷法(三) 投射技术投射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测评目的的隐蔽性。2. 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3
13、. 反应的自由性。七、 知识测评六个知识测评层次:1. 知识2. 理解3. 应用4. 分析5. 综合6. 评价八、 能力测评能力测评在这里包括一般能力测评、特殊能力测评、创造力测评和学习能力测评。 (能力要求)一、 企业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一) 准备阶段1. 收集必要的资料2. 组织强有力的测评小组3. 测评方案的制定(1) 确定被测评对象范围和测评目的(2) 设计和审查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指标与参照标准(3) 编制或修订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参照标准(4) 选择合理的测评方法(二) 实施阶段测评的实施阶段是测评小组对被测评对象进行测评,获取素质能力数据的过程,它是整个测评过程的核心。1. 测评
14、前的动员2. 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3. 测评操作程序(三) 测评结果调整1. 引起测评结果误差的原因(1) 测评的指标体系和参照标准不够明确(2) 晕轮效应(3) 近因误差(4) 感情效应(5) 参评人员训练不足2. 测评结果处理的常用分析方法(1) 集中趋势分析(2) 离散趋势分析(3) 相关分析(4) 因素分析3. 测评数据处理(四) 综合分析测评结果1. 测评结果的描述(1) 数字描述(2) 文字描述2. 员工分类对员工进行分类的标准有两种:调查分类标准和数学分类标准3. 测评结果分析方法(1) 要素分析法(2) 综合分析法(3) 曲线分析法 二、 企业员工测评实施案例(一) 组建招聘团
15、队(二) 员工初步筛选(三) 设计测评标准(四) 选择测评工具(五) 分析测评结果(六) 作出最终决策(七) 发放录用通知 第二节 面试的组织与实施第一单元 面试的基本程序一、 面试的内涵面试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由面试考官与应聘者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目的和程序,进行面谈、相互观察、相互沟通的过程。面试的特点:1. 以谈话和观察为主要工具2. 面试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3. 面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4. 面试是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进行的5. 面试考官与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二、 面试的类型1. 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可分为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和半结构化面试。2. 根据面试实施的方式,分为
16、单独面试与小组面试。3. 根据面试的进程,分为一次性面试与分阶段面试。4. 根据面试题目的内容,分为情景性面试和经验性面试。(能力要求)一、 面试的基本程序(一) 面试的准备阶段1. 制定面试指南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 面试团队的组建(2) 面试准备(3) 面试提问分工和顺序(4) 面试提问技巧(5) 面试评分办法2. 准备面试问题(1) 确定岗位才能的构成和比重(2) 提出面试问题3. 评估方式确定(1) 确定面试问题的评估方式和标准。(2) 确定面试评分表。4. 培训面试考官(二) 面试的实施阶段:5个阶段1. 关系建立阶段2. 导入阶段3. 核心阶段4. 确认阶段5. 结束阶段(三)
17、面试的总结阶段1. 综合面试结果(1) 综合评价(2) 面试结论2. 面试结果的反馈(1) 了解双方更具体的要求(2) 关于合同的签订(3) 对未被录用者的信息反馈3. 面试结果的存档(四) 面试的评价阶段 二、 面试中的常见问题1. 面试目的不明确2. 面试标准不具体3. 面试缺乏系统性4. 面试问题设计不合理(1) 直接让应聘者描述自己的能力、特点、个性的问题(2) 多项选择式的问题5. 面试考官的偏见(1) 第一印象(2) 对比效应(3) 晕轮效应(4) 录用压力三、 面试的实施技巧1. 充分准备2. 灵活提问3. 多听少说4. 善于提取要点5. 进行阶段性总结6. 排除各种干扰7. 不
18、要带有个人偏见8. 在倾听时注意思考9. 注意肢体语言沟通 (注意事项)员工招聘时应注意的问题:1. 简历并不能代表本人2. 工作经历比学习更重要3. 不要忽视求职者的个性特征4. 让应聘者更多的了解组织5. 给应聘者更多的表现机会6. 注意不忠诚和欠缺诚意的应聘者7. 关注特殊员工8. 慎重做决定9. 面试考官要注意自身的形象 第二单元 结构化面试的组织与实施一、 结构化面试问题的类型1. 背景性问题2. 知识性问题3. 思维性问题4. 经验性问题5. 情境性问题6. 压力性问题7. 行为性问题二、 行为描述面试的内涵行为描述面试的实质如下:1. 用过去的行为预测未来的行为2. 识别关键性的
19、工作要求3. 探测行为样本(二)行为描述面试的假设前提1.一个人过去的行为最能预示其为来的行为2.说和做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三)行为描述面试的要素1.情境2.目标3.行动4.结果(能力要求)一、 基于选拔性素质模型的结构化面试步骤(一) 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二) 设计结构化面试提纲(三) 制定评分标准及等级评分表(四) 培训结构化面试考官,提高结构化面试的信度和效度(五) 结构化面试及评分(六) 决策 第三单元 群体决策法的组织与实施群体决策法的特点如下:1. 决策人员的来源广泛2. 决策人员的不唯一3. 群体决策法运用了运筹学群体决策法的原理,提高了招聘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第三节 无领导小组
20、讨论的组织与实施一、评价中心是从多角度对个体行为进行标准化评估的各种方法的总称。评价中心的主要作用是:1. 用于选拔员工,重点在于挑选那些具有胜任岗位所必需的能力或潜质的员工2. 用于培训诊断,重点分析员工优劣势,明确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为培训提供参考依据3. 用于员工技能发展评价中心技术主要包括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验、案例分析、管理游戏等二、 领导小组讨论的概念无领导小组讨论(简称LGD)是评价中心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三、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的类型1. 根据讨论的主题有无情境性,可以分为无情境讨论和情境性讨论。2. 根据是否给应聘者分配角色,可以分为不定角色的讨论和指定角色的讨论。 四、
21、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缺点(一) 优点1. 具有生动的人际互动效应2. 能在被评价者之间产生互动3. 讨论过程真实,易于客观评价4. 被评价者难以掩饰自己的特点5. 测评效率高(二) 缺点1. 题目的质量影响测评的质量2. 对评价者和测评标准的要求较高3. 应聘者表现易受同组其他成员影响4. 被评价者的行为仍然有伪装的可能性 一、 前期准备(一) 编制讨论题目(二) 设计评分表(三) 编制记时表(四) 对考官的培训(五) 选定场地(六) 确定讨论小组二、具体实施阶段(一) 宣读指导语(二) 讨论阶段评分者观察要点包括1. 发言(能力要求)2. 影响力3. 决策程序4. 任务完成情况5. 团队氛围
22、和成员共鸣感 第二单元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设计题目的类型(一) 开放式问题(二) 两难式问题(三) 排序选择型问题(四) 资源争夺型题目(五) 实际操作型题目题目的原则(一) 联系工作 第一单元 员工培训规划的制定(一) 培训的目的培训的目的主要是说明员工为什么要进行培训。(二) 培训的目标培训的目标主要是解决员工培训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它是根据培训的目的,结合培训资源配置的情况,将培训目的具体化、数量化、指标化和标准化。(三) 培训对象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一 教学计划的基本培训课程的设计一 培训课程的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课程评价、教学组织、课程时间、课程空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力资源 管理 二级 考试 重点 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7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