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与我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研究总报告(张应强华中科技大学)(精品藏书放送).doc
《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与我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研究总报告(张应强华中科技大学)(精品藏书放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与我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研究总报告(张应强华中科技大学)(精品藏书放送).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名称: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与我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研究课题批准号:BIA010095课题类别:国家一般课题课题拨付经费:4万元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鉴定时间:2008年12月课题负责人:张应强 华中科技大学主要成员:马廷奇、张俊宗、高桂娟、刘亚敏研究总报告一、简介部分题目: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与我国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序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越来越清楚地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办学理念和大学制度上的问题,我们还缺乏现代办学理念和现代大学制度。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创新办学理念、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在新世纪能否持续健康发展,能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问题。我
2、国高等教育将继续深化改革,并正在组织实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一流大学是一种制度文明的产物,是以现代办学理念为先导,以相应的制度环境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基础的。对我国高等教育来说,通过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来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创造一流大学成长的制度环境是当务之急,也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现代大学首先在西方国家产生,西方发达国家也相对较早地探索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大学制度,这种大学制度是以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大学理念为基础的,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根基。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是西方高等教育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国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必须研究西方国家建设现
3、代大学制度的经验,正确认识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以及所蕴含的大学办学理念。同时,在借鉴西方经验过程中,必须认识到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受到了国情和文化传统的制约与影响,现代大学制度与文化传统存在一种共生共荣的密切关系。因此,必须在中国文化传统背景下,把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大学制度同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大学制度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高等教育制度和大学制度的综合创新。摘要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创新办学理念、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在新世纪能否持续健康发展,能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问题。西方国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历史表明,现代大学制度是以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大学理念
4、为基础的,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根基。大学制度改革是基于完善大学学术性功能的制度创新,旨在激发大学的学术活力。我国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大学的文化品性和组织特性,给大学以一个准确定位,把大学作为学术组织来建设和管理,克服大学和学术的行政化倾向。落实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建立大学发展的自我约束机制。为此,要通过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理顺政府与大学、大学与大学、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使大学成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同时,在大学组织内部,要以学术追求和学术发展为核心构建内部管理体制框架和制度,建设体现大学学术特性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处理好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
5、力的关系。在具体策略上要分离三种权力、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广泛参与、市场适度调节、高校自主办学、民主管理学校。内容结构:上编 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第一章 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与大学组织的学术性功能第一节 知识的权威地位: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之魂第二节 作为高等教育机构与学术性组织的大学第三节 大学组织活动的学术性逻辑第四节 大学学术活动的多样性与大学职能的发展第二章 现代大学制度的结构与内涵第一节 大学制度的内涵与基本内容第二节 大学外部制度环境第三节 大学的治理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第四节 大学的制度环境与内部制度的关联第三章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多维视阈第一节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第二节 现
6、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大学行为第三节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文化约束第四章 西方国家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第一节 德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第二节 英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第三节 美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第四节 日本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第五章 西方国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理论探讨第一节 大学制度创新的学术性逻辑第二节 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现代大学制度之根基第三节 现代大学制度演进的文化制约下编 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第六章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第一节 高等教育发展与大学制度问题的凸显第二节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三节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需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第七章 我国大学制度面临
7、的主要问题第一节 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自主性的缺失第二节 大学组织的内部运作:制度安排行政化第三节 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参与机制的匮乏第四节 大学与大学的关系:公平竞争机制的缺失第八章 大学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与机制第一节 大学组织的角色演变与学术性功能的回归第二节 大学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第三节 大学制度创新的模式与动力机制第九章 现代大学制度创新的内容与路径第一节 大学创新的基本内容和制度建构第二节 制度环境创新: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第三节 创新大学组织的整合机制第四节 自主性大学制度:大学治理结构的重建第五节 大学内外部运行机制的协调整合第十章 我国大学制度创新的理论探讨第一节 学术性
8、功能的回归:大学制度变革的核心第二节 文化创新是大学制度创新的基本保障第三节 大学管理的科层化与制度创新二、主体部分1研究问题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目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理论上弄清楚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内涵以及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影响因素,回答什么是“现代大学制度”以及为什么现代大学制度首先出现在西方这一问题;二是研究我国建设现代大学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建设现代大学制度问题。研究意义:现代办学理念和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理论问题,牵涉到高等教育理论的许多方面。当前,经济界对现代企业制度已有了初步认识,正在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有企业。但高等教育界对现代大学制度
9、人们还比较陌生,对大学的组织特性和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的系统化与深化研究还比较欠缺。本课题的研究对于人们把握现代办学理念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具体内涵、历史发展和时代特征,对于提高人们对创新办学理念、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紧迫性的认识,对于拓宽高等教育理论视野,深化大学组织与大学功能的研究,从而推进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进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实践上,本课题以我国如何创新办学理念、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为研究重点,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若干理论认识和现实策略。这对于我国继续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改造大学系统,特别是高校开展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适应高教国际化要求和高等教育全面持续发展需要的大学管
10、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研究假设:(1)现代大学首先在西方国家出现,西方国家已经建立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大学制度;(2)现代大学制度的根基是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3)文化传统是制约和影响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性因素。(4)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首先要优化大学制度环境,围绕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大学与大学的关系调整和改革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来实现。2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研究背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越来越清楚地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办学理念和大学制度上的问题,我们还缺乏现代办学理念和现代大学制度。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创新办学理念、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关系到我国
11、高等教育在新世纪能否持续健康发展,能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将继续深化改革,并正在组织实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计划,高等教育大众化也将向纵深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而确立现代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其基础和先决条件。文献综述:从文献检索情况来看,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理论界才开始关注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在有关大学理想、大学理念的论著中涉及办学理念比较多,但绝大部分是关于教育家的大学教育思想研究,如对教育家纽曼、洪堡、弗莱克斯纳、科尔、蔡元培的研究,还缺少从整个国家和高等
12、教育系统的角度来研究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而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则才刚刚开始,有关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并不多见,理论界对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还比较陌生。国外对于办学理念和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主要分散在相关论著中,如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系统、学术权力等著作就涉及了现代大学理念和大学制度问题。总的来说,高等教育界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开展深入系统和全面的研究还较少。3研究程序研究设计:本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一是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大学制度的研究,弄清楚现代大学制度发育发展的过程与特点,回答现代大学制度为何首先在西方国家出现这一问题,深刻认识影响现代大学制度
13、发展的影响因素;二是对我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研究。特别是以西方国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规律为指导,从优化大学制度环境,改变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协调大学内部权力关系等方面,深入研究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问题。研究对象:本研究以现代大学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内涵与特征,以及我国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主要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中西方大学制度的不同特点、我国大学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建设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等问题。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历史分析法,对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现代大学制度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历史分析,明确现代办学理念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
14、运用比较研究法,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形成与特点进行研究,并通过中西文化传统、大学制度环境等比较研究,分析影响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影响因素;运用文献研究和理论思辨方法,研究中西方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有关深层次理论问题。技术路线:(1)首先对西方国家的现代大学制度进行研究。通过对现代大学制度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历史分析,明确现代办学理念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2)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指出创新办学理念、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当务之急和现实课题。(3)重点研究我国确立现代办学理念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和主
15、要问题,提出我国创新办学理念,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可能方向、具体内容和现实策略。(4)课题将密切关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制度环境问题,以及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构架和内部治理问题,研究如何通过办学理念更新和制度创新来建设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4研究发现或结论西方国家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是以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大学理念为基础的。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根基。制度是规范组织活动运行、对人们的行为起制衡作用的“规则体系”。大学组织既不同于政府组织,又不同于经济组织,其根本就在于大学学术性活动的规律和逻辑。从本质上讲,大学的“规律和逻辑”就是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大学制度(包括外部制度和内部制度
16、)就是建构在这种逻辑和规律基础之上的。因此,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内在地体现为大学组织得以持续存在及其制度建构的根基。不管是大学发达史上的柏林大学、牛桥大学、巴黎大学,还是现今有声望的美国“常青藤大学”,无不是得益于这种以自治与自由为根基的大学制度。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把这些传统大学地位之显赫全部归因于它们自治的传统固然有些牵强或失之偏颇,但我们透过历史的层层密障还是可以辨认出其中存在的某些关联。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八百多年的近乎遗世独立的固执,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牛津、剑桥;同样,如果没有1829年的达特茅斯案的裁定,也不可能有现在的达特茅斯学院,甚至是否存在“常春藤联盟”都很难说。曾经拥有数所
17、著名中世纪传统大学的意大利在大学被全部纳入国家同一规划范围之后,又有哪一所大学能至今风采依然?在法国、德国,今日大学的情形也与意大利相仿。”当今世界不同国家的大学呈现出各不相同的发展样态,这种差异主要导源于大学制度的各具特色。尽管世界各国的大学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但大学决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构,一方面随着社会和大学自身的发展,大学制度也要发生变革,另一方面大学制度又深深扎根于各自所处国家的文化传统之中。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各国大学制度的演进都要受到历史传统和所处环境的制约。但大学毕竟有着本质上相通的东西,也就是大学制度的根基是一样的,即凡是坚持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这一根基
18、的,大学就能成功,凡是破坏这一根基的大学无不受到历史的惩罚。德国19世纪初柏林大学的辉煌得益于自治与自由基础之上的大学制度,而又“由于在纳粹时期自主权的破坏和教授的大批流亡而遭到重创,从此永远地失去了它在科学上的卓越地位”。可见,大学制度建构如果忽视了大学制度建构的根基,那么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只能是空谈,反过来说,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了促进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一般而论,大学一经产生,就隐含着与之相应的大学制度,现代大学的源头起于中世纪的“学者行会”,学者们(教师或学生)通过自己管理自己的方式,在既分裂又分权时代确立了以大学自治为根基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一个有效的制度安排能对大学活动的
19、进行提供有效的激励和监督,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和各相关主体的利益最大化。从理论上讲,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反应在大学制度建构上,宏观层面的大学制度更多地反映大学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而基于大学是一个“按自身规律发展的独立的有机体”,大学自治必然是建构现代大学制度注定必须秉承的理念;大学作为学科生态系统,其内部制度的建构则必须继承学术自由的历史和传统。20世纪以前,大学制度进展比较缓慢,20世纪以后大学制度开始发生裂变,尤其是“二战”以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推进以及大学与市场的矛盾逐渐凸显,进一步冲击着建立在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基础上的大学制度,并出现了大学
20、制度合法性危机的话题。可见,大学制度创新迫在眉睫,但无论大学制度怎样创新,它的根基不能改变,所改变的只是大学的组织形式和具体的制度安排。可以说,现代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已不是建立在传统的高等教育认识论哲学基础上的自治与自由理念,而是综合了大学既是一个传统的学术机构又是一个现代社会组织之双重特性,既满足大学之学术独立又满足大学之适应社会的需要。现代大学早已不是中世纪那种“象牙塔”式的精神生活中心,而成为整个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石和“轴心机构”,成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复杂的子系统。实际上,绝对的大学自治与自由不仅现在没有,过去也不曾有过,无论在任何历史时期,大学都要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制约,尤其是受资源条
21、件的限制。但大学作为具有自身特性的有机体,自治与自由仍然是其不变的根基,现代大学制度必然是建立在自治与自由基础上的制度,这是大学完成其使命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在20世纪后期对教育体制的重新建构中,自我管理的学校是效率更高和效益更好的学校,这种管理使国家的教育管理机构相对变小,在中央确定的方针和经费的原则下,学校得到授权管理他们自己的事务。”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三次审议报告中指出:“大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体和经营体,有权自行决定有关教育、科研政策,在自由的学术空气和严格的自我评价基础上发挥创造性。”拥有一定的自主、自治权力是各大学形成自己特色,避免面目相似、整齐划一的前提条件。而
22、惟其如此,大学才能较少地受到外界非正常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学制度改革是基于完善大学学术性功能的创新,旨在激发大学的学术活力。大学是学术性组织,其制度结构是围绕特殊的“理智材料”高深知识组织起来的。任何组织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都是围绕特定的任务和工作而运行的,而任务和工作是由工作材料决定的。大学之所以不同于企业组织和政府部门,就在于它是控制高深知识和方法的社会机构。历史地来看,大学作为一个知识的场所,经历了从对自身社会的知识体系进行整理、传递与丰富,到不断融入整个人类知识体系并进行传播与创新的发展过程。大学的工作和任务结构,也即大学的组织结构形式在这一发展过程的
23、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欧洲中世纪大学产生初期,大学是一个国际性的机构,但在民族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大学日益成为民族和国家的机构。不过,在大学民族化的同时,人类知识进步的内在力量也推动着世界的大学走向同质化。因此,从知识的发展以及知识在大学中存在状态之视角可以清晰地认识大学制度变迁的概貌,大学的知识品性决定了大学组织所特有的制度特征。当然,知识的发展及其表现形式的学科在大学中的形式化、制度化不只是知识自身演化的结果,而是知识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对大学需求的内外部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现代大学制度演变的历史充满着许多实例,表明既存制度结构对新问题的适应是不成功的,这就需要打破原有的制度安排以增强
24、对新问题的适应能力。大学的发展从根本上说也就是形成一种容纳持续变迁的问题与要求的制度结构。大学发展的每一次制度变革都是围绕一个或数个目标进行,变革后产生的新制度反映或代表这个目标,以它的实现作为存在的目标或根据。中世纪大学、柏林大学、美国研究型大学等大学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学的创生,无不是适应了社会环境变化的要求而诞生,同时也标志着新型大学制度的形成。从大学内部组织制度上来说,近代德国大学形成了以科研和教学结合的实验室制度与以研究高深课题为中心的研讨班制度,这两种制度形式顺应了17世纪以来科学革命造成的知识分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工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但当大科学时代到来的时候,德国大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教育 办学 理念 我国 建立 现代 大学 制度 研究 报告 张应强 华中科技大学 精品 藏书 放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70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