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毕业论文.doc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毕业论文.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荆州理工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班 级: 11精细化学品制造技术 学 号: 2011320001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3年10月 31 日指导教师姓名职称职务所在系部化学与建筑工工程系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 (签章) 年 月 日成 绩:指导教师 (签章) 年 月 日毕 业 论 文 任 务 书班 级 11精细化学品制造技术 学生姓名 学 号 2011320001 指导教师 发题日期: 2013 年 10 月 31 日 完成日期:2014 年6 月 25 日题 目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1.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 通过在化工厂的实习,查询资料,最后撰写毕业论文,培养了
2、我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分析和解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一些实际问题。对其技术设备和工艺有了一定的了解。 2. 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学生必须熟悉设计的课题,参加毕业实习,调研收集有关资料撰写毕业论文 , 论文内容应包括: 概述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及种类);工艺技术方案(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工艺流程简述);结束语及参考文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求.对学员的要求,在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此学知识,独立完成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 。 3. 参考资料 1DavidO.什么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研究会论文集D.北京:国家环保局,2001.9.2李宝惠.淘汰持久性有机
3、污染物(POPs)最新进展J.广东环境,2001,101:40241.3苏丽敏,袁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及其生态毒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重庆环境科学,2003,25(9):62264.4任仁.斯德哥尔摩公约禁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J.大学化学,2003,18(3):37241.5张祖麟.闽江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的初步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2,22(6):7882791.6 康跃惠,盛国英.珠江澳门河口沉积物柱样中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01,22(1):81285.7 龚钟明.天津市郊污灌区农田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J.农业环境保护,2002,21(
4、5):4592461. 前 言根据荆州理工职业学院2014届毕业生的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本设计主要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对其进行处理及预防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品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环境领域的一个热点,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国内外的科研人员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调查和改善,世界各国的科研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国在这一领域起步得较晚,但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污染物实验测定方面,王玲玲等人针对几种典型的室内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并就室内装修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空气适量状况不容乐观,PM10是不同类型室内空气的共同特征污
5、染因子,PM10和细菌总数是公共场所的特征污染因子,室内装修是造成甲醛和苯系物等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原因,朱利中等人采集并测定了杭州市不同地区、不同户家庭室内空气中具有代表性的多环芳烃,分析了室内空气中PAH污染现状、存在形态、来源及来源因素;戴树桂等人深入研究了室内苯系物的污染源种类、污染物的发生、迁移转化等环境行为,在预防和改善室内空气污染,减轻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邹越等人从建筑学的角度分析了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并在建筑设计和构造方面提出了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林锦基指出影响空调房间环境的因素,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DavidO.什么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研究会论
6、文集D.北京:国家环保局,2001.9.。此外,中国消费者学会等于2001年初对北京部分装修红藕的室内环境状况进行入室测试,并就消费者在装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与此同时,浙江省消费者协会与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在杭州开展了对心装修家庭室内环境质量的调查测试,2001年8月6日中消协公布了对北京、杭州部分居室内空气抽样检测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少有害物质超标十分严重,目前,室内空气污染已被世界银行列为全球是个最关键的环境问题之一,全球每年因此而导致死亡的人数达280万人。现代人每天80%的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环境质量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故研究室内环境状况,控制室内环境污染,提倡居室绿色
7、装修对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目 录绪 论7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81.1.1持久性81.1.2远距离传输性81.1.3生物蓄积性91.2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及污染现状91.2.1大气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91.2.2水体/沉积物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91.2.3土壤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101.2.4生物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101.3POPs在区域或全球的迁移和循环101.3.1POPs全球归趋机制探讨全球蒸馏(Globaldistillation)101.3.2蚱蜢效应(Grasshoppereffect)101.3.3POPs全球归趋的其它影响因素111.4POPs的预测模型111.4
8、.1POPs的生物降解模型111.4.2生物吸收富集模型111.4.3POPs的QSAR模型定量构效关系法121.5控制POPs的研究对策122持久性有机物染物及其危害132.1对免疫系统的危害13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处理143.1生物修复方法143.2 热技术143.3 物理方法153.4 化学方法154.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防治技术及研究164.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防治技术164.1.1开展POPs的生产、排放、使用、库存和污染场地的调查164.1.2开展降解技术科学研究174.1.3研究和开发替代品174.1.4 减少POPs物质的使用和排放174.1.5开展痕量检测174.1.6 PO
9、Ps 的热技术184.1.7 POPs 的生物修复技术184.1.8 POPs的焚烧技术194.1.9开展宣传教育204.1.10健全法律法规20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205.1项目总体情况205.2项目组织管理保障情况215.3项目工作思路215.3.1工作要求215.3.2提交成果225.3.3效益要求23参考文献24致 谢 词25绪 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一种有害有机污染物成分,对人类在从事产业经济领域内各个行业的生产、资源生产,包括人体健康等都有着相当大的危害。因此,对于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而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数据采样、研究控制等是一项重要工作课业研究内容。本文针对于
10、此,简要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特性、分类、以及其在我国环境监测控制现状等相关问题展开了研究分析,以期通过持续性有机污染物控制对策的着力研究,能够较好强其控制在可控范畴内,保障人们身体健康与正常办公作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必然具备的主要特性带有持久性。而除了持久性这一特征外,它还伴有生物蓄积性、一定程度的挥发性、以及远距离实现可迁移等性质或特征。因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果不能科学控制,未能掌握正确、系统、科学防控手段,势必会影响着国家环境监测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更会给人们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近年来,POPs已经对全球环境建设的持续发展造成了重大威胁,所以不论是学术界、工业界、还是社会公众等
11、组织群体都对其极为关注。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被推向社会组织机构及公众极为关注的焦点同时,我国环境监测及相关组织机构对其加以控制并着力研究十分重要。关键词:持久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目前,POPs污染已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环境焦点。2001年5月23日,在瑞典首都签署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公约),标志着人类全面开始了削减和淘汰POPs的国际合作 李宝惠.淘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最新进展J.广东环境,2001,101:40241.。本文对POPs的概念、特点、来源、危害、迁移循环模式等作一综述,为人们深入研究、管理和控
12、制POPs提供参考。1.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定义来源危害及特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简称POPs,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难降解、可发生长距离迁移,并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一方面由于农用的需要,人们生产POPs,并施用于土壤和作物中;另一方面,金属冶炼、垃圾焚烧以及五氯苯酚和多氯联苯的生产,将POPs带入环境。POPs大多对人类和动物有较高毒性,可导致动物以及人类的死亡、畸形儿、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生殖系统及免疫系统伤害等。1.1.1持久性POPs在环境中对于正常的生物降解、光解和化学分解作用有较强抵抗能
13、力,因此它们一旦排到环境中,可以在大气、水体、土壤和底泥等环境中长久存在,这是POPs在全球迁移循环主要原因。1.1.2远距离传输性POPs具有半挥发性,它们易于从土壤、生物体和水体中挥发到大气中并以蒸气形式存在或吸附在大气颗粒物上,又由于它们在气相中很难发生降解反应,所以会在大气环境中不断地挥发、沉降、再挥发,进行远距离迁移后而沉积。这一特性使POP影响到全球范围,特别是极地地区,表现出所谓的“全球蒸馏效应”、“蚱蜢跳效应”。1.1.3生物蓄积性POPs是亲脂疏水性物质,这就意味着它们易于进入生物体的脂肪组织,并且积累的浓度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升高,即生物放大作用研究发现生物放大作用可使最高
14、级的哺食者体内的POPs浓度比环境中的浓度高很多个数量级。1.2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及污染现状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最初规定削减和淘汰12种(类)物质,包括三大类:杀虫剂 苏丽敏,袁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及其生态毒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重庆环境科学,2003,25(9):62264.。农药是P0Ps的一个非常重要来源,虽然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已不断减少具有持久性和生物富集性化学品的使用,但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热带地区的国家,还在大量使用这类农药共9种,包括艾氏剂(aldrin);氯丹(chlordane);灭蚁灵(mirex);滴滴涕(DDT);狄氏剂(dihedron
15、);异狄氏剂(en2drin);七氯(heptachor);六氯苯(HCB);毒杀芬(toxa2phene);工业化学品包括多氯联苯(PCBs)和六氯苯(HCB)。PCBs用作电器设备如变压器、电容器、充液高压电缆和荧光照明整流以及油漆和塑料中,是一种热交流介质,也是某些工业过程非故意生产的副产品;生产中的副产品包括二噁英(PCDDs)和呋喃(PC2DFs)。二噁英类物质的来源包括城市垃圾、医院废弃物、木材及废家具的焚烧,汽车尾气、有色金属生产、铸造和炼焦、发电、水泥、石灰、砖、陶瓷、玻璃等工业。1.2.1大气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大气中POPs或者以气体的形式存在,或者吸附在悬浮颗粒物上,发
16、生扩散和迁移,导致POPs的全球性污染。调查表明,德国每天从空气中沉积落地的颗粒物中的二噁英浓度在536PgTEQ/m3(TEQ为总毒性当量);台湾南部农村大气PCBs浓度为2.50ng/m3,台湾南部城市大气PCBs浓度为4.51ng/m3,台湾南部工业区大气PCBs浓度为5.91ng/m3。1.2.2水体/沉积物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水和沉积物是POPs聚集的主要场所之一,世界绝大多数的城市污水,水库、江河和湖海都不同程度地受到POPs的污染 任仁.斯德哥尔摩公约禁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J.大学化学,2003,18(3):37241.。研究表明,在德国城市污水中都存在PCDD/Fs。我国
17、西藏南迦巴瓦峰表层沉积物、东海岸三个出海口的沉积物、太湖湖区表层沉积物、广东大亚湾表层沉积物、大连湾表层沉积物、珠江三角洲地区河流表层沉积物、珠江澳门河口沉积物均不同程度地受到POPs的污染。1.2.3土壤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是植物和一些生物的营养来源,土壤中的POPs无疑会导致POPs在食物链上发生传递和迁移。已经在世界各国土壤中都发现了POPs。对天津市郊污灌区农田土壤的检测表明,有机氯农药的检出率均为100%,其中污灌菜地的污染状况最为严重,六六六残留量达4.04g/kg,DDT达2.70g/kg,普遍高于其它地块,表现出污灌的显著影响,无污水灌溉的旱地污染较轻。1.2.4生物中的持
18、久性有机污染物对我国生产的各类食品中调查表明,蛋、乳制品及植物油等脂类农产品中有机氯农药总量仍很高;目前无论海洋生物还是陆地物种,无论是低等的浮游生物或动物,还是人类自身,都遭受到POPs的污染和威胁。2000年对广州和香港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研究表明,母乳中六六六、DDT残留量仍显著高于美国、德国、瑞典和西班牙等发达国家张祖麟.闽江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的初步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2,22(6):7882791.。1.3POPs在区域或全球的迁移和循环1.3.1POPs全球归趋机制探讨全球蒸馏(Globaldistillation)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Goldberg,他用这个概念来
19、解释DDT通过大气传播从陆地迁移到海洋的现象。从全球来看,由于温度的差异,地球就像一个蒸馏装置,在低、中纬度地区,由于温度相对高,具有半挥发性的POPs挥发速率大于沉积速率,使得它们不断进入到大气中,并随着大气运动不断迁移,当温度较低时,沉积速率大于挥发速率,POPs最终在较冷的极地地区积累下来。这就表明,不论在什么地方使用或释放POPs,两极地区都将成为全球POPs的汇。1.3.2蚱蜢效应(Grasshoppereffect)Wania认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一些与冷暖有关的环境因素对POPs“全球分配”的影响可能甚至比POPs的排放地和传播途径更重要,尤其是POPs在向高纬度迁移的过程
20、中会有一系列相对短的跳跃过程,因为在中纬度地区季节变化明显,在温度较高的夏季POPs易于挥发和迁移,而在温度较低的冬季,POPs又易于沉降下来,总体表现出跳跃式跃迁。1.3.3POPs全球归趋的其它影响因素大气的稀释作用,能把POPs从释放源带到“清洁”地区(POPs没有大量使用或释放);物理去除作用,如一部分POPs会埋于或吸附于土壤、泥炭或沉积物中,这部分POPs不参与全球迁移和循环;在土壤或沉积物中,形成键合残留物,这部分POPs也不参与全球循环;POPs的化学反应,尤其是和大气中OH的反应,不同地区的反应速率是不同的;生物降解,发生在土壤、沉积物、水、食物链中,一定的生物降解作用,使一
21、小部分POPs也不参与全球循环;空气-界面交换过程,POPs在大气与各介质表面进行交换时,影响交换速度的因素较复杂,有些还不十分清楚,这就增加了预测POPs在全球变化趋势的难度。1.4POPs的预测模型1.4.1POPs的生物降解模型POPs在生物体内的降解速率是很低的,只通过生物降解实验来收集能反映POPs在生物体内降解转化的速率数据是不容易的 康跃惠,盛国英.珠江澳门河口沉积物柱样中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01,22(1):81285.。将来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降解模型的建立,即利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和现代化的模拟、计算手段把一些多变的信息综合成生物降解动力学速率常
22、数,建立有效的生物降解模型。1.4.2生物吸收富集模型生物吸收富集模型描述有机化学品被生物吸收的模型有很多,但对POPs来说许多模型可能太复杂,因为POPs是非极性的,易于蓄积在脂肪中,迁移流动性不强,而且要不断完善生物吸收模型还需要知道生物体的生物能转化、繁殖方式、生长速率等方面的信息,虽然这些一直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但还需进行细致精确的研究。1.4.3POPs的QSAR模型定量构效关系法(QSAR)是目前研究化学品生物毒性效应的一种较好方法,它的原理是根据具有相似结构的化学品应有相似的活性,所以化学品的特异毒性效应与它们的结构和理化特性有关。在研究POPs时,如要用实验测得所有有关PO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持久性 有机 污染物 研究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70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