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概述.doc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概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概述.doc(1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概述第一节评价的基本概念一、评价的概念汉语中,评价是评定价值的简称。不同时期人们对评价的理解有所不同,对评价下的定义自然有所区别。本质上讲,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课程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评价是根据某种标准,以一定的方法对课程教学计划、活动及其结果等进行描述和价值判断的过程。课程评价是对学校课程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其实质是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以达到教育价值的增值。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须要说明的是,这里“课程评价”一词中的课程,是指“大课程”的概念,即课程包含了教学,课程评价也包括教学评
2、价在内。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开发权力逐渐由中央下放到地方,课程评价显得越来越重要,本书所涉及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相当于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评价,应该说在内涵上超出了以往人们概念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二、评价的主要内容上述对课程评价内容的描述是针对课程教学计划、活动及其结果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评价往往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随着人们对课程教学对象内在关系的不断认识,课程评价的内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评价对象不断丰富,逐渐扩展到与课程教学密不可分的课程教学计划、内容、目标、教材、教学环境以及教师教学等。评价的主题不同,评价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一,有关评价的信息要素也不相同。例如
3、,对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的评价,涉及到的信息要素主要有:教师的职业道德、信息技术专业素养、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对学生学业状况把握、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教学交流与教学反思、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对软硬件教学环境的管理、不断学习的能力等;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状况评价,涉及到的信息要素主要有:学生课堂学习的状况、课内外作业、学习单元应完成的作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终结性考试成绩等。本书后续内容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评价,主要是指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评价这两大类。人们常提到的几个概念,如评价、评定、测量,从本意看应有所区别。一般而言,评价的对象更多的是指课程教学的计划、
4、内容、目标和与此相关的问题;评定的对象则多指人,如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教师教学水平的评定等;测量则是用于评价或者评定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本书对这几个概念不作具体区分,均称为评价。三、新课程评价的特点新课程对课程的结构、功能、内容、资源、权利等各方面重新进行了思考与定位,课程评价的改革当属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而言,新课程评价改革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关注个体差异,重视综合评价以对学生评价为例,从过分关注学业成绩逐步转向对综合学习能力的考查。学业成绩曾经是考查学生发展、教师业绩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社会的发展,仅仅掌握知识与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单一
5、指标的局限凸显出来。人们在关注学业成绩的同时,开始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到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考查和综合评价,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价值,提出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二)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过于强调评价中的量化指标逐步转向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量化评价指标曾经是人们一度追求评价的客观性的重要依据。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量化的方式描述、评定一个人的发展状况则表现出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特点,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和丰富性,
6、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都被涡灭在一组组抽象的数据中。量化的评价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单化了或只是评价了简单的教育现象,事实上往往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质性评价并不追求数量化,而是追求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的深度和全面性。之所以称为“质性”的评价,是因为它重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质”上的鉴定而不是“量”上的描述。质性评价的方法以其全面、深入、真实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优点受到欢迎,成为近30年来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方法。例如,在美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提供的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包括平时的课堂行为记录、项目调查、书面报告、作业等开放性的方法;我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
7、程标准中提出通过现场观察、档案袋或成长记录的方式,以记录学生学习的真实表现,设置特定的作业、项目或任务以引发学生特定的学习行为,从而收集有价值的评价信息等。须要指出的是,质性评价从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的评价,它常常与量化的评价结果结合应用。因此,将质性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应用多种评价方法,有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教师的发展状况。从量化评价到质性评价的重点转移,反映出人们努力摆脱对量化的沉迷而整合科技与人文的时代精神。新课程倡导了一些新型的课程形态,因此,顺应时代要求和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呼唤,真正认识到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合理之处,恰当地应用这两种评价方法,更有效地实现课程评价功能,是课程评
8、价的努力方向。(三)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他评相结合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在以往课程评价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扮演的基本上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对于评价结果,被评价者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随着教育逐步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趋势的到来,以管理者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逐步走向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大家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共同承担促进其发展的职责。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
9、优势与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四)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从过于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以学生学业评价为例,传统评价往往要求学生只提供问题的答案,对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漠不关心,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与推理、假设的形成以及如何应用证据等,均被摈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不利于其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是针对传统课程评价只注意进、出两点,对其中的过程缺乏注意而言的。传统评价虽然简单明了,有利于对学生的甄别和选拔,但忽视了评价的过程
10、性,不能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关注过程的评价注重课程实施运作过程的分析,注意揭示影响课程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第一章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概述第二节课程评价的功能一般而言,课程评价的主要功能有:课程改进的导向,学生学习的诊断,师生教学的检验等。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课程评价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课程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描述、分析和评定的过
11、程,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工作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这里主要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又要评价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技术能力,又要评价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导向功能课程评价中,对任何被评价对象的评价都是根据一定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进行的,评价内容决定了被评价者会注重哪些方面
12、的工作,评价标准决定了被评价者向什么方向努力,评什么,怎么评,左右学生学习的方向、学习的重点及学习时间分配,制约教师的教学方向、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确定以及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所以引导着被评价者做什么和怎么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起着明显的指挥棒作用。例如,在评价信息技术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时,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评价标准之一,教师就会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动脑、动手,以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如果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能够全面反映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那么评价所发挥的导向作用是积极、有益的,否则就有可能使教学活动偏离课程标准的方向。二
13、、诊断功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教师可以了解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否得当,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讲清,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否恰当有序;可以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已经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了解不同起点水平的学生是否在自身基础上有所进步,分析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措施,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三、反馈功能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结果,不仅可以为教师判定教学状况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还可为学生了解自己信息技术课学习的好坏优劣提供直接的反馈信息。对于教师,评价提供的反馈信息可以帮助他们及时获得有关教学过
14、程各个方面的详细情况,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和矫正不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改进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肯定的评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否定的评价则可以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差距,发现错误和症结所在,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症下药,及时纠正。四、检验功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这些都必须通过课程教学评价加以检查和验证。学生学业的评价可以作为证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水平的证据,也可以作为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第一章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概述第三节课程评价的主
15、要类型依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可以对课程评价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评价的作用和性质,把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根据评价的方法分类,把评价分为定量评价与质性评价;根据评价对象的复杂程度分类,又把评价分为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等。一、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评价活动本身的效果,用以调节教学过程,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其目的不是预测,也不是为了评定成绩,而是为了了解教学过程中的情况。比如,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形成性评价是为了测定评价对象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掌握程度,并指出还没有掌握的部分和所存在的不足。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教师也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形成性评
16、价。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对最终成果作出的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也就是最终取得的成绩进行的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关的还有一种评价类型,即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的一种评价,其目的在于使教学计划或活动具有针对性。比如,在开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之前,教师针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差异大的特点,对其进行辨别和鉴定,以便因材施教。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是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作出一定结论,如运用教育测量与统计的方法,模糊数学的方法等,对评价对象的特性用数值描
17、述。比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运用上机操作测试、笔试对学生进行评价。定性评价不采用数学方法,而是根据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实状态或文献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直接作出结论。比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平时成绩、学生作品的评价等。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各有适用范围,各有优势。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以求得更客观和更全面的评价结果。三、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单项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某个侧面进行的价值判断,比如对信息技术课教师课堂教学操作技能、语言技能等的评价。综合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完整性的系统的价值判断。教学活动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将多角度多方面的评
18、价进行综合,才能更客观公正地对评价对象作出恰当的判断。例如对信息技术课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需要综合评价教师讲解、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课堂调控、教师对学生基础状况的了解和把握等多方面的水平和能力。第一章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概述第四节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特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是培养学生对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和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门融知识、技能和应用为一体的技术类课程。完善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教学走向成熟的标志,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激发和教师课堂教学的正确导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
19、这一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呈现的主要特征:一、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就课程教学角度而言,信息技术课教学是一个有内在结构的整体系统,既具有科学、客观的知识技能的教学,又有丰富、动态的人文因素内容;就学生的学习状态而言,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和课外学习环境差异较大,智能发展方向各有不同。传统的面向结果的评价关注的是单位时间内所规定教材讲授任务的完成,不重视在多因素的制约下课堂教学发生发展的过程,强调的是不同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横向比较,强调鉴别和选拔功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过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不仅重视教师一方的活动,更关注了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学习交往活动,关注了学生个体在学习进程中自身的发展和变化
20、。教学中,实践过程性评价的工作量可以比传统的评价方式增大几倍,但是由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其评价结果与真实情况更加接近,从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效果更佳。二、评价对象由被动等待转向主动参与发展评价主体多元化是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的必然需求,评价主体由单纯的学校管理者、课程教学教师转向学校管理者、课程教学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员。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从各个评价主体的需要和观点出发,对课程教学提出全面的评价结果和建议。作为评价对象的教师和学生成为评价主体。教师与学生不再处于单纯的被动接受评价的地位,而是主动积极的参与状态,能够较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自我调控和自我更新的评价目的,从而不断完善教
21、学活动中的自我认识,判断和反思,能有效地改善教和学的行为,促使教和学的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在评价体系中非常重要。通过介绍和评价自己的学习和研究进程、创作思路、作品的优缺点,达到认识上的深化,进而分析、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通过互评了解他人的学习和设计思路,表达自己的见解,接纳他人的观点,欣赏和肯定他人的长处,有助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观察和分析学习过程。三、评价方法由单一转向多角度评价和综合评价单一的定量评价或定性评价方法,学生评价中的单一的客观题考试或作品成绩的评定,不能实现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的目标,各种方法各种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并在不同的范围内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教学
22、活动不是对自然物体的物理改变,而是有生命的人所从事的改变人的状态的复杂过程,教学面对的是社会的、活生生的、具体的人,课程评价不应将人和课堂活动变成一堆数量,应该是对人、对教学活动的理解。探讨多种评价方式方法的融合,已成为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的重要趋势。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使教与学的质量的提高,因此,评价的有效性显得非常重要。故在方式方法的选择上,无须刻意追求评价的方式方法属于什么范围,而应关注评价的方式方法与评价目标的契合程度,不妨采用多种方法搜集和处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信息,对若干种评价的方式方法作一比较分析,择善从之,防止形式化的倾向出现,提高课程评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总之,
23、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二者和谐统一,同时,要考虑评价活动的可操作性,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师生过多的教学时间,不可为评价而评价,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真正通过评价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第二章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教学评价第一节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标与作用高中新课程已经实施一年的时间了,但经常有教师反映学校仍然是用以往的所谓“评课标准”的条条框框进行量化打分的方式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更
24、有甚者,很多学校没有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标准,学校有关领导和负责人竟然将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的“评课标准”照搬过来,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进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按照该“标准”去备课、总结和反思,让人哭笑不得。而在教学中,信息技术老师更是束手束脚,只好“照章办事”,不敢放开手脚,跨越“雷池”一步。当谈及新课程实施一年来有什么收获时,他们则表示:仍然是“新瓶旧酒”,走老路,哪里有什么收获。教师们的苦恼中透露出无奈,更不要说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工作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评价”往往成为关注的焦点,同时成为非议的焦点。甚至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教学评价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句话是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 评价 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8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