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至佳县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
《太原至佳县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原至佳县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太原至佳县高速公路(吕梁段)第二十一合同段(K186+760K189+350)实施性施工组设计编 制: 侯利军审 核: 苗永青批 准: 贾枝喜中铁三局集团太佳高速公路第二十一标项目部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目 录第1章 工程概况第2章 编制概要 第3章施工总平面布置第4章 总体施工进度计划 第5章 施工方案、方法 第6章 工期目标及保证措施第7章 质量目标、保证体系及措施第8章 安全目标、保证体系及措施第9章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第10章 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第11章 劳力组织计划第12章 机械、设备配备计划第13章 资金需求计划附 件 图表及施工工艺框图第1章工 程 概 况1.1工程概况太原
2、至佳县高速公路第二十一标段起点里程:K186+760,终点里程:K189+350,全长2.59km。管段内主要工程项目为分离式黄土隧道2座,其中长隧道1座1524米、短隧道1座226米,隧道总长1750米,占线路总长的67.6%;路基长度840m,占线路总长的33.4%,其中路基土石方断面方27.7万方,利用方32.5万方;拱涵4座合计长547m。线路与S104、S218省道并行,并两次下穿省道。项目合同工期:15个月。1.2.工程自然条件1.2.1地形地貌工程位于临县境内黄土梁峁区,黄土大面积覆盖,微地貌为黄土梁、卯、黄土冲沟、黄土陡坎,山梁顶部较平缓,山梁两侧为冲沟,冲沟较宽,呈“U”字型
3、,沟岸陡峻。地表植被稀少,大部分区域为耕地。1.2.2气象与地震项目总体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水少,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秋季凉爽宜人,夏季炎热多雨,春季风沙肆虐,春旱频繁。年平均气温8.2,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9.2,最高气温37。年平均降水518,主要集中在7、8月份,最大冻土深度1.08米。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划分,本标段所处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度。1.2.3水文地质地下水不发育,地表无泉眼,仅在雨季时冲沟内有暂时性水流汇集,一般时节干涸无水。1.2.4工程地质 工程所在区域的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灰黄色湿陷性黄土具有级自重湿陷性、灰黄色粉土、黄褐色粉质粘土、红褐色粉
4、质粘土、强-中风化砂岩。线路所处区域地质以黄土、粉土、粉质粘土为主,土体强度低,工程地质条件差。1.3工程施工条件1.3.1交通条件本标段与S104、S218省道紧邻,交通便利沿线公路路网发达,并与村路相交,运输方便。1.3.2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供应钢材、水泥供应商较多,钢材供应以长治钢铁有限公司、山西海鑫钢铁有限公司为主,水泥以长盛水泥厂和文水吉冈水泥为主,均为悬窑水泥。1.3.3砂石料地材供应当地地材储量能满足施工需要,但分散经营,规模小,产量较少。1.3.4水资源施工以及生活用水较为丰富,能满足需要。1.3.5电力供应沿线均有电力网线,施工时就近“T”接,并配备变压器,解决工程用电问题。
5、1.3.6通讯条件当地通信网络发达,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施工区域。1.4工程主要技术标准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0.25m,行车道宽7.5m,限高5米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I级。1.5主要工程数量路基工程:清理现场:48416.3m2,砍伐树木:628棵,挖出树根:628棵,路基挖土方:277141.9m3,利用土方:586145.9 m3,结构物台背回填砂砾1555 m3,回填灰土22753.52 m3,砂砾垫层:8616.9 m3,灰土垫层:701.66m3,土工格栅83048.4m2,冲击碾压10132.5 m2,挡土墙M
6、7.5浆砌片石11572 m3。石拱涵5座,计长547.02m。隧道工程2座分别为雷家碛2号隧道,长248米;雷家碛3号隧道,长1524。1.6工程特点与重、难点工程本工程设计标准高、技术新,主体工程质量要实现“零缺陷”。施工工期要求紧、质量标准要求高、施工技术新、施工难度大是本工程的突出特点。隧道集中是本标段的另一特点。本标段线路经过地大部分被黄土覆盖,是典型的黄土地貌,黄土塬、梁分布广泛,弃碴及施工场地布置困难是本标段的又一特点。1)路基工程:路基长度为840m,占本标段全长的33.4,设计为全封闭、全立交。路基具有填方高、路堑开挖深、工程量集中、湿陷性黄土分布广的特点。2)石砌拱涵净空大
7、,长度长,工程量集中的特点。3)隧道工程:隧道2座,折合1750延长米,占本标段全长的67.6,隧道净距小、浅埋偏压、湿陷性黄土地质、下穿公路超浅埋,施工难度大、技术复杂。第2章 编制概要2.1编制依据2.1.1太原至佳县高速公路(吕梁段)第二十一标合同段招标文件、两阶段施工图以及其他补遗资料。2.1.2国家、交通部现行的技术标准、施工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2.1.3国家、交通部、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规程、规则、条例。2.2编制原则施工组织机构精干高效、责权利明晰,施工部署、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及工艺先进科学,合理、可靠。质量目标明确,保证体系健全,保证措施完善,满
8、足开通速度要求。安全目标明确,安全措施可靠,确保施工安全及人身设备安全。工期目标明确,计划安排合理,保证工期措施得力,确保工程工期。保护环境,保护文物,文明施工。科学组织,合理安排,精心进行现场布置,少占农田,节约用地。优化方案,推广“四新”技术,控制工程造价。加强与建设、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地方政府协调,加强各专业间的配合。2.3编制范围太原至佳县高速公路(吕梁段)第二十一合同段路基、涵洞、隧道工程,起点里程K186+760,终点里程K189350,线路全长2.59公里。第3章施工总平面布置3.1项目组织机构我单位根据合同要求成立了中铁三局集团太佳项目部,项目部设于临县雷家碛乡雷家碛村(雷家
9、碛乡政府左侧),项目经理部代表本公司向业主负责全面履行合同协议,并统一指挥和管理本标段工程的施工。经理部由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组成项目生产指挥系统,下设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环保部、机械物资部、计划财务部、工程试验室和综合办公室6个职能部门,组成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管理体系,全权负责该项目的施工管理。3.2施工队伍安排及任务划分根据我标段的具体情况,项目经理部下设3个生产单位承担施工任务:隧道工程一队:负责雷家碛2号隧道,雷家碛3号隧道左线出口、右线进口施工任务,驻地设在K186+350左侧100m处。隧道工程二队:负责雷家碛3号隧道左线进口、右线出口施工任务,驻地设在K188+850左侧100m处。
10、综合工程队:负责本标段内路基土石方、拱涵及其附属工程,驻地设在K186+250左侧150m处3.2.2临时设施及临时工程(1)工程试验项目经理部设立工地试验室,负责对拟采用材料进行标准试验和混合材料配合比选定试验、现场材料取样及各项与工程质量有关的现场检测、试验工作。所有试验工作均在监理旁站下进行。(2)施工用水本标段附近水源较为充足可基本满足本工程生产和生活用水需要,施工用水水源地位于K188+880左侧高山蓄水池,铺设100mm输水管线输至搅拌站供水点,搅拌站设置100m3的蓄水池。施工各工点用水采用810t的水车运输。隧道洞内配备移动50m3蓄水池。(3)施工用电标段施工区距离雷家碛变电
11、站较近,沿线路附近架设高压线并与施工各工点“T”接,即可满足施工需要。雷家碛3号隧道进口附近设2630KVA变压器,雷家碛3号隧道出口设2400变压器,混凝土搅拌站设250KVA变压器,并根据施工需要备足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4)施工便道施工便道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充分利用既有公路,将便道引入各施工工点,便道宽度4.5米,10cm厚级配碎石路面结构,便道纵坡不大于15%。临时房屋及驻地布置根据业主的要求并结合本合同段特点,为降低临时工程费用,减少临时占地,方便施工,拟将施工驻地设在各个重点工号附近,采用彩钢房、活动板房和租用民房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5)混凝土搅拌站施工用现浇混凝土统一
12、由搅拌站提供,搅拌站设于K188+850左侧100米处,配备2100m3的搅拌机,电脑自动计量系统,机械上料。(6)施工通讯设施项目部配程控电话2部、配备完善的有线、无线通讯设备。与当地电信部门联系在经理部和各工程队驻地各安装程控电话1部,经理部办公室设一台传真机;各工程队及主要作业区负责人配备无线对讲机或手机,以便随时保持与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联系,及时传送工地各类信息。(7)医疗卫生、消防和治安本项目沿线地区、县、乡(镇)均有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可为施工人员提供医疗服务。为确保全体参建职工的身体健康,定期对职工身体进行检查。同时加强对生活饮用水、环境卫生,垃圾及污水的卫生处理。参战员工卫生保健
13、方面遵循当地卫生管理部门的规定予以实施。并在施工场所及住所配齐相应的消防设施和保安,加强对现场的巡逻,确保施工现场安全。(8)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详见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第4章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安排4.1总工期目标根据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结合我单位承建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拟确定工期如下:开工日期:2008年12月20日完工日期:2010年3月20日4.2主要分项工程工期安排施工准备:2008年12月20日2009年1月20日K186+760K186+915段路基土石方:2009年2月15日2009年6月30日雷家碛2号右线隧道开挖支护及仰拱工程:2009年2月15日2009年5月25日雷家碛2号
14、右线隧道明洞及衬砌工程:2009年4月5日2009年6月10日雷家碛2号左线隧道开挖支护及仰拱工程:2009年5月10日2009年8月3日雷家碛2号左线隧道明洞及衬砌工程:2009年6月25日2009年8月15日雷家碛2号隧道洞门工程:2009年5月15日2009年8月30日雷家碛2号隧道路面及洞内附属工程:2009年5月25日2009年8月25日K187+118K187+300段路基土石方:2009年1月20日2009年10月20日雷家碛3号右线线隧道开挖支护及仰拱工程:2009年1月20日2009年10月30日雷家碛3号右线隧道衬砌工程:2009年4月1日2009年11月15日雷家碛3号隧
15、道右线路面及洞内附属工程:2009年5月10日2009年11月20日雷家碛3号左线隧道开挖支护及仰拱工程:2009年2月15日2009年12月20日雷家碛3号左线隧道衬砌工程:2009年4月15日2009年12月30日雷家碛3号隧道左线路面及洞内附属工程:2009年7月1日2010年1月30日雷家碛3号隧道洞门工程:2009年6月1日2009年10月30日K188+840K189+350段路基土石方:2009年2月15日2009年8月30日路基防护排水工程:2009年3月1日2009年10月30日涵洞工程:2009年2月15日2009年4月30日洞内装饰:2009年11月1日2010年2月20
16、日上路床改良处理:2009年10月10日2009年10月30日交工验收: 2010年2月20日2010年3月20日4.3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见“太原至佳县高速公路(吕梁段)第二十一标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4.4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见“太原至佳县高速公路(吕梁段)第二十一标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4.5关键线路分析根据进度网络计划,该工程项目关键线路为:雷家碛3号隧道4.6工作循环时间计算隧道工程作业循环时间计算详见“台阶法掘进循环时间表”、“中隔壁(CRD)法施工作业循环时间表”。中隔壁法每循环720分钟,每天两循环;台阶法上台阶每循环540分钟,每天2.5循环;台阶法下台阶每循环360分钟,每天4循环
17、;。第5章 施工方案、施工工艺5.1路基工程5.1.1路基施工方案本标段沿线地质为湿陷性黄土、弱膨胀土,路基具有高填深挖,地表沟壑纵横,填挖交界坡度陡,特殊路基分布广,挖填不平衡、调运量大的特点。路基工程安排一个专业机械作业队施工。路基土方机械化施工,采用装载机配合挖掘机进行开挖,自卸汽车运输。路堤填筑采用挖掘机和装载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划格上土、标杆施工,推土机分层摊铺,平地机整平,振动压路机压实。超过20米高的高填方每填筑6米高强夯一遍,以减少工后沉降。湿陷性黄土路基基底强夯处理,采用履带吊配20t夯锤,夯击3遍,夯击能不小于2000KN.m,回填碾压灰土至原地面。加筋土路堤土工格栅人工
18、铺设、固定,机械填筑砂质粘土,路堤坡面人工铺设三维网加植草防护。挖方区路床冲碾采用拖式冲碾机械碾压不少于10遍后,平地机整平,震动压路机碾压密实。管段内路基填挖不平衡,总体缺方32万方,填缺数量采取取土场借土和调运隧道洞渣结合填筑的方案。终点段K189+200K189+350路基工程先行施工,其他路段待涵洞及路堤挡墙完成情况逐步展开施工。路基土方调运时遵循以下原则:尽量利用本桩土方,缩短运距;K188+840K189+350段路基自终点向隧道方向推进,尽量缩短洞渣调用距离;洞口路基尽量利用洞渣填筑,减少调用量;路基挖方优先填筑于路堤,路床填料优先选用隧道洞渣填筑。涵背采用2:8或3:7石灰土、
19、砂砾进行填筑。上路床及填挖交接水泥改良土待全线路基贯通后自终点向起点分幅分段分层展开。施工采用路拌法,人工打方格,推土机摊平,路拌机拌合,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密室,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路基附属工程紧跟路堑开挖和路堤填筑。5.1.2路基施工工艺5.1.2.1 清表及基底处理(1)路堤填筑前,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基底面清理平整,达到路基基底处理施工机械能够进场的标准。当基底土密实且地面横坡缓于1:10时清除草皮杂物,地面横坡为1:101:5时,将原地表土翻挖压实符合设计要求,地面横坡陡于1:5时,自上而下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米,台阶顶面作成4的内倾斜坡。沿线路横向挖
20、台阶宽度、高度满足设计要求,沿线路纵向挖台阶宽度不小于2.0m。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辅以人工进行施工。路堤填筑前,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基底面清理平整,达到路基基底处理施工机械能够进场的标准。当基底土密实且地面横坡缓于1:10时清除草皮杂物,地面横坡为1:101:5时,将原地表土翻挖压实符合设计要求,地面横坡陡于1:5时,自上而下挖台阶,台阶顶面作成4的内倾斜坡。沿线路横向挖台阶宽度、高度满足设计要求,沿线路纵向挖台阶宽度不小于2.0m。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辅以人工进行施工。原地面处理后的外观符合下列要求:基底无草皮、树根等杂
21、物,且无积水;原地面基底密实、平整,坑穴处理彻底,无质量隐患;横坡符合设计要求。(2)换填施工换填法用于处理局部范围的浅层软土、填土或不均匀地基及涵背回填。根据换填深度选择机械或人工施工。可采用挖掘机或推土机挖除换填深度内表层的软弱土层,预留3050cm的土层再由人工将软土挖除到达设计标高。挖除需换填的土层,将底部整平;如果底部起伏较大,设置台阶或缓坡,按照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换填施工,开挖宽度不小于路堤宽度加放坡宽度。半填半挖地段或路堑地段挖除换填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换填底部纵、横向的排水坡度,防止局部积水、淤水。换填施工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换填料,后倾法卸料,推土机摊铺,平地机平整,压路机碾压
22、至规定压实度,分层填筑,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施工工艺流程参见“换填施工工艺框图”。(3) 强夯及碾压1)强夯强夯处理地基时,按照设计高程在清理好的场地上按2.5倍锤径布置夯击点,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配备20t重的夯锤进行强夯施工;强夯施工前,根据设计提出的强夯参数进行试夯,确定各项强夯参数。强夯的夯击能为2000kN*m,夯击遍数3遍,第一遍点夯、第二遍点夯、第三遍满夯,间隔时间为5天。第一遍以等边三角形夯击,夯击点间距采用2.5倍锤距,夯击次数不小于8击;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之间,夯击次数不小于8击;点夯夯击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要求:强夯法不大于5cm。第三遍采用满夯夯平,每
23、点击打3次,夯痕以1/4D搭接。强夯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夯后有效加固深度内土的压缩模量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确定。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强夯施工工艺框图”。2)冲击压实与振动碾压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及沉降量进行现场试验,确定采用机械的规格及性能,冲击压实及振动碾压的遍数,冲击能及振动功率等参数,确定质量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冲击压实采用25KJ冲击冲击压路机。冲击压路机静态压实能力2025KNm重1215.5t,行驶速度1215Km/h,冲击能E:120180KNm。施工由地基处理范围两侧开始向中心碾压,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冲击压实次数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太原 佳县 高速公路 施工组织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70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