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初三语文市质检试卷及答案.doc
《厦门市初三语文市质检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市初三语文市质检试卷及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上)厦门市九年级质量检测语 文 试 题(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注意:1、全卷分四个部分,计17小题;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第一部分 口语交际(满分:7分)一完成第1题(7分)1根据对话情境,回答问题。(7分)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央视播出了系列调查“你幸福吗?”在此次“幸福调查”采访中,受访者对幸福的回答各不相同:上海外滩一位环卫工人说最大的幸福是外来务工人员都能改善福利;兰州动物园一位游客认为社会安定就是幸福;沈阳北站广场一位老人则认为幸福是儿女孝顺,生活有保障。其间,“我姓曾”,“没有成功收回钓鱼岛”,“我耳朵不好”等各类“神
2、回复”也频频出现。一时间,“幸福调查”的播出引起网友热议。甲:出现这么多“神回复”,可见央视“幸福调查”不会调查出什么事实来,这样的“幸福调查”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乙:我可不这么看。我觉得这次调查真实的反应了老百姓的心声。这样将采访的“原汁原味”呈现给大家,给予不同声音同等的表达机会,说明的恰恰是调查本身具有极强的真实性,调查结果有着极高的可信度。丙:其实,无论是受访者自然朴实的话语,还是受访者答非所问,甚至是“神回复”,“你幸福吗?这看似简单的问题的本身更有价值,它提醒我们问问自己:“你幸福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幸福?”,央视此问是值得称道的。(1)甲、乙、丙争论的焦点是( )(2分
3、)A.怎样看待“幸福”。B.怎样看待“幸福调查”的意义。C.“神回复”到底好不好。(2)下列说法与乙的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乙认为央视的“幸福调查”难能可贵。 B.乙认为调查的本身具有极强的真实性。 C.乙希望大家都能感受到幸福。(3)假如你有机会接受央视的“幸福调查”,你会发表怎样的看法?请简要说说。(3分)_ 第二部分 语言积累与运用(满分:36分)二、完成25题(36分)2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3分)(1)塞下秋来风景异,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1分)(2)妇姑荷箪食,_,_,丁壮在南岗。(白居易观刈麦)(2分)(3)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_,侍中、尚书、长
4、史、参军,_,愿陛下亲之、信之,_,可计日而待也。(诸葛亮出师表)(3分)(4)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现诗人以孙权自喻,突出表现亲历射虎的豪迈之气的句子是_,_,_。(3分)(5)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说“愁”。愁是辛弃疾笔下“了却君王天下事,_,_。”的抑郁愤慨;愁是范仲淹笔下“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睹物感怀;愁是白居易笔下“_,尽日不能忘”的深刻反省。(4分)3根据提示,完成以下(1)(2)小题。(5分)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积极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A高耸sng入云的蓬勃生机中;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击风雨无所畏惧的B 娇jio健翱翔中;江河的美丽,是展现
5、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C奔滕tng不息中.(1)语段中ABC三处加点的词语,注音与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2)根据语境,仿照全文,在结尾处续写一句你对生命的感悟吧。(3分)_4名著阅读(6分)(1)下面是水浒中的部分情节,请任选两个,写出与其相关的主要人物。(2分)_大闹五台山 _误入白虎堂_醉打蒋门神 _怒杀阎婆惜(2)燕青是水浒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人称“浪子燕青”。书中的燕青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原著的相关内容简要说出燕青的一个个性特点。(不少于80字)(4分)_5综合性学习(12分)福建省“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于2012年8月拉开帷幕。你所在的学校也积极响应,举办了一系列
6、诵读活动。请你参与到此活动中来,完成以下任务。【诵读经典】(1)下面是你班几个同学诵读晏殊破阵子时的断句,其中停顿正确的是( )(2分)A.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C.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D.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品味经典】(2)在诵读活动中,同学们展示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来体现古诗词的意境美,你认为以下哪一句诗的意境与右边这幅图最契合?( )(2分)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B.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3)小思同学打算选择温庭筠的望江南作为诵读篇目,你认为以下哪一种乐曲更适合作为背景音乐?说说你的理由。(4分)选项:A.欢快明丽的钢琴曲 B.婉约幽怨的古筝曲 C.豪放磅礴的交响曲 D.舒缓柔和的小夜曲 【传承经典】 (4)在经典受冷落的今天,请你结合对以下材料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并就如何更好地传承经典提出你的建议。(至少两点)(4分) 材料一:目前许多中小学都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老师在讲台上领读,学生摇着头跟着老师高声诵读,一些学校还让学生穿上古人衣服,从形式上让学生感受经典的魅力。 材料二:不少地方和学校将经典诵读纳入课程方案。有的编写了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有的编写了校本教材中华经典诗文赏读
8、,每周一节课,以此促进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_第二部分 阅 读(满分:47分)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陈寿隆中对)【乙】昔者汤
9、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 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 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 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注释】汤:商朝建国国君。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御:驾车。贱人:出身低微的人。赐:恩惠、恩德。说:同“悦”,喜欢。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先主器之( ) (2)然志犹未已( )(3)则耳加聪( ) (4)因下彭氏之子( )7下列句子与
10、例句中的“之”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辍耕之垄上A.时人莫之许也 B.令彭氏之子御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君将问之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_(2)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_9甲乙选文,完成(1)-(2)小题。(6分)(1)从甲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文简要说说。(2分)_(2)甲文中的先主(刘备)和乙文中的(商)汤在用人之道上有何共同之处?这对你有何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4分)_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3分)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这句话颇有意味
11、,意思是指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够悠闲地对待它,才会有时间、有心思去满足自己的闲情逸致。别人忙碌追逐的,你不追赶;别人 a 的,你用心去体会。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一种生活方式,发现生命的质量。菜根谭里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讲的是同样的道理。宁静有时也是一种生产力。一个人能够 b ,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木匠经常带着一帮徒弟干活,干着干着就累了,擦汗时挥手一甩,腕上的手表飞了出去,掉在刨花堆里。木工房被刨花堆得满满的,足有半人高,徒弟们停下手中的活儿东翻西找,始终没有找着。天色已晚,师傅说:“算了,先去吃饭。明天再
12、找吧。”就带着徒弟们离开了木工坊。一个多小时后,徒弟们酒足饭饱,回到木工房,见木匠的小儿子坐在门口,拿着手表说:“爸爸,我帮您找到手表了。”木匠很惊讶:“我们这么多大人,大白天都没有找到,现在黑灯瞎火的,你会如何找到的?”男孩说:“大家一起找,乱哄哄的。你们走后,我一个人坐在黑暗里,听见手表滴答滴答的声音,顺着声音一摸就摸到了。”故事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刻。想想看,宁静难道不是一种生产力吗?庄子中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前提是心要安静。因为水流就是如此。喧嚣的小溪把碎沫拍打在山崖上的时候,澎湃的大海把浪花摔打在沙滩上的时候
13、,它能照见世界吗?它什么也看不见。一个人的心里有太多欲望,或是过分在意他人的赞誉和诽谤之语,这颗心就会像喧嚣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浪花,鼓荡着,躁动着,以这样的心看世相和自我,能没有偏差吗?如果不能拥有一份宁静,不能拥有一种闲适,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安静下来,在中国人本来的生命规律中去发现悠然的欢喜,对今天这个时代而言,也许不仅是一件 c 的事,说它是 d 也不为过。10结合文章,判断文中a、b、c、d四处应填入的成语分别是( )(2分)A. 平心静气、置之不理、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B. 置之不理、平心静气、锦上添花、雪中送炭C. 置之不理、锦上添花、平心静气、雪中送炭 D. 锦上添花、雪
14、中送炭、平心静气、置之不理11从文章的结构上看,作者在第引用涨潮幽梦影的话有何作用。(3分) _12阅读议论文要把握论据。请简要概括文中的一个事实论据,并说明它的作用。(4分) _13以下两个标题,你认为哪一个更适合作为此文的题目?请结合文章,简要阐述理由。(4分)A宁静也是生产力 B宁静是生命的本真_ _五、阅读晤雨一文,完成14-16题。(18分) 晤雨 池莉酷暑季节,三伏天,一连多日的太阳都是炽热白亮,路上冒烟,土地龟裂,我开始祈求福佑:来吧雨,来吧雨。日复一日,这种默默的祈祷好似生命的节奏和歌吟,一遍遍重复与循环。这一天下午,我出门收回晾晒的衣物,高举双手,从晾晒绳上取衣物的同时,我的
15、祈求依然在无声地重复。忽然,一滴雨,一滴明晰的、圆圆的、大大的雨珠子,不偏不倚滴在了我的指头上。雨的凉意,从我的指尖,闪电一般掠过我的身体,顿时掠走了多日的炎热,答复了我内心的祈求,我真是惊喜万分。穹隆如此高远,天空如此广袤,这第一滴雨,是怎么从飘动的雨云里,准确落上我的指尖呢?这是一个奇迹。或者说,我宁愿把这第一滴雨当作一个奇迹。我赶紧跑回家,进门就满脸喜色地向家人宣布:“下雨了!”没有人相信真的下雨了。大家似乎不太在意我喜滋滋的宣称,似乎也理解和体谅一个人在连日的炎热干燥中产生对雨的憧憬和幻觉。我自己依然喜滋滋的。我立在门口,望着外面,心里的祈求继续悄悄歌吟。静静的一刻过去了。雨的声音来了
16、,十分响亮和明确的来了。凉爽的雨幕就像是我召唤而来的精灵,真实地由远及近,终于全面展现。你怎么知道下雨了?大家看我一眼的神态,分明是这样问我,致使我十分得意。我笑而不答。我要为那第一滴敲醒我的雨珠保密,为我自己对雨的祈求和呼应保密。我和家人跑到雨中,尽情淋雨,踩水,顽皮孩童一般,是难得的调皮和兴奋。我深信,普天之下,一定不会是我一个人接受上天的恩赐,第一滴雨不仅仅只给我一个人。然而,我也深信,更重要的还有个人情怀,你得对于大自然保持你的敏感和呼应,你得怀有一份眷恋与共生的真心,去接受与发现那第一滴雨,才会获得真真的清凉与感激。人们现在是越来越依赖机器了。冬夏是空调机的;眼睛是电视机的;双手是电
17、脑的;双腿是小车的。过多地依赖机器使得人类是这样懒惰,苍白乏力,无聊和无趣。同样还是雨,也有下得山呼海啸,泛滥成灾的。武汉夏季的雨,的确是我这半辈子在其他地方没有见过的暴烈。那是一种没日没夜没头没脑的猛抽,气势惊人,打得天下万物东倒西歪千疮百孔。乌云压城,闪电霹雳,飞机停飞,高速公路关闭,道路沉没,漩涡翻滚,大树小树连根拔了,竹林成片倒下,户外成了无人的世界。电也忽然停了。惊雷横空出世,偏偏滚到你脚下炸响,同时一道耀眼强光吞噬你的全部视觉,我胆战心惊。每次在这样的雨中,我都是胆战心惊。我关紧门窗,坐在昏暗阴晦的屋子里,透过窗户玻璃与大雨面对,脑子一片空茫,惟有肃穆的敬畏。我总是觉得这样的暴雨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厦门市 初三 语文 质检 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65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