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开关电源的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
《高频开关电源的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频开关电源的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通信电源是电信网的能源,其供电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电信网的畅通,本课题首先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高频通信开关电源的发展状况,在理论分析和电路实验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高频通信开关电源(交流配电模块、直流配电模块、4只高频开关整流模块和监控模块置于同一机架内),该电源优化了电路的主要参数,设计了相移脉宽调制零电压开关谐振(PS-ZVS PWM)全桥变换器电路和以集成控制器UC3875芯片为核心的控制电路,实现了功率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和近似零电压关断,研制出高效率(达93%)、高稳定度(0.5%)、高可靠性、低电磁干扰的高频开关整流模块。同时文中还提到了以MCS-51单片机电路为核心的的
2、电源监控模块与监控设计思路。保证了整机能够安全可靠工作。关键词:高频开关电源;相移脉宽调制;零电压开关ABSTRACTThe correspondence power switch is th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energy, its power supply quality quality relates directly to the entir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unimpededness, this topic has first analyzed the recent years domestic and for
3、eign communications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evelopment condition, tests i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electric circuit in the foundation, developed one kind of new communicatio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alternating-current distribution module, direct current power distribution module, 4 high fr
4、equency switches rectification module and monitoring module puts in identical rack), this power source optimized the electric circuit main parameter, has designed the phase-shift pulse-duration modulation zero potential switch resonance (PS-ZVS PWM) the entire bridge converter electric circuit and t
5、ake integrates the controller UC3875 chip as the core control circuit, Realized the power switching valve zero potential to clear with the approximate zero potential shuts off, develops the high efficiency (to reach 93%), the high stability (0.5%), redundant reliable, the low electronmagetic interfe
6、rence high frequency switch rectification module.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article also proposed based on MCS-51 is the core power source monitoring module and monitoring design mentality. Has guaranteed entire machine safe reliable work.Keywords: High frequency switching power; Phase-Shifting PWM ZV
7、S;Zero Voltage Switching目录1 绪论11.1 开关电源的发展及国外现状11.2 国内通信电源的发展及现状41.3 研究内容52 电路原理方案分析和选择72.1 高频开关整流模块72.2 交流配电模块122.3 直流配电模块132.4 监控模块143 主要电路设计163.1 高频开关整流模块主电路设计163.2 高频开关整流模块控制电路的设计233.3 监控模块的设计284 零电压开关的理论分析和电路实验314.1 实现零电压开关的314.2 左右两支路电路转换过程的区别334.3 占空比丢失现象334.4 电路实验结果355 结论36参考文献37致谢391 绪论 1.1
8、 开关电源的发展及国外现状通信电源是整个电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源设备质量的优劣,决定着整个电信网能否安全稳定运行。通信设备发生故障时,可能会影响部分用户或使接通率下降。而电源发生故障时,将会造成通信全部中断,所以人们一直将电源视为整个通信系统的心脏,受到足够的重视。通信电源分为一次电源和二次电源两大类,一次电源将交流电转换成稳定的直流电接入通信设备,二次电源一般位于通信设备内部,将一次电源的直流电转换成多种电压值的稳定直流电以供通信设备内部各部分使用。自1957 年第一只可控硅(SCR)问世后1,2,可控硅取代了笨重而且效率低下的硒或氧化亚铜整流器件,可控硅整流器就作为通信设备的一次电源使用
9、。在随后的20年内,由于半导体工艺的进步,可控硅的电压、电流额定值及其它特性参数得到了不断提高和改进,满足了通信设备不断发展的需要,因此,直到70年代,发达国家还一直将可控硅整流器作为大多数通信设备的一次电源使用。虽然可控硅整流器工作稳定,能满足通信设备的要求,但其是相控电源,工作于工频,有庞大笨重的电源变压器、电感线圈、滤波电容,噪声大,效率低,功率因数低,稳压精度也较低。因此,自1947年肖克莱发明晶体管3,4,并在随后的几年内对晶体管的质量和性能不断完善提高后,人们就着力研究利用晶体管进行高频变换的方案。1955年美国罗耶(GHRoger)发明的自激振荡推挽晶体管单变压器直流变换器,是实
10、现高频转换电路的开始5,1957年美国查赛(J. J. Jen Sen)又发明了自激式推挽双变压器变换器电路。在此基础上,1964 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取消工频变压器的串联开关电源的设想,并在NEC杂志上发表了“脉宽调制应用于电源小型化”等文章,为使电源实现体积和重量的大幅下 降提供了一条根本途径。随着大功率硅晶体管的耐压提高和二极管反向恢复时间的缩短等元器件性能的改善,1969年终于做成了25KHz的开关电源。电源界把开关电源的频率提高到 20KHz 以上称为电源技术的“20KHz 革命”。开关电源技术的这一新的发展,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重视,开关电源的研究成了国际会议的热门话题。经过
11、几年的努力,从开关电源的电路拓扑型式到相配套的元器件等研究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在电路拓扑型式上开发出了单端贮能式反激 电路、双反激电路、单端正激式电路、双正激电路、推挽电路、半桥电路、全桥电路,以适应不同应用场合、不同功率档次的需要;在元器件方面,功率晶体管和整流二极管的性能也有了较大的提高。1976年美国硅通用公司第一个做出了SG1524的脉宽调制(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芯片,极大地提高了开关电源的可靠性,并进一步减小了体积。尽管如此,由于功率器件的电压、电流额定值的限制,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开关电源主要用于通信设备的二次电源,而通信设备的一次电源大多数
12、仍采用可控硅整流器(相控电源)。在随后的几年中,大功率晶体管(GTR)和功率场效应管(MOSFET)相继被研制出来6,其电压、电流额定值大为提高,工作频率也提高较多,可靠性也显著增加。在电路拓扑、功率器件和控制芯片发展的基础上,80年代初,英国研制出48V成套直流电源5,作为通信设备的一次电源使用,一个机架包括多个整流模块,交、直流配电模块等,这是当时利用高频直流变换技术为主开发的新成果。在1982年国际通信能源会议上,关于这一成果发表的论文受到了普遍重视。这一新技术,在研究开发和应用方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80年代中后期,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已研制出来并投入了市场,各种通信设备所需的
13、一次电源大多采取PWM集成控制芯片、双极型晶体管、场效应管、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半桥或桥式变换电路;开关频率约为几十KHz,效率约90%左右的高频开关电源。 随着微电子学的发展和元器件生产技术的提高,相继开发出了耐压高 (400-500V)的功率场效应管(VMOS 管)和高电压、大电流的绝缘栅晶体管(IGBT),具有软恢复特性的大功率高频整流管,各种用途的集成脉宽调制控制器和高性能的铁氧体磁芯,高频用的电解电容器,低功耗的聚丙烯电容等。主要元器件技术性能的提高,为高频开关电源向大功率、高效率、高可靠性方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考虑到将交流电直接整流滤波后给开关电源供电时,由于PWM 直流直流变换将
14、使交流电网侧功率因数恶化,对交流电网不利。人们经过努力研制了功率因数校正电路(PFC,Power Factor Corrector),该种电路将交流电压经全波整流滤波得到的直流电压进行直流直流变换,并使输入电流平均值自动跟随全波整流直流电流基准,并且保持输出电压稳定,从而实现对PWM直流变换器稳压输出和接近单位输入功率因数。当高频开关整流模块的功率容量较大时,加上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就避免了对交流电网的影响。为减少开关损耗和提高工作频率,在电路拓扑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5,在90年代设计并研制出准谐振开关变换器(QRC,Quasi Resonant Convertor)和多谐振变换器(MRC,Mul
15、ti Resonant Convertor),在这方面日本九洲大学原田(耕介)研究室、美国佛吉尼亚理工学院等走在前面,研制出了功率密度为3W/cm3,开关频率从2.5-3.85MHz、效率达80-83%的多谐振变换器。这种变换器的优点是实现了软开关,大大降低了开关损耗,可以吸收电路的寄生参数(不在乎电路寄生参数的存在),而且几乎不产生电磁干扰。缺点是输出同样功率时,比PWM方式的电压、电流值大,对开关器件要求较高,而且工作频率随输入电压和负载变化有一定的变化范围,不便设计输出滤波电路的参数。到90年代初,国外通信一次电源应用最多的是采用PWM控制集成芯片、大功率高压功率场效应管或绝缘栅双极晶体
16、管的开关整流器,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开关整流器的开关频率为50-100KHz,功率因数接近1,效率高于90%, 单模块容量最大可达200A/48V。程控机房开关电源设备供电系统外形图如图 1.1 所示。图 1.1 开关电源设备供电系统外形图随着通信用开关电源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深入,实际工作中人们对开关电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应用技术的高频化、硬件结构的模块化、软件控制的数字化、产品性能的绿色化、新一代电源的技术含量大大提高,使之更加可靠、稳定、高效、小型、安全。在高频化方面,为提高开关频率并克服一般的PWM和准谐振、多谐振变换器的缺点,又开发了相移脉宽调制零电
17、压开关(PS PWM ZVS,Phase Shift Pulse Width Modulation Zero Voltage Switch)(零电流)谐振变换器,这种电路克服了 PWM 方式硬开关造成的较大的开关损耗的缺点,又实现了恒频工作,克服了准谐振和多谐振变换器工作频率变化及电压、电流幅度大的缺点。采用这种工作原理,大大减小了开关管的损耗,不但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工作频率,减小了体积,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变换电路对分布参数的敏感性,拓宽了开关器件的安全工作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器件的要求,从而显著提高了开关电源的可靠性。目前,美国、挪威、新西兰、英国、法国等不少国家已经采用VMOS, IGB
18、T研制出工作频率为 1MHz,效率达93,可靠性显著提高的DC-DC变换器用于通信电源。在发达国家中,目前通信电源都实现了集中监控。监控由监控模块(置于电源机架内)的RS232 接口PC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完成。监控模块可实时监测电源各部分的电压、电流等参数,PC计算机可定时巡检各台电源的运行参数,并能执行开关和控制,实现了遥测、遥控、遥信、遥调四遥功能,使程控机房实现了无人值守。1.2 国内通信电源的发展及现状建国初期,我国邮电部门的科研技术人员开发了以国产大功率电动发电机组为主的成套设备作为通信电源。在引进原民主德国 FGD系列和前苏联 BCC51系列自动化硒整流器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技术,
19、与工厂共同研制成功国产XZL系列自动化硒整流器,并在武汉通信电源厂批量生产,开始用硒整流器装备通信局(站),替换原有的电动发电机组,这标志着我国国产通信电源设备跃到一个新的水平。但后来,我国的通信电源发展相当缓慢。1963年开始研制和采用可控硅(SCR)整流器5,1965年着手研制逆变器和晶体管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当时与发达国家相比只落后五六年。通信设备作一次电源使用,并不断得到改进,性能和质量逐步提高外,其它方面进展十分缓慢。一直到80年代才开始生产20KHz DC/DC 变换器,但由于受元器件性能的影响,质量很不稳定,无法作为通信设备的一次电源使用。只是作为通信设备的二次电源使用
20、(二次电源对元器件的耐压及电流要求较低)。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大多数通信设备所用的一次电源仍然是可控硅整流器。这种电源工作于工频50Hz,有庞大的工频变压器、电感线圈、电解电容等,笨重庞大、效率低、噪声大、性能指标低,不易实现集中监控。由于通信事业发展的需要,八十年代后期,邮电部加强了通信电源技术发展的各项工作,制订了“通信基础电源系统设备系列暂行规定”,“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和电源设备行业标准等文件3,多次派代表参加国际电信能源会议,并在八十年代后期才第一批引进了澳大利亚生产的 48V/50A(开关频率为40KHz)和48V/100A(开关频率为20KHz)的高频开关电源,
21、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投入较大的力量,开始研制自己的开关电源。邮电部武汉电源厂、通信仪表厂等厂家开发出了自己的以PWM方式工作的开关电源7,并推向电信行业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后邮电部对电源提出了更新换代和实现监控(包括监控)的要求,众多厂家都投入力量研制开发,推出了采用PWM技术的高频开关电源,有些厂家还推出了实现远程监控的解决方案,短短几年后,电信部门所用的一次通信电源几乎都更换成了采用PWM集成控制芯片、大功率晶体管、功率场效应管、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半桥或全桥电路,其开关频率为几十至100KHZ、效率高于90%、功率因数接近1、稳压精度优于0.5%、模块化组合的高频开关电源,电
22、信行业成套电源技术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最近几年来,为了提高开关电源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转换效率,提高工作频率,减小体积,并降低电磁干扰,在吸收国外最新进展的基础上,开始了准谐振、多谐振开关变换器和相移脉宽调制零电压(零电流)谐振变换器的研究实验工作8。尤其是由于后者具有较多的优点,受到了大家的重视,投入了较多的研究力量,取得了一些进展,提高了效率、可靠性,降低了电磁干扰,并已有少量应用,但总的来说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在远程集中监控方面,有些地方已采取乡支局电源监控模块(含单片机) 调制解调器(Modem)电话线调制解调器县电信局PC计算机的方案实现了支局电源的远程集中监控和乡支局机房的无人
23、值守。从整体性能看,我国通信电源设备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差距在工作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技术性能等方面。因此,组织力量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的新一代通信电源,对振兴民族工业,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开发队伍的研究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会带来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1.3 研究内容8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通信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制订了大力发展通信事业的计划,要求几年内在农村乡镇邮电局(C5 局)逐步建立程控交换机房,在这种情况下,有关专家根据当时的技术基础,研制出HE型程控交换机系列(备用)电源,该电源采用可控硅整流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频 开关电源 设计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70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