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舍作品语言的幽默艺术毕业论文.doc
《论老舍作品语言的幽默艺术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老舍作品语言的幽默艺术毕业论文.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摘 要1引 言2一、“幽默”及其“老舍作品幽默语言”的界定3二、老舍作品幽默语言的特点5(一)充满着轻快、机智的审美形态5(二)具有奇趣、诙谐、俏皮的美感特点6三、老舍作品幽默语言艺术的形成6四、老舍作品语言幽默艺术的表现形式10(一)“白描”的幽默表现方式10(二)、“写意”的幽默表现方式111、采用“事理错位”等方式表现俏皮幽默112、采用“易境易色” 方式表现诙谐幽默123、采用“逻辑离奇” 方式表现滑稽幽默12(三)修辞的幽默表现方式131、恰当精彩的比喻132、自然贴切的拟人133、多种形式的夸张144、精彩诙谐的反复14(四)以喜写悲、笑中有泪的幽默表现方式15结 论16主要
2、参考文献17注 释:17后 记3摘 要老舍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化巨星之一,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语言大师”、“幽默大师”,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宝库。他的文学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在语言的运用上追求俗白、清浅、结实有力、具有幽默化的风格,形成自己独特、充满魅力的语言风格,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无愧于“幽默大师”的称号。老舍作品的幽默艺术形成与时代、家庭生活和其生活阅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积淀,它向我们透露了老舍创作中所打下的时代的、民族的、社会的、道德的烙印。老舍小说采用了独特的“白描”和“写意”等多种幽默表现方式。本文试
3、图从老舍先生的作品本身出发,老舍的生平经历出发,探寻其语言的幽默艺术的特点、表现方式和形成原因,解构这种语言幽默艺术背后的深层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老舍作品 语言幽默 特点 表现方式 形成原因老舍作品语言的幽默艺术引 言作为闻名中外文坛的“幽默大师”,老舍文学生涯的四十余年,与幽默结下不解之缘,是他从事幽默创作的四十余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没有像老舍这样数十年如一日,把其鲜明的、独具时代特色的、幽默的艺术风格坚持不懈的贯穿于艺术创作之中,并把这种风格发挥至极限。老舍是首屈一指,而且是绝无仅有的奇迹。他以“舍我”的“文牛”的勤奋精神,在文学创作的道路,舍我地走了一辈子,其多达850万字以上的文
4、学艺术品,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学宝库都占有重要一席。老舍学通中西,深谙古今,他的幽默艺术既有来自西洋文化的润泽,更多的还来自生养老舍先生的一方土地北京,是北京特质文化的体现。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对北京的一草一木全都胸有成竹。因此,有人称他为“北京的土地爷”、“北京市民诗人”。北京的自然风光在老舍笔下成了一张张色彩鲜明的图圈,充满了诗情画意。同时,对北京特有民俗民风的描摩精细入微,如诸多的繁文缛节,使人读后仿佛身临其境:办婚丧大事讲排场图阔气,过生日祝寿大宴宾客,甚至“洗三”也要兴师动众,真是“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1;亲朋好友间的迎来送往、礼尚往来、市民阶层的逢时应节图景等等,这些都
5、为其作品增添了浓厚的幽默情趣。郭沫若对他的作品曾经赞誉道:“寸楷含幽默,片言振聩聋。”2幽默是老舍一以贯之的语言风格,老舍先生的作品中不乏幽默诙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其浩繁的作品中,老舍满是形形色色的市民形象,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剃头匠、洋车夫、说相声的、演鼓书的、开茶馆的、打拳舞棒的、三姑六婆、八旗子弟、娼妓窑姐、丘八巡警等市民阶级的各类人物,真是包罗万象。2011年,在我开始参加奥鹏学习后,我第一次有幸拜读了老舍先生未完之作正红旗下,真正意义上与先生实现了初次“谋面”,文中二哥的俏皮、能干、不以旗人为傲和“大姐婆婆”泼辣、以旗人为荣到处赊欠,如文中写到“据看到阎王奶奶的人说:当阎王奶奶打
6、扮起来的时候,就和大姐婆婆相差无几。”,这些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从我与老舍的正红旗下的初次邂逅,直至看了电视剧版的茶馆,入眼入耳皆是诙谐、幽默,我惊奇于先生语言的幽默艺术,产生追寻老舍的足迹,探究这种语言产生的根源和幽默背后的秘密。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不断的翻阅和整理、记录、分析,老舍先生语言艺术特色的脉络逐渐清晰:他的作品中不但有原生态的京腔京味,更多的是俯拾即是的幽默,幽默是其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他的创作风格和表现的主要手段。他的胸中似乎藏有一部幽默语言的活辞典,词汇的丰富程度,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得心应手的运用,为后世的带有京味的幽默文学创作提供了艺术典范。转眼间,奥鹏学习就到了论文写作阶
7、段,我选择了老舍和他的语言幽默。本文主要从老舍作品幽默语言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表现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一、“幽默”及其“老舍作品幽默语言”的界定所谓的幽默指的是:有趣的、可笑的、意味深长的。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我们读读狄耿斯的,马克吐温的和果戈里的作品,便能够这个道理。听一段好的相声,也能明白这个道理。”“看透宇宙见得种种要素,而后用强烈的手段写画出来” 3而能引人发笑的都是幽默。因此,老舍认为“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4青年时代的老舍正是中国封建帝制的崩溃时代,“五四
8、运动”成为他思想转折的一个重要诱因。饱尝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势力压迫的老舍,一旦触到藏在他心底的反抗的意识,“叛逆”的种子便立即萌芽、生长。他说:“反封建使我体会到人的尊严,人不该作礼教的奴隶,反对帝国主义维护祖国的尊严,中国人不该做洋奴”。 5这成为老舍后续创作基本指导思想。1922年,他开始发表作品小铃儿等。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人穷志不穷,性格刚毅,自尊自重,对社会的腐败的落后的现象深恶痛绝,可是又因为他有同情心,因此常常是“半恨半笑”的看待当时世界,他的作品“一半是泪,一半是笑”饱蘸爱心,不失幽默,充满诗情。老舍作为一个温和的民主主义者登上文坛既没有鲁迅作为思想家的深刻,也没有郭沫若式的诗人
9、激情,更不似茅盾一开始就擅长理论思维“笑骂”,赶尽杀绝。老舍也是“笑骂”却不赶尽杀绝。他说:“我恨坏人,可是坏人也有好处,我爱好人,而好人也有缺点。”6悲天悯人的性格素养和海纳百川的包容思想决定了在他的批判的武器中,老舍毅然选择了幽默这犀利而不乏人情味十足的思想利器。读老舍的幽默作品,首先触发的是我的孝感神经,有会心一笑,有轰然大笑,揶揄之情溢满在作品的字里行间。就拿相片来说吧:“还是先说家庭吧,比如你的屋中挂着名家字画,还有些古玩,雅是雅了。可是,第一你就得防贼,门上加双锁、窗上加铁栅,就连这样,夜间有个风吹草动,你还得咳几声,设若是明火进来十几位蒙面大汉,大概你连咳都不敢了,这何苦呢?相片
10、就没有这种危险,谁也不会把你父亲的相片偷去当他爸爸,这不是吗?”作为幽默大师,他的语言处处幽默中显露俏皮、泼辣和精辟,有时几近油滑。老舍认为:“语言要能让人喜悦、愉快。”“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7老舍把幽默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让人更多地看到笑的背后的东西,不仅是喜悦、批判和同情,还有揭露、唤醒。他的骆驼祥子就蕴含着这样色彩鲜明的幽默。如写杨家的仆人张妈的敢骂,杨先生的海式咒骂的毒辣,杨太太的无津口的雄壮,以二太太苏州调的流利,他们是素来所向无敌的;及至遇到张妈的蛮悍,他们感到一种礼尚往来,英雄遇上了好汉的意味,所以颇能赏识他,把她收作了亲军,这是幽默的讽刺。还有虎妞诱骗祥子喝酒的描
11、写:“他把酒蛊接过来,喝干。一股辣气慢慢的,准确的,有力的,往下去,他伸长了脖子,挺直了胸。打了两个不十分例利的隔儿他好容易把这口酒调动下去”读完,祥子满腹的辛酸、无奈溢满纸上,这是饱含辛酸的幽默。老舍把幽默看成一种心态、一种人生态度,认为:“幽默者,有个热心肠,讽刺家则时常由婉刺而进为笑骂与嘲弄讽刺因道德目的而必须毒辣不留情,幽默则宽泛一些,也就是宽厚一些,它可以讽刺,也可以不讽刺,一高兴还可以什么也不为而只求和大家笑一场。”8他的幽默是戏谑的。老舍就是这种“热心肠”的幽默家,有着智者的敏锐,他的幽默是轻松的、俏皮的,称得上是中国文人幽默中的一个典范。二、老舍作品幽默语言的特点(一)充满着轻
12、快、机智的审美形态老舍用善意的批评、温和的规劝对待他所同情的对象,故能引起轻松愉悦的情趣,产生痛快的笑,“笑中带着同情”,笑后便是落泪。骆驼祥子开篇,作者在描绘了祥子初入城市时心怀着美好理想,以及他对生活的乐趣,文笔轻松,含有幽默的情调。而当祥子连续的遭到惨痛的打击时,作家的笔调逐渐低沉下来,有时就是在低声泣诉了。如果作家只设置祥子活动一条线,沿着祥子遭受打击后的状况写下去,就会很难有摸有样起来。问题好在作品中还有一条祥子与虎妞等两性纠葛的线,并且还穿插一些普通百姓的生活画面和故事情节,这样就便于从事实本身而发出来的笑的幽默艺术手法的展开。骆驼祥子里有如电影里的特写镜头式的些细节描写,像祥子被
13、大兵捉去、逃出,逃跑后顺带的三匹骆驼,单看那“穿着破衣的祥子”,“脱了毛”的三匹骆驼,两个镜头一对照,不禁令人发笑。笑后,立即是读者的深思,祥子当时是怎样的一种生存状态?他为什么会落入这痛苦得的深渊?人们不会停留在欣赏穿破衣的祥子及脱了毛的骆驼上,而进一步体味到祥子心中无限的苦闷而无处伸冤的凄苦、悲凉。再看祥子在杨家拉包月,杨太太故意捉弄祥子,她打牌,叫祥子给她抱孩子。一个粗壮的汉子,又是平生第一次抱娃娃,处境让人堪怜。当读者看到祥子的手忙脚乱,会脸上在笑心中在落泪,深深的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人民的不幸遭遇。同样,柳家大院里那个穷苦人家的小媳妇,作家说她像一个“窝窝头”,这并不是作者看不到穷人的
14、伤痛,拿他们作笑料,嘲讽他们,而是替她难受:“我就常思索,凭什么一个好好的姑娘,养成像窝窝头呢,从小儿不得吃,不得喝,还能油光水滑的吗?是,不错,可是凭什么?”这样的幽默中含着愤慨和泣诉,任何人看到后都会心中一酸,这正是作家“一半是恨,一半是笑”地看世界的人生态度的映射,也是其独特幽默方式的生动体现。这正如医生讲究用药一样,量少一份则起不到治疗的目的,多一份则会引起不良反应。老舍有意将小人物身上的痛苦、痛感变弱一些,变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微痒,给人产生一种喜感。喜感里又隐现着老舍那副带泪的面孔,这正像胡絜青所说:“老舍的幽默包含着同情,种种灾难在人们身上留下了各种各样的缺陷,用不着在使劲的一针见血
15、。”(9)正因为对小人物身上的缺陷,老舍以宽厚的态度对待,善意地加以奚落,所以才创造了同情的笑、含泪的笑的特殊美感。(二)具有奇趣、诙谐、俏皮的美感特点在老舍心中“干燥、晦涩、无趣”被视为文艺的致命伤,因而他十分器重幽默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在老舍幽默的笑中,有些浅笑即止,有的意味深长,有些则完全是为了娱乐读者。他写景中带着幽默,“小太阳撅着小盆似的小红嘴”(老张的哲学)是拟人化的,又是很俏皮的。写人富有情趣,在写祥子拉车去清华路上,当拉到西直门看到门洞里几乎没有什么行人,祥子的心凉了一些时,祥子明知要坏事,可是他却认为“在街面上混了这几年,不能说了不算,不能耍老娘们脾气。”骆驼祥子他仍然出了西
16、直门,生活在底层的祥子认为出来混,面子最大,最重要。温都太太走起路来“小腿像刚孵出来的小鸭子;走的时候,脸上的肉一哆嗦一哆嗦,好像冬天吃的鱼冻儿”(二马)。正红旗下写大姐婆婆口口声声说“父亲是子爵,丈夫是佐领,儿子是骁骑校。”这些都不假,可是她的箱底儿上并没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在写到大姐婆婆爱吃时,作者又有“她也爱吃鸡鸭鱼肉,而不会欣赏什么山珍海味。”当写到大姐婆婆爱打扮,可是“她打扮起来的时候总是使大家都感到遗憾”时,作者笔锋一转,写道“据看到阎王奶奶的人说:当阎王奶奶打扮起来的时候,就和大姐婆婆相差无几。”读后,一个让人忍俊不禁的大姐婆婆形象跃然纸上。这些与前面的含着眼泪的笑不同,这时读者感
17、觉到的是一种轻松、谐趣,可大笑,可掩口而笑。三、老舍作品幽默语言艺术的形成老舍是出色的幽默大师、语言大师。他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传承着北京的市民生活、市民文化、民族文化的精华。他的文学风格受到过白话小说和外国文学,尤其是狄更斯、康拉德作品的影响,但是从本质的意义上来说,他的文学创作风格和幽默语言来自北京的大小胡同、大杂院、茶馆和戏院。家长里短、市井小民的生活故事在老舍的脑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出色的机智溶解在诙谐幽默的笑声中沉静地叙写出来。舒乙先生曾用五句话将老舍和其他作家区别开来,分别是:“他是北京人”,“他是满族人”,“他是穷人”,“他有十年在国外”,“他生于1899年,去世于1966年
18、”。 10这是解读老舍作品幽默风格成因的五把钥匙。(一)他从小在北京长大。北京地域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幽默,是北京人的性格中重要的心理成分。北京城长期作为皇都,形京畿之地特有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习惯,以及与之相应的独特审美追求。一方面,北京作为封建王朝的首都,受传统文化和礼教的影响,比别处更为深广,另一方面,作为首都,生活变化之大、之快、之深,又是别处无法比拟的。历史给予北京人深重的传统包袱,又不时地给予他们最先进的文明。这种传统与文明的冲突,造就了北京人有较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当生活中的灾难、不幸袭来时,他们往往在玩世不恭中自得其乐,看轻红尘,具有一种超然物外的心理情结。正如老舍所说
19、:“北平人,不论是看着一个绿脸的大王打跑了一个白脸的大王,还是八国联军把皇帝赶出去,都只会咪嘻咪嘻的假笑,而不会落真的眼泪。”11(二)他是满族人。生活在清代的满族人,从出生到故去,一代代长久地在僵死、压抑的八旗制度下生活着。八旗制度烙印在旗人的骨子里,并代代传承着。旗人小孩从呱呱坠地那刻起,旗籍“户口册”上就记了名去,官家开始发给少得可怜的“卖身银”,算是买走了这孩子的终生自由。孩子长大后,入八旗军是惟一的前程。八旗制度规定:旗人不管日子过得再紧,也不许学种地等谋生的手段,不许干任何别的营生,更不许擅自离开本旗的驻地。作为旗人的一天生活只是固定在上岗下岗上,弓、马、刀、剑是他们一生的伴侣,只
20、能靠固定的饷银维持着生活,连多一步路也不准走,每天都只有按照固有的轨迹运行着,人像笼中的鸟儿一样,要活活地给圈养一辈子。这就是作为旗人的“本质工作”。在这种牢笼般的制度下生存的旗人们,痛苦、郁闷、无奈是可以预见的。为了稍获解脱,旗人们逐渐学会了愁里寻欢、苦中作乐。在悲苦的社会阴影下留意寻找人们的“痒痒肉儿”,彼此戏谑逗趣,揶揄嘲弄,既不会遭咎,又可以得到些暂时的宽慰和寄托。这样,在旗人的生命里幽默一步步的深入骨髓,只是其中大多数是玩世不恭外表下露出的是心灰意冷、无可奈何。沐浴着这样的融会着复杂生活情调的社会现实,老舍从小耳濡目染,在触手可及的幽默中长大,虽然如大多数的旗人家庭一样,在当时谈不上
21、享受过一天好日子,可这种幽默的思维定势却在他的心中扎下根,发了芽。这种定势,从一开始,就很自然地被注入他的创作活动中。老张的哲学、赵于曰、二马等作品中的幽默就带着作者下意识表达的迹象。后来,老舍的创作思想成熟起来,他感到,自己的作品,若明若暗地存在着“幽默冲淡了正义感,趣味性妨碍了思想性的弱点”。面对冷峻的社会,他在30年代某些作品中,有意远离幽默。结果,这些作品出版后反而没有引起社会的亲睐,走了几步弯路。身处这样的冷峻的社会现实,老舍体会出:“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假若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 12,于是重新拾回他所熟悉的幽默笔调,并修订自己的创作路线:去粗取精、剔除幽默中
22、的杂质,坚持让幽默为作品的主题服务。从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到茶馆、正红旗下,这条路越走越宽,让悲剧主题的严肃性与艺术风格的幽默感作用于一处,去打动与征服读者。(三)他是穷人。老舍曾多次提到他的幽默感的由来。他说:“我自幼便是个穷人,在性格上又深受母亲的影响。穷,使我好骂世、刚强,使我容易以个人的感情与主张去判断别人;义气,使我对别人有点同情心,有了这点分析,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我要笑骂,而不赶尽杀绝。”13自幼贫穷的生活,使他深切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与世态的炎凉深有体会。同时,成就了他从社会底层打量社会,黑暗与不公,可笑与矛盾尽收眼底。“碰的钉子就特别的多,就成了中年人的样子”,14 “看透”了一切
23、,形成了外圆内方的性格。在开始创作之初,他以一个饱经世事的 “中年人” 心态注视着社会、生活,对生活已经抱有“笑的哲人”的态度,形成“和颜悦色,心宽气朗”,“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了。(四)他有十年在国外。老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生活于乡土气息浓郁的北京市民社会文化环境中,在精神和性格层面上不可免地浸染了近现代旗人礼俗文化的哀歌色彩,但“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给了他更远的触角。20年代和40年代的两个后半期,他曾两度亲赴英美这两个当时世界上最发达国家,体验社会生活,对东西方文化有了较深的体验,并对这两种文化形态作了整体的比较,国内外的生活经历使老舍有机会站在两种文明的坐标的交汇点上,纵坐标是民族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舍 作品 语言 幽默 艺术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68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