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原则探讨毕业论文.doc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原则探讨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原则探讨毕业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标题】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原则探讨 【作者】霍 莎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利与弊使用原则 【指导老师】何举春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日渐普及,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正显示威力。执教者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无疑,多媒体技术给语文教学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给过去枯燥沉寂的课堂带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是,多媒体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对语文教学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如何扬长避
2、短,是语文教学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是试图用抽象、刻板的语言,即用“条款化的语言”来描述具有形象生动的、审美载体的文学语言。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让人识别一种东西所用的方法不同,所需的时间也不一样。如:语言描述需 2.8秒,线条图画需 1.5秒,黑白照片需 1.2秒,彩色照片 0.9秒,而直接观看物体的原状则只需 0.4秒。这几组数据清楚地表明,人的感官越接近实物的原状,接收信号所花的时间就越少,信息传输的速度也就越快,也就是说表象信号易于接
3、受。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表象信号,辅助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可以培养学生根据具体内容进行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可以动用视觉、听觉等多种分析器官参加语言实践,从而有利于学生识记所学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言语操练和开展课外讨论活动;可以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全面补充语文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优势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仅仅依靠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来教学,传达给学生的信息
4、量非常小。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语文教学,为课堂中师生互动提供多元化的语言集合体,通过教师一多媒体一学生的交互关系传递接受信息,这种大容量、高密度、多元化的媒体信息以及生动丰富的课堂交互作用,能刺激学生思维,保持大脑的兴奋,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教项链一文,课文的三个教学目标“精巧的艺术构思,鲜明的形象,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多媒体教学就可在一节课完成。又如学习长江三峡一文,借用多媒体技术有很大的发挥余地,我们可以利用景物点评,欣赏画面,我们还可以配乐朗诵,或者理解吟诵,用一节课时间,使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畅游祖国大好河山,真正融入到多媒体教学所创设的美妙意境之中。
5、“文章不是无情物”要使学生感知作者的感情,首先要让学生动情,怎样才能让学生动情,入情呢?如石钟山记的课件,石钟山的图片配上汩汩滔滔的河水吞吐之声,石钟山的命名还用得着讲吗?诗歌鉴赏时,制作秦观的鹊桥仙,牛郎织女隔着那长长的天河,“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动人之情,使人备感真挚的情感,就是如此的高尚。课堂教学要突出重、难点,就应千方百计地将形式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到高度集中的最佳状态。使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难点更为方便,我们可以采用加大或变化字体;变换字体颜色;设置动画等多种手段突出重、难点内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观、省时、明了,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致橡树一课时,给学生播放配乐朗读,辅
6、之以 FLASH动画,配合课文文字现实在屏幕上,图像中那挺拔如剑的橡树,那丰腴独立的木棉,那险峰、日光、虹霓、春雨,那根叶的相连,那相互的致意,让学生对诗歌的意象有了形象的感受,再理解这些意象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就水到渠成了。二、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多媒体教学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缺陷,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非语言因素造成的理解难度,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多媒体走进课堂,是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一件大事,它在
7、某些方面确实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但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而言,多媒体教学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地高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以录像代讲解,以录音代范读,以屏显代板书等等毛病浮出了水面,多媒体俨然成了课堂上的主角,失去了应有的教学辅助价值,成了束缚师生思维、限制师生互动的桎梏。广大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逐步暴露出一些弊端,其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注重视听,削弱朗读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
8、声越来越稀小,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比如,有的教师执教泰坦尼克号(节选)时,对杰克与罗斯在冰海上漂浮的情景,没有让学生品读文本,取而代之的是九分钟时间播放了电影中的这一片段。不可否认,电影片段中的声像效果确实极具感染力,但是,学生不潜心阅读,不能进入角色品味人物的对话、品味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难感受到杰克面对死亡时将生的希望留给罗斯的高贵灵魂,很难感受到一对恋人生离死别时复杂而细腻的内心世界,很难看到罗斯为了爱情信守了一生承诺的美德的。因此,只有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才能使学生得到浸染与文字间的力透纸背的文学价值。阅读文本、感受语言的过程
9、,是学生体验作品中人物内心世界从而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绝不是任何高科技的技术可以替代的。(二)注重技术,忽视情感不少人过高地估计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认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甚至完全可以取代教师。国外就有这样的实验,完全取消教师的教学而代之以多媒体教学,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它毕竟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其创设的教学情景毕竟也只是虚拟的。多媒体的演示通常会借助一些相关的录象资料进行,教师需要靠录象的生动、有趣、惟妙惟肖来充斥学生的大脑,进而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印象,在有效时间内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于是,有的老师片面去追求这样的效果,找到了一些并不是
10、和本节课十分贴切的资料展示,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在观看完相关资料后,不知道用处何在,只是觉得挺乐和而已,老师的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使学生摸不到头脑。实际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多媒体技术无法取代的,因为教学是需要主动交流的,是双向的,既有知识传授与反馈,更有情感的交流。而多媒体技术与人的交流是被动的,缺乏情感的。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上,需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师生之间或者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理上的相互感染共鸣。如果一个老师在讲台上只是摆弄多媒体课件,忙着操作键盘和鼠标,既不注意深入浅出,以情动人,也不针对学生存在问题作重点难点的讲解,这样就会使老师的主导作用向不良方向转变,
11、造成学生只见机器不见教师的情况。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情感教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用充满情感的语言和体态,传达自身的情感,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激起学生体验课文的思想感情,而师生的情感交流是不能被多媒体技术所代替的。比如有的教师上雷雨这一课,就给学生播放影碟雷雨,上背影就用图片展示父亲的背影或是用动画来演示父亲去买橘子的过程,上林黛玉进贾府就让学生看电视剧红楼梦里的相关章节,上小石潭记就选用优美的图片来展示其中的意境。我们姑且不说这些图片、电影和动画是否能真实表现其意境和还原其风貌,就算它是经典,能很好的表现意境和还原其风貌,这样做也是欠妥的,因为
12、这些现成的东西都是经过艺术再加工和再创造的,再去引录,就像喝纯净水一样,不利于学生思考。今天的语文教学已不能再追求所谓统一的标准答案了,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一千个读者,就应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又有感情的交流。多媒体演示的课件中画面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声音悦耳动听,对学生的感观刺激很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很多老师就走进了一个误区,忽略了自己的一张嘴,更忽略了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而这些语言所起的作用是多媒体演示远所不及的。教
13、师在课堂上的语言不是对多媒体演示的重复,而是升华、深化的过程,教师课堂语言的丰富多彩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而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师生的双边活动成了教师指挥课件运作,学生在台下仰着脖子死盯屏幕的机械运作,本应是师生情感交流调控者的教师,成了“放映员”,“人机对话”代替了“人际对话”,这必将影响师生真实的情感交流,削弱教师人格力量的直接感染和模范行为的潜移默化作用,殊不知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简单的动作都会对学生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多媒体已经充当了“第三者”插足与教师与学生之间。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用语言文字
14、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语文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激情,唤起学生的热情,用充满情感的话语和体态,传达自身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如果老师被多媒体软、硬件所取代,师生的感情交流就无从谈起。(三)注重形式,忽视内容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但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几乎在每一张幻灯片的边缘都镶嵌了许多花花绿绿的画,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这些“
15、花哨”、“好玩”的课件,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有可能会使部分学生满足于感官的刺激,把注意力集中在动听的声音、鲜艳的色彩和美丽的动画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削弱了学生对文本的重视程度,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我们常常看到,有些课件在运行中,切换不断,不同的效果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看起来活泼、生动,却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视频、图片过多,学生光顾着看影片和图片了,很难静下心来深入思考。课件中有声音的出现,会更增添一份吸引力,但声音的过分刺激,会喧宾夺主,容易打断或干扰学生的思维。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知觉具有选择性,选择的
16、过程就是区分对象和背景的过程,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就越容易被优先选择。而有些课件在设计时,没有注意字体的大小、字体的颜色是否与背景形成足够的反差,致使在电脑上看得“清清楚楚”的内容,投到屏幕上却“模模糊糊”,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在课件的制作和屏幕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性和界面友好、色彩柔和、搭配合理,画面要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音乐和配音要注意艺术性,要优美、轻松、恰当。(四)注重容量忽视质量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课堂的信息容量增多了。但如果不加以控制,一味追求信息容量以及教学密度,反而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不到任何的帮助。因为学生在单位时间里接受的东西没有足够时间
17、让其思考化,甚至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其结果必然会造成信息的堆砌,成为无效的信息。信息量大、展示方便快捷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之一是。但是,有些教师唯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在制作课件时,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地尽数罗列。在授课时,因受时间的限制,教师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本来多媒体教学的另一优势是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结果却相反,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了学生,信息呈现的速度无法让学生完整地做笔记,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观光客”,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控制把握好信息展示的速度和节奏。上课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语文 教学 中的 多媒体技术 运用 原则 探讨 毕业论文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8343.html