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生命发展的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课题开题报告.doc
《基于学生生命发展的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课题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学生生命发展的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课题开题报告.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学生生命发展的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现实需要历史是一门用来思考的学科,学习历史可以使学生理智、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物,从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使学生借鉴正反面历史经验和吸取教训,从而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增强面对社会、面对竞争的勇气和能力。同时历史还可以完善学生的人生观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但是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相当一段时间,长期以来受传统历史教学的影响也因为历史为文科生高考必考科目,历史课上师生往往主要围绕高考记忆和理解某个知识点的要求来开展历史教学与学习,而忽视了历史课本来应该应该有的人本主义精神。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构建一种基与学生生命发
2、展的历史高效课堂成为广大高中历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斯宾塞的知识论,使教育演变成为理性主义教育或者说是惟理性教育。惟理性教育从根本上是与人的生命活动相隔离的,它剥夺了个体发展生命、创造生活的权利。教育不是生命个性的张扬,不是智慧的启迪,而是知识的灌输、生命的压抑。教育过程丰富的社会历史性、生动的探究体验性被冷冰冰的知识接受和机械的理智训练所代替,人的主体性失落了。在学校实践中,关注的是学生考分、评比、获奖等可见成果,忽视、淡漠的恰恰是学生和教师在学校中的生存状态与生命质量的提升。在这种观念影响下的历史课堂象一汪死水,使师生把知识的皮球传来传去,毫无新意。它使学生处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中,学生的学
3、习活动主要是聆听、练习、回答问题和记笔记,活动比较整齐划一且呈现集体化的特征,教师也比较习惯于统一指导,习惯于寻求出问题的答案这一结果即“是什么”而不追求探讨“为什么”,因此,历史课堂的专制气愤非常浓厚,这就势必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造就出大批的课堂奴隶,使历史课堂低能、低效。它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活跃、个性得不到张扬、合作学习、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因此在高考中遇到灵活新颖的问题时,束手无策、不能应对自如、不能决胜高考。近年来,教育界掀起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大讨论,倡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注重人的情感、态度、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发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公民。
4、这一切的落脚点都要靠课堂教学来实现,因此,为了适应这一需要,也是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变专制课堂为民主、高效的课堂,特提出此课题进行研究、实验。2、理论基础与依据(1)课程改革理论20世纪以来,人文学科的发展大抵是以反思启蒙运动以降日益膨胀的“技术理性”为其特征的。在课程与教学领域,技术理性的宰制也早已为人所诟病,以致20世纪70年代之后,该领域的研究重心逐步转向追寻课程与教学的本真意义。而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加强调以人为本,以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主要教学目标,这一理念已经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学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我们教师在教育改革的舞台上必须演出
5、一个新的剧本,进入课程规定的新的课堂生活方式,而且要随着课程所建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2)价值教育一种全新的素质教育理论价值工程学提出了一个基本理念“以最少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把这个基本理念拓展延伸到人的教育领域就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素质教育理论价值教育,其基本理念是:追求可持续的价值最大化(或追求可持续的利益最大化)。其基本特点是:价值教育是从价值工程学中演化过来的,它建立在“统一价值论”的基础之上,而“统一价值论”又是以自然科学的“耗散结构论”为理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的基本公理和逻辑法则,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客观性和精确性,因而具有很强的理论说服力。各项价值教育的
6、内容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有着一条共同的逻辑主线“价值的最大化”或“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使非智力教育实现了理论体系的系统化,从而完全消除了不同类型教育领域之间的理论矛盾与思维冲突,而且与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自然地衔接起来,一方面使思想领域与教育领域的理论完全融入现代的科学体系之中,另一方面也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价值教育可以使非智力教育具有更强大的理论发展潜力。由于价值教育是建立在一个全新的理论基础之上,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观察,以全新的思路进行研究,价值教育的每一项内容都可以分别从价值论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可以相应地发展成为全新的学科。由于价值教育遵循
7、严密的逻辑法则,沿着清晰的逻辑思路,展开层次分明的逻辑结构,保持前后一致的逻辑主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非智力教育的过程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非智力教育的内容将会具有很强的美学特征,学生将像学习数学、物理和化学一样,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心态,这样的教育效果将会是非常明显的。由于价值教育具有很强的科学特色,教师在价值教育过程中不需要以一种说教的方式来向学生强制性地灌输其教学内容,而是以共同探讨和共同学习的方式自然地向学生阐述,教学的难度将会明显下降,教师的教学兴趣也会随之提高,并会大大地激发教师对于价值教育的进行深入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价值教育的理论体系与现代自然科学、现代社
8、会科学完全融为一体,它们将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生接受价值教育的过程同时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接受现代自然科学、现代社会科学教育的过程,学生对于现代自然科学、现代社会科学的学习又会强有力地促进他们对于价值教育的学习。目前我国教育界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由于没有解决深层次上的理论问题,其发展潜力受到极大的制约。事实上,人的心理素质包括智力素质和情力素质两个主要部分,智力素质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科教育来培养,而情力素质则主要是通过相应的非智力教育来培养。不难发现,非智力教育实际上就是价值教育,因此素质教育是智力教育与价值教育的总和。由于价值教育解决了深层次上的理论问题,素质教育也就自然地解决了深层
9、次上的理论问题,这就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3)探究性学习理论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的学习行为模式,具有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在于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还在于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都有发展的潜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依据他们的心理学理论,相应的提出了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相应的教学方法。强调“学
10、生中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校的责任在于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会,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强调培养“充分发挥作用的人”。主张有意义的学习,实现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重视价值、态度、情感等因素的作用。(5)活动建构教学论即从关注学生生命、关注学生创新、关注学生发展的本质层面,致力于实现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文化、课堂教学方式和课堂生活的重建;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地坦诚倾诉与认真倾听,让每一个人(教师与学生)都充分体验到课堂生活的幸福和自我发展需求的最大满足,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生命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近年来我国大陆关于促进学生生命发展教育的研究综述有不少研究者认
11、为促进学生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促进生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或者,促进生命发展的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促进生命发展的教育是一种全人培养的教育,从肯定、珍惜个人自我生命价值,到他人、社会乃至自然、宇宙的价值,并涉及生死尊严、信仰问题的探讨,包括生死达观教育、认识哲学教育、情绪辅导教育、创造思考教育、多元智慧教育、终身学习教育、生活伦理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社会公益教育、环境教育等多个方面。狭义的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
12、教育是一种人生观教育,教育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进而珍惜生命。有些研究者认为基于学生生命发展的教育是服务于生命个体的成长、融会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种人性化的教育,以提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生命质量为宗旨,是教育目标的本质回归。有研究者认为基于学生生命发展的教育的内涵有二:一是教育“生命”教育青少年尊重生命,既能善待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又能关爱他人生命,尊重他人。二是“生命”教育具有生命意识的教育,教育既能尊重学生的情感、心灵及个性,又能热爱学生、关爱学生。也有不少研究者认识到“生命与教育”间的关系并非单一,而是多重关系,“生命”可以同时是“教育的内容、目的、主体(对象)以及基础”
13、,因而将认定“生命”是“教育的重心”,整个教育活动都要围绕“生命”开展。如有研究者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另有研究者认为,生命教育就是要尊重生命主体,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它强调人的精神生命的主动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它关注人际交往中精神能量的转换;在保障机制上,它注重生命主体自主能动的投入和合
14、作。2、国外基于学生生命发展的教育的引介相对于国内来说,国外基于学生生命发展的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都比较早成果也较多。国外的基于学生生命发展的教育主要体现为以生命为基点和最高目标的,是以尊重学生意愿为宗旨的。具体表现为:教育的价值取向以人和人的生命为本;课程设置以人的生命价值为基础;教育方法采取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而且这种教育是具体的、全方位的。把这种教育理念渗透课程、独立设科和综合活动课相结合,综合运用阅读指导法、欣赏讨论法、亲身体验法和随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确保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教育的落实。(三)已查阅的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研究文献(直接按规范的文献格式列出,不少于20篇)【1】
15、王鹏. 构建和谐历史课堂的策略思考【J】.高考学习网,2009.9【2】任鹏杰、赵亚夫. 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3】姜东进.怎样实施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J】泰州市海陵教育.2009.12【4】贾青.营造充满生气与活力的历史课堂气氛.【J】.新课程(教研版),2010.4【5】米宁.让课堂充满生气【J】.思想者园地,2010.3【6】朱良友.怎样提高学生的历史课堂兴趣【J】.考试周刊,2009.30【7】陈会磊.新课程高考与历史教学的关系分析(二)变“教材观”为“课程观”【J】 .网络科技时代2008.3【8】纪晓云.浅谈趣味历史课 【J
16、】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8.01期【9】谈谈中学历史教材的建设 【J】 .教学与管理2008年01期【10】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08.02【11】历史应该教会我们什么?纪念南京大屠杀有感【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8.01 【12】文雪生命教育论【J】 .山东教育科研,2002.9【13】程红艳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14】让历史教学“新”起来【J】 .职业教育研究.2008.2【15】让教历史课堂充满活力【J】 .新课程师.2010.11【16】树立人本理念.让历史课
17、堂充满活力【J】 .吉林教育.2009.22【17】任晓燕.构建高效和谐历史课堂的有效途径分析【J】 .中学教学参考.06期【18】王燕.历史高效课堂构建之我见.【J】 .中国科技纵横.2010.6【19】李永升.让历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 .学生之友.2010.9【20】李亮.构建高校历史课堂的认识和思考【J】 .新课程(中学).2010.8(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一)研究目标1通过学习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和社会风俗等人类生活内容,法律、人文科学等人类文化内容,认识作为地球人的道德伦理,关心人类危机和全球伦理。2.在主动性学习基础上构建民主、和谐、探究性理论学习
18、体系、课堂环节。3.研究创设教学问题情景的方式、方法及操作体系。4.构建开放性历史课堂教学理论体系。5.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及个性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创新素质。6、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具体内容1课堂组织分段化研究针对课改的形势和高考开放性问题的涉及,本课题将把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分成六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教师创设情境、精化预习导学案,给学生创造自学(预习)的载体;第二阶段:学生自学课文(勾画课本重要知识点)、分析课文,思考并组织合作探究环节中提出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第三阶段:学生在课堂上合作解
19、决自己未能在合作探究环节中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第四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代表展示答案,并由其它小组进行点评,教师补充问题,查漏补缺,拓展知识,深化教材,发挥学科教育功能,进一步开放课堂;第五阶段:练习巩固阶段,这一阶段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与高考开放性试题结轨,培养学生的做题应变能力;第六阶段:学生质疑拓展阶段,学生可以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这一阶段师生可以把课堂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2.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促使学生主
20、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师生间开展教学互动。而所谓教学互动,就是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的过程,就是把教学活动看做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认为通过这种互动和交往,可以达到师生之间的共同发展,把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共同列为对人的生命发展的一种关怀,而这种关怀更全面,更富有人性化。新教材设计灵活,有弹性,为教师教、学生学留有足够的空间。在教育观念上,教师能更多地关注学生,从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放开学生的视野和思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在教学行为上,加强对学生 “过程和方法”“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学生 生命 发展 历史 高效 课堂 构建 课题 开题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9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