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避球运动与体育课程课件.ppt
《躲避球运动与体育课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躲避球运动与体育课程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躲避球運動與體育課程,報告者:顏嘉生(大楊國小)時 間:99.10.20(週三進修),躲避球運動,起源與發展教學與訓練比賽與規則,起源與發展,英國:躲避球運動起源地,隨著歐洲移民新大陸並在l900年左右盛行於美國。日本:l902年,留美歸國學人將躲避球運動引進日本,由於運動價值深受肯定,遂於1913年起被列為日本學校體育教材。臺灣:因為早年受到日本統治之故,在日據時代已有躲避球運動。,臺灣的發展,光復之初民生淍敝、國家社會經濟困難當時省立臺北師範學校溫兆宗老師,在民國四十年,以臺灣北部,小學校園為主,極力倡導此項深具經濟實惠、簡單易學之躲避球運動推展及比賽的需要,乃將原本較具遊戲性質的躲避運動
2、予以競技規則化。,臺灣的發展,民國四十一年,臺灣省第一屆國民小學躲避球錦標賽假新竹市舉行。民國五十九年,連續舉辦十九屆的臺灣省國民小學躲避球錦標賽,自本年起停辦。從此,國民小學躲避球比賽由各縣市自行辦理。,臺灣的發展,民國八十年,嘉義市陳良島校長因應時宜,將躲避球規則由二十五人制修訂為二十人制,同時納入台灣省第一屆國民小學運動會比賽項目。再掀新高潮民國八十二年四月,台灣省第三屆國民小學運動會於嘉義市舉辦後,在國小基層體育界同聲惋惜中停辦,國民小學躲避球比賽又回復各縣市自行舉辦之情況。,臺灣的發展,八十二年八月台北縣國民小學體育促進會主任委員黃金淵校長、競賽組長黃神祐老師,偕同臺北體專溫展洪教授
3、、臺北縣錦和國中邱逸仁老師,應日本躲避球協會之邀請,前往日本考察觀摩由日人西山速成博士所倡導並盛行於日本、大陸天津一帶的十二人制躲避球。(台北縣躲避球興盛),臺灣的發展,民國八十七年年底,由黃神祐老師提議,艾瑞克企業公司研發之軟式彩色躲避球問世。民國八十八年十月九日,中華民國躲避球協會於台北市成立 新式躲避球邁入新紀元。,體育課程的目標,運動需要體育課程來完成(理論與實務)認識運動(知識)學會運動(技能)喜歡運動(情意)終身運動(如快走、騎單車、游泳等),體育課程與教學,開學初:5-10分鐘-整隊行進15週(20-2(體適能)-3(月考):3-5項運動(教學、比賽與評量)教學:示範、分組練習、
4、講解比賽:改變規則(如滾地攻擊等)評量:自丟自接(桌子或練習牆等),體育教學注意要點,事先調查與溝通(學生、老師與家長)安全:觀察與布置有趣:遊戲與比賽簡單:自拋接或其它(循序漸進)活絡:大家一起動起來,體育教學過程與時間分配,準備活動(5-10):集合整隊、準備運動及引起動機等發展活動(20-25):說明示範、嘗試練習、創思模仿、改正錯誤與反複練習等綜合活動(10-15):分組比賽或遊戲、表演、欣賞、檢討批評及收拾器材等,躲避球教學與訓練,躲避球的基本動作 接球擲球移位躲避,接球,(1)接傳導球及地面反彈球:直立式(有爆發性的直立準備),以手掌接球為佳(2)接攻擊球(防守接球):蹲距式,身體
5、微向前傾,以腹部配合雙手抱球為佳,注意保護頭部,擲球,正確的上肩投擲法。(盡量使用大肌肉,避免手肘、手腕小肌肉活動過量而影響將來發展)不強調球的旋轉 快、準、有力。,移位躲避,快速、穩定的移動(蹲、跳及閃等)防守的移位,應全隊協同一致(躲避兼防守)。先移位再接球後攻擊(內外傳攻),躲避球簡易規則,球隊的組成球隊由球員十二至二十人實際比賽為十二人其餘為候補球員,職員三人(領隊、教練、管理各一人)組成,領隊得兼任教練或管理職務。混合組球員女生最少應有六人。球隊必須設隊長一名,其球衣號碼規定為號。,躲避球簡易規則,受傷替補手續:因受傷離開球場的球員在同一局內不得再進場比賽。抗議與申訴:比賽中球員或隊
6、職員均不得向裁判員抗議或提出申訴。若太過分,主審可是會舉黃牌或紅牌警告喔!,禁止使用的器具,下列用具禁止使用:1、釘鞋或顆粒球鞋。2、手套。3、止滑液 止滑劑等黏膠。4、身上附加物品戒指、項鍊等。5、手上包紮繃帶、貼藥布等。,躲避球簡易規則,罰則類別:警告、退場、取消資格三種警告-黃牌退場-紅牌(當局不能比賽)取消資格-紅牌(當場不能比賽),裁判人員,每一場比賽需設主審一名、副審一名、線審四名。,主審判決(狠 準 快),狠:哨音明確堅定 準:標準客觀 快:當下及時1、主審主持全場比賽的進行,必要時得宣告裁判暫停。2、主審執行一切罰則的判定,以黃牌和紅牌宣判警告、退場和取消資格。3、判定出局、安
7、全及犯規時控球權的歸屬。,主審判決(狠 準 快),4、比賽中為宣判出局、安全及犯規的需要,得召集其他裁判人員協商。5、位於視線易見的位置,手示傳球次數(頭頂)。6、得向球員或隊職員提示注意事項或必要之指導。7、比賽結束後簽字確認記錄表的記載內容。,接球,接球指己方球員或對方球員投擲的球,直接用身體的任何部位接取,而能將接到的球擲出的狀態而言。,攻擊,1、內場防守球員自然站立時,對方擲球經過的軌道在肩膀以下範圍者。2、內場防守球員雙手自然張開,對方擲球經過的軌道在其雙手範圍內者。3、其它,傳球,5傳內不能傳內;外不能傳外自然的碰處不算傳球:如二次以上接球等情形,躲避球場規格,躲避球完整規則一、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躲避球 运动 体育 课程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67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