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化学第04章运动时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课件.ppt
《运动生物化学第04章运动时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物化学第04章运动时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课件.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运动生物化学第04章运动时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第一节 能量代谢概述,一、高能化合物(一)概念 水解时释放的标准自由能用G0(KJmol-1表示高于20.92kJ/mol(5.4千卡/mol)的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生物氧化中重要的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磷酸肌酸(C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3一二磷酸甘油酸琥珀酰辅酶A,二、人体能量代谢的核心:ATP-ADP 循环(一)三磷酸腺苷(ATP)的分 子组成与结构,(二)ATP的供能-水解反应 一般由ATP酶催化ATP末端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能量。ATP+H20-ADP+Pi+30.6KJ/Mol 生理条件下51.6K
2、J/Mol 特殊情况下,ADP末端的高能磷酸键也可水解释放能量。ADP+H20-AMP+Pi+30.6KJ/Mol,运动时,肌肉ATP利用的部位与作用,(1)肌球蛋白(即肌凝蛋白)ATP酶消耗ATP,引起肌丝相对滑动和肌肉收缩做功;(2)肌质网膜上钙泵(Ca-ATP酶)消耗ATP,转运 Ca2+,调节肌肉松弛;(3)肌膜上钠泵(Na,K-ATP酶)消耗ATP,转运 Na+K+离子,调节膜电位。,肌丝滑行原理,(三)ATP的再合成-ADP的磷酸化ATP再合成基本上是ATP水解过程的逆转:ADP+Pi+能量 ATP+H2O细胞中可提供能量使ATP再合成的途径:1 ATPCP的相互作用;2 糖的无氧
3、分解糖酵解;3 糖、三酯酰甘油和蛋白质的 有氧代谢,(四)ATP-ADP循环,第二节 生物氧化,一、生物氧化的概念 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包括物质的分解和产能两个部分。,二、生物氧化的特点,(一)生物氧化是细胞内进行的酶促 反应过程。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完成。(二)生物氧化在温和的条件下(370C、近中性PH含水环境)进行。(三)生物氧化的方式首先是脱氢,脱下 的氢由载体NAD+或FAD传递给氧并生成水。(四)生物氧化中能量逐步释放,并通 过与ADP磷酸化偶联,转换成生物体可直 接利用的生物能ATP。,三、生物氧化的途径,生物氧化由许多特定的酶促反应有
4、序衔接的连续化学反应过程。糖、三酯酰甘油和蛋白质的生物氧化途径虽有别,但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表5-2 生物氧化途径,糖脂肪 蛋白质,能量,O2,CO2和H2O,ADP+Pi,热能,ATP,四、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二氧化碳由生物氧化中形成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异柠檬酸、-酮戊二酸 等有机酸脱羧反应生成。,五、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生物氧化中,代谢物在脱氢酶的催化下脱氢氧化,脱下的氢由脱氢辅酶NAD+或FAD携带并在线粒体内膜经有序排列的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被称为呼吸链)的传递逐级氧化,最终与被激活的氧结合为水,完成了彻底的氧化过程。,氧化-还原电位(EO)-0.32-0.30 0.1 0.0
5、7 0.22 0.25 0.29 0.39 0.82 FADH2,NADH2 FMN CoQ Cyt-b Cyt-c1 Cyt-c Cyt-a Cyt-a3 O2,图5-3 氧化磷酸化示意图,ADP,ATP,氢原子(或氢质子与电子)的传递,是由氧化-还原电位小的一端向氧化-还原电位大的一端进行。因为,氧化-还原电位小的还原能力较强,氧化-还原电位大的氧化能力较强。,生物氧化中生成水示意图,六、生物氧化中ATP的生成,生物氧化中逐步释放的能量约40%用以合成ATP以有效利用。ATP的合成方式包括:底物水平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一)底物水平磷酸化,生物氧化中由于脱氢或脱水反应,引起底物分子内部能
6、量重新排布,可分别形成三个高能化合物:1,3二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琥珀酰辅酶A,它们在水解时所释放的自由能分别是49.4、61.9和34.2KJmol-1。而ATP末端高能磷酸键的形成仅需要吸收30.55 KJ.mol-1。所以上述三个高能化合物均可使ADP磷酸化再合成ATP。,这种直接由代谢物分子的高能磷酸键(硫酯键)转移给ADP生成ATP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简称底物磷酸化,1,3-二磷酸 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二)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的氢,经特定的共轭氧化-还原对组成的递氢、递电子体系传递,逐级氧化最后与氧结合生成水,因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伴有能量的释放,使ADP磷
7、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又叫偶联磷酸化。,FADH2氧化呼吸链,NADH氧化呼吸链,3ATP,2ATP,伴随氢原子(或氢质子与电子)的传递,在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大约0.2V的区间内,所释放的自由能即可使一分子ADP磷酸化生成ATP。由于递氢、递电子途径的不同,每分子NADH+H+可伴随生成3分子ATP每分子FADH2只伴随生成2分子ATP.,第三节运动时的无氧代谢供能,大强度剧烈运动时,骨骼肌可利用磷酸肌酸、糖酵解释放能量合成ATP,并分别构成磷酸原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由于以上两种代谢过程都不利用氧,因此统称为无氧代谢。,一、磷酸原供能系统,ATP、CP分子内均含有高能磷酸
8、键,在供能代谢中,均能通过转移磷酸基团过程释放能量,所以将ATP、CP分解反应组成的供能系统称作磷酸原供能系统。,(一)磷酸肌酸的分子结构与功能1磷酸肌酸的分子结构,图5-4 磷酸肌酸生成简图,2磷酸肌酸(CP)的功能,CP和ATP同为高能磷酸化合物,但骨骼肌收缩蛋白不能直接利用CP分解释放的能量,所以,CP不是骨骼肌的直接能源物质而是高能磷酸基团的贮存库。CP主要存在于肌肉和脑组织中,是储存于细胞内首先供应ATP再合成的能量物质 CKCP+ADP C+ATP,3磷酸原供能系统,(1)概念 ATP、CP分子内均含有高能磷酸键,在供能代谢中,均能通过转移磷酸基团过程释放能量,所以将ATP、CP分
9、解反应组成的供能系统称作磷酸原供能系统。,(2)磷酸原系统供能过程,(3)磷酸原系统供能特点,(4)不同强度运动时磷酸原贮量的变化,(1)极量运动至力竭时,CP储量接近耗尽,达安静值的3以下,而ATP储量不会低于安静值的60。这时,CP分解是ATP合成的基本途径。(2)当以75最大摄氧量强度持续运动时达到疲劳时,CP储量可降到安静值的20左右,ATP储量则略低于安静值。这时,ATP合成由CP分解提供外,主要由糖酵解和糖的有氧氧化提供。(3)当以低于60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时,CP储量几乎不下降。这时,ATP合成途径主要靠糖、脂肪的有氧代谢提供。,(5).运动训练对磷酸原系统的影响,(1)运动训练
10、可以明显提高ATP酶活性(2)速度训练可以提高肌酸激酶CK活性(3)运动训练使骨骼肌CP贮量明显增加(4)运动训练对骨骼肌内ATP贮量影响 不明显,二、糖酵解供能系统 糖原或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 生成乳酸的过程为糖的无氧分解,因和生醇发酵的过程极相似,故 习惯上被称为糖酵解。,一、糖酵解供能的过程第一阶段:1,6一二磷酸果糖生成,1、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G-6-P),葡萄糖该步反应消耗一分子ATP,糖原该步反应不消耗ATP。,2、G-6-P异构化,生成6-磷酸果糖(F-6-P),3、F-6-P磷酸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F-1、6-2P),该步反应再消耗一分子ATP,第二阶段: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动 生物化学 04 物质 代谢 能量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66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