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安七子作品中的政治色彩毕业论文设计.doc
《论建安七子作品中的政治色彩毕业论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建安七子作品中的政治色彩毕业论文设计.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存档编号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毕 业 论 文论建安七子作品中的政治色彩A Study of the Political Implications in the LiteralWorks of Seven Writers in the Chien-an Period学 院 外国语学院 专 业 对外汉语 姓 名 学 号 200812715 指导教师 2012年 5 月27日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并
2、撰写完成的,郑重确认没有剽窃、抄袭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侵权行为。文中除已经标注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签字日期: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有关保管、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特授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可以将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公开和编入有关数据库提供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复制、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
3、交毕业设计(论文)原件或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涉密的成果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签字日期: 签字日期:论建安七子作品中的政治色彩摘要:建安七子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经历与思想中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的创作也共同体现时代的特征。诸子之中,孔融实为汉臣,其余六人则在后期成为曹操的忠实幕僚,其中陈琳、王粲二人在投降曹操之前都曾有过一段仕宦的经历。曹操只看重他们的写作才华,军国大事并不委以重任。他们在政治上并无太多建树,却在文坛上颇有造诣。这一时期复杂的政治环境是他们部分创作的基础,所以他们的这些作品中也充斥着政治色彩。他们的政治创作可分为如下几类:奉命创作、政治进言、
4、歌功颂德与附和创作。但是,基于不同的政治地位与立场,他们的创作心态存在着很大差异,有对上司的感激赞美,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求,有对名利的淡泊,也有对政敌的嘲讽。本文从建安七子的作品出发,考察他们创作的背景,力图揭示诸子作品中的政治成分,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建安文学的特征。关键词:建安七子;政治创作;曹操;政治色彩中图分类号:A Study of the Political Implications in the Literal Works of Seven Writers in the Chien-an PeriodAbstract:Living in the same period, Seven
5、Writers in the Chien-an Period had similarities in experiences and ideas, which caused their works reflecting the character of the age. Six of them had become Cao Caos loyal staff in the later stage except Kong Rong, a courtier of the Han Dynasty. In addition, two of them, Chen Lin and Wang Can, had
6、 had official careers before surrendering to Cao Cao. What Caocao appreciated was their literary talents, so they were not in a position of trust in political and military affairs. They did obtain great attainments in literary world, though they didnt achieve much in politics. Based on the complicat
7、ed political environment of that period, their works tended to be political. However, concerning their different political status and position, their works differed including creations by order, political advices, adulations and echo creation. So their creative motivation differed as well, including
8、 the gratitude and admiration to the upper, the eagerness to make contributions, the aspiration of living a simple life and sarcasm to political enemies. Based on the works of Seven Writers in the Chien-an Period,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their creative background to found out the political fa
9、ctors in the works so as to get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en-an Literature.Key Words: Seven Writers in the Chien-an Period;Political Writing;Caocao;Political Implications目 录摘 要.I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 1.1 选题意义.1 1.2 前人研究综述.1 1.3 研究方法.3第二章 建安七子的政治创作.4 2.1 奉命创作.4 2.2 政治进言.6 2.3 歌功颂德.8 2.4 附和创
10、作.10第三章 建安七子政治创作心态的差异.、.13 3.1 感激赞美.13 3.2 建功立业.14 3.3 淡泊明志.15 3.3 尖酸嘲讽.15第四章 结束语.16致谢. 17参考文献.18附录.19附录1: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19附录 2: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2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意义建安文学上接两汉,下启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地位。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从公元196年开始,到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一共持续了25年。这一时期,军阀混战不断,曹操借着汉献帝这一面旗帜,招纳了大批优秀的文人。他们以“三曹”为首,“七子”与蔡琰为优
11、秀代表。社会动乱,建安文学也难免会披上乱世的色彩。这一时期的文人,更多地会去考虑建功立业,或是避世归隐,而他们关注的,也更多是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创伤,然后用自己的笔去发泄。作为这个时期文人的优秀代表,建安七子怀着不同的初衷,先后来到邺下曹营。同样,他们的作品中也因此充斥着幕僚色彩与讽刺意味。相比于纯文学的创作,他们的作品中多了一份政治色彩。建安七子均有过仕宦的经历,甚至陈琳等人的工作本身就是创作,所以,对他们作品中的政治色彩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创作的环境,加深我们对建安文学的理解。1.2 前人研究综述建安七子生活在曹魏的政权之下,而且除了孔融之外的六人更是忠于曹氏。作为他们的上司,曹丕最早对
12、七子的作品进行整理并给出评价。曹丕在他的典论论文中指出“斯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1 2这也是“建安七子”的来源。自曹丕之后的一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后世对建安七子的研究络绎不绝。这些人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史家编史,一类是文论家论文。至于一般的文人在个别的写作中对七子的论述,由于缺少针对性,研究的范围也比较狭小,在此不予列出。因为时代相近,晋代的史书收集的建安文人的资料价值颇大。陈寿的三国志魏书卷二十一王粲传收录了王粲的生平事迹,并在其结尾记载了徐幹、陈琳、阮瑀、应玚、刘桢的部分事迹。陈寿在编写三国志的时候,力求材料真实可信,不能确定的
13、材料宁肯不用,这也造成了关于建安诸子的记载简短的缺憾。孔融一心向汉,实为汉臣,所以没有被陈寿收录,但是在两晋其它史学家编纂的史书之中,记载了很多有关孔融的事迹。南朝范晔编写的后汉书中,便在前人的基础上,详细地记载了孔融的生平。南北朝之后的史书之中记载的建安七子诸事,更多的倾向总结前人成果再给出一个评价,并无太多建树,但是可以在研究的时候予以参考。东晋谢灵运在拟作建安文人作品时,对建安诸子(没有孔融)分别给出了自己总的看法:王粲“家本秦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自伤多情”;陈琳“袁本初书记之士,故述丧乱事多”;徐幹“少无宦情,有箕颍之心事,故仕世多素辞”;刘桢“卓荦偏人,而文最有气,所得颇经奇”;
14、应玚“汝颍之士,流离世故,颇有飘薄之叹”;阮瑀“管书记之任,故有优渥之言”。2 后来建安文学作品几经散失整理,已经不能完全恢复,谢灵运的描述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七子的创作特点与风格。南北朝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也对建安七子给出了总的评价与单独评价(没有孔融)。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也在他的诗品中,主要评论了建安诸子中的刘桢与王粲。到了唐代,建安风骨在诗文革新运动中被当时的文人搬出,七子的诗歌也被广泛评论,但是文赋却鲜有人问津。到了明清时期,研究建安七子的作品已经深入到他们的具体篇章。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张溥编选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将建安七子(没有徐幹)作品与人格相结合,给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前面的史书与文
15、论积累了关于建安七子的大量资料,但是整个封建社会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缺陷。首先,关于建安七子的生平、作品的考证没有系统地展开。其次,人们对建安七子研究的重心一直在于文风与创作成就上,研究方向并不全面。此外,史书和文论的记载内容广泛,七子更多的只是占部分篇幅,对他们的研究针对性不强。从清末至上个世纪70年代末,建安七子研究方向开始转型,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刘师培与陆侃如。刘师培在他的著作中国中古文学史中收集了有关建安七子的研究资料,并附上自己的一些观点。陆侃如的中古文学系年里也对不少关于七子的记载资料加以考证、质疑。改革开放以后,学术事业迅速发展,建安七子研究专题也受到广泛关注。七子的作品被重新整理
16、和批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有俞绍初的建安七子集,该书内容详实,覆盖全面,对于研究建安七子价值较大。关于建安七子整体与个人的专题研究的文章与论著更是如雨后春笋。这些作品设计建安七子研究的方方面面,研究范围空前广泛。在这之中,比较优秀的作品有徐公持建安七子论、建安七子诗文系年考证和李文献的徐幹思想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徐公持的学生王鹏廷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于04年出版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建安七子研究,涵盖了建安七子研究的各个方面,该书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平稳真实,同时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信息量全,文献价值较大。1.3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直接文学研究法与间接文学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直接阅
17、读建安七子的作品,考察其创作动机,另一方面,也不忽视其他文论家和研究者对于他们作品或人物本身的评价。此外,七子作为一个团体,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采取比较法进行分析,也能分析出他们创作的异同。第二章 建安七子的政治创作在提及政治创作之前,先简单概述下七子的政治经历。孔融在建安诸子中最早做官,曾先后被司徒杨赐与大将军何进所征辟为官,后来因为得罪董卓,被董卓调任到当时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为相。但是在乱世中不懂军事的孔融在军事上屡战屡败,最后甚至被袁谭掳走自己的妻子。恰逢当时曹操迎天子于许昌,孔融被征为将作大将,迁少府,最后又做到太中大夫。陈琳曾是何进帐下的主簿,在外戚与宦官的争权斗争中,何进被杀,陈
18、琳投归袁绍。官渡之战后,陈琳在邺城被曹操俘虏,投降后被任命为司空军谋祭酒。董卓死后,长安大乱,王粲流落到荆州归附刘表。在荆州王粲呆了十五年,虽然经常写点公文书信,但他终究感觉怀才不遇,不受重视,在曹操攻打荆州时,王粲等人说服刘琮投降,后被曹操授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后又迁军谋祭酒。关于徐幹应召入曹做官,史书上并无记载,但是根据中论序可以推测出他归曹应该是建安九年左右,他在曹营的官职也是司空军谋祭酒。阮瑀入许最早,在建安四年就被曹操烧山逼出做官,曾有一段时间阮瑀多次辞官,曹操却格外容忍。阮瑀后诚心为曹操效劳,他在曹营也是担任军谋祭酒。应玚和刘桢在归曹之前的经历史书并无详细记载,大致是建安五年入曹
19、操幕,应玚先后担任丞相掾属、曹植平原侯庶子、曹丕五官中郎将文学,刘桢被曹操辟为丞相掾属,后又被任命做曹丕的文学侍从。七子都有做官的经历,他们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政治色彩。这其中主要包括奉命创作、提政治意见、歌功颂德与附和创作。2.1 奉命创作诸子擅长文笔,做官时主要负责军国书檄的写作。这些创作一般是站在主人的立场上说话,其内容也主要是为政治服务,与自己的立场并无太大联系。这些作品政治色彩浓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檄文与书信。在古代,政府为了征召、晓谕公告或者声讨揭发某人的罪行时,都会发表一些官方的文书,这就是檄文。就现存的七子作品来看,陈琳、王粲和应玚都有过檄文创作,其中以陈琳的檄文最为突出
20、。官渡之战前,袁绍在关东盟军中实力最为雄厚,甚至他的谋臣沮授已经看到了袁绍统一天下的趋势。为了统一北方,袁绍命陈琳创作讨伐檄文移交刘备,希望刘备可以一同出兵共同对付曹操。陈琳于是奉命写作了为袁绍檄豫州,对曹操发难,甚至言及其祖辈:“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匄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僄狡锋协,好乱乐祸。”357-58 同时陈琳又站在袁绍立场上为袁绍粉饰功德:“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3 58在道义上,先为袁绍捞政治资本。文章还写
21、道:“大军泛黄河而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掎其后:雷震虎步,若举炎火以焫飞蓬,覆沧海以沃熛炭,有何不灭者哉?”3 59把袁绍攻打曹操,比作炎火焚烧帐篷,沧海浇灭焦炭,一定程度上弘扬了袁绍的军威。刘勰在文心雕龙檄移中对于此文的评论是:“陈琳之檄豫州,壮有骨鲠;虽奸阉携养,章实太甚,发丘摸金,诬过其虐,然抗辞书衅,皦然露骨。”1 45可以看出,他对于陈琳的这篇檄文的作用还是持肯定态度的。后来袁绍战败,陈琳在邺城被曹操俘虏,曹操爱惜陈琳之才,更是不予追究。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出兵征讨孙权。陈琳随军出征,创作了檄吴将校部曲,文曰:“鲁及胡、濩,皆享万户之封。鲁之五子,各受千室之邑。胡、濩子弟,部曲将校,为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建安七子作品中的政治色彩 毕业论文设计 建安 作品 中的 政治 色彩 毕业论文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68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