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设计)基于制度创新的“三三” 办学模式36996.doc
《论文(设计)基于制度创新的“三三” 办学模式3699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设计)基于制度创新的“三三” 办学模式36996.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制度创新的“三三”办学模式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办学之路苏志刚(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任君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刘丽娜(记者)【编者按】2009年 12月 11日,中国职教学会期刊编辑委员会 2009年年会在宁波举行。会议安排与会代表参观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其完备的教学设施,规模宏大的实训基地,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令代表们震撼。记者有幸采访到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任君庆,听他介绍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区域和学院特色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三位合一”,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高职教育发展模式。本刊对此进行了报道,希望就宁波职业技
2、术学院的经验与方法与广大职教同仁共同学习、探讨。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实际上,高等职业教育在数量上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高等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化的过程中,从制度创新层面探究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对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三位合一、三方联动”发展模式为范本,探究高职院校如何通过制度创新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内在机理。 一、高职院校发展模式的特征 “发展模式”最早用在经济领域,一般是指 “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费孝通,1997),如经济发展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等。高职院
3、校发展模式是指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相适应,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并不断丰富发展的高职办学模式。我们认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区域性。高职教育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同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首先,高职院校的举办者主要是地方政府或地方企业,区域背景鲜明,拥有丰富的可利用的区域资源;其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领域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是培养的人才能否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其三,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存在区域差异。 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属
4、于高等教育范畴,又具有职业教育的属性,职业性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性。首先,高职教育是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其二,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培养;其三,培养过程以工学结合为特征,实行“双证书”制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技能性。高技能性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中职教育主要培养一线岗位的操作人员,高职教育主要培养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中职教育的实践主要是面向一般技术的操作训练,而高职教育是面向高技术的操作训练;中职学生一般面向一线操作岗位就业,高职
5、学生一般面向一线的技术和管理岗位就业,岗位的技术含量更高。二、“三三”模式的构想及实践在众多现代高职教育模式中,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三位合一、三方联动”发展模式(简称 “三三”模式)可谓独树一帜,其成功的办学经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赞赏,值得认真分析、研究、提升和完善。 “三三”模式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探索、创新、总结出来的一套成功的高职教育模式,其中,“三位合一”是指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为一体,搭建高职教育管理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三方联动”是指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合创新办学体制,构建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服务地方经济。 “三三”模式的
6、主要内涵是创新学院办学体制和校企合作机制,搭建高职教育管理平台,使政府的资源及企业的设备、需求和师资等为学校所用,校企全方位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学校通过技术服务和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为此,学院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实践。 校企共同开发与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7个国家示范建设专业与合作企业共同启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体系开发”工程,共同研究制定专业课程系统化开发的基本范式和具体建设内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为目标进行开发,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设
7、置课程,形成以职业活动为主要教学路径的专业课程体系。示范专业充分利用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进行建设。在前期准备中,我们走访 142家企业,调查访谈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 179人次,回收问卷调查表 171份,在此基础上,各示范专业形成了人才需求和专业改革调研报告。同时,各专业分别邀请了 1215名企业一线技术专家,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制订了各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共同确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课程体系框架,形成了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方案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构架,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强化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改变了本科 “压缩饼干”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如物流管理专业
8、把课程组建为课程平台,面向社会和企业开放,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同一门课程,企业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授课,打破了传统封闭式的课程教学模式,提高了专业建设的开放性。 校企共同实施以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为主的实践环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基地建设的难点在于需要建立起校企双方人员分工明晰的管理制度和运转顺畅的运行机制,找到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与教学管理相协调的办法,从而有效解决生产与教学之间的
9、矛盾,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譬如,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宁波华祐微电脑有限公司共同进行现代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实训基地的系统设计与建设。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引进华祐公司微电脑控制器产品生产、管理、销售模式和市场计划,以及企业的研发机构和管理人员。基地完全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布局,设置了与实际企业一致的 8个生产岗位,每批可以容纳一个班(40名)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同时考虑专业现场教学的需要,在生产现场配备了教学培训室和教学指导看板,便于学生在真实生产岗位训练的同时接受生产工艺及现场管理的理论讲解。基地将真实生产岗位训练项目与专业课程有机对接,从专业教学的角度对 8个生产岗位进行重新整合,归并成 5门生产与管
10、理课程;企业提供技术资料,与专业教师共同合作编写器材采购和产品销售、设备(波峰焊 SMT等)操作和维护、电子产品组装与检验、电子产品调试与性能检测和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校本教材。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电子系一年级第一学期安排 2周时间进行体验性的实训,主要是了解熟悉电子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相关岗位能力,第三学期安排 68周,通过各岗位轮训,完成 5门与生产管理相关的课程学习任务。在基地实训期间,每周安排三分之一(约 8课时)的时间用于与专业岗位相关的理论教学,三分之二时间进行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就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
11、中,有效提高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因此,教育部要求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必须在半年以上。根据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顶岗实习要以学校为主导,校企共同制订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和顶岗实习手册以及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要共同参与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分工协作,共同落实学生顶岗实习的学习任务,确保顶岗实习质量。譬如,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将顶岗实习作为专业实现校内实训向校外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系统设计,充分利用宁波化工园区化工企业集中的优势,安排学生到镇海炼化、蟹浦化工区、台塑石化专区、青峙化工园区、大榭化工区等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和社
12、会声誉好的外资企业、大型化工企业实习,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顶岗岗位。同时,特别强调避免走过场,强调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学习任务的落实,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使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走向系统化、精细化。针对化工行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高要求,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必须获得 100%化工职业资格证书,以确保学生具有顶岗实习的资格和初步能力。针对化工企业对安全生产的特殊要求,确定学生顶岗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重点。化工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要求高于一切,许多企业在学生到岗时不会马上允许学生进行顶岗,为此,化工专业将学生顶岗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重点分为“化工岗位业
13、务流程和工作规范熟悉”与“岗位操作技能学习”两个阶段进行重点培训,以确保学生掌握化工岗位安全生产规范,同时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结合顶岗任务完成。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考核由校企按员工考核方式完成,考核合格颁发“顶岗实习经历证书”。与企业共同制订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运作流程与操作指南,从前期准备、注册信息、过程监控、考核评价到活动总结作出规范化要求。指导教师必须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搭配组建,顶岗实习的指导方式根据专业性质和实习方式的不同采取“全程式指导”或“巡回式指导”方式,指导教师均应作好指导记录,并填写“教师实地检查指导顶岗实习记录单”等 11份监控文件,以确保顶岗实习的管理质量。在强
14、化顶岗实习管理的思想指导下,2008年,学院各专业的大三学生在第五学期末已经 100%落实了顶岗实习单位和岗位;校内教师全员参与管理,有 205名专业教师和 1746名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 2008级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保证了每位顶岗实习学生有一名校内专业指导教师、一名校外企业指导老师。 校企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打造一支“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提高专业建设质量的关键所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
15、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因此,通过管理制度创新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为了建设高水平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学院通过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双师结构”团队建设的有效措施。学院制订了教师下企业实践的管理办法,对在企业实践中为企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重奖,同时发挥企业和兼职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强化兼职教师报酬比例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课时比例,学院规定,各二级学院 30%以上的课时津贴要用于兼职教师,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每周工作量补贴不少于 10课
16、时。如数控技术专业以协议形式明确合作企业宁波海天股份有限公司在双师结构队伍建设中的职责,海天公司长期派出机械装配、伺服控制等一线工程技术和管理骨干 10名,双方共同聘请 50多名行业技术骨干,与专任教师结对组成教学小组,共同开发核心课程教学项目、合作编写教学案例、合作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共同实施机床维修等 15门实践要求较高的课程教学,落实顶岗实习教学指导任务。 校企共同开展学生就业学院各专业通过顶岗式预就业、“订单式”就业等方式使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连续 5年在 99%以上,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率在 95%以上。(1)“顶岗式预就业”。所谓“顶岗式预就业”,就是学生顶岗实习与他们未来
17、的就业相结合。目前,学院 60%左右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企业实行了预就业。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顶岗锻炼,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同时也了解了电子产品制作的一整套流程,感受了企业文化和氛围,提高了职业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就业竞争力提高。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2009届毕业生大多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其中宁波柯尼电子有限公司录用了 13名学生,宁波昇锐电子有限公司录用了 12名学生,宁波思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录用了 4名学生。用人单位在录取时表示“我们喜欢招宁职院的电子专业学生,你们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已具备员工所应有的素质和修养,实践操作能力强,接受能
18、力快,不需要培训就能直接上岗,节省了公司的培训成本”。 (2)“订单式就业”。所谓“订单式就业”,就是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如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化工、物流等专业订单培养的学生已占到 30%以上。化工专业与多家知名跨国公司联合举办的化工“大安班”、“LG班”、“德泰班”、“科元班”等,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工作一年,并按照企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安排,接受企业的管理和考核,符合毕业条件且经企业考核良好者,由企业录为正式员工,学生 100%在订单企业就业。企业也对这些学生给予了重点培养,如“大安班”学员 30人中有 20人分批被派往日本网干工厂进行了为期 48天的岗位培训;目前,即将
19、毕业的“大安班”学员已经走上公司的重要工作岗位,学员分布于全公司 9个一线岗位,有 17人在不同的岗位当上了值班长,成为 100多名一线员工中的佼佼者。海天集团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产品订单减少的情况下,宁肯让合同工轮岗培训,也要录用数控技术、模具等专业订单培养的毕业生,从而保证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开展技术和培训服务学院牢固树立为宁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服务的理念,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一是大力开展企业培训服务,20052007年,学院为北仑区劳动力上岗培训 6000多人,失地农民 500多人,为宁波市培训 25000多人。二是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学院开展“种技术
20、”活动,让技术成果在企业落地生根。如学院化工研究所共有 6项科技成果得到转化。C5石油树脂从 2005年开始研发试生产,2006年进入批量生产(产品牌号为 YH-1288S),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2007年将甬华树脂有限公司 C5石油树脂产能从原生产 5000吨 /年扩产到 8000吨 /年,目前累计实现销售 1.5亿以上,产品已大量出口韩国、泰国、印度等国,从而使一个在 2005年处于亏损的企业到 2006年就实现扭亏为盈,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三、制度创新是模式发展完善的保证综上所述,“三三”模式具有如下主要特征:首先,它体现了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学院地处宁波北仑新区,区内有宁
21、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梅山岛自由港区等国家级的开发区 5个,外资企业 1500多家,其中,世界 500强企业 38家。200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 23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42935元。因此,学院发展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塑机业、模具业、文具业等第二产业是学院所在区域的主要产业,对数控、模具等高技能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学院立足北仑新区,紧紧围绕北仑临港工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调整和设置新专业,提高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的针对性,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校企合作,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形成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提高了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其二,它体现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深度
22、介入。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深度介入是“三三”模式成功的关键。企业通过全方位介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课程的开发、教材的编写、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就业岗位的落实等工作,使学校构建了人才培养的动态监控机制,实现了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要求之间的有机对接,提升了企业对学院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其三,它体现了学校在合作育人方面的制度创新。制度是实现某种功能和特定目标的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一系列规范体系。制度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对个人与组织行为的激励与约束,防止个人与组织在选择行为中的损人利己的倾向,从而形成一定的社会秩序。制度的有效性在于是否能够
23、有效的激励与约束个人与组织的行为。制度一旦形成,即具有稳定性。制度创新(Institutional Innovation)是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所有创新活动都有赖于制度创新的积淀和持续激励,通过制度创新得以固化,并以制度化的方式持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R科斯 ,1991)。任何一种制度的创新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组织形式和原则(组织模式),制度的创新必然引起相对应组织形式和原则的变化发展,同样组织形式和原则的变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也影响着制度的创新和发展,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24、正是基于制度创新和立足实际的前提下,通过不断总结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即 “三三”模式。可以说“三三”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学院制度创新的产物,“三三”模式的丰富和发展有赖于学院良好的制度环境,学院通过办学体制、校企合作制度、评价制度创新推进 “三三”模式内涵的不断深化,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动力机制。 构建了“三方联动”的办学新体制学院在实践中形成了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办学新体制,政府是合作办学的积极推进者,企业是合作办学的积极参与者,学校是合作办学的积极实践者,形成了政府重视、企业支持、学校得益的良性发展局面。(1)董事会领导的管理体制政府通过董事会实行对学校的管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文设计基于制度创新的“三三” 办学模式36996 论文 设计 基于 制度 创新 办学 模式 36996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68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