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变革 浅谈如何加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doc
《新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变革 浅谈如何加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变革 浅谈如何加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新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变革 -浅谈如何加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呼唤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如何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生物学课程整合是摆在生物学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首先,我们应该认真弄清信息技术与生物学课程整合的真正涵义,其次要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改革向良性的方面去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关键词:信息技术生物学课程整合模式“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
2、了新的教育意义。是要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什么是学科的整合呢?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传统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多种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
3、个模式下老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表面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但这是一种被动的参与。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不能把学生认识主体的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缺乏主动的思考、探索,其自主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从理论上讲,课程整合意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
4、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课程整合”它的核心就是: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计算机及软件的支持下,自觉地,系统的复习、运用已学过的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并探索出新的知识点,进一步更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在其它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生物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
5、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它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信息技术是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在与教学的整合过程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任务。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优势1、信息处理方便快捷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臻完美,信息处理显得十分方便快
6、捷。学科教学中,无须绞尽脑汁收集资料,也无须费劲心思制作素材。师生都可以在网络世界里自由的邀游,然后将文本或图形、图像重新组合,并在这些信息处理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的学到了知识。 2、学习资源无限丰富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信息资源浩如烟海,学生的学习可以“纵横交错”。纵,可以通览古今,掌握知识进步的脉络;横,可以拓宽知识面,广见博闻;交错,可以跨学科融会贯通。学习资源的无限丰富,弥补了学科知识的单一性,弥补了学科教材内容的匮乏与不足。3、学习形式灵活即时。 依赖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也可以作为信息交流、信息加工、
7、协作学习、探索创新的工具,只要有计算机,能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根据需要进行学习。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也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变被动型学习为投入型学习。 4、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各种学科知识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极大的增加了知识学习的趣味性。生物课上单调枯燥的对话讲解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不同的场景,图文与声音并茂,学生如身临其境,刺激了他们的兴趣。三、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一) 情境化整合模式由于生物学知识自身的抽象性与广泛性,生物学知识源于生活实际,涉及的方面较广,从而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
8、于传统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限制,教师不能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习者对生物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了困难。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进入了课堂,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便利条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境教学就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学习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基于多媒体网络的情境化教学模式是利用多媒体网络形式灵活、资源共享、超媒体、交互性等特点,将有时难以表达甚至根本不能用语义完整而准确地表达的图形图象的
9、运动信息以及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空间结构,通过文字、图形、三维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使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设生动、形象的、接近实际的情境,给学习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比如,生物课本中的教学资源中包括有关的图片、资料的解释和介绍等等,这些内容都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使之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情感体验,获得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的作用。(二)自主合作式整合模式新课程标准提倡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提供学生学习资源以及各种生物学实验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生
10、物学知识和技能、生物学思想和方法。信息技术纳入生物学课程正好为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且这些资源从量与质两方面来说都与传统学习资源不可同日而语。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电子化学习资源,包括数字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上报刊和数据库、多媒体电子书等。学习者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就可以通过各种网络方便快捷的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进行高效学习。基于资源的自主合作整合模式是指教师提供一些资源索引,如一些资源库的网址、网页和相关链接,引导学生获取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参考信息,并合理地将资源重新组合为已所用。这种资源也包括教师课前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变革 浅谈如何加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 新课程 改革 信息技术 变革 浅谈 如何 加强 与其 学科 整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60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