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毕业论文.doc
《新课标下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毕业论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庆三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新课标下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院 系 生 命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专 业 生 物 科 学(师范类) 年 级 2009 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200913014106 指导教师 职称 副教授、讲师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时间 2013 年 5 月 目 录 摘要1关键词11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12.我国现行中学生物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2.1 教育观念滞后22.2 师资力量薄弱22.3 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方式古板22.4 厌学情绪大,学生对学习生物课兴趣不高,对生物学科的学习重视不够,基础知识不扎实,不会解决实际问题32.5 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造
2、成偏向主科32.6 师生交流于形式,缺乏思维深度32.7 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42.8 教学评价传统42.9 试验设施短缺、设施不达标、必需教具不足43 .改进生物教学质量的途径及对策43.1 提高认识,摆正位置,加强对生物课的重视43.2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中学教师力量,建立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53.3 教学方法改革,把传统教学方法与新的教学方法相结合53.4 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53.5 处理好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应试教育的关系63.6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63.7 建立系统的管理体制63.8 改革评价机制73.9 因地制宜的开展教
3、学7致谢语8参考文献9英文摘要10 新课标下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贺春晓(重庆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09级 重庆万州404000)摘要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强调学生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自课程改革以来,我国中学生物教学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调整的问题。本文从生物教学现状出发,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关键词 生物教学 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学生物教学是一个多元素多层次的动态系统。生物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家对生物学越来越重视,生物学在中学中的课程比例也
4、越来越重,生物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环境问题,粮食问题等都与生物知识密切相关1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今天的中学生对学习生物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师也有表现出一些不好的地方,这直接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对中学生物学教学至关重要。中学生物新课标实施已有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课程的实施当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学生在中学阶段常出现偏科现象,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教学方式古板、应试教育、教学设施不达标、教学评价传统等。提高中学生物教学质量是广大生物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
5、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作为生物课教师,就要根据生物课教学规律,依据学生的年龄状况和认识特点,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科学求实的态度,扎实的基础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牢牢把握“联系实际、方法科学、教育创新”的新课标教学目标,在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为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生物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1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科学素养
6、最基本的含义是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于社会与个人生活中。生物学的基本科学素养包括理解生物学基本现象、事实、规律以及生物学原理如何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之中,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面向全体学生是指生物课程要面向所有的在校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生物学来源于自然和社会,生物学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揭示生命本质和生命活动规律,提高人们解决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中面临的问题,提高人们应对自然现象的能力。新课标要求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习惯1。2.我国现行中学生物教学现
7、状及存在的问题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经发展成高科技领域,成为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生物学科在我国教育中的地位却不容乐观。一直是中学校眼中的 “小学科”,老师眼中的“豆芽科”,学生眼中的“副科”2。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不重视,学校不重视、教师不重视,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僵化、古板,教育观念落后,学生不重视,教师把知识的记忆当作教学的一切,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的培养,学生对学习生物课兴趣不高,厌学情绪大。教学评价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注重分数,忽视了除分数以外的评价。中学的生物课处在极次要的位置,课可以不开、课时可以减少、内容可以随意删去由于教育经费不足,大多数
8、学校缺乏必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从教育局到学校领导,从教师到学生家长,眼光都盯在升学率上,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2.1 教育观念滞后 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取得可喜成绩的今天,仍有相当多的学校以应试教育为主。各种为应付考试而采用的“招术”把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推到了极致, 扭曲了素质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贯彻的是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的原则, 教师主导作用是在于引导和规范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会学习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应试教育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把要考的“知识” 记住,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侧重把知识讲得尽可能的全而细,
9、 忽略给学生留下观察和思考的余地。教学上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教师将知识作为“ 结果” 呈现给学生, 把学生当作知识结果的“容器”来进行灌装。在课堂教学以考分论“英雄”, 中学生只要按照教师制定的计划“程序化”、“模式化”地模仿下来,便可获取高分, 课堂教学则多有“一厢情愿”、“单向流动”的过程模式3。2.2 师资力量薄弱 大部分中学合格生物教师不足,尤其是农村,绝大数生物老师都是兼教生物且并不是专业的生物老师4。这就造成很多老师知识能力与教学任务不相适应,有的老师甚至在上课前都没弄清楚上课的内容。虽说有些兼课教师也勉强能把初中课本的部分知识“啃”下来,但在实验和实验教学的技能方面和专业
10、教师相比还有相当差距,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及综合素质。出于财政开支方面的考虑,用人一般是“宁少勿多”,“宁多要主课教师,不要副科教师”,生物教师受不到应有的重视。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学校条件和培训点办学条件等因素限制,新课程理念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而且参加培训的只是少数老师不能满足普及生物教学的需要。2.3 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方式古板 在农村中学,因为课改刚开始,许多生物教师的教学观念传统落后,教学方法死板陈旧,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没有充分尊重和发挥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没有积极的参与,教师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
11、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5,让学生生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如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反映在教学上的问题主要有:(1)教研氛围不浓,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体现学科特点,照本宣科、满堂灌现象极为普遍。(2)常出现一些知识性错误。如种皮与果皮不分,神经和神经纤维混为一谈等。(3)不注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提问,问题的难易度,作业的量与度都只是照顾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不善于激发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只看高分率不讲合格率,两极分化现象严重5。2.4 厌学情绪大,学生对学习生物课兴趣不高,对生物学科的学习重视不够,基础知识不扎实,不会解决实际问题 如今虽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2、,但应试教育仍占很大比例。经过考试的筛选,成绩较好的同学已进入达标学校学习了,剩下来进入非达标农村中学的,大都是学习基础不扎实6。随着知识的深入,学习跟不上,问题越来越多,逐渐对知识产生一种畏惧感,久而久之,对学习无兴趣,自然学习的质量就差了。 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特点、地位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头脑中下意识把学科分层次,即有主次之分,自然思想上重视不够,甚至抱着一种生物背背就行的态度,生物到了高三考试和高考考试,因为考试内容没有了章节限制,出题人巴不得将几本书的知识都放在一道题里,试题综合性很强,课改后近几年,生物学习的内容在逐步增加到五个模块,从教材数量与理化不相上下,从高考难度上讲,也是较难,
13、这就很能说明生物学科的特点,地位和重要性8。 基础不好不会解决实际问题,如要以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为考点,这些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和特征不同,但均涉及细胞的代谢和信息传递并最终受基因的表达调控。选项涉及植物激素、衰老、癌变、细胞分化、膜物理损伤等,四个选项事例均在教材的不同情景中出现过,作答时要求考生能透过现象分析本质,辨明内、外因关系,答案均隐含于教材之中。再如以放射性标记实验技术为载体,考查考生对染色体、染色单体、DNA、脱氧核苷酸链等概念间关系的辨析7。有的学生看过答案之后是连连埋怨自己。2.5 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造成偏向主科 很多学生在思想里形成了“生物是一门副课”的概念。相比高中
14、而言,初中生物经常尴尬的担任着可有可无的角色,没有升学的压力。很多同学在生物课上不认真听讲,特别体现在一些所谓的优等生身上,他们常常在其生物课上做着语数外的作业,我曾询问过有些学生,得到的答案是“反正生物考试成绩又不算入总分,干嘛要认真听讲,还不如多点时间做主课作业。”他们认为学好与不学好生物对升学无关紧要。在他们眼里生物就是一门“副科”8。2.6 师生交流于形式,缺乏思维深度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愉快的情绪气氛,成为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的内驱力。但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一般或者很糟糕,只有少数学生非常满意9。中学教师之间竞争很强,教师的评职称等,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关,这导致老师对
15、学生要求苛刻,不注意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性的发掘与尊重,而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不自觉的对学生批评、打击、挖苦、讽刺,这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有很大的损伤的。学生失去了自尊、自信,自然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和态度,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其次,作业很多,让学生失去了课余活动的机会,很多老师也把课外活动改成上理论课,这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不满,对生物课失去兴趣,也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关系。师生角色的差异,地位的不同,看问题的立场和视角的分歧等,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有时也会产生一些隔阂,这些隔阂的存在会防碍师生之间的交往。教师在课堂上树立一种教师的威严,也让学生产生一种距离感10 。中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完善,在教
16、学过程中容易形成“老师对我偏心”的心理。同时,作为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而不愿受到批评,但是每个人在学校生活中都难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而这也往往成为师生间产生隔阂的重要原因。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6。教学的民主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活力所在。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远远不够。2.7 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 因为对生物课程的不重视,很多学校都缺乏相应的系统管理体系6。往往市教育局或省教育局发放某个文件或下达某个指令,学校往往随便找一个人完成任务。一般在农村中学没有专门的生物教研组,更别谈集体备课、集体听课了。而学校对待学生的生物考试,往往只是考完之后批改一下就结束了。就很容易造成学生老师的不重
17、视,久而久之,生物课就越来越可有可无4。2.8 教学评价传统 教学评价仍然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往往只注重定量评价,注重分数,忽视了除分数以外诸多方面的评价,如学生的品德、学习态度、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及能力等等,教师只从考试成绩上对学生进行人为的划等、分类和排队,强调评价的管理功能11。这样一来,教学评价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对概念不能很好的理解,对术语、词汇的记忆和使用能力也较差,势必会挫伤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2.9 试验设施短缺、设施不达标、必需教具不足 在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经费“跟不上”的现象。特别是生物实验室,经常出现“无米下锅”的尴尬局面11 。相
18、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缺少足够数量的独立实验室和必配仪器。某些学校的生物试验室仅仅是平常的教室简单的改装而来。初中理化生合用仪器的现象还存在。实验室无专职教师管理,有实验室的学校实验器材常年不用。 生物的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来不断实践来巩固新知识,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实验条件的缺乏带来的一系列教学困难是显而易见的,新生物课程的实验比原来的生物教学大纲生物实验多,实验室不够和实验室装备的不到位,严重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由于经费紧张。新课程中的创新实验的仪器缺口更大。教学设备的陈旧、缺乏与老化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无法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学生无法动手实验、研究、探
19、索,由于缺少多媒体液晶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没备,师训、教参提供的各种教学光盘和课件只能成为摆没6。 由于教学经费问题,学校得到的少量经费只用在必考科目上,生物教具很少,有些学校连一些基本教学挂图和模型都没有,教师也难以将某些有规律可循的知识迁移到挂图或模型上。3 .改进生物教学质量的途径及对策3.1 提高认识,摆正位置,加强对生物课的重视 加强对生物课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生物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我国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规定生物课不是专业课,也不是劳动技术课,而是每一个接受中等教育的公民都必须学习的课程12。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都应该加强对生物学科的重视,改变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标下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毕业论文 新课 中学生物 教学 现状 分析 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60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