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地理课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doc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地理课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地理课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地理课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摘 要:计算机网络教育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本质上把握所学的知识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现代多媒体及信息技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而且在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所达到的效果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为学生开展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提供有效的帮助。关键词:信息技术 自主
2、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引言:高中地理新课程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和使命感,这就要求地理课堂教学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要求教师从角色定位、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做相应的调整,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地理新课标反映了现代地理教育鲜明的时代性,它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评价方式等方面体现出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并从各个层面指明了高中地理教育改革的方向与重要内容。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教师必须学会并善于发掘地理课程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与功能。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结合是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其基本宗旨是要培养学生能够在信息化的
3、学习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以适应新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不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和课程知识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和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问题、发现问题、创造实践、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新时代呼唤教育的创新,呼唤创新型学习。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是指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凭借教材,运用科学研究的步骤,自主地发现和提
4、出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实践能力。经实践证明探究性学习确实是“点燃学生创新火花”的有效途径,它“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地理课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作简要分析:1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规范化课堂教学设计 地理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渠道,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理念,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决不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教学实施。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教师的作用与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首
5、先,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不仅要备知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即要把课程目标、学情、教学方式与教育技术、课程资源等统筹考虑,合理配置。其次,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评价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乃至学习资源。教师要依据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思维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帮助。其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信心,正是构建新的地理课堂教学的起点。这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前提。因此,在地理新课程背景下,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地理教师设计课堂实施方案
6、必须在实践教学中落实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下的电子教案实现了资源共享,每位教师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与教学进度安排,在相关教学网站上下载一系列不同地区优秀教师的同步教学设计供自己制定教学方案参考。也可以不断更新和修改完善自己的实施方案。在同一学校同一年级,可以利用集体备课活动讨论制定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规范化教学方案,多年实践完善就能够形成校本课程资源,这对规范化办学与模式化教学管理是一种极大推动力。2利用网络资源与技术优势开发制作地理课件,有利于现代化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改变落后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构建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开放型高效课堂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具有能够综合处理文字
7、、图像、声音、动画的能力,给教学和学习带来了信息交流、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化,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第一,课堂教学情景、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多重感官刺激,特别是影音、动画、计算机模拟等的应用,能充分调节课堂氛围,使课堂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如高中自然地理模块教学中,播放有关宇宙、地球、地壳物质循环、大气运动、水循环、洋流的视频资料、动画能极大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原理、规律性地理知识的探究、总结、把握。第二,有效课堂信息量加大。多媒体教学不仅仅能大量减少教师板书、板图工作量,节省更多时间用于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可以增加大量阅读材料、图片、探究性问题、规律性
8、总结、网络知识体系构建、课堂同步检测训练题,充实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容量,推动高效课堂模式形成。第三,增强教学的互动性。互动性是多媒体技术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本质特性,也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通过多媒体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迅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和学习进展,适当给予刺激与激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例如,需要学生熟悉中国各省区轮廓与分布位置、重要资源分布区,应用多媒体的互动性,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用鼠标拖放到正确位置,不成功的予以鼓励,成功的及时给予奖励,游戏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探究精神。第四,多维动画模拟利于重难点的突破。多媒体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9、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充分表达教学意图,突破教学中的学习难点,并可以通过计算机丰富的表现手段,突出教学重点。例如,进行地球运动分析时,运用多媒体的三维技术,模拟实现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形象直观,是重难点地理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新课程整合中,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信息技术与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互动性多方面设计思想研究。首先,要防止那种新技术、旧理念、呈现过量信息的“满堂灌”课。现代课堂教学并不是提供越多的信息就越好,因为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接受的信息和思维
10、的提高是有限的,过多的信息输入反而会影响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及思维能力的提高。其次,要依据课堂所学问题的特点来选择信息技术的使用方式,并不是每一个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信息技术。第三,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应该考虑教育成本,尤其是考虑时间成本,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就是最智慧的教育,不要过于追求课堂有限教学时间内面面俱到地使用信息技术。正确的原则应当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学习目标服务,是为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的背景下应该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应十分和谐,应使学习目标在这种技术支撑下更高水平地达成等。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基于
11、现代信息技术高质量的有效地理课堂教学。要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就必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通过探讨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这四大要素的关系,使它们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合理的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优化教育信息的传输过程。建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如下图)。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自主学习能力的主动培养者和提高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调控者,是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建构知识意义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材(这里是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这
12、里是现代信息技术)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借助媒体,引发问题”、“自主探索,效果评价”这三个环节不是机械地独立的,而是组合起来的有机整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贯穿于每一个环节。运用该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能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引发探究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导。激发起兴趣,学生学习就会入迷,就会积极主动,就会钻进课程,学习就会学得轻松而富有成效。心理学研究证明,能牵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兴趣,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情境方法很多,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最佳方法。应用信息技术
13、的多媒体和网络环境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发挥多媒体的声、行、色的真实特征,让学生进入真实的意境;通过网络技术的集成性、交互性、可控制性、实时反馈性等特点,提供网络环境下的人机相互传递的超文本方式,创设超越历史时空、超越广泛地域、超越想象范围的引人入胜的环境,让学生在愉快与和谐的气氛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有了兴趣,再结合学习内容和现实生活创设一种开放性的、富有意义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境,在积极的情感驱动下,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而引发学生进行自主的、能动的探究学习,实现学习的再创造。4运用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的整合,探究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启发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
14、新意识和热衷参与实践的启动器和动力源。为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养成主动对问题追根求源,探究解疑的精神十分重要。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媒体与地理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它可以配合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声、色、形等多种媒体、交互的信息和多种灵活的学习手段,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对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质疑,更积极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遇到疑难不明时;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启而不发时;当教学的重点、难点需要学生理解掌握时,这时,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已经形成,若不失时机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加以刺激引导,诱发学生产生良好反应,恰似“雪中送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新课程 背景 如何 利用 现代信息技术 促进 学生 地理课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60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