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河南省神火集团新庄煤矿60万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doc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河南省神火集团新庄煤矿60万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河南省神火集团新庄煤矿60万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doc(1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本设计的井田面积为22. 5平方千米,年产量60万吨。井田内煤层赋存比较稳定,煤层倾角510,平均煤厚3.6m,整体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在井田范围东部和中央均有断层发育。沼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相对不高,涌水量也不大。根据实际的地质资料情况进行井田开拓和准备方式的初步设计,该矿井决定采用三立井上下山开采,煤层分组带区上下山联合布置的开拓方式,设计采用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回采工艺,倾斜长壁采煤法,用全部跨落法处理采空区。并对矿井运输、矿井提升、矿井排水和矿井通风等各个生产系统的设备选型计算,以及对矿井安全技术措施和环境保护提出要求,完成整个矿井的初步设计。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采用先进技术和借鉴已实
2、现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的经验,实现一矿一面高产高效矿井从而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词:立井、倾斜长壁、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高产高效全套CAD图纸,加153893706Abstract These designed allotment area for 22.5 square kilometers,Yearly Output sixty trillion. Allotment intrinsically ocurrence of coal seam compare stabilize,coal seam pitch fiveten acid,average coal thick 3.
3、6m,integrally nature condition compare simplicity,at allotment scope east normalizing function of the stomach and pleen center equal have got dislocation upgrowth. Both methane and carbon dioxide content relatively do not high, and neither do inflow of water no large either. On the basis of Prelimin
4、ary Design,said shaft opt in adopt three vertical shaft fluctuate mountain exploitation,coal seam grouping band region fluctuate mountain co- disposal mode of opening,design adopt 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full-seam mining stopper art,incline longwall method,treat goaf with whole straddle alight l
5、aw from actual geologic information instance proceed allotment exploit and stand-by mode. 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the both both combine versus mine haul, shaft exaltation, shaft drain and ventilation of mines isopuant systemic equipment lectotype count,as well as versus shaft technical safety meas
6、ur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laim,complete wholly shaft. Both shaft whole realize mechanization,adopt advanced techniques and use for reference afterwards realize high yield highly active modernization shaft experience,realize one mine not both high yield highly active shaft thereby run up to
7、favorable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Keyword: Vertical shaft, incline length wall, full-seam mining, 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high yield highly active 目录前 言1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21.1 矿区概况21.1.1地理位置与交通21.1.2自然环境21.1.3矿井附近的工农业情况41.1.4水源、电源、劳动力及建材来源41.2 井田地质特征41.2.1地层41.2.2构造51.2.3煤层及其顶底板岩性特征61.2
8、.4水文地质特征71.2.5沼气、煤尘和自燃101.2.6煤质、煤的牌号与用途112 矿井储量、年产量及服务年限132.1 井田境界132.2 井田储量132.2.1矿井工业储量132.2.2矿井设计储量142.2.3矿井设计可采储量152.3 矿井年储量及服务年限172.3.1矿井工业制度172.3.2矿井服务年限173 井田开拓183.1 概述183.1.1开拓方式选择183.1.2影响立井开拓的主要因素分析183.2 井田开拓183.2.1对井田开拓中若干问题分析183.2.2方案的提出及技术比较193.2.3方案经济比较213.2.4 确定方案233.3 井筒特征243.3.1主井24
9、3.3.2副井253.3.3风井263.4 井底车场273.4.1设计基本参数283.4.2一些基本问题的确定283.4.3线路联接计算293.4.4轨道线路平面布置313.4.5通过能力计算323.4.6坡度计算353.4.7确定各井底车场硐室位置363.5 开采顺序及采区回采工作面的配置383.5.1开采顺序383.5.2保证年产量的同采采区数和工作面数383.6 井巷工程量和建井周期413.6.1概述413.6.2井巷工程量和建井周期的各计算图表414 采煤方法444.1 采煤方法的选择444.2 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444.2.1带区走向长度的计算的确定444.2.2确定分带走向长度
10、及分带数目444.2.3回采巷道的布置454.2.4联络巷的布置454.2.5带区硐室454.2.6带区千吨掘进率、带区掘进出煤率及带区回采率454.2.7确定带区巷道掘进方法、设备数量及掘进工作面数474.2.8带区生产系统484.3 回采工艺设计494.3.1综采工作面的主要设备(见表4-3-1)494.3.2工作面循环方式和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505 矿井运输、提升及排水535.1 矿井运输535.1.1井下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535.1.2带区运输设备的选型535.1.3大巷运输设备545.1.4列车组成的计算555.1.5电机车台数的计算595.2 矿井提升615.2.1矿井提升概
11、述615.2.2矿井提升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原始资料615.2.3提升设备的选型计算615.3 矿井排水725.3.1概述725.3.2排水设备选型计算736 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措施826.1 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826.1.1通风设计的基本依据826.1.2矿井通风系统要符合下列要求:826.1.3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836.2 风量机算及风量分配836.2.1采煤工作面实际需风量846.2.2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856.2.3峒室实际需风量856.2.4风速验算:876.3 全矿通风阻力计算876.3.1计算原则886.3.2计算方法886.3.3计算矿井的总风阻及总等积孔916.4 扇风机选型92
12、6.4.1 选择主扇926.4.2选择电动机946.5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946.5.1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946.5.2防尘措施956.5.3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966.5.4为防止井下水灾的措施967 矿山环保977.1 矿山污染源概述977.1.1大气污染977.1.2废水排放977.1.3固体废弃物排放977.1.4噪声污染987.2 矿山污染源的防治987.2.1大气污染防治987.2.2矿山水污染的防治987.2.3矿渣利用997.2.4噪声的控制99结论101致谢103参考文献104附录A105附录B112前 言本次毕业设计是据在河南省神火集团新庄煤矿进行的毕业实习中所收集的矿井生产图
13、纸和资料,并作了一些改动以后,对矿井进行的初步设计。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全部教学进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作为对大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次综合性的知识技能考查,它主要是考查学生这四年来对基础知识及其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学会自我思考、自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综合起来应用。这样达到了对理论知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经验。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认识和学习的过程。在本次设计过程中,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炭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其它发展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积极采用切实可行高产高效的先进技术与工艺,力
14、争自己的设计成果达到较高水平。本设计以实践教学大纲及指导书为依据,严格按照安全规程的要求,采用工程技术语言,对矿井的开拓、准备、运输、提升、排水、通风等各个生产系统进行了初步设计。由于时间关系和设计者水平有限,设计中失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审阅老师给予批评指正!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况1.1.1地理位置与交通新庄矿位于豫、皖两省交接的永城市东部,行政区划分苗桥、茴村两乡管辖,上级主管部门为河南省神火集团,井田东部及北部以人为边界与安徽皖北矿务局刘桥二矿分界,西以王庄断层(F21)与葛店煤矿扩大区毗邻,南至煤层露头线,南北长约7.5Km东西宽约3Km,面积约22.5Km2。地理位
15、置为东经1163715,北纬335525。该矿西至永城市24Km,东距安徽省淮北市19 Km,西北120 Km可达京九、陇海西两主干铁路的交通枢纽-商丘车站,东北94 Km到津浦、陇海两铁路之枢纽-徐州车站,矿区内部有专用运煤铁路与陇海铁路相连,省道永淮公路从矿区穿过,矿区内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优越的地理位置为煤炭市场的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交通位置图见图111。1.1.2自然环境本区属于黄淮冲积平原,区内地势平坦,地面标高+30.3m左右,井田南约6 Km有沱河向东注入安徽省的新汴河,中南部有王引河,最大排洪量12.278 S/m3。1973年7月14日最高水位:
16、王引河+30.63m,水深2.7m左右;曹沟+30.42m,水深1.96m。王引河、曹沟均属人工渠道,水位随季节变化,冬季有干涸现象。工业广场的附近一带历史最高水位标高不大于+31.69m。矿区开发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排涝工程,内涝基本解除,地表水对矿井开采及矿区建设没有危害。 矿区为半干燥大陆性气候,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据永城气象站气象资料表明,70年代中间气候明显变化,1970年1973年夏季多东风和东北风,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最大风速16m/s(1971年3月西北风)。年平均气温14,最高气温41(1957年7月3日),最低温度19.3。矿区内降雨多集图111 交通位置图中在6月
17、8月。最大年降雨量1518.6mm(1963年),最低年降雨量537.7mm(1966年)。冬季12月至翌年3月为降雪期,11月至翌年4月为冻土期,最大冻土厚度为19cm。矿区所在地区历史上没有发生过较大地震。据中国地震目录第二集称,自公元925年以来,安徽省萧县等一带曾发生强烈地震38次,按基本烈度表记载,永城烈度小于6度。1.1.3矿井附近的工农业情况新庄矿附近地主要厂矿企业有:东部有安徽省皖北矿务局刘桥二矿,西部有葛店矿、神火工业园和永煤集团车集煤矿。矿井所在地为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农业比较发达,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棉花。1.1.4水源、电源、劳动力及建材来源矿井用水主要
18、分为地面用水和井下用水。地面用水主要是由二眼水源井及一座水厂来供应;井下降尘用水采用井下排水经处理后再返回井下。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一路来自永城电厂,另一路来自淮北渠沟变电站。矿区位于豫东大平原上的人口稠密区,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土产建筑材料砖、瓦、石子和料石均可就地供应,钢材、木材和水泥等物资可经公路及铁路直接运至矿井工业广场。1.2 井田地质特征1.2.1地层井田含煤层由下至上有太原群、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太原群(C3t)厚134m149m,平均138m。岩性主要由隐晶质灰岩、泥岩组成,其次为砂质泥岩及砂岩。顶部灰岩稳定,厚2m左右,为K3标志层;底部灰岩厚13m17m,一般1
19、5m,以含燧石结核为主要特征,为K2标志层。山西组(P1S)厚110m,由灰至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白色细致粗粒砂岩组成。下石盒子组(P1XS)厚73m113m,平均108m。由砂岩、砂质泥岩组成。底部为鲕状铝质泥岩,为K4标志层。上石盒子组(P2SS)厚度大于400m,底部为K5砂岩标志层与下石盒子组分界;上部紫色斑块泥岩夹厚层砂岩,以K6长石石英砂岩为较稳定的标志层。1.2.2构造本区属秦岭纬向构造之东延伸部分,与新华夏系反复接合。在区内形成永城背斜。背斜轴在芒山柏山一线,呈东北15方向,在永城葛店至安徽百善一带形成帚状构造。新庄井田构造属百善帚状构造的一部分。因而,其构造形态亦受帚状构造
20、所控制。地层倾向北北西至北北东,倾角810,向深部倾角变缓为45,其规律是:在-200m水平以上为12左右;在-200m-650m水平逐渐变为54。沿走向的倾角变化是:在2线以西为42线4线逐渐变为39,4线5线又变为326,至安徽省界变为348。由于沿走向的倾向变化和沿倾向的倾角变化,形成了次一级的舒缓状褶曲,其轴向与区域形态一致,即由北北西至近于北。整个井田为单斜构造。较大的断层构造受百善帚状构造制约,有一定规律,近南北者以正断层为主,近东西者为逆断层为主。井田内在勘探中共发现断层2条:王庄断层(F21)位于王庄至池楼一线,为井田之西界。该断层略呈弯曲展布,总体走向北北东,断层面倾向北西西
21、,倾角70,西盘下降,东盘相对上升,为一正断层。断层落差北小南大,落差为80m250m。在井田范围内断层走向长约10Km,南部向黄集井田延伸,斜交于黄集断层,向北延伸情况不明。断层旁侧煤层牵引明显,并发育数条与之呈极小锐角的派生次级断层。黄饭棚断层(F4),分布于井田中南部,走向北北西,断层面倾向西西南,倾角35。北东盘上冲,南西盘相对下降,落差35m,为一逆断层。西北端消失于张庄西部,向东南尖灭于501孔附近,走向约3.9 Km。该断层切割前松向斜的轴部,破坏了向斜的横向连续性。主要地质构造特征见表121。表121 主要地质构造特征表序号名称断层性质断层面走向断层面倾向倾角()落差(m)1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采矿工程 毕业设计 论文 河南省 集团 新庄 煤矿 60 ta 设计 全套 图纸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69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