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关于城市中农民工的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doc
《题目:关于城市中农民工的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目:关于城市中农民工的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题目:关于城市中农民工的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小组组长:陈德明 学号:201104054180调查小组成员:杨国威 学号:201104084249调查小组成员:陶斌彪 学号:201104084246调查小组成员:钟建龙 学号:201104084247调查小组成员:骆文发 学号:201104054138执 笔 者:陈德明 学号:201104054180 (联系方式:13631356421,626421)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为社会付出最廉价的劳动力,从而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农民工已经是城市建设
2、的主力军,但却还是农民的身份,又由于学历不高,缺乏技能等因素,求职难收入低,工作时间长并辛苦是农民工普遍反映的问题。他们难融入城市生活,生存状况不容乐观。现在对农民工的生存现状进行深入调查,进一步分析问题和思考,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困难。 关键词:城市;农民工;生存现状 一、调查的对象与目的 调查时间:2012年7月25号-2012年8月3号 调查地点:广东省湛江市雷城镇建筑工地农民工居住地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平潭镇的农民工的老家 调查对象:工地的农民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走访、交谈、书籍、网上调查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涉及这些农民在城镇中的生活状况,他们的工作时间长,强度较大,但大多数的人
3、的经济收入较低。还有从他们的交谈中可以得知他们的工作环境差,安全生产缺乏防范措施,社会的劳动保障不高和福利待遇差等问题,他们背进离乡来到城市,却生活在城市的边缘,游离于城乡之间,不利于社会的经济政治的稳定发展,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他们的生存现状牵动的大家的心,我们通过随机访谈的形式展开社会调查。 二、农民工这个概念的产生与进入城市的背景目前,关于农民工这个概念,学术界从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探究。在社会学意义上,农他们身兼“农民和工人”的双重使命。社会学家张玉林教授1983年最早提出农民工一词,认其称谓有两层含义:“农民”是身份,“工人”是职业。他们来自农村,却活跃于城市,创造社
4、会财富,推动城市建设发展。在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了“农民工”这个概念。中国的农村犹如一个“土围子”长期封闭落后。中国的农民几千年来的祖祖辈辈始终围绕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源源不断地从广袤的农村流出最年轻、最富活力、最有创意的打工者,形成新的农民工大军。据调查的情况显示,整个村子有七成以上的成青年外出城市务工经商,其原因大多是当地的经济不发达,城市发展的经济条件较差,他们仅仅靠务农的收入十分微薄,子女上学费用昂贵,家庭支出费用大,难以支撑家里的开支。还有就是获得经济收入的途径很少,所以大多数人选择放弃务农,进入城市务工经商。这样也导致很多
5、农田土地荒芜。三、城市中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自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和转移为加快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提供了劳动力资源,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为第二、第三产业增添了活力和新鲜的血液。但随着改革开放程度不断地深入,范围不断扩大,社会的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社会的分配问题,还没做到公平正义。从而导致社会的贫富差距逐年的扩大趋势,影响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可持续性的发展。农民工也是城市生活的一份子,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然而他们的在城市中的生存遇到诸多的困境,到达是怎么造成的呢?还
6、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呢?现在就先来了解下平潭镇的外出农民工的情况,再来反映出大城市中他们的生存状况。 (一)农民工的经济收入低。在调查中,他们的工资收入主要集中在800至1500元之间。其中,每个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占22.5%,800至1200元的占42.5%,在1200至1500元的占24.70%,1500元以上的占10.30%。他们的工资收入普遍比所在行政区域的城镇较低,他们大多数从事技术含量低,且他们工作的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况且他们把大部分的钱的寄回老家,这样很难保证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质量。 (二)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存量较低。即是他们的劳动生产率不高,这跟他们的受教育的程度有
7、密切的联系,因为这个有助于人经济社会地位的提高。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我们调查发现,在这里的外出就业者有一半以上是读完初中,或者初中没毕业就外出打工。小学的毕业或者没毕业的占小部分,然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小部分。这说明我们的农民工在就业方面缺乏一定的技能或知识,从而从事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或者体力劳动的较多。另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6年进城农民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3.9%,高中文化程度占11.5%,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4.6%。以下是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表格: 农民工文化教育程度状况 单位是:%年份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以上19971.8722.325
8、8.5013.773.511.0319981.5719.8858.6614.304.331.2619991.518.6159.7414.234.621.3020001.218.4161.2413.384.651.4020031.916.766.310.84.30.020051.714.867.310.75.50.0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农村住户调查年鉴,各年 (三)农民工的权益都不到很好的保障。他们的工作时间长,每天工作在11小时左右,还有双休日、节假日没有休息司空见惯,其中一半人拿不到加班补贴,近八成不能带薪休假。 还有就是农民工劳动安全条件差,劳动保护缺失,发生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比例高
9、,尤其是经常面临重大特大伤亡事故频繁发生的危险。这些严重的威胁了农民工的生命的保障权益了。然而他们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很低,且合同的也不怎么规范。这样在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后,没有很好的法律依据作保障。例如,他们某些工厂或者是企业中劳动,结果工程完成后,老板拖欠工资的现象比较常见。之后他们很少通过正当手段或法律途径去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有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四)他们的工作之余主要的娱乐方式仅仅是看电视,睡觉,或者到公园中散散步,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他们的工作时间占了大部分,也没有很多时间去放松自己。 (五)农民工住房与子女教育情况。目前,中国在劳动力资源的转移方面的人数是
10、巨大的,有2.5亿进城务工者,然而他们的住房便成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大多数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30%在集体宿舍里,21%的农民工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15%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还有13%在城市里没有住所。只能往返城郊之间。据我们调查了解,令他们头疼的一个问题是子女受教育的问题。只有少部分的农民工子女外出读书,绝大部分的子女因没有本市户口,需要高昂的赞助费,负担重等原因,没有外出就读。在平潭镇有四成农民工家庭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在附近乡村上学,平时跟着爷爷和奶奶生活。由于孩子的爸妈不在自己身边,缺少了一定的家庭教育,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性格变的内向和孤僻,不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11、和法律意识,有部分人走上了犯罪道路。四、关于城市中农民工现状的成因分析据我所知,农民工弃农进城务工,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获得更多的经济来源,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即户籍制度的松动,使农民可以进城务工。我们在调查中,与他们的面谈可以得知一个显著地特点,就是向往城市人的生活。特别是90年代初期,港澳台的产业转移掀起农民工进城务工新一轮的高潮。产业向我国的沿海地区的转移,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然而,他们转移的产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这就给农民工提供了就业的机会。近年来,因为城市采取二元分割式、防范式的管理,农民工与用工单位及雇主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呈上升趋势,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
12、侵犯,并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识,从而会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并且得不到正当的渠道去争取自己的利益。这样使他们的在城市中的生活受到压迫,感觉不到城市的温馨,生存状况比较穷困,艰辛,生活方式比较单一。另外,农民工没有行业一定的技能知识,只有少部分人才获得政府的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班进行学习。这就影响了他们的从事行业的工薪水平,导致了收入的水平偏低。还有就是相关政策法规制定的不完善,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使农民工的合法权利难以得到保障。现阶段,他们就业受歧视、子女入学难、被拖欠克扣工资的现象大范围存在,让保障更是无从所得。这跟我们的政策制订不全面,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导致了他们在城市中生存困难,
13、生活在城市的边缘,生活质量不高。据调查可以了解,他们在农村中时按人丁分田地的,每个家庭大概就三、四亩地,主要是种粮食作物,还有少量的经济作物,例如冬瓜,甘蔗等作物,因为只靠手中的几亩地,只能勉强过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出远门进城务工,好让家里的经济状况好过点。这也造成他们在城市中遇到种种困境或者不公平的待遇,生活再困苦都咬牙坚持着,为了家庭。这也是我们从中得出的一个重要的成因。五、对于改善农民工生存状况的措施与个人见解 (一)探索社会保障机制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农民工的就业保障。政府应不断地提高和改善公共服务以及公共生活水平,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农民工子女就学难的问题采取措施落实,记得
14、要结合本地的实际,相继制定了具体办法。还有就是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农民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大力的建设城镇居民社会保险,还有就是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这些都为在城市谋生的农民工提供了很好的便利与一定的保障。 (二)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地位我们要转变对农民工的作为城市的边缘人的观念,不把他们当成生活在城市中的底层人群,给以他们更多的肯定与支持。我们应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首先,农民工进城,本身就给城市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课题,加大政府管理的力度。但这样需要我们的城市社区和用工企业不断地去改变管理模式与方法,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15、。因此,如何提高农民工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调动他们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政府、企业和农民工自我管理三结合的体系,是改善农民工管理现状的关键。另外,一些行业可以建立类似农民工协会等形式的行业协会,这样可以把农民工组织起来,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和政治地位,也可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我们要加强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随着我们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掀起,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不仅是当前的需要,也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关键所在。 (四)我们应该给予农民工足够的社会关心。农民工
16、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我们没有考虑农民工等低收入阶层的文化娱乐需求。在城市体育等公共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中,未能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然而,我们才意识到要满足农民工文化娱乐需求以及精神文化生活。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慰问演出、民工影院、流动图书馆等改进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措施。从而给农民工一种在城市生活中找到归属感,只有这样整个城市才会散发活力,这样才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农民工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在我们的城市建设过程中见证他们的汗水与艰辛。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赞同,让其他们尽快在城市落脚,与我们城市居民和谐相处,共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才能更好描
17、绘未来城市的蓝图,祖国的新篇章!参考文献:1王竹林.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2张跃进.中国农民工问题解读M.北京:光明出版社,2007年版.关于城市农民工的生存状况的调查心德姓名:骆文发 学号:201104054138农民工,一个特殊的称谓,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我国的农民工问题也是越来越突出的,特别是具有三高一低特点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就更为突出。据有关“权威”方面的调查说,我国农民工数量已超过2亿人,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兢兢业业,一如既往地拥护我们党的方针政策,他们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了他们应有的力量,为我国的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题目 关于 城市 中农 民工 生存 现状 调查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69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