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化学教案.doc
《中专化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专化学教案.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专化学教案第一章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目的要求:1.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2.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4.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5.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6.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教学过程:第一节 原子结构师关
2、于原子结构,我们在初中就已熟悉。请大家说出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怎样构成原子的?生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其中,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的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电子在核外做高速运动。师很好,下面我们用如下形式把它表示出来 。板书一、原子结构原子师下面,我们通过下表来认识一下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质子中子电性和电量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不显电性质量/kg9.10910311.67310271.6751027相对质量1/1836(电子与质子质量之比)1.0071.008注是指对12C原子质量的1/12(1.6611
3、027 kg)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师其实,从表51中所示电子、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也可得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的结论。从表中可看出,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均近似等于1,而电子的质量只有质子质量的1/1836,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加起来,所得数值便近似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我们把其称为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中子数规定用符号N表示。则得出以下关系:板书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师这样,只要知道上述三个数值中的任意两个,就可推算出另一个数值来。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比如C表示质量数为12,
4、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以1118号元素为例,来研究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情况。为了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请大家先填写下表。投影填写下列各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及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原子序数1112131415161718元素符号NaMgAlSiPSClAr气态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注:“”不填。按序号依次填为:SiH4、PH3、H2S、HCl、Na2O、MgO、Al2O3、SiO2、P2O5、SO3、Cl2O7、NaOH、Mg(OH)2、Al(OH)3、H4SiO4、H3PO4、H2SO4、HClO
5、4。以上表格可由教师和学生一同完成,也可由学生上黑板填写,教师对画线物质,须简要说明。师如果我们对其他元素进行同样的研究,也会得出类似的结论。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是元素周期律的必然体现。师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首先,我们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板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师元素周期表有不同的形式,我们这里介绍的是一种最常见的形式。它的编排原则如下: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严
6、格地说是外围电子排布相似)的元素按电子层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师按以上原则对元素进行排列便得到我们所看到的这种元素周期表。请大家数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有几个横行?几个纵行?学生数后回答有7个横行、18个纵行。师对。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或几个纵行称作一族。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板书1.周期师元素周期表中有7个横行,故有7个周期,从上到下分别用1、2、3、4、5、6、7标记,我们把其称为周期序数。请大家回忆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元素的周期序数与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分析思考后回答元素的周期序数等于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
7、师很正确!板书周期序数=电子层数。师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4、5、6周期称为长周期,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被发现。请大家根据自己绘制的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周期表的有关知识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包括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短周期1HHe212LiNe823NaAr83长周期4KKr1845RbXe1856CsRn326不完全周期7Fr112号267学生活动,让一个学生把结果写在胶片上师从上面我们所填表的结果可知,在元素周期表的7个周期中,除第1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7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
8、数为7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稀有气体结束。元素周期表上列出来的元素共有112种,而事实上现在发现的元素还有:114号、116号、118号元素。过渡学完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我们再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纵行族。板书2.族师请大家数一下,周期表中共有多少个纵行?生18个。请大家阅读课本有关内容。教师板书师指住板书内容此即为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结构。在这里,我们主要学习主族元素的性质。讲述并板书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练习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第二章 卤素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卤族元素性质变化的规律。2.使学生了解可逆反应的涵义。3
9、.使学生对卤化银的性质、用途及碘与人体健康等知识有一个大致印象。4.通过对卤素结构、性质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5.认识卤素的一些特殊性质。教学重点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及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总结出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方法启发、讲授、演示教学过程本章,我们来学习几种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它们包括氟、氯、溴、碘、砹五种元素。第一节 氯气讲解在卤素形成的单质中,最主要的是18世纪70年代的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发现并制得的氯气。教师连接好制取氯气的装置,请学生上台收集两瓶氯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氯气的颜色过渡我们刚刚制得的
10、氯气有哪些性质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认识氯气的化学性质。一、 氯气的性质(一) 与金属的反应2NaCl2=2NaCl(二)与氢气的反应(三)与水的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放出氧气。光照2HClO=2HClO2有强氧化性,可用来漂白、杀菌、消毒。(四)与碱的反应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第二节 卤族元素投影卤素的原子结构板书卤素原子结构的异同。相同点: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不同点:(1)核电荷数不同,(2)电子层数不同,(3)原子半径不同。过渡卤素原子结构上的这种相似性与递变性,是如何反映在元素性质上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卤族
11、元素的性质。板书一、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教师请大家总结出卤素单质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各方面的递变规律。学生总结板书颜色:浅 深状态:气 液 固密度:小 大熔沸点:低 高在水中的溶解性:大 小设问Cl2、Br2、I2等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若想要制得Cl2、Br2、I2的浓度较大的溶液有没有其他办法呢?教师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用改变溶剂的办法来达到目的。演示实验1.I2加入水中,I2加入酒精中。2.在溴水和碘水中分别加入CCl4,振荡。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及分层情况讲解由上面的实验可知,卤素单质不易溶于水,但却溶于酒精和CCl4溶液中,除此之外,它们还易溶于苯、汽油等
12、有机溶剂中,其中I2在CCl4中显紫色,Br2在CCl4中呈橙红色,与水混合分层时,CCl4因密度大位于下层。演示实验48,碘的升华讲解碘受热易升华的这个性质,可以帮助我们从I2和其他物质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如分离I2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时,可用加热的方法。二、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讲解元素的性质,决定于原子的结构,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决定了他们的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但原子半径的不同,又导致了它们性质上的差异性。板书1.卤素与氢的反应教师请大家参考课本有关内容,填写下表:投影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名称反应条件方程式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F2冷暗
13、处爆炸H2+F2=2HFHF很稳定Cl2光照光H2+Cl2=2HClHCl稳定Br2高温500H2+Br2=2HBrHBr较不稳定I2高温、持续加热H2+I2=2HIHI很不稳定讲解分析上表可知,卤素和H2的反应可用通式H2X2=2HX来表示,反应时按F2、Cl2、Br2、I2的顺序,反应条件越来越苛刻,反应程度依次减弱,形成的卤化氢的稳定性也依次减弱,与我们的推测相符。板书H2X2=2HX(X=F、Cl、Br、I)2.卤素与水的反应教师分析卤素原子的结构可知,卤素原子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请大家根据Cl2与水的反应,写出其他卤素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预测其与水反应程度的强弱。学生活动,教师
14、巡视讲解除F2外,卤素单质均可与水反应生成氢卤酸与次卤酸,F2是所有非金属单质中氧化性最强的,可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氟酸和氧气,它们与水反应的方程式如下表示:板书X2H2O=HXHXO(X2Cl2、Br2、I2)2F22H2O=4HFO2结论F2、Cl2、Br2、I2与水反应的程度依次减弱。F2和水的反应比较特殊,这提醒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注意一般规律以外,还要注意一般之中有特殊。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Cl22NaBr=2NaClBr2 Cl22Br=2ClBr2Cl2KI=KClI2 Cl2I=2ClI2Br2KI=KBrI2 Br22I=2BrI2氧化性:F2Cl2Br2I2还原性:I
15、BrClF4.I2与淀粉的反应三、卤化银ClAg=AgCl(白)BrAg=AgBr(浅黄)Ag=AgI(黄)光照2AgBr=2AgBr2教学说明本节内容学习时,除了使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外,还应注意对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培养。如本节课即是以结构性质用途为线索,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要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规律,加以记忆。这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如普遍之中有特殊。第三章物质的量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含义。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
16、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3.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2.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概念计算。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过程第一节 物质的量讲解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其符号为 n,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四个字不能分开。长度、温度的单位分别是米和开尔文,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符号 mol,简称摩。一、物质的量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单位为摩尔(mol)。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书上有关内容,并得出结论。2.1 mol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专 化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63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