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素质教育搞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doc
《坚持素质教育搞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素质教育搞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坚持素质教育,搞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作者:谢小庆发表时间:2004-3-24访问次数:383坚持素质教育,搞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 在吉林省MHK研讨会上的发言 谢小庆汉语水平考试中心2003年12月17日,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以下简称MHK,是“民族汉语考试”的汉语拼音缩写)的三级考试首次作为高考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吉林省开考,这是一项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改革举措。推行MHK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措施。与任何改革一样,难免会带来观念的变革,难免会引发思想的碰撞。对MHK的推行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围绕少数民族汉语教学问题展开深入的研讨,很有必要。试行MHK的一些背景面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工作,已经
2、进行了半个多世纪。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领域中,吉林省的汉语教师们是最早的开拓者,并做出了突出性的贡献。正是这些具有长期汉语教学经验的汉语教师们,首先注意到在新疆等地试行的MHK考试,将MHK考试介绍到吉林省。MHK在吉林省的推广,具有多方面的历史背景,并非一个偶然的事情。这些历史背景包括:中国的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引起重视1997年北京文学一组题为“中国语文教育忧思”的文章,揭开了一场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论。在这场讨论中,许多作者对中国的语文教育提出尖锐的批评。“整整搞了半个世纪文字工作的” 洪禹平先生,1998年3月10日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批评中国的语文教育“是一件误尽天下苍生的大事!”,
3、并大声“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呼吁,请他们在日理万机中把这件事也过问一下。”洪老先生的批评或许过于尖锐,但中国语文教育中确实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问题主要是过于强调对语文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对实际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过于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完整而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语法的分析而忽视语感的体验,过于强调对少数课文掰开揉碎的“精读”而忽视开拓学生的视野。正是由于我国语文教育中长期存在的这些问题,今天我国劳动人口中许多人的语言能力不能满足职业工作的需要。语言错误不仅出现在中小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之中,甚至出现在大学生以至硕士生、博士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之中,出现在学位论文、书籍、报纸、杂志和电视字幕之中。一
4、些语文教师批评说,现在已经几乎是“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字幕”、“无错不成论文”了。考试对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语文高考有密切联系。语文高考是一个评价工具。许多人已经注意到,这个工具并不理想。我本人曾经在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资助下进行过关于高考语文考试效度(有效性)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高考语文成绩与反映学生语文能力的指标(包括高三的语文成绩、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语文水平的评价、高中同学关于语文水平的互相评价、大学的学习成绩等)之间相关较低,或者说,高考语文成绩不足以反映出考生的语文能力。(大学学习能力倾向测验课题组:大学学习能力倾向测验研究报告,教育部考
5、试中心编能力考试的研究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381400页,1999)王蒙、莫言、邹静之、何建明等许多著名作家都曾试答过高考试卷,成绩都不高。(何建明:中国高考报告,华夏出版社,2000)这些作家的表现也一定程度上显示出,高考成绩不足以反映一个人的实际书面表达能力。据2002年7月22日南方日报一篇题为“高考作文两次改判背后的幸与不幸”的文章披露,在2002年四川省高考语文阅卷工作中,一篇作文因“与传统观点格格不入”,评卷老师只给20分。“将此文提出来与整个阅卷室的数十位评卷教师讨论,结果争议很大,从20多分改成了40多分,最后请示评卷指导委员会,最终被认为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给出了
6、相当高的分数。” (满分60)2003年,江苏南京市多次在作文比赛中获得大奖的费滢滢同学,高考作文却仅仅得了25分。素质教育取向的新课程改革我个人认为,对于21世纪中国的发展,没有一件事情比于2001年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重要。她的成败,关系到今后几十年中国的命运。她的成败,很大程度要取决于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语文教育大讨论的成果之一就是国家教育部2001年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2年公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和2003年公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这三个文件凝聚了我国语文教育研究人员的科学研究成果,凝聚了课程改革研究人员的辛勤劳动和心血。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大胆地
7、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第2页)在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中指出:“汉语教学不应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第13页)长期以来,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是我国教育的痼疾。我认为,能将这些话写入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是我国教育在探索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事情。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在高中阶段分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选修课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
8、列。2001年,初中课程改革在18个地级实验区、572个省级实验学校(其中40个是国家级实验学校)中展开。2004年首批学习新课程的初中生将毕业。2004年,高中课程改革将在山东、广东等省率先开展。2007年,高考将出现实质性的改革。世界范围内“培养交际能力”语言教学观念的发展在上世纪60年代,主导国际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领域的主流思潮是结构主义。其后的40多年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逐渐成为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的关注焦点。上世纪90年代初期,托福的“高分低能”问题就已经凸显出来。编制托福的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ETS)在1993年启动了一个名为“托福2000”的研究计划,计划在系列研究的基础上,
9、于2000年推出一个新的托福考试。这一计划的主要目标就是将托福建立在20世纪70年代后才发展起来的“交际能力”理论模型之上,使之更好地反映考生的能力,加强对考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考查。 今天,托福考试已经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完成了从纸笔考试向计算机化考试的转变。ETS已经宣布,2005年9月将正式推出“新托福”。在“新托福”中将包含写作和口试,将采用真实场景(例如:模拟大学校园中的动态和交互式环境),将综合考查听、说、读、写能力,将使考生可以充分展示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2000年,ETS以系列研究报告的方式公布了以往7年中有关“新托福”的研究成果。在2001年开始的MHK的研发工作中,我
10、们注意吸取了“旧托福”和基本模仿旧托福而形成的HSK的教训,借鉴了“新托福”注重交际能力方面的思路,使MHK一开始就从一个较高的起点出发。世界范围内“标准参照”教育评价观念的发展一次,我国的一个教育代表团在参观了一所美国学校后,赠送了两件玩具熊猫礼品。代表团的团长说:“一个熊猫送给最出色的男孩子,一个熊猫送给最出色的女孩子。”美国学校的校长感到很为难:谁是最好的男孩和最好的女孩呢?有的学生语文好些,有的学生数学好些;有的学生学习好一些,有的学生体育好一些。谁是最出色的呢?这件事情中反映出的观念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差异,也反映出现代教育观念与传统教育观念之间的差别。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是把
11、学生和其他人比。用教育测量学的术语说,就是常模参照(norm referenced)。常模参照性评价的参照系是其他人,关注的问题是“在一组人中他处于什么位置”,致力于对考生进行排队。1963年美国教育家R.Glaser首先提出了标准参照(criterion referenced)的概念。标准参照性考试的评价参照系是一组知识和技能,是一组需要完成的任务,因此,标准参照性考试也可以被视为“基于任务(task based)”的考试。标准参照性考试关注的问题是“他能做什么(can do)”,关注考生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关注考生所能够完成的任务。标准参照性考试通过将考生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与考试目的所要
12、求的知识技能水平相比较,对考生的水平做出评价。在“标准参照”教育评价观念中,包含着对人的个性的尊重。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独特的成长道路。人与人之间并不具有完全的可比性。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马云鹏、唐丽芳两位老师在发表于中小学管理2004年第1期的“对新课程改革实验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一文指出,新课程实验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绝大部分小学生不知道自己在班级的名次”。新课程改革试验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不允许给学生排名次。以“多元评价”取代“考试一元评价”近20年来,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考试问题。作为一个教育测量的研究者,我深知,再好的考试也不如教师对学生的长期观察更准确。但是,
13、在今天的在大学招生中,对学生观察一年以至几年、本应最具有发言权的高中教师,却没有任何发言权。招生决策几乎完全取决于在评价学生能力的有效性方面颇值怀疑的考试。这种状况是很不合理的。由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编制的“学术评价考试(SAT)”相当于我国的高考,在科学化程度上达到很高的水平,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SAT成绩是大学从高中生中选拔新生的参考依据。根据对大学校长和大学招生委员会主任的调查,SAT成绩在招生决策中平均所占比重不足30。在招生决策中,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学生在高中的成绩和学习表现,同时要考虑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等多方面的因素。招生决策过分依赖考试分数,是东亚国家共同的文化倾
14、向。这种文化倾向不仅导致了的“应试教育”,阻碍了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将一些优秀的学生选拔进大学。经过多年的准备和酝酿,台湾于2002年开始在大学招生中采用“多元入学方案”,不再是考试入学一种模式,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入大学,大学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选拔新生。从2003年起,教育部批准22所大学可以突破高考分数的局限,可以将总招生名额的5用于“自主招生”。2004年,教育部批准“自主招生”的大学增加到28所,自主招生的条件也更宽松。2004年,复旦大学宣布,博士生将实行“导师自主招生”,不再举行统一的博士生入学考试。逐渐改变“考试一元评价”局面,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以“历时性、形成性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坚持 素质教育 搞好 少数民族 汉语 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9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