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doc
《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进入新世纪,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环境保护也自然成为国际社会谋求合作与共同发展的主要内容。我国在近2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问题。为了保证今后经济持续增长,还要对我们的后代负责,这就要在环境教育上做足功夫。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在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履行环境教育这一新的职能,寓环境教育于地理教育之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本文就从中学地理教学开展环境教育的目标及如何开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一、中学地理课开展环境教育的目标1、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环保责任感环境教育是使教育者获取环境知识,形成环境意识、环境技能、环境心理和环境素
2、质的教育活动。目的就是使人们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树立良好的环境觉悟,养成文明的环境行为习惯,从而投身于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行列,但是环境意识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养成的,所以进行环境要从中小学抓起直到成人教育形成系列化。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现代化进程中的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思想。强调人对自然环境的主宰,于是形成了一种为了自我实现而不择手段的生存和发展观。因此环境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生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到人类自身的活动与决策在现在和将来对资源、对当地社区、对全球以及对整个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从而自觉树立与环境、社会和谐共存
3、的生存和发展观,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3、培养环境意识为保护家乡环境发挥作用学生有了正确的资源观与环境观,就会认识到环境问题实质上就是资源问题,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资源,污染环境就是浪费资源。学生就会逐步养成自觉关心家乡环境的习惯,甚至会对如何保护家乡环境、改善家乡环境质量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也就为宁海建设生态县,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展环境教育以课堂为主渠道,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同时发挥地理学科特点,组织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各级各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充分利
4、用地理教材中的环境科学知识进行环境教育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努力发掘教材的环境教育内容,特别注重发掘教材中“隐性”环境教育因素,做到地理知识教学、环境知识教学和环境意识培养的有机统一,是发挥地理课环境教育作用的主要途径。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体系是以地球在宇宙中为开端,最后又归结到人类和环境及如何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上去。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始终贯穿于整个教材。从而使学生对如何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和保护环境、趋利避害、使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面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2、始终注重基本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结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日常生活中突出的环境问题,结合教材进行
5、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浓厚兴趣,从而把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思想中。例如现在有些镇的街道居民把每天的垃圾都装在塑料袋里扔在街边,有的甚至直接倒在路边,引来了许多苍蝇的光临,居民这些做法严重破坏了城市环境,而且影响了市容市貌。那么我们可以根据这个例子让学生思考该如何解决,学生就会提出了一方面应对市民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同时宣传文明消费来保护环境,如“使用绿色产品,食用绿色食品,采用绿色包装,家庭使用绿色建材、绿色家电等;另外又创造性提出垃圾分类、废物利用、能源再生等设想,而且制作分类垃圾桶,开展回收可再生资源的活动,把废纸、玻璃瓶、一拉罐瓶、塑料包装盒及废旧电池等物品分类收集并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教学 开展 环境 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9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