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设计)基于实践的中学历史课程反思33375.doc
《论文(设计)基于实践的中学历史课程反思3337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设计)基于实践的中学历史课程反思33375.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实践的中学历史课程反思刘俊利(江苏省 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江苏 连云港 222000)摘要:中学历史课程等三维目标中,每一个维度都是一个有明确起止点的体系,即从知识出发,经过一系列学习活动,最终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中学历史教学材料,具有系列化、开放性和丰富性等特征。历史教科书正文,可分为客观史实、历史叙事、历史认识(原因、规律等)和历史评价等四个层次。学科性特征,决定了史料在教学材料中的重要地位。历史课程的实施,是一个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是一个融合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实现高效益,就是整合历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切因素,使其高效服务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关键词:实践 中学历史课程 反
2、思从实践的视角看,课程主要解决的是:“为什么教?”“教什么?”及“怎样教更有效?”等问题。主要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途径与策略等内容。中学历史课程,则是课程在历史学科的具体化,浓缩了历史学的学术精华,具有浓厚的历史学术特色。在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当下,从实践的视角反思中学历史课程,总结课程实施中的经验,研究课程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对厘清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途径间的关系,优化课程实施途径和策略,进一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等,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1.课程目标:“三维一体”培养学生史学素养新课程,把目标定位于奠定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素质”、“多学科的知识素质”、“较强的应变能力素质”
3、、“忠诚的工作态度的道德素质”等的基础。1舒志定.教育哲学引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P189具体表现在学科课程标准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即三维目标。要求从三个维度理解和确定课程目标,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大创新。但因为对“维度”这一概念的理解偏差,使得在课程目标的操作中,出现了如知识目标掌握程度矛盾化、三维目标割裂化、过程与方法目标形式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说教化等异化现象。这些异化现象直接影响了目标的达成过程和目标的达成率。“维度”是指一种视角。由此推理,三维目标的含义应该是,对一个整体目标的三个视角的表述,即“三维一体”。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
4、机整体”。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P5所以,每一个维度都是一个有明确起止点的体系,即从知识出发,经过一系列学习活动,最终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知识与能力维度,是以历史知识为出发点,经过学习活动,达到升华情感、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等体系。强调的是学习的知识依托。又如过程与方法维度,强调的是由知识到情意的桥梁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强调的是情感体验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可见,在课程目标中,历史知识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终端。由于知识的操作方向和掌握程度,取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度。所以,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中,一些
5、要求就出现了矛盾。如“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闭关锁国”的表现是史实,其操作方向是“分析其历史影响”。而“分析历史影响”,必须通过比较“闭关锁国”实施前后的不同后果,来“分析”。这样“闭关锁国的表现”就不仅限于“识记层次”了,而是起码达到了“理解层次”。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P9、34-35化解这一矛盾,可采用简化的方式,如使用“以为例,认识”或“由,认识”等方式来表述。三
6、维目标割裂化的现象,屡见于教师用书或教学杂志发表的教学设计。由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依托于历史史实,而运用史学方法来整合历史史实和相关史料,是历史课程永恒的学习过程。所以,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包括历史史实、史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情感体验和态度、价值观形成等内容。一般采用“依托(历史史实),通过解读(经典史料),利用(学习方法),感知(情感),感悟(态度和价值观)”的方式表述。如果非要把目标三维化,则要求每一个维度的目标要突出其特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达成。同时,三个维度的目标能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目标。将过程与方法列为课程目标,体现了新课程倡导多种学习方式的理念。从哲学的视角看,过程与方法有
7、动态和静态两种形态。从动态上看,过程与方法是载体。它主要表现为一系列行为过程。其中方法隶属于过程,即某一方法仅属于这个过程的某一阶段。它可分为学习过程,如“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等。2P43P4以及历史研究过程,如“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等。2P43P4从静态上看,过程与方法是课程目标之一。即在认识和整合历史事实的过程中,掌握一系列操作程序和基本原则。此时的过程隶属于方法,即过程是由一系列方法、步骤构成。此时,它可分为学习方法,如“善
8、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等。2P43P4以及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等。2P43P4只要明确了过程与方法的哲学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形式化的弊端就迎刃而解了。理论上讲,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属于心理范畴,可以分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次。它们是历史课程的最高目标,依托于具体的历史知识和经典史料,体现了历史课程的教育价值。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说教化,就是忽略了它们依托于历史知识和经典史料的表现。2.课程内容:经典史料丰富学生史学素养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教学材料。中学历史教学材料,源于学术的历史学,主要包括历史知识体系、历史能力体系、历史研究过程与方法体
9、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系,具体表现为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形式。它具有系列化、开放性和丰富性等特征。但在实践中,由于对教学材料的内涵把握不准,以及传统教学的惯性影响,单纯“教教科书”的现象依然存在。就连一些地区的调研试题、甚至高考试题,也具有浓厚的版本色彩。可见,准确把握中学历史课程内容,跳出教科书,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材料,发展学生的史学素养,依然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它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5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P172
10、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了中学历史学科的设置理念、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程度、教科书编写、教学和评价建议等内容。它是实施历史课程的法律性文件,指导着历史课程的具体实施。即根据内容标准确定学习范围,依据学习目标(内容的目标和课程的总目标)确定学习材料,参考教学建议选择教学方式,最终检测目标的达成度。可见,课程标准处于教学材料的首要位置。“单纯教教科书”,多由于忽视课程标准或不理解课程标准所致。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历史教科书,是教学材料的核心内容。由于“人文知识的个体性、隐喻性和多质性”,决定了人文知识的增长“呈现出一种不断地回溯与重新解读、体验和阐释传统知识的螺旋态势”。6张耕华.历史哲学引论M.上海
11、: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P174所以,在一标多本的今天,编写者的史学观念、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占有的史料多寡及叙述风格等,决定了历史教科书具有显著的个性特征。可见,要充分理解教科书,就必须回溯到课程标准。只有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准确把握教科书内容,从而发挥教科书的核心地位。同时,正文是教科书的主体内容。因为历史学可分为“史实的确认、史事的理解、历史规律的概括和历史意义的评价”四个层面。7日佐藤正夫,钟启泉译.教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P39所以,属于史学著作范畴的历史教科书正文,也可以分为客观史实、历史叙事、历史认识(原因、规律等)和历史评价等四个层
12、次。其中客观史实是课程标准内容的具体化和拓展;历史叙事则反映了编写者对客观史实的合理推理和想象;历史认识(原因分析、规律概括等)和历史评价体现了史学领域的主流观点。可见,用教科书教,首先应引导学生分清教科书正文的层次。然后,针对不同的层次,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如由史料到客观史实,是一个科学考证的探究过程。由客观史实到历史叙事,是一个体验、想象和推理的过程。由客观史实到历史认识,是一个运用思维能力多角度分析、比较、概括历史史实的思维过程。由客观史实到历史评价,是一个依据评价标准,对历史史实做出多视角价值判断的过程等。历史课程的学科性特征,决定了史料在教学材料中的重要地位。史料,首先是教科书中的史
13、料。教科书中的史料一般包括:客观史实依据的经典原始史料(文字和图片);对客观史实的另类表述,如用形式示意图再现客观史实等;主流观点外的其它观点及其史料依据;历史地图等内容。但由于版面限制和编写者的个人风格,教科书不可能提供过多的史料。所以,收集和选择经典史料,预设史料的使用程序和方法等,成为历史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史料的选择方向一般有:证明客观史实的客观性,需要选择经典的原始史料;提供移情和想象氛围,需要选择细节描述或感染力强的原始或加工过的史料;提供概括历史规律的基础,需要选择与学习内容类似的一系列经过加工的史料;拓展历史视野,需要选择从其它角度表述的研究成果类的史料;全面评价历史史实,
14、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评价内容类的史料等。可见,经典史料是深入理解教科书内容的钥匙,也是连接历史知识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中枢。师生共同研读史料,也就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即历史课程丰富学生史学素养的任务,主要是通过研读经典史料来完成的。3.实施途径:多种方法成就学生史学素养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以及探究、体验等学习方式。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或帮助学生梳理、或引导学生理解、或督促学生记忆,仅局限于借助教师讲解来掌握历史知识。从课程论的角度讲,课程的实施途径,属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范畴。学者多把教学过程的本质概括为“教与学的统一”、“教养与教育的统一”、“认识过程与知识掌握过程”的统一,并揭示
15、出方法拥有“工具性”、“指令性”、“结构性”、“取决于内容”等本质特点。8德德罗伊森,胡昌智译.历史知识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P246-243、285-286由此推论,历史课程的实施途径,应以史学研究方法为主体,并融合其它各种有效等学习方式。历史课程的实施,就是通过这种融合的学习方式来发展学生的史学素养。因为史学研究,首先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历史研究工作的起点是历史问题的提出。”9何炳松.万有文库/第一集一千种/历史研究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P17-18历史研究始于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收集史料,进而以一定的方法程序处理史料,以重建与现今生活有关联的历史发展过程。“史学研究
16、者,寻求历史真理之方法也。其步骤,则先以史料之收罗及考证,次之以事实之断定及编排,终之以专门之著书,而史实之能事乃毕。”10韩震,孟鸣歧.历史理解意义历史诠释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P1所以,历史课程的实施,就是一个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开始于提出问题。这里的问题主要分为受现实启发而提出的历史问题、对历史内容重新质疑的问题、从新的或更高层次视角提出的问题等三类。然后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或体验历史。其中,探究历史,就是运用所学知识或新史料,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实际是一个运用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评价等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历史,就是根据史料或所学知识,走进历史,
17、通过移情等方式,体验历史变化,体会历史智慧,感悟历史真谛。这实际是一个想象、推理的情感体验过程。在探究和体验历史过程中,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和新史料解决问题,来提高自己的思维、想象和评价能力,丰富自己的情感,并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因为历史研究过程,还是一个理解的过程。“历史方法的特色是以研究的方式进行理解的工作。”8P11“从观念形态上说,历史是人们对过去发生事实的理解。”“历史本身就是某种理解或解释。”11陈海飞.解释学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P导论-1,6而理解又是一个由部分到整体、由整体到部分、由个别文本到作者思想和其他文本之间的、由理解者到理解对象
18、之间的循环过程;12德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P4、248-249是一个视域融合的过程。13美拉尔夫泰勒,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4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P396所以,历史课程的实施,还是一个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学习内容的融合,即将新知识、方法和情意等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从而使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历史与现实的融合,即学生体会历史学习价值,拓展视野的过程。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融合,即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将学习内容纳入自己的生命,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生存境界的过程。总
19、之,历史课程的实施,就是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理解史料的过程中,贯通历史知识,提升生存层次,掌握理解方法,从而实现历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此外,历史课程的实施,也是一个学习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分为初步感知新信息、重点理解新信息、同化或顺应新信息、运用新信息解决问题等步骤。因为历史教科书具有分层的特性。所以,历史课程的实施,开始于对教科书的正确分层。其次,针对重点历史知识,以史料为抓手进行合作或自主的探究和体验。再次,通过探究和体验,进一步完善历史知识结构。最后,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新问题。可见,这一学习过程,既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融合过程。4.实施原则:整合一切因素发展学生史
20、学素养高效益是实施历史课程的永恒追求。实现高效益,就是整合历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切因素,使其高效服务于课程目标的达成。从教学论的角度上看,影响历史课程目标达成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生、方法和教师。这三方面相辅相成,集中表现为学生的学习状态,最后归结为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15美小威廉姆E多尔,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P49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兴趣既是目标又是与旨在达到目标的经验相关的动机力量。”13P62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源于学习对象,即历史学习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文 设计 基于 实践 中学历史 课程 反思 33375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60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