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PLC控制系统设计—锅炉FSSS系统.doc
《毕业设计(论文)PLC控制系统设计—锅炉FSSS系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PLC控制系统设计—锅炉FSSS系统.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PLC控制系统设计锅炉FSSS系统摘要电力工业迅速发展,进入了大电网、大机组、高参数、高度自动化的时代。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安全运行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先进的机组保护系统和装置得到了广泛采用。FSSS就是锅炉安全监控系统,是大型火力发电机组锅炉必须具备的一种监控系统,FSSS具有很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功能,因此它将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 首先,介绍了PLC和组态软件这两个在本设计中起了重要作用的部分;其次,根据系统的逻辑图编写出系统的程序;再次,通过组态王制作出系统的组态界面;最后,对系统进行全面的调试。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组态软件,锅炉安全监控系统The Design of PLC Control
2、 System Furnace Safety Supervision System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icity industry, it has gone into a large grid, large units, high parameters, and highly automated era. The importance of high capacity, high parameters units securitive operating is increasing, advanced units pr
3、otection systems and devic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FSSS is Furnace Safety Supervision System and it is a monitoring system large thermal generating boilers must have, and FSSS has many functions that meet market demand, so it would be improved and developed.Firstly, the paper introduces PLC and Con
4、figuration Software that have played the important part in the design.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logic of systems we make system procedures. Again, we produce Human-Machine Interface of System through KingView. Finally, we regulate the system comprehensively.Keywords:Programmable Controller, Config
5、uration Software, Furnace Safety Supervision System目录1绪论2 简介2.1可编程控制器的简介2.1.1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和发展2.1.2 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和特点2.1.3 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2.1.4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2.1.5可编程控制器的分类和应用2.2 组态软件的简介2.2.1 组态软件的产生2.2.2 组态软件的功能特点2.2.3 组态软件的发展及主要产品介绍2.3锅炉安全监控系统(FSSS)的简介3 FSSS系统的组成及控制逻辑3.1 FSSS系统的组成3.1.1主燃料跳闸(MFT)3.1.2 吹扫部分3.
6、1.3 点火部分3.2 FSSS系统的控制逻辑3.2.1 主燃料跳闸(MFT)的控制逻辑3.2.2 吹扫部分的控制逻辑3.2.3 点火部分的控制逻辑3.3 FSSS系统的硬件配置4 FSSS系统的程序设计4.1 主燃料跳闸部分的程序设计4.2 吹扫部分的程序设计4.3 点火部分的程序设计5 FSSS系统的组态界面5.1建立系统的组态王工程5.2创建系统的组态画面5.3 定义系统的I/O设备5.4 构建系统的数据库5.5 建立系统的动画连接5.5.1 按钮的动画连接5.5.2开关的动画连接5.5.3系统4个画面如何转换的动画连接5.6 FSSS系统的运行和调试6 总结参考文献附录致谢1绪论目前,
7、火力发电在我国电力工业中占绝对主导地位,随着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的投入运行和新技术应用于火电机组中,电站系统日趋复杂。为确保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及经济性,对运行人员的熟练操作和事故处理能力,以及管理人员的监控管理水平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针对具体机组开发全范围仿真培训系统,以培训新的运行人员和轮训在职人员显得越来越重要。电厂仿真系统原本是作为实验的辅助工具而应用的,而后又用于训练目的,现在仿真系统的应用包括:系统概念研究、系统的可行性研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与评估、系统操作人员的培训、系统预测、系统的使用与维护等各个方面。它的应用领域已经发展到军用以及与国民经济相关的各个重要领域
8、。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锅炉已成为很多厂家一种必不可少的设备。无论是燃煤、燃气、燃油锅炉,在它运行过程中,总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或者造成燃料堆积、或者燃料的突然中断,随即燃料又大量涌进,从而造成炉膛内部爆燃,这种爆燃可能造成设备严重损坏和人员伤亡,严重危及电厂的安全运行。因此,FSSS系统也就出现了。在我国50MW以上的机组基本都配备了FSSS,它在锅炉的正常运行、启动和停止阶段连续监视燃烧系统运行状况,在燃烧不稳定时发出报警;异常熄火时,可自动紧急停炉,防止锅炉爆炸。还可以完成锅炉点火前及停炉后,炉膛自动吹扫,并能进行程控点火。FSSS系统是利用煤、油火焰检测装置通过对火光的频率、强度的测量来
9、判断有火无火的,当检测到的无火数量达到设定条件时,即发出“全炉膛失去火焰”信号,并启动MFT指令切除全部燃料,防止锅炉灭火打炮。在锅炉运行中,尤其是在新装机组投运初期,由于煤质变化、燃烧调整、火焰检测器调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频繁发生锅炉灭火,难以维持锅炉的稳定燃烧。在这种情况下,有的电厂被迫采取用一个信号稳定地拖带一个或两个频繁闪烁、很不稳定的火焰检测器或者采用短接一个最不稳定的火焰检测器,使其置位在有火状态。这样做虽然在锅炉发生全炉灭火时,能发出“全炉膛失去火焰”信号,但已经降低了FSSS设定的发出全炉膛无火的判定条件,因此,在锅炉火焰检测信号不稳定的情况下,应针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法,而不
10、能采取让FSSS保护功能让步妥协的做法。锅炉启动前要认真检查FSSS系统,确保其投入后的可靠性,因为在运行中一旦FSSS系统出现故障就非常被动。因此要把加强对FSSS系统的管理作为保证锅炉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措施。2 简介2.1可编程控制器的简介2.1.1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和发展以往的顺序控制器主要由继电器组成,由此构成的控制系统都是按预先设定好的时间或条件顺序地工作,若要改变控制的顺序就必须改变控制器的硬件接线,使用起来不灵活,也比较麻烦。1968年,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GM公司)为了适应生产工艺不断更新的需求,要求寻找一种比继电器更可靠、功能更齐全、响应速度更快的新型工业控制
11、器,并从用户角度提出了新一代控制器应具备的十大条件,立即引起了开发热潮。这十大条件是:(1) 编程方便,可现场修改程序;(2) 维修方便,采用插件式结构;(3) 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装置;(4) 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盘;(5) 数据可直接送入管理计算机;(6) 成本可与继电器控制盘竞争;(7) 输入可为市电;(8) 输出可为市电,容量要求在2A以上,可直接驱动接触器等;(9) 扩展时原系统改变最少;(10)用户存储器大于4KB。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公司)研制出了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PDP-14,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试用成功,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可编程控制器自此诞生。可编程控
12、制器自问世以来,发展极为迅速。1971年,日本开始生产可编程控制器。1973年,欧洲开始生产可编程控制器。到现在世界各国的一些著名的电气工厂几乎都在生产可编程控制器装置。可编程控制器已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业设备被列入生产中,成为当代电控装置的主导。早期的可编程控制器主要由分立元件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组成,它采用了一些计算机技术,但简化了计算机的内部电路,对工业现场环境适应性较好,指令系统简单,一般只具有逻辑运算的功能。随着微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的发展,特别是微处理器和微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日、德等国的一些厂家在可编程控制器中开始更多地引入微机技术,微处理器及其他大规模集成电
13、路芯片成为其核心部件,使可编程控制器的性价比产生了新的突破。现在的可编程控制器都采用了微处理器(CPU)、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储器(RAM)或是单片机作为其核心。可编程控制器在规模和功能上将向两大方向发展,一方面大型可编程控制器不断向高速、大容量和高功能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发展简易经济的超小型可编程控制器,以适应单机控制、小型自动化的需要。另外,不断增强其对过程控制的功能(模拟量控制能力);增强可编程控制器的联网通信功能,便于分散控制与集中控制的实现;大力开发智能I/O模块,增强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2.1.2 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和特点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
14、ller)缩写为PC,为了和计算机相区别,把可编程控制器缩写为PLC。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在1980年给PLC作了如下的定义:PLC 是一个数字式的电子装置,它使用了可编程序的记忆体以存储指令,用来执行诸如逻辑、顺序、计时、计数和演算等功能,并通过数字或模拟的输入和输出,以控制各种机械或生产过程。一部数字电子计算机若是用来执行PLC之功能者,亦被 视同为PLC,但不包括鼓式或机械式顺序控制器。现代工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它们对控制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可编程控制器由于具有以下特点而深受工厂技术人员和工
15、人的欢迎。(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这往往是拥护选择控制装置的首要条件。PLC生产厂家在硬件和软件上采取了一系列抗干扰措施,使它可以直接安装于工业现场而稳定可靠地工作。目前各生产厂家生产的PLC,其平均无故障时间都大大超过了IEC规定的10万小时。而且为了适应特殊场合的需要,有的PLC生产商还采用冗余设计和差异设计(如德国Pilz公司的PLC),进一步提高了其可靠性。(2)适应性强,易于使用。由于PLC产品均为系列化生产,品种齐全,多数采用模块式的硬件结构,组合和扩展方便,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选用,以满足系统大小不同及功能繁简各异的控制系统要求。(3)编程方便,易于使用。PLC的编程可
16、采用与继电器电路极为相似的梯形图语言,直观易懂,深受现场电气技术人员的欢迎。近年来又发展了面向对象的顺控流程图语言(Sequential Function Chart),也称功能图,使编程更简单方便。(4)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方便。PLC中含有大量的相当于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计数器等的“软元件”。又用程序(软接线)代替硬接线,安装接线工作量少。设计人员只要有PLC就可进行控制系统设计并可在实验室进行模拟调试。(5)维修方便、维修工作量小。PLC有完善的自诊断、履历情报存储及监视功能。PLC对于其内部工作状态、通信状态、异常状态和I/O点的状态均有显示。工作人员通过它可以查出故障原因,便
17、于迅速处理。(6)功能完善。除基本的逻辑控制、定时、计数、算术运算等功能外,配合特殊功能模块还可以实现点位控制、PID运算、过程控制、数字控制等功能,为方便工厂管理又可与上位机通信,通过远程模块还可以控制远方设备。2.1.3 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PLC实质上是一种工业控制计算机,只不过它不一般计算机具有更强的工业过程相连接的接口和更直接的适应于控制要求的编程语言,故PLC与计算机的组成十分相似。从硬件结构看,它也有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I/O)接口、电源等。与一般计算机一样,CPU是PLC的核心,它按PLC中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指挥PLC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其
18、主要任务有:控制从编程器键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的接收与存储;用扫描的方式通过I/O部件接收现场的状态和数据,并存入输入映像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中;诊断PLC内部电路的工作故障和编程中的语法错误等;PLC进入运行状态后,从存储器逐条读取用户指令,经过命令解释后按指令规定的任务进行数据传送、逻辑或算术运算等;根据运算结果,更新有关标志位的状态和输出映像存储器的内容,再经输出部件实现输出控制、制表打印或数据通信等功能。不同型号PLC的CPU芯片是不同的,CPU芯片的性能关系到PLC处理控制信号的能力与速度,CPU位数越高,系统处理的信息量越大,运算速度也越快。PLC的存储器包括系统存储器和用户存储器两部
19、分。(1)系统存储器用来存放由PLC生产厂家编写的系统程序,并固化ROM内,用户不能直接更改。它使PLC具有基本的智能,能够完成PLC设计者规定的各项工作。系统程序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决定了PLC的性能。(2)用户存储器包括用户程序存储器和功能存储器两部分。用户程序存储器用来存放用户针对具体控制任务用规定的PLC编程语言编写的各种用户程序。用户功能存储器用来存放用户程序中使用的ON/OFF状态、数值数据等,它构成PLC的各种内部器件。输入/输出接口是PLC与外界连接的接口。输入接口用来接收和采集两种类型的输入信号,一类是按钮、选择开关、行程开关、继电器触点、接近开关、光电开关、数字拨码开关等的
20、开关量输入信号。另一类是由电位器、测速发电机和各种变送器等来的模拟量输入信号。输出接口用来连接被控对象中各种执行元件,如接触器、电磁阀、指示灯、调节阀、调速装置等。小型整体式可编程控制器内部有一个开关式稳压电源。此电源一方面可为CPU板、I/O板及扩展单元提供工作电源(5VDC),另一方面可为外部输入元件提供24VDC。2.1.4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PLC的工作方式是一个不断循环的顺序扫描工作方式。每一次扫描所用的时间称为扫描周期或工作周期。CPU从第一条指令开始,按顺序逐条地执行用户程序直到用户程序结束,然后返回第一条指令开始新的一轮扫描。PLC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重复上述循环扫描的。 执
21、行用户程序时,需要各种现场信息,这些现场信息已接到PLC的输入端。PLC采集现场信息即采集输入信号有两种方式:(1)集中采样输入方式。一般在扫描周期的开始或结束将所有输入信号(输入元件的通/断状态)采集并存放到输入映像寄存器(PII)中。执行用户程序所需输入状态均在输入映像寄存器中取用,而不直接到输入端或输入模块去取用。(2)立即输入方式。随着程序的执行需要哪一个输入信号就直接从输入端或输入模块取用这个输入状态,如“立即输入指令”就是这样,此时输入映像寄存器的内容不变,到下一次集中采样输入时才变化。PLC对外部的输出控制也有集中输出和立即输出两种方式。集中输出方式在执行用户程序时不是得到一个输
22、出结果就向外输出一个,而是把执行用户程序后所有输出结果,先后全部存放在输出映像寄存器(PIQ)中,执行完用户程序后所有输出结果一次性向输出端或输出模块输出,使输出部件动作。立即输出方式是在执行用户程序时将该输出结果立即向输出端或输出模块输出,如“立即输出指令”就是这样,此时输出映像寄存器的内容也更新。PLC整个运行过程可分为三部分:(1)上电处理。机器上电后对PLC系统进行一次初始化工作,包括硬件初始化,I/O模块配置检查,停电保持范围设定及其他初始化处理等。(2)扫描过程。PLC上电处理完成以后进入扫描工作过程。先完成输入处理,其次完成与其他外设的通信处理,再次进行时钟、特殊寄存器更新。当C
23、PU处于STOP方式时,转入执行自诊断检查。当CPU处于RUN方式时,还要完成用户程序的执行和输出处理,再转入执行自诊断检查。(3)出错处理。PLC每扫描一次,执行一次自诊断检查,确定PLC自身的动作是否正常,如CPU、电池电压、程序存储器、I/O、通信等是否异常或出错,如检查出异常时,CPU面板上的LED及异常继电器会接通,在特殊寄存器中会存入错代码。当出现致命错误时,CPU被强制为STOP方式,所有的扫描停止。PLC运行正常时,扫描周期的长短与CPU的运算速度有关,与I/O点的情况有关,与用户应用程序的长短及编程情况等均有关。通常用PLC执行1K指令所需时间来说明其扫描速度(一般110ms
24、/k字)。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指令其执行时间是不同的,从零点几微秒到上百微秒不等,故选用不同指令所用的扫描时间将会不同。若用于高速系统要缩短扫描周期时,可从软硬件上考虑。2.1.5可编程控制器的分类和应用PLC的类型多,型号各异,各生产厂家的规格也各不相同,如何进行分类存在不少困难,一般按以下原则考虑:(1)按容量分类PLC的容量主要是指PLC的输入/输出(I/O)点数。一般而言,处理的I/O点数比较多时,控制关系也比较复杂,用户要求的程序存储器容量比较大,要求PLC指令及其他功能也比较多,指令执行的过程比较快等。功能和容量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按照PLC的输入/输出点数,可将PLC分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PLC 控制系统 设计 锅炉 FSSS 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70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