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doc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摘要: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而盛行,如何提高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是提高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学习效果的根本所在。本文从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我调控失控出发,分析影响中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因素,并对培养中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Abstract:关键词:自我调控;网络环境;策略Key word:1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研究目的12网络教学的特点及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我调控失控的具体表现12.1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特点12.1.1网络教学的自主性12.1.2网络教学的交互性22.2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我调
2、控失控的具体表现22.2.1成绩失控22.2.2道德情感失控22.2.3人际交往失控32.2.4身心健康失控33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我调控的特征33.1自我调控的概念(元认知的概念)33.2网络环境下自我调控的影响因素43.2.1 学习者自身的内部因素43.2.2外部的学习环境因素43.2.3 网络教学方面的因素44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培养的策略44.1中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培养的保证因素44.1.1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44.1.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44.2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培养的策略54.2.1 网络上开辟专栏向学习者展示自我调控知识。54.2.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4.2.3
3、培养学生的计划能力54.2.4 培养中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64.3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7参考文献:91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研究目的1.1 问题的提出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教学与计算机网络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许多传统课堂环境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多老师将教学运用到网络环境下。而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很好的进行积极调控,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迅速达到学习目标。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现场结论,缺乏对学习的自我调控,学习易受到挫折,进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学习者的自我调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者能否进一步进行学习,决定了学习者能力
4、的发展。而对于网络环境下培养中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的策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1.2 研究的意义学习者的网络学习过程中,元认知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元认知的自我调控能元是元认知的核心,所以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能从根本上使学生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到真正的“自主”地学习。所以研究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策略,通过这些策略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2网络教学的特点及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我调控失控的具体表现2.1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特点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网络教学由之前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
5、生为中心,其教学过程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网络教学促使了学生内因作用的发挥,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这种新型环境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具体来说,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特点归纳如下:2.1.1网络教学的自主性由于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中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得的学习资源不仅是数量大,而且还是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的。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或几本教材和参考书为仅有的信息源相比,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空间,选择的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关键。在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可以不再被那仅有的信息源(教师或教材)牵着走,他们可从网络
6、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的学习材料;学生有可能按照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网络中学习还可以使信息的接受、表达和传播相结合,学生通过他所表达和传播的对象、使自身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2.1.2网络教学的交互性传统教学,虽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在一个空间,但在教学中相互之间的交互性却极为有限,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教师与学生之间较多发生的是一种从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播式作用,学生很难有机会系统地向教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同班同学之间就学习问题进行的交流也是极少的
7、,更不用说和外地的学生交流与协作;网络教学的设计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的情况来调整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和自己的任课老师进行相互交流,而且还可以向提供网络服务的专家请求指导,提出问题,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BBS等网络技术而实现,可以在网络上讨论任何问题,于是学生不仅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还从别的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建构和转换自己知识的目的;学生还可以根据网络电脑提供的反馈信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自由进退、自主构架。2.2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我调控失控的具体表现网络教学的自主性和交
8、互性,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更为自由的空间,面对这种全新的教学特点,中学生有一段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即会出现各种问题,尤其是正在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中学生。具体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点:2.2.1成绩失控由于网络技术越来越迎合人性化要求,计算机文本已从最初的纯文字向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身的数字技术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大量感性的稍纵即逝的信息超强度地刺激大脑皮层,将改变大脑的信息加工方式。研究传媒的专家和青少年专家也认为今天中国的青少年同发达国家的青少年一样,通过鼠标走向世界。网络传输的突出特点是高度的综合性,超越了简单文字和静态图像的局限。有些信息的高度图像化使青少
9、年习惯于形象思维,而放弃追问本质的抽象逻辑思维。而中学生的几何、代数、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推理、论证需要归纳总结等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中学生对书本知识从听不懂到产生厌恶,逐渐对学校的正规教育失去兴趣。另外,中学生的精力毕竟有限,很难做到学习与上网聊天、玩游戏两不误,不知不觉中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因沉溺于网络而成为后进生。2.2.2道德情感失控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知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随着人网交流的频繁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为减少,人际间由于每天面对面地接触交往而建立起来的富有情感的亲切友爱的关系逐渐淡化。当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被网络所取代时,容易助
10、长消极道德观的形成,如网络匿名对谎言的支持,上网者大多以虚假信息包装自己,以吸引网友的注意,因此,谎言横流成了网络的一大景观。黑客在网络中横冲直撞,任意践踏他人的网站,竭尽所能地制造各种破坏性的恶作剧,全然不顾社会道德和责任,并且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对此崇拜并刻意模仿。所以,网络道德失犯、网络犯罪等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2.2.3人际交往失控网络一方面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使朋友遍天下、天涯若比邻;而另一方面又使个人游离于社会之外“电脑使我们彼此孤独,而不是将我们联系在一起。”尤其是上网成瘾的中学生,成天泡网而无暇顾及现实生活,并且生活的兴趣也逐渐转移到网络交往中,从而疏远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固步
11、自封、自我封闭。人机交往的隐匿性与现实交往相去甚远,导致中学生离开网络便无精打采,忽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或一无所知,或漠不关心,甚至对现实生活产生反感与抵触情绪。最后,朋友关系疏远,与父母矛盾加剧,师生关系紧张。2.2.4身心健康失控中学生对网络一旦产生依恋,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疏于锻炼,很容易患上“网络成瘾症”(也称因特网痴迷综合症,IAD)。没有一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典型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精神运动性迟缓、容易激动
12、、自我评价降低、能力下降、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等。开始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后来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和食欲不振,上网以后精神状态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严重的还会出现与生理因素无关的体重减轻,外表憔悴,每天连续长时间上网,一旦停止上网,就会出现急性戒断综合症,甚至有可能采取自残或自杀手段、危害个人和社会安全。3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我调控的特征3.1自我调控的概念自我调控是指学习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的过程。根据弗拉维尔对元认知的定义和
13、划分可知,自我调控属于元认知范畴且是元认知的核心。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或者说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陈琦等, 2005)一般来说,元认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这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方面,元认知监控以元认知知识为基础,并受到元认知体验激发和指引;另一方面,元认知监控的每一步都会使主体产生新的元认知体验,同时也会丰富和发展个体的元认知知识。(刘卫春, 2006)因此,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元认知知识的丰富和元认知体验的获得,也就是说,培养学习者的自我调控能力的同时也是
14、培养学习者元认知能力的过程。自我调控的影响因素包括:1.学习者的内部心理因素。根据北京师范大学董奇对影响学习者自我调控因素的实验研究可知,影响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的内部心理因素主要有学习动机、归因和自我效能感。其中,在影响程度上,自我效能感最大归因其次;学习动机再次。2.学习者的行为因素。齐莫曼(Zimmerman)认为,学习者的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是自我调控的行为影响因素(Zimmerman,1989)。3.环境因素。模仿、社会支持、环境氛围等,都是影响学生学习自我调控的环境因素。3.2网络环境下自我调控的影响因素由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探讨和分析网络环
15、境下学习者自我调控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有效地设计网络环境下自我调控能力培养的教学。网络环境下学习者自我调控的影响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3.2.1 学习者自身的内部因素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自我调控不仅受到学习者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归因、认知风格等一般因素的影响,同时,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因此网络环境下学习者所具备的计算机素养、对多媒体的适应性以及对数字信息的组织和加工策略、对资源的检索能力等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习者的自我调控。3.2.2外部的学习环境因素网络环境下学习者所面临的学习环境与传统课堂的学习环境截然不同。网络环境的设计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
16、的自我调控。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所面临的学习材料的数量、性质、组织和呈现方式,超链接的设置,节点所呈现的内容容量,导航工具的类型,操作的便利性,网络所能提供的元认知帮助的性质和数量,学习者对学习流程的控制程度,网络的智能化程度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的自我调控。3.2.3 网络教学方面的因素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的学习者的自我调控, 还受到来自于学习目标、学习评价以及网络学习规则等因素的影响。4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培养的策略4.1中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培养的保证因素4.1.1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传统的教学相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有较大提高,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信息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环境 中学生 自我 调控 能力 培养 策略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63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