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与撰写.doc
《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与撰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与撰写.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与撰写(19)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是以某一教学现象为研究样本,通过观察、反思等反复地分析和研究,以案例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践者,他们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对于教育教学有着许多生动的真切体验,有着很多生动的故事。因此,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是一种适合广大教师的科学研究方法,本文试结合研究与实践简要阐述教学案例研究的功能、方法及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一、明确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功能 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对象是教学实践,研究的目标是形成一个个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案例。关于教学案例的含义,许多专家学者有过不同的表述,虽然说法各不相同
2、,但有一定的共识,我们可以归纳为:教学案例其实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是对课堂情景的真实的客观描述,并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帮助树立一种观念,理解一个概念,学到一种方法。教学案例一般具有真实性、有效性、问题性、典型性、时代性、具体性等特征。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功能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个高明的医生必定积累有不少的病例及医疗方案,一个好的律师也必定收有一定数量的典型案例。同样,一个优秀的教师也是在积累大量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中“优秀”起来的。课堂教学案例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反思状态,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明确方向,有利于培养教师形成敏锐的
3、观察能力,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领悟能力。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行为的合理性,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案例研究专家舒尔曼教授说过:“教师所写的、其他教师可能会面临的现世界问题的案例是对实践反思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它们有助于教师从他人的现实故事中学会预测和解决问题。”2、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教师把先进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应该说,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很快,很多教师接受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但这并不能说明已经真正掌握,很多教师实际的课堂教学行为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当前教学研究很迫切的是要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去,撰写教学
4、案例就是做这个研究工作,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反思,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案例研究过程中,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诊断,进行多角度解读和共同研究,将具体的教学行为与理论实际联系起来思考,反过来又指导实践,提升教师教育实践的合理性。3、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教师互相交流研讨,提高听评课等教研活动的实效。听评课是一种常见的教研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学校的听评课活动的实效性不大。而教学案例是描述教学情境的故事,往往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和策略等。教学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灵活,易于传播交流和研讨。因此,可以把课
5、堂教学案例研究作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引导教师研讨交流教学案例,有利于提高教师分析反思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同的人读同一个教学案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思考,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确定某一阶段的讨论主题,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在教改实践中围绕某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拟定案例、交流研讨,从而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必和实效性。通过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可以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4、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教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目前,教师申报课题已到了非常普及的
6、程度,许多学校的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并形成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特色。但也有不少学校的教师,课题方案写好课题立项以后,由于找不出一种较为有效的研究方式,有的束之高阁、不了了之,有的匆匆结题,难以取得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而案例研究活动的介入为科研课题的开展与理论学习的落实找到了极为有效的途径。在案例研究活动中,教师围绕选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对某一具体教育教学对象或现象等的观察与分析,由于研究对象的个别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研究内容的深入性,可保证教师在时空上有条件对研究对象或现象进行多方位、多层面和多纬度的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以案例研究为载体开展课题研究,操作性强,容易
7、获得较有深度的科研成果。二、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与撰写的方法与步骤 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和处理的全过程如实记录下来,写成“案例过程”,然后围绕案例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或集体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值得研讨的问题,最终形成教学案例。具体地说,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一般要经过前期准备、收集材料、分析研究、形成案例等步骤。1、前期准备。研究者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还要通过有关的调查,搜集详尽的材料(如阅读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访谈等),同时初步确定本案例的研究目标、研究任务,初步确定案例的体例、类型、结构等。必要时还要针对性地作一些理论准备。2、收集材料。收集充分的
8、案例材料是教学案例研究的基础,收集案例材料的具体方法有课堂观察、访谈与调查。课堂观察。观察是一种较为基本和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师生的教与学行为和学生的参与状态等教学现象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方法。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观察,是一般观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殊技术,是一种以收集课堂教学第一手资料为特征的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除了应用观察者的感官、心智外,还可以借助摄像机等作为辅助观察的手段,以提高观察的效果。课堂观察可以是教师自己对课堂活动进行观察,也可以由其他教师来实施观察。课堂观察事先经过精心设计和
9、组织,对教学情景的洞察可以获得一般观察无法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对观察的资料,可以逐字逐句整理成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程序表、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提问行为类型频次表、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表等,以便为后续分析案例提供详实的原始材料。访谈与调查。对一些课堂教学不能观察到的师生内心活动,如教师教学的目的、教学程度的意图、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教学达标的成效度等一些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可以通过与执教教师的交谈和学生的座谈,以丰富、充实课堂教学观察的材料;从这些访谈、调查的材料中,再分析课堂教学的现象,不难发现造成各种课堂教学现象与教师教学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再具体寻找在哪个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从中提炼出解决问
10、题的对策。3、分析研究。围绕案例材料作技术分析,可以教师自己进行课后反思,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理念进行研讨,也可以围绕教学理论进行阐释。这里的分析研究,应回到对课堂教学基本面的探讨才能展现案例的价值,不要过分地集中于个别情境或特殊问题,而应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以及值得研究的问题,要注意对课堂教学作整体的考察和深层次的分析,否则会失去案例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案例研究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方法,可以发挥教研组等集体的作用,集体攻关,分工合作,共同研究。案例研究必要时还要进行文献分析,文献分析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从中找到课堂教学现象的理论依据,从而增强案例分析的说服
11、力。同时,通过有关教育理论文献的查阅,去进一步解读课堂教学的活动,挖掘案例中的教育思想。4、形成案例。在对案例材料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可按一定的结构进行表述形成教学案例。撰写教学案例,一般要经过撰写讨论修改再讨论的多次反复的过程,不断完善。撰写案例要做到目标明确,描述真实具体,情节合情合理,材料适当,案例构思巧妙,文字表达生动。撰写案例要防止“八股化”倾向,反对“空话”和“套话”的泛滥,努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虚实并重,小中见大。”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关键,首先观察者要有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及较强的思辩能力,善于捕捉信息获取案例素材,善于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把握问题的实质,以有效
12、的认知图式认识事物,具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其次,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功底。教育理论功底往往决定案例分析的深度,只有联系教育理论对教学问题不断进行思辩和分析,才能从中抽取问题的本质。再次,要有独到的思考。同一个教学情境,不同的人会提出不同的问题,问题的深度与个人的思考水平有关。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在长期的实践磨炼中形成一双“慧眼”。三、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与撰写的形式及基本结构 关于教学案例研究的形式,根据研究的范围、研究问题的大小等,主要可以分为专题性教学案例研究、综合性教学案例研究等。专题性教学案例研究一般是针对教学中某一方
13、面的问题展开专题研究,综合性教学案例研究是针对教学中许多方面的问题综合起来分析,以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无论哪案例研究形式一般都要有研究的重点和主题,这个主题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困惑事件相关,具体可以从教学的各个方面确定研究的主题,如从教师教学行为的角度确定主题如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中的提问行为、教学媒体的使用、教学评价语言、课堂教学调控行为等;也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角度确定主题如问题解决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实践性活动等。另外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角度都可以确定研究主题,确定主题要注意相关学科的典型性和时代感。确定主题后可以选用不同的形式和结构来撰写
14、教学案例。国内外课堂教学案例撰写的结构多种多样,但分析其本质特征,一般由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三个部分组成。案例背景一般简要介绍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情况,交代教学案例研究的方法与主题等。案例背景一般内容不宜过长,有时可以是几句简要引言,只要提纲挈领地说清楚就行。案例描述是案例的主要部分,主要是描述课堂教学活动的情景,即把课堂教学过程或其中的某一个片段像讲故事一样具体生动地描述出来,具体的描述形式可以是一连串问答式的对话,也可以用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进行故事化叙述。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经验、面对的问题,当然必要时也可以适当调整与改编,以更好地围绕主题并凸
15、显问题的焦点。案例分析是教学案例的关键,主要是运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案例分析的内容可以是对描述的情景谈一些自己的思考或用理论进行阐释,也可以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课堂教学案例具体撰写时结构可以灵活多样,并非要千篇一律、一个模式,而是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案例过程案例反思”、“课例问题分析”、“主题与背景情景描述问题讨论诠释与研究”等。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是一种适合教师的教育科研方法。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最了解学生,最容易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收集、整理、撰写教学案例,给予科学的理性的分析,对于开展教学研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我们
16、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来参与,共同来创造。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20)作者:陈芬萍 文章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07(11)点击数:67 更新时间:2007-12-12 摘 要:中小学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体,受制于自身规模结构、生存环境、自主程度及理论指导等因素,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要走出困境,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思路,实现四个“转变”,即由整齐划一转向灵活多样、由外部支持转向内部自律、由传统管理转向资源开发、由经验借鉴转向理论引领。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对策 教师资源是第一教育资源,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作用和地
17、位日益凸显。中小学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其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事业的成败。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全面实施,使得师资问题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尤其是专业发展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从中观层面,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作些探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思路。一、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教师队伍规模庞大、分布不平衡、结构不合理,使得教师专业发展的难度加大 我国现有中小学教师逾千万,是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教育。如此庞大的队伍,在分布上呈现不平衡的状态:一是地区不平衡
18、。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教师数量充足,甚至出现富余;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教师紧缺。二是城乡不平衡。在同一个地区,城市教师过剩,农村教师不足,一些农村学校因缺乏师资采取大班额教学,或聘用临时代课教师上课。三是学段不平衡。受人口出生波动和高中迅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近些年,高中教师普遍紧缺,相对而言小学教师有些宽松,于是一些地方出现了拔高使用教师的现象,即小学教师到初中学校任教,初中教师到高中任教。在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上,小学教师年龄老化,高中教师恰好相反;在学历结构上,到 2005 年年底,全国普通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小学教师 9862,初中教师 9524,高中教师 8346;其中具有高一层
19、次学历者为:小学教师 5635、初中教师 3531、高中教师 118。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大都已经提高到本科层次、有的甚至是研究生层次相比,差距依然较大。我国教师队伍庞大且状况复杂,使得教师专业发展的难度加大。(二)教师个体生存环境较为自闭,使得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不强 就教师个体生存方式而言,其从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内心需求和生命体验都被轻易地放逐,整天处在规范而又狭隘、重复的生活中。一是职业要求过于严格。在职业道德要求上,从古到今人们对教师显然来得更加严格,古有“教者必以正”,今有“师德规范”。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教师偶像地位的失落,这种截然的反差造成了教师内心的惆
20、怅与彷徨。在制度要求上,现行的教育制度不仅统一规定了每个教师的职责和义务,而且对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方法等也作了具体的规定。从某种意义上说,日益完善的现代教育制度,使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仆从,影响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虽然新课改提供了教师自我解放的机会,但受习惯势力和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不少教师仍是穿新鞋走老路。二是生活空间相对狭小。有人说学校像一座“象牙塔”,这种学校教育与日常生活一定程度上的相对隔离,造成了教师“两点一线”式近乎单调的生活方式。同时,社会的高度期望以及自己肩负的责任感,使得许多教师埋头教育教学,无暇顾及窗外的精彩生活。生活空间的相对狭小和精神生活的相对狭窄,
21、使教师少了一份应有的从容和闲情。三是日常工作重复少变。相同的教材、相近的教法、相似的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不断地重复着“备课一讲课一批改作业”的工作轮回,很容易形成教师的职业倦怠。在这种缺乏活力的生活中,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难以激发。(三)教师专业自主程度较低,使得教师自主发展受到制约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是学校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日常管理的重要决策,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其更突出地具有课程与教学的自主权。我国教育法教师法对现阶段教师的权利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等。但中小学教师在实际职业生
22、涯中,对课程内容、教材选择却没有多少自主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按照教育行政部门选定的教材去做,按照教学研究部门提供的教学参考资料、介绍的教学方法和编制的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得更好,教师没有更多的思考。尽管现在不少地方都在推行校本教研,但受制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研能力,广大农村教师大多仍游离于研究活动之外,成为机械执行者、简单照搬者和被动旁观者。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被当作管理对象,没有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的参与权和决策权。此外,由于受中考和高考的负面影响,过分强调教学的统一性、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教师
23、缺乏应有的专业自主权,在教学活动中就会缺失主体地位,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也就难以产生。(四)教育理论研究滞后,使得教师专业发展缺少有效的引领 我国在教师专业化特别是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已有的研究没有把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作为一个独立的影响因素予以考察;也没有探讨教师自觉地对自我专业发展负责,对教师的后续专业发展会有多大作用,以及何时、何地、何种条件下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更为有效。由于缺少科学的理论引领,基础教育界的教师专业发展出现了一些盲点和误区。一是“形象化”倾向。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许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都热衷于用搞形象工程的方式,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于是便有了“百
24、千万工程”“跨世纪工程”“园丁工程”等。这种“形象化”倾向表面上轰轰烈烈、成绩斐然,其实质上是强化了行政监管的力度,而弱化甚至忽视了教师个体的内在需求,其要害在于限制了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空间,甚至剥夺了教师研修的自主权。二是“行政化”倾向。教育部门在教师管理上,往往把教师当作“干部”甚至是“公务员”来管理,如教师工资待遇上向公务员看齐,教师培训更多的是来自行政上的硬性规定而非教师内在的需求。同时,本应作为学校教学业务指导部门的教研室也凸显“行政化”,教研人员成为“亦官亦民”,他们更愿意行使行政管理而不是业务指导的职能。三是“技术化”倾向。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上盛行“教师技能训练”,我国在落
25、后于国际潮流整整 20 年之后的 90 年代初,也进行了倡导。所谓教师的“职业技能训练”,包括普通话技能训练、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训练、教学工作技能训练、班主任技能训练等。这种范式基于行为主义,与教师专业发展相悖,其要害在于否定教师成长的“人格化”“个性化”和“文化化”的过程。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将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与效果。针对上述困境,应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对策。(一)由整齐划一转向灵活多样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社会呈非均衡发展,反映到教育领域也是如此,这必然折射到教师专业发展上不能单纯地采取整齐划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堂教学 案例 研究 撰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68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