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高中新课改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doc
《反思高中新课改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思高中新课改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贯彻新课程理念,反思高中新课改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西洞庭管理区第一中学 覃新初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政治课教学必须要彻底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灌输式的教法。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教法,是新课改的一个突破口,更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围绕课程目标,遵循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一、把握新课程理念,用好新教材新教材是新课程理念的载体,但由于有些教师不善“用”教材,使得教学古板,方式陈旧,上课时间总感觉不够,教学学习效果不好,达不到课改的要求和目的。所以,1、读懂教材是把握新课程理念的前
2、提。许多教师对读懂教材容易忽视,但这又是“用”好教材的关键前提。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为新课程教材,一方面是继承了新课程前的许多内容,但另一方面又增添了许多知识,并且和不断发展着的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不假以时日仔细研读,连自己都弄不明白的知识怎能谈得上用“一条不断流动的水”授予学生呢?读懂不仅指理解某单元某框题的课文内容,而是在理解某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住课文内容内在的逻辑联系及由此体现出的教学目的。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做到用教材时心中有数,游刃有余。2、要把课标和教材有机结合,这是把握新课程理念用好新教材的基本保证。课标即所修科目要达到的目标,新课程的目标分为知识、能力和情感态
3、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对课标的理解即要把它看作学生学习所应达到的目的,同时也要把它看作学科最基本的要素。如果过于强调课标,则造成教学过于单一,体现不出课标所辐射出知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这不符合课改的要求。另外,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但教学如果过于重教材,一是会出现课时不够的情景,二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受到束缚,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时要把课标和教材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交流与合作
4、的能力,加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等等。3、要善于整合教材内容,这是把握新课程理念用好新教材的关键。其一是整合教材本身的知识。作为课改后新编的教材,虽然从很大程度做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也加入了很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新内容,但作为新事物,仍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所以,要做到“用”好教材那就要善于整合教材。如生活与哲学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和动力一框中讲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后,没有讲到其方法论要求,而是中间讲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原理”后才讲到其方法论要求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此,教师如果从一定的逻辑顺序上讲课时则可先把矛
5、盾特殊性的方法论要求提前来上。所以,要“用”好教材则要求教师要善于整合教材。其二是要在教材原有内容上加以丰富拓展或进行压缩。作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作为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在保证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教师既要为学生节省学习时间而对一些内容进行压缩,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对知识的拓展。如生活与哲学中所讲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中,教材对其这一方法论要求没有很好地体现,教师就可以从认识我们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等内容的拓展中进行引导,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对于生活与哲学的原理来说,整本教材内容涉及面广,从中难找出方向,为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方式把原理通过
6、名称、内容、方法论要求、例子等方式建构自己的学习体系,使书从读厚读薄读厚的转变,节省自己保贵的学习时间。其三是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内容。作为课程资源来说,教材仅是基本的重要的资源但绝不是唯一的资源。 “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果”。所以,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内容。4、是要有适中的教学方式,这是把握新课程理念用好新教材的重要途径。高中新课改更注重教学的启发式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了体现这一点,有些教师每节课都把教材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出来,使每堂课过于“热闹”,不管是课堂课桌布置、导入新课、授新课还是提问、讨论等等都处在“闹”的环境中,学生“闹”完了,什么三
7、位一体的教学目的也荡然无存了。这种把教内容装点的花里花俏并不是在“用”教材而是在“折磨”教材。办事情总不能千篇一律,认为课改那就什么都得改是形而上学的办事方法。作为课改,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一些学生较陌生的知识,教师该重在用讲授法那就用讲授法,如经济生活中的股票问题,对农村中学的大多数学生来说那是闻所未闻的事,即使你用满40分钟甚至400分钟给他们全部进行讨论同样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来;而对于那些学习条件较好,基础也不错的学生来说,那用多一些启发式,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让他们拓展思维进行想象思考解决问题也是可以的。所以,教学方式的展现即不能落俗套更
8、不能画蛇添足,确保教材能“用”好。二、把握新课程理念,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面对新课程、新课改,每一位教师都在这场变革面前接受考验,新课程给老师、给学生也带来新的变化。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教与学,适应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需要,老师、学生转变观念很重要。1、要树立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全新的教学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题为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在以往的教学体系中,教师们按照统一的课程来教学,使用统一的课程来上课,学
9、生们按照传统的方式去接受老师们“塞”给他们的知识,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事先规定和设计好的,有板有眼,井井有条,甚至每个环节需要几分钟,也要分配得准确无误。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被“设计”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与老师配合得尤为“默契”,因此教学任务也得以“圆满”完成。但这种“默契”是毫无生气的“表面现象”,“圆满”是虚假不实的“一团和气”。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人士开始对“教学大纲”所带来的各种教育现象进行反思,最终要以“课程标准”来代替“教学大纲”,这也就迫使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时代脉搏。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二年来的新课程实践中,我们的观念在不断的变化,体现在上课中,过去考虑的最
10、多的是“如何教”,现在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学”,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认识新课程,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考虑。具体而言:从教学内容来看,新教材一改过去单纯说教,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组织教学内容,使得教材更加接近生活,接近教学,接近学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促进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根据个人志向、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修习选修课程,适应了社会变化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教学方法来看,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老师从课堂的主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反思 高中 新课 背景 思想 政治课 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9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