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毕业论文范文免费预览.doc
《食品工程毕业论文范文免费预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工程毕业论文范文免费预览.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秀珍菇栽培技术改良研究系 别 :食品与科学工程系专业(班级):食品工程 蚌埠学院教务处制目 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2第一章 概述1.1秀珍菇1.2秀珍菇的主要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1.3秀珍菇的栽培特性1.4秀珍菇栽培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第二章 实验材料2.1 母种的制备与选择2.2原辅材料的选择及预处理2.2.1原辅材料的选择2.3材料与设备第三章 实验方案3.1 实验设计3.1.1 配方改良研究3.1.2 菌棒构造改良研究3.1.3 管理技术的研究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4.1配方改良研究结果4.1.1发菌阶段菌丝在各个配方组中的生长情况4.1.2 各个配方组的出菇情况4.2 菌棒构造
2、改良研究结果4.2.1 发菌阶段菌丝在菌棒构造改良S组中的生长情况4.2.2 菌棒构造改良S组的出菇情况4.2.3菌棒构造改良Z组的出菇情况第五章 结果讨论与展望5.1 结果讨论5.2 展 望致 谢参 考 文 献秀珍菇栽培技术改良研究摘 要:从三个方面研究如何改良秀珍菇栽培技术:(1)菌料选择及配方的研究,菌料尽量利用当地资源并综合考虑其成本、性质、利用率等因素进行选择;(2)菌棒构造的研究,主要从透气性和保水性两方面考虑;(3)管理技术的研究,栽培房的温湿度调控和环境净化,发菌期和出菇期的科学管理。以达到提高秀珍菇的生物转化率,提高秀珍菇品质等目的。关健词:秀珍菇,改良,研究,管理,生物效率
3、Pleurotus geesteranus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mprovement research Abstract: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how to improve Pleurotus geesteranus cultivation techniques:(1)Material selection and formulation of research,material to make full use of local resources and considering the cost, nature, utilizatio
4、n and other factors to choose;(2)Bacteria stick structure studies,mainly from the air permeability and water retention two considerations;(3)Manage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cultivation room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and environmental cleanup, mycelial growth and fruiting stages of growth stag
5、e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To achieve improved Pleurotus geesteranus biotransformation rat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leurotus geesteranus and other purposes.Key words: Pleurotus geesteranus;improvement;research; management; biological conversion rate第一章 概述1.1秀珍菇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对食用菌的栽培具有悠久
6、的历史。食用菌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药效较高,备受大众的青睐。 秀珍菇 (Pleurotus geesteranus) 在分类学上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名称来源于台湾,它不同于普通的凤尾菇的原因是因为其体积较小,柄有56厘米,盖直径3厘米,秀珍菇其实是一个商业味比较浓厚的凤尾菇名称。秀珍菇,学名环柄香菇,原产于印度南部查摩省。1974年由菌物学家Jandiaik.C.L驯化成功,20世纪90年代从台湾引进至大陆地区。1.2秀珍菇的主要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 秀珍菇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比双孢蘑菇、香菇、草菇更高,质地细嫩,纤维含量少,口感脆嫩。据测定,其鲜菇中含
7、蛋白质3.653.88%、粗脂肪1.131.18%、糖分23.9434.87%、还原糖0.871.80%、果胶0.14%、木质素2.64%、纤维素12.85%等。其蛋白质含量接近于肉类,比一般蔬菜高36倍,含有17种以上氨基酸。更为可贵的是,它富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制造,而日常饮食中通常又缺乏的苏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等多种必需氨基酸,并含抗癌活性物质,长期食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因此,秀珍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并具有抗癌功效的营养食品,鲜美可口,具有独特的风味,美其名曰“味精菇”,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新食品资源开发“天然、营养、保健”的要求,颇受消费者青睐,成为
8、近年来新兴的菌中新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1.3秀珍菇的栽培特性秀珍菇的种源不同其生物学特性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应根据其实际情况调节栽培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适应其生长。(1) 营养 秀珍菇是一种对纤维素和木质素有较强分解能力的木腐生的大型菌类,可在多种农产品下脚料组成的培养基质上生长,其中,棉籽壳为最适宜的栽培材料。栽培材料中添加适量有机氮源和一些微量元素可提高其栽培产量,并能起到改善鲜菇品质作用。 (2) 温度 菌丝生长温度范围532,最适温度25左右。出菇温度范围1228左右,最适温度为22左右。同时,10以上的温差可有效地刺激子实体原基分化。(3) 水分栽培基的适宜含水量因
9、原料不同而异,一般为60%65%。原基分化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75%90%,子实体生长阶段70%85%较适宜。(4) 光线秀珍菇在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出菇阶段需要一定强度的光线,光强5ooLx左右就可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5) 空气 秀珍菇属需氧型真菌,但菌丝生长阶段对CO2的耐力较强,发菌室内C02浓度应调节在3000ppm以内。出菇阶段需要较充足的新鲜空气,出菇室CO2浓度一般控制在1000PPm以内。(6) pH值秀珍菇对栽培基的酸碱度适应能力较强,但菌丝的最佳生长pH值为6.06.5。1.4秀珍菇栽培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秀珍菇原系热带及亚热带的一种野生食用菌,原产于印度,1974
10、年Jandiaik,C.L在印度詹务效外,喜马拉雅山山脚下,罗氏大戟的树桩上发现。20世纪90年代初,秀珍菇由台湾农试所通过改进栽培工艺而开发成商品化生产。1998年,福州日胜食品有限公司从台湾引进秀珍菇并成功建立规模化基地以来,生产基地辐射浙江、江苏、河南、上海、天津等10多个省市。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院所主要开展了秀珍菇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和新品种选育工作。如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等科研单位通过多年努力,基本掌握了秀珍菇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温度、湿度、空气、光照、酸碱度等条件要求,为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鲁东大学等单位以从台湾、日本引进的秀珍菇菌株
11、为亲本,应用杂交、辐射技术成功选育出了农秀1号、秀珍菇LD-1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新品种。为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劳动力成本,福建、浙江等地部分菇场对秀珍菇菌袋固定制冷模式做了一些新的探索与尝试,即将移动式制冷机组搬入菇棚内直接进行低温刺激催蕾,由于缺乏配套的设施和技术,存在制冷效果不佳、出菇不整齐、菇蕾萎缩死亡多等问题,该项工艺至今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淳安、桐乡等地为科学利用农林产业的废弃资源,通过开展以桑枝为主要原料的黑木耳栽培试验研究,成功建立了规模化的生产基地。目前国内利用桑枝、梨枝栽培秀珍菇还仅局限于小规模的试验中,其相关技术要求尚未明确。第二章 实验材料2.1 母种的制备与选择 试用
12、菌株为袖珍菇夏丰一号,来自于安徽科技学院食用菌生产基地。秀珍菇严格来说虽属于中温型的菌类,但其总体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还是较强的,其子实体最佳生长温度范围2025,也可根据其在出菇阶段对温度高低的适应能力分为高温菌株和低温菌株,适宜夏季出菇应选用高温型菌株,适宜冬季出菇应选用低温型菌株。在栽培过程中,首先要合适的种源,尽量避免种源选择不当而造成不出菇,少出菇等现象。还应选择适龄、粗壮、洁白、脉络分明、无染菌污染的优良菌种。 2.2原辅材料的选择及预处理2.2.1原辅材料的选择为了接近实际生产,根据蚌埠地区的实际情况,比较适合栽培食用菌的主料有,棉籽壳,玉米芯,水稻及小麦秸秆,谷壳,杂木屑等,辅料有
13、,麦麸或米糠、豆饼粉、玉米粉、花生藤粉等含氮丰富的辅料,石灰、石膏、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食盐等。本次试验综合考虑菌棒透气效果及营养配比等栽培因素,主料选取:棉籽壳、玉米芯,辅料选取:麦麸、豆饼粉。2.2.2原辅材料预处理所使用的原料最好需要进行软化分解处理。处理的方法是:棉籽壳和玉米芯在生产前2天用1%的石灰水淋透,每隔一天翻堆一次,在使用前,需保证其原料PH值在78之间,这样才能确保原料在灭菌后的PH值在6.06.5,以适应菌丝的生长发育。经处理过的原料生产的菌棒接种后具有菌丝萌发好、吃料快、污染率低,菌包开袋后不易感染杂菌,生物转化率高等优点。2.3材料与设备1.仪器设备:高压灭菌锅;培
14、养箱;超净工作台;电子天平等;温度计;湿度计;加湿器;控温设备等。2.材料及工具:酒精灯、火柴、75%酒精棉球、解剖刀、尖头镊子、培养皿、标签、棉籽壳、牛皮纸、三角瓶、接种铲、橡皮筋、聚丙烯塑料袋(17cm35cm)、玻璃管、接种工具、甲醛、高锰酸钾、新洁尔灭等。 第三章 实验方案3.1 实验设计3.1.1 配方改良研究 主、辅料的配比及维生素等其他营养元素的配比及添加该方法历时较长,需经过大量对比试验,在原有培养基配方基础之上,调整主、辅料的配比及其他营养元素的配比及添加,达到降低培养基成本,提高培养基利用率及增加食用菌出菇率和品质的目的。每组配方100袋,标记P,0.3kg干料/袋。1.
15、P1(配方一):棉籽壳30kg,玉米芯70kg,豆饼粉10kg,石灰粉1.76kg,石膏粉2kg,过磷酸钙2kg,尿素0.3kg。(C/N=30.4:1,干料总重量116kg,料水比:1:1.48,灭菌前PH:78)2. P2(配方二):棉籽壳50kg,玉米芯50kg,豆饼粉5kg,石灰粉1kg,石膏粉2kg,过磷酸钙2kg,尿素0.3kg。(C/N=33:1,干料总重量110kg,料水比:1:1.45,灭菌前PH:78)3. P3(配方三):棉籽壳70kg,玉米芯30kg,豆饼粉5kg,石灰粉1kg,石膏粉2kg,过磷酸钙2kg,尿素0.3kg。(C/N=29.7:1,干料总重量110kg,
16、料水比:1:1.36,灭菌前PH:78)4. P4(配方四):棉籽壳80kg,玉米芯20kg,麦麸12kg,石灰粉1.76kg,石膏粉2kg,过磷酸钙2kg,尿素0.3kg。(C/N=31.4:1,干料总重量118kg,料水比:1:1.33,灭菌前PH:78)5. P5(配方五):棉籽壳100kg,豆饼粉5kg,石灰粉1kg,石膏粉3kg,过磷酸钙3kg。(C/N=28:1,干料总重量112kg,料水比:1:1.3,灭菌前PH:78)3.1.2 菌棒构造改良研究1.方法一:加入一些透气性好的物质添加无菌沙子、甘蔗渣。具体方法:在拌料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无菌沙子,通过沙子增加菌棒的透气性。(标 记S
17、,配方四,每小组100袋)实验组: S1湿料:无菌沙子=1:0.1(0.64kg湿料/袋、0.064kg沙子) S2湿料:无菌沙子=1:0.2(0.64kg湿料/袋、0.128kg沙子) S3湿料:无菌沙子=1:0.3(0.64kg湿料/袋、0.192kg沙子) S4湿料:无菌沙子=1:0.4(0.64kg湿料/袋、0.256kg沙子) S5湿料:无菌沙子=1:0.5(0.64kg湿料/袋、0.320kg沙子) 对照组: S0.64kg湿料/袋2. 方法二:改变菌棒的构造“中空培养”具体方法:在菌丝长满菌袋后(此时食用菌菌丝生长旺盛,竞争优势较大,不易感染杂菌),利用特制的电动钻头将菌棒中部制
18、作出一个深度适宜的透气孔。(标记 Z,配方五,每小组100袋,0.75kg湿料/袋) 注:透气孔的直径不宜过大,尽量减小对菌丝造成的伤害。实验组: Z1中部孔径=0.5cm Z2中部孔径=1.0cm Z3中部孔径=1.5cm Z4中部孔径=2.0cm 对照组: Z0.75kg湿料/袋3.1.3 管理技术的研究1.季节安排秀珍菇栽培,应根据当地的具体自然气候安排生产。就蚌埠地区而言,秀珍菇生产基本安排在3月上旬至3下旬,此时气温较低,菌包走满袋约2025天,后熟时间大约1015天,一般4月中旬至5月上旬开袋出菇,出菇时间3045天;秋季安排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这时气温较适宜,菌包走满袋约2
19、0天,后熟时间大约510天,一般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开袋出菇,到次年三月左右结束。2.发菌阶段管理(1) 发菌期间应尽量避免光照,尤其不允许强光直射;(2)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摄氏度;(3)适当调控通气和湿度,一般可调至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4)在整个发菌期,每5天左右喷洒一次漂白粉溶液,以防止杂菌病害的潜伏和发生。3.出菇管理 (1) 催蕾前菌丝后熟的意义与效果 意义:尽量扩大生物量(菌丝数量),最大限度的分解和吸收基料营养,为出菇尤其是爆发性出菇奠定必须的物质基础。 基本方法:确认菌袋基本完成发菌后,原地不动,继续保持发菌状态,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继续严格避光,检查、剔杂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 工程 毕业论文 范文 免费 预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69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