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探究.doc
《西部民族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部民族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探究.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部民族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探究 摘要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面临新的发展与改革。应以立足民族地区优势,面向旅游国际发展合作趋势,综合旅游管理学科复合型交叉性特点,用发展的眼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当前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我国旅游产业经过改革开放30 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持续快速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之一。由于旅游业具有对文化、自然资源的无限利用性和对相关产业的推动性,以及无公害性、投资的相对低成本等优势特征,被列入了国家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的行业。
2、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基础薄弱,而自然生态优越、人文资源丰富,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也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特色旅游业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六大重点任务之一。西部民族地区对旅游业的发展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与此同时,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一)西部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人才需求加大近年来,西部12 个省区以不同方式提出了本省区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定位,旅游业平均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以旅游外汇收入增长为例,2005 年西部创汇同比年均增长率为24.91,远远超过全国同比年
3、均增长率13.82,而且这一势头还将继续。在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大发展趋势下,旅游开发管理人才的需求更显迫切。截至2006 年底,全国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只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1703 所,其中高等院校762 所1,而西部仅有215 所旅游高等院校(系),而且多为文科院系。西部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不足严重制约了西部民族地区高质量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西部现有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无论规模还是质量,都难以满足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求。人才短缺以及旅游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必须确立特色创新发展原则,充分考虑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民族性、边疆性、
4、跨国性特点,考虑民族旅游活动的全民参与性、人本性、扶贫性,考虑民族旅游特殊的开发模式、管理模式、生态模式等一系列特殊情况,才能适应新世纪新形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到教学运行环境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综合配套改革。(二)专门民族旅游开发管理人才缺乏西部民族地区有丰富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广大的区域民族旅游市场,强大的市场潜力都需要大批旅游资源规划、设计、开发、管理、营销人才;同时还需要熟知民族旅游地方性、特色性、差异性特点,并且具有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地理学、建筑学、生态学、景观学等多学科知识理论的复合型拔尖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部 民族 旅游 管理人才 培养 探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60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