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VI设计.doc
《论文VI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VI设计.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类号 单位代码 11395 密 级 学 号 0611220127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VI设计中的应用作 者院 (系)艺术系专 业美术学指导教师答辩日期2012年 5 月 17 日榆 林 学 院毕业设计(论文)诚信责任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设计(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毕业设计(论文
2、)与资料若有不实,愿意承担一切相关的法律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现代VI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现代VI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和表现形式。本文归纳和整理了大量受传统文化影响产生的现代VI设计作品,论证了现代VI设计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延续这一观点。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VI设计,应用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a distant origin and a long development. It is broad and profound and has exerted a lastin
3、g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I design. It provides a aboundant source of language and expressive forms. The thesis gathers a large number of works of modern VI design which were form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lso it gives an argument that modern VI design is an
4、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Key words:Traditional Culture, Modern VI Design, Application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引 言1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2第二章 VI的概述3第三章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VI设计43.1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VI舍弃不了的情节43.2 现代VI设计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延续53.2.1中国艺术意境在现代VI设计中的具体表现63.2.2汉文字在现代VI设计中的应用63.2.3图形艺术在现代VI设计中的应用9结 论11参考文献12致 谢13引
5、 言我们因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积淀下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所蕴育在现代VI设计中的那些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深刻内涵的作品都能得以展示。现代的设计师都有自己的个性,欣赏者也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是他们还是可以相通的。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就是他们都生存在一个相同的文化圈之中,这种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中国现代设计者想走出自身的发展之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身优势,必然要将中国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审美风格融入现代VI设计之中。设计师的立足点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熟知和了解中华民族极其丰富的文化背景和人文心理特点,并应用文化内涵加设计制作的规
6、范技艺来达到VI设计的准确定位,让社会和市场接受。本文将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析,探索现代VI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VI设计中的应用。总之,一个企业的形象要在人们的心目中确立,并占领一席之地是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分不开的。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中国传统文化是萦绕了中国人几个世纪的问题,这其中所涉及的问题包罗万象,既有哲学、文学,又有艺术、宗教等,而组成传统文化的各个分支又相互渗透,互为基础。纵观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先秦百家的“天人合一”,还是宋明时期的“万物一体”,其本质就是集中强调整体的和谐与统一。例如:儒家哲学尊奉天命,在传统的艺术形式上则反映为壮丽、重穆、崇高、
7、庄严、典雅等风格;道家哲学崇尚自然,在艺术上则表现为飘逸、古朴、淡泊、雄浑、淳厚、天真、稚拙等风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则往往有这两方面的集中体现,并在此基础上追求返朴归真、退熟回生,追求内在美、原始美的基本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又是一种艺术的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些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审美角度和作品总是那样恰当的与贯穿其中的艺术精神浑然天成,不可分割。人类即便是在最伟大的时候,与自然界相比,也是弱小与无助的。自然界通过万物与人类接触,而人类以万物来表达自己。这种表达,就叫艺术。1人类的艺术历史漫长而曲折,对艺术的阐述也因其时代背景和文化程度的不同而迥异。从总体上来说,人类的艺术历史正是起
8、源于这种对自然界万物的表达,这一点上不分民族、地域,无论中国或西方都有如此特点。正如马克思劳动起源论学说以及苏联美学家卡冈艺术形态学中所指出的那样,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对比、总结使经验思维逐渐上升为理性思维,并且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物质有了剩余以后才出现了艺术,也就是说艺术是伴随人类劳动产生的。2尽人皆知,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实践经验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根植在这些文化中的艺术,同样蕴藏着强烈的民族特色、民族精神和独特的艺术审美风格。这其中所包括有中国古老的设计艺术,它作为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自古便出现在那些精妙绝伦的石器、玉器、青铜器等生活用品上。可以说设计
9、伴随着我们的历史不断延伸,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有设计,然而设计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总之这些凝练了上千多年的艺术语言、艺术形态和精神气质,对现代VI设计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二章 VI的概述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简称VI,它是整个系统的视觉表现方式,是接触层面最广泛,效果最直接的静态识别形式。欧洲是VI的发源地。VI起源与欧洲、成长于美国、深化于日本。从上世纪初的德国AEG电器公司首先尝试,接着在30年代,美国政府请艾德瓦珎斯顿等著名设计师对其地铁交通系统进行统一形象的设计,为了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印象,从而使VI设计进入了英国。而真正将VI设计导入企业,树立企业
10、的良好形象,确定其重要地位的当属美国。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简称IBM,一直被认为是在早期成功导入VI设计的典范。它激发了许多美国的先进企业着手导入VI,如Mobile(美孚)石油公司、西屋电器等。“麦当劳”伴随富有亲切感的“M”标志和暖融融的色调及风靡世界的这个信息告诉我们,VI所创导的一体化的符号形象能保证商品品牌的信息化,能保证企业在宏观总揽中去把握信息输出的整体效果,把经营理念传达给市场。VI设计(Visual Identity)即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以具有强烈冲击力的视觉符号及其具体可见的外观形象,经由系统化、组织化、统一化的识别设计形式整体的传达系统,以使企业为公众识别和认识。3()
11、VI是视觉识别系统的简称,是CIS企业形象系统的一部分。CIS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的缩写,也可以译为“企业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它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简称MI,是企业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基本精神和独具个性的价值体系,它所主张的经营理念是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原动力。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简称BI,是指企业在经营理念下,对企业内部的教育,管理以及对外的经营公关、社会性公益活动等行为。第三章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VI设计3.1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VI舍弃不了的情节尽人皆知,所谓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指中国上千年文化发展
12、中那些特定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意识等共同作用下形成和积累并流传下来,至今仍然影响着大家的古代中国文化。俗话说,它是以各种形式深入到中华民族的生活与意识文化之中的,成为一种无可取代的文化遗传基因。在其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心理、道德伦理等多方面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力。对于现在的VI设计而言,也许其面对的受众心理以及文化素养都有所异同,但这一切都无法逃避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成为了现代VI设计无法舍弃的重要环节。不同民族和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经过长时期的发展便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及审美角度。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传承到今天,具有了明显的民族、地域特色,由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到商周时
13、期青铜器的花纹,从两汉的石画像到敦煌、云冈石窟中的壁画,从宫廷的画院到民间的艺术分支,这些古老而深刻的艺术作品直到今天仍然让人无法忘记。 单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图案这一元素来说,其形式不只是二维空间中的表现样式,它们往往更为直接的蕴含着强烈的东方民族情调。不仅如此,这些看似简单的图案元素中还包含着民族习惯、情感心理、审美价值观等观念。可以说,这些传统艺术审美构架下的图案元素是一种外在物化形式的民俗文化,通常还具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传承性。“因此,它具有通过某一静止的瞬间,释放出更多、更丰富的哲学、文化内涵的特征。”4 而这一特点与中国现代VI设计所寻求的形式语言又有着一定的关联,这也是为什么当今VI
14、设计中传统元素不断渗入的原因,在现代VI设计中传统元素被更多的再发现、再利用,并在寻找两者之间的和谐契合点。那么要正确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之更好的为中国现代VI设计服务,总之,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思想和心理受众是不可分割的话题。首先,从中国历代的美术作品中可以提炼出中国传统的美学标准,即:重神、重气。南齐谢赫提“六法”,第一法就是“气韵生动”。唐代张璪则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在将绘画艺术融入到自然之中,以自然为师,结合创作者内心的情感,将抒情和写实结合在一起,两者交织成为上等作品。唐代张彦远在述画之源流中指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变化,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
15、非由述作。”可见中国绘画从古就注重绘画的写实性,而这种写实性并非自然景观无条件的反射,而是带有创作者深刻的思想情感,和具有文化内涵的写实性。简而言之,中国传统审美艺术旨在“天人合一”,同时这也是中国主流哲学观的体现。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辩证观点,其思想在于将人植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环境中,用以达成人与自然融合、与万物成为一体。因而,它是一种具有纯粹性理想的文化观。5这种审美哲学观反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互补共生的时空性,是朴素的整体美学观。强调精神与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顺应自然”。中国人对水的理解极为深刻和透彻,这是因为中国是诞生于大河流域的居民,对水的依赖又如对生命本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文 VI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68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