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语文学习ppt解析课件.ppt
《逻辑与语文学习ppt解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与语文学习ppt解析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逻辑与语文学习,四川三台县芦溪中学 倪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逻辑的一般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培养学生准确、严密、清晰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辨析概念和运用推理的一般方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新课导入,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残暴的国王,统治着一个奇怪的国家。这个残暴的国王颁布了一条奇怪的法令,所有从前线抓回来的俘虏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来这里做什么?如果答的是真话,就得用火烧死,如果回答的是假话,就得绞死。看起来,任何俘虏都难逃噩运。有一天前线送来了一个俘虏,
2、执法官按照惯例问他:你来这里干什么?聪明的俘虏回答:我来这里是为了被绞死。听了俘虏的回答,执法官顿时傻了眼,不知道如何是好。因为如果真的绞死这个俘虏,那么这个俘虏说的是真话,而说了真话是要被烧死的。可是如果把这人烧死,那他答的就是假话,而说假话的是要被绞死的。执法官不好处理,只好上报国王裁决。国王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办法,最后只好把这个俘虏放了。这个聪明的俘虏利用真话假话,绞死烧死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救了自己一命。,什么是逻辑,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大致有四种词义:第一,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第二,泛指思维的规律;第三,在贬义上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和看问题的方法;第四,特
3、指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我们所说的“逻辑”一般指逻辑规律,即关于思维形式结构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一、概念与语文学习,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属性包括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所谓本质属性,是决定该对象之所以成为该对象并区别于其他对象的属性;所谓非本质属性,是对该对象不具有决定意义的属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有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那类对象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那些对象,也就是概念的适用范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二者是相互依存的。,a b,全同关系,a,包含关系,b,b,a,a,b,a,b,交叉关系
4、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有以下五种关系:,概念和词语的关系,概念和词语呈现非常复杂的关系。一个概念可以由多个词语表示。如“父亲”是“有子女的男子”,这是“父亲”的概念。而“老子”“爹”“爸爸”“家严”“阿大”也可以表示这个概念,甚至“老爷子”“老头子”等在特定的场合也可以表示这个概念。又如死是一种生理现象,中国人有上百种说法,一个字的有“亡”“故”“薨”;两个字的有“断气”“长眠”“物化”;三个字的“回老家”“上西天”“见阎王”;四个字的有“与世长辞”“百年之后”“骑鹤西去”;基督教有“上天堂”“下地狱”;共产主义者把它幽默地说成“去见马克思”。这些是同义词、近义词,词不相同,
5、表示的概念却是一样的。,概念和词语的关系,一个词语也可以表示多个概念。如“运动”这个词既可以指“体育运动”,也可以指“物体运转”,还可以指“政治活动”。语言当中的多义词常常表示了不止一个概念。,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一般来说,只有陈述句才直接表达命题,但即使是陈述句,它与命题之间也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同一个命题可以有不同的语句表达形式。这表现在不同的民族语言对同一个命题的表达是不同的,并且在同一民族语言中对同一命题的表达形式也是多样化的。,二、命题与语文学习,(1)我们看下列语句,思考这些句子哪些是命题?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
6、思!,这里的语句是疑问句,它仅仅提出问题。语句是祈使句,它表达一种要求、愿望。语句是感叹句,它只是抒发情感。这几类语句都没有直接描述事件,也这就无所谓真假,因此它们不表达命题。语句则不同,它作为陈述句,描述了红豆生长的客观情况。这个描述是符合事实的,因此它是一个真的陈述句,语句有所描述并且可区分真假,它表达了命题。,(2)一个句子可以表示不止一个命题,这就是多义句。,“王小刚在飞机上写字”,可以表示王小刚在飞机里面的桌子上写字,也可以表示王小刚把字写在飞机的机身上。“我们煤气厂今年夏天一定供好气”,在书面语里表示了两个命题,一个命题是供应好的煤气,一个命题是要把供气工作做好。这样的句子表示了哪
7、个命题,是由上下文决定的。,(3)潜台词就是深藏在话语中的真正含意。,这种含意没有直接写出来、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语言流露、表达出来。俗话说“说话听声,锣鼓听音”,指的就是话中有话,有潜台词。潜台词表现出说话者的真正意图、真正动机。,三、推理与语文学习,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由前提、结论、推理联项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前提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已知判断;结论是根据已知判断所推出的新判断;推理的联项是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结项,是推理的逻辑常项。,(1)三段论推理,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推出另一个性质判断为结论的间接推理。这个定义注意三点:
8、一是三段论全由性质判断组成;二是两个前提必须有一个共同项(相同的概念);三是三段论是间接推理,因为它的前提是两个判断组成。,凡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大前提)抢劫行为是犯罪行为,(小前提)所以,抢劫行为是违法行为。(结论),三段论有大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大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结论:推出的新判断。,思考:古时候,有两人同时生了孩子,其一人的死了,把另一人的偷走。两个母亲为此告到官府。大家想一想,能否用三段论智断孩子。,在官府,两个人都说孩子是自己的,县官就说:那就把这孩子锯成两半,一人一半把,其中一个母亲说好,另一个说不好,我不要了,给她吧。肯定是那个说不要的母亲才是真
9、的母亲。三段论来推理如下:凡同意把那个孩子锯成两半的不是孩子的亲生母亲的。那个母亲是同意把那个孩子锯成两半的。那个母亲不是孩子的亲生母亲的。,(2)二难推理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由这种可能推理出两种结论,对方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古时候,有个国王在处死犯人时,有个原则,让犯人们随便说句话,如果这句话是真话,就绞死;如果是假话,就砍头。结果,这些死囚犯人,不是说了真话被绞死,就是说了假话被砍头,总之都是一死。从推理形式方面看,这个国王就是给死囚构造了如下一个二难推理如果这句话是真话,就绞死;如果这句话是假话,就砍头,或者说真话,或者说假话,总之,或者被
10、绞死,或者被砍头。,一天,又要处死一批犯人。在要被处死的犯人中有个很聪明的囚犯,轮到他说话的时候,他说“我要被砍头而死”。这句话,让国王左右为难,如果对他砍头,他的话就是真话,应该绞死;而如果把他绞死,他的话就是假话,应该砍头。无论是绞死还是砍头,都违背了国王原来的规定原则,无奈何之下,国王只好把他放了。从推理形式方面看,这个囚徒就是给国王构造了如下一个二难推理:如果绞死囚徒,那么,就违背了国王原来的原则。如果把他砍头,那么,也违背了国王原来的原则。或者绞死,或者砍头;总之,都要违背国王原来的规定原则。,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第三次打白骨精时,实际上就面临了二难:如果孙悟空把白骨精打死,他就被师傅
11、赶走,如果孙悟空不打死白骨精,师父就会被白骨精吃掉。或者把白骨精打死,或者不打死白骨精所以,或者孙悟空被师父赶走,或者师父被白骨精吃掉。,中世纪的神学家曾经宣称上帝是万能的。对此,有人表示质疑,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上帝能否创造出一块连他自己都举不起来的石头?”同时,还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如下的推理:如果上帝能创造出一块连他自己都举不起的石头,那么,上帝就不是万能的。如果上帝不能创造出一块连他自己都举不起来的石头,那么,上帝也不是万能的。或者上帝能创造出这样一块石头,或者不能创造出这样一块石头。所以,上帝都不是万能的。,四、逻辑规律与语文学习,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规律。包括:同
12、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普通逻辑基本规律对人的思维有强制性,违背了它,思维就会发生混乱,人们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和准确地表达思想。,(1)同一律同一律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思维过程。,违反同一律要求的基本错误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判断的内容不确定。具体表现为: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偷换论题或混淆论题(或转移论题)。,一天下午,老吴来到一家钥匙修配店。店里有四个人正在聊天。“师傅,配钥匙。”没有人回答。于是,老吴又喊了两遍。“配几把?”总算有一个女同志慢吞吞地站起来问老吴。“配两把。”“明天来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逻辑 语文 学习 ppt 解析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68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